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牧民第一

本篇导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管子》)书中称经言者九篇,称外言者八篇,称内言者九篇,称短语者十九篇,称区言者五篇,称杂篇者十一篇,称管子解者五篇,称管子轻重者十九篇。其中经言九篇,《牧民》为纲领性篇章,是全书首章。牧民即治理国民,本篇阐述治国治民的理论原则,分为“国颂”、“四维”、“四顺”、“士经”、“六亲五法”五节。

第一节“国颂”开宗明义地点出道德的基础乃在于生活,而国家强大的基础又在于道德,其实二者本是互为因果,若只侧重一者,断不可能成就大业。

第二节强调四维的重要性,道德的内涵主要在于四维,一旦四维倾覆,国家也不能有效管治,注释尤为发人深省,历代不少帝王或是亡于私德有亏,以失人心;或是亡于国民道德不兴,互相侵害。

第三节探讨了民心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作者论述了为政必须顺应民心的原则和经验,并且具体说明百姓的“四欲”和“四恶”,统治者要想长久稳定地统治国家,必须顺应民心,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利,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第四节“士经”当为“十一经”,阐述了治国驭民所需要的十一项经常性措施,并具体论述了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以及功效,涉及政治、经济、刑法等各方面。

第五节“六亲五法”说明君主治国的一系列具体准则,在内容上首尾贯穿,认为君主治国需要广开言路,开诚布公。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1,守在仓廪2。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张则君令行5。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6;守国之度在饰四维7;顺民之经在明鬼神8,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9,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10,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11,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12。

注释

1

四时:四季,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个季节的农事。

2

仓廪(lin):粮仓米廪,即仓库,古时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3

辟:开辟。举:尽,全。尹知章云:“举,尽也。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

4

上服度:指君主的服饰及用度合乎法度。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5

四维:礼、义、廉、耻。

6

省刑:减少刑法。文巧:奇技淫巧,指奢侈品的生产、制造。

7

饰:通“饬”,整饬,整顿。

8

顺民:训民,教化百姓。训民之经言教化其民之道。明鬼神:尊敬鬼神。

9

菅:当作“荒”,荒唐怠惰。

10

璋:当作“障”,堵塞。两原:指上文“民妄”和“民淫”二者的根源是“上无量”与“文巧不禁”。

11

校:音“较”,抗拒,冒犯,忤逆。上校即抗上。

12

国颂:国家的根本法条。颂,本为一种诗体,此处犹如说“格言”。

译文

拥有封地、统治百姓的君主,最重要的事情是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管理好粮食的储备。国家财富丰裕,远方的人就会主动前来归顺;充分开辟土地,百姓就会长居于此;粮食丰足,百姓就知道礼节;衣食富余,百姓就知道荣辱;君主的衣着、器物等符合法度,六亲之间就会相安无事,关系密切;推行礼义廉耻,才能令行禁止。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关键在于整顿礼义廉耻,教化百姓的关键是崇奉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尊重旧亲。不重视天时地利,就不能生产资源,充盈粮食。田野荒芜废弃,百姓就懒惰;君主奢侈无度,百姓就妄为;不禁止奢侈,百姓就放纵;不堵塞这两个祸根,刑罚就会繁多;不崇鬼神,百姓就不会觉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会闻达于民间;不敬祖宗,百姓就会犯上作乱;不善待亲戚故旧,孝悌之道就不会完备。礼义廉耻得不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

以上为“国颂”。

赏析与点评

哲学家殷海光提出了人生的意义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物理层、生物逻辑层、生活文化层、价值层。本篇最可贵的思想是提倡在充实生活文化层以后,必须发展道德伦理一层,属于由下而上的伦理观。此有别于孟子,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与孟子重义轻生、由上而下的生死观大有不同,本章所讲的比起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较贴近人性,也更易知易行,一般人亦能为之。

国有四维1。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2。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3,廉不蔽恶,耻不从枉4。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右四维。

注释

1

维:系物的大绳,这里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

2

错:通“措”,措施。一说“错”为衍字。

3

自进:妄自求进。

4

从枉:趋从坏人。枉,邪曲,不正。

译文

维系国家存在的纲领有四条。失去其中一条,国家将倾倒;失去两条,国家将危险;失去三条,国家将倾覆;四条全失,国家将灭亡。倾倒了可以扶正,危险可以转为安定,倾覆可以再振起,灭亡了就无法挽回。四维即礼、义、廉、耻。遵守礼,就不会超越规范;讲求义,就不会妄自求进;做到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懂得耻,就不会和邪恶同流合污。因此,不超越规范,君主的地位就会稳固;不妄自求进,百姓就不会投机取巧;不掩饰过错,品行就自然端正;不同流合污,坏事就不会发生。

