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牛刀小试初出道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这一年对于叶天士来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岁月。

这一年,叶阳生患病去世,年仅40多岁。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夫人和年仅14岁的叶天士抱头痛哭、悲痛万分,好像家里房屋的顶梁柱一下子坍塌了一样。父亲在世时,叶天士只管念书学医,衣食起居全由父亲料理。现在一下失去依靠,孤儿寡母真不知如何是好,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唉声叹气,叶天士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

在悲痛的气氛中度过了几天,照说叶天士又该继续念书了。谁知他却出人意料地对母亲说:“妈妈,我明天不去上学了,准备去爸爸的诊所看病。”

“不让你念书,我如何对得起精心培养你,并对你寄予厚望的父亲啊?再说你才14岁,叫病人怎能相信你呢?”母亲不无忧虑地说。

“这个我早就想过了,继续念书也只有做官这条路有盼头。像我们这样几代行医的家庭,还不如早点学些治病救人的本领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好。”

见孩子说得在理,叶夫人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她叮嘱了孩子做医生该注意的几点事情后,就为他出诊作准备去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叶天士便辞别母亲,来到了父亲原来的诊所。

诊所内已有一位姓朱的医生在招呼病人,他是叶阳生的徒弟。师傅去世后,就由他主持诊断的活计。

今天见叶天士来到,忙问有什么事情,叶天士将来意一一相告。

朱医生自然满口答应,他看着叶天士长大,平时见他聪明伶俐,也就非常喜欢,并常带着他一起玩。恩师去世之后,朱医生也在考虑叶天士的前途,今天见他亲自前来,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心中当然高兴。

为了使叶天士能尽快地独立诊治病人,除了通过让他在一边侍诊,代抄处方外,朱医生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传授给了叶天士,并为他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叶天士反应机敏,闻一知十。虽然医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他稍经点拨即通。有时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还超过老师,令人刮目相看。

一天,有位病人前来求诊,他小便不通多日,腹胀如鼓,疼痛不已。并述说咽干,心烦口渴想喝水,咳嗽。朱医生见状,就给病人开了一些通利小便的药,如木通、车前子、瞿麦等,病人回去服了几剂后,腹中仍无动静,复向朱医生请教,朱医生一听,也颇觉奇怪:药与证合,应该有效,但却无动静,是何缘故?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一直在旁侍诊的叶天士开口说了话:“老师,我看此症可试用‘提壶揭盖’之法。”朱医生忙问其故,叶天士说:“病人虽然腹大如鼓,滴水不出,但口渴、咽干、心烦、咳嗽,一派肺热之象。所以肺热是本,尿闭是标,必须采用清肺利水之法(也就是他所说的‘提壶揭盖’法,因为肺热在上,尿闭在下,如果将在上的肺热清除,则尿