以上为“四维”。

政之所兴1,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2;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右四顺。

注释

1

兴:《群书治要》、《艺文类聚》等引此句,并作“行”。

2

佚乐:通“逸乐”,指安逸喜悦。

译文

政令能够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百姓怕忧劳,君主便使他们安乐;百姓怕贫贱,君主便使他们富贵;百姓怕危难,君主便使他们安定;百姓怕灭绝,君主便使他们生育繁息。能使百姓安乐,他们就可以为君主承受忧劳;能使百姓富贵,他们就可以为君主忍受贫贱;能使百姓安定,他们就可以为君主承担危难;能使百姓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君主而牺牲了。因此,繁重的刑罚不足以使百姓害怕,大量的杀戮也不足以使百姓臣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政令就不能推行;杀戮众多而人心不服,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顺应百姓的四种欲望,远方的人自会归顺;如果忤逆民意,亲近的人也会叛离。可见“予之于民即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以上为“四顺”。

错国于不倾之地1,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2,使民于不争之官3,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4;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5;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6;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右士经7。

注释

1

错:通“措”,安放、处置。

2

流水:指民众顺从。此句用水自源头顺流而下比喻政令顺应民心,易于推行。

3

官:指职位、岗位、行业。

4

信:守信,兑现。

5

世:何如璋云:世疑作“时”,以音近而讹。译文从“时”,短期内。

6

轻难:不怕死难。

7

士经:当作“十一经”。

译文

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储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把百姓安置在没有争执的岗位上,向百姓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不从事不能成功的事业,不追求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重复的事情。所谓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就是把政权交给有德行的人;所谓把粮食储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致力于五谷生产;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所谓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就是要让政令顺应民心;所谓把百姓安置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就是要尽其所长;所谓向百姓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罚严厉;所谓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奖赏信实;所谓不从事不能成功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所谓不追求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不强迫百姓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所谓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所谓不去做不可重复的事情,就是不欺骗百姓。这样,把政权交给有德行的人,国家就能安定;努力从事五谷生产,粮食就会充足;种植桑麻、饲养六畜,百姓就可以富裕;能做到政令顺应民心,威信就能树立;使百姓各尽所长,用品就能齐备;刑罚严厉,百姓就不会生邪念;奖赏信实,百姓就不怕死难;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无不成;不强使百姓干他们厌恶的事情,欺诈作假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侥幸,百姓就不会抱怨;不欺骗百姓,百姓就拥戴君上。

以上为“十一经”。

以家为乡1,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2,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3。御民之辔4,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5,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6,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7,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亲五法。

注释

1

以家为乡:以治家的办法治理乡。为,治理。

2

生:通“姓”。不同生,即族姓有别。

3

节:节度。

4

辔:马的缰绳,引申为治理百姓的手段。

5

道:同“导”,引导。

6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指开诚布公,君主发令不应有所隐藏。

7

备官:任用官吏。

译文

用治家的方法治理乡,乡不能治好;用治乡的方法治理国,国不能治好;用治国的方法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应该用治家的方法治家,用治乡的方法治乡,用治国的方法治国,用治天下的方法治理天下。不要因为不属于同族同姓同国,就不听取关系疏远者的意见,不采取他们的建议,不遵从他们的主张,仍需要广开言路,远近皆听。君主治理天下的准则是不分亲疏,要像天地那样覆载万物,像日月那样普照寰宇。驾驭百姓的关键,在于君主重视什么;引导百姓的法门,在于君主提倡什么;引导百姓的途径,在于君主的好恶。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身为君主,不要掩饰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帮助你。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听到;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听到,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是圣明的君主。光凭坚固的防御工事不足以坚守城池;光凭强大的装备兵力不足以抵挡敌人;光凭地大物博不足以拥有百姓。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灾祸的发生。天下不怕没有能臣,就怕没有君主任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是没有人使之得到合理分配。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晓天时,善于用财,又善用官吏的,就可以拥戴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往往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往往失去亲信;任用小人的人往往失掉贤士。

以上为“六亲五法”。

赏析与点评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用治家的方法治理乡,也不能用治乡的方法治理国,亦不能用治国的方法治理天下。简言之,执政者不能把公器当作私产,不可把天下当成家族管理。今天,华人企业仍然不乏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企业创办人希望把公司代代相传,其道理与以家为乡没大分别,如此则富不及三代的故事只会不断重复。 GJCq42wVcZvXvkZx/FOOp/R6GzLZZZW3UsRJ1F0ibvXqzeGjy6tIr9GE1h7+Wz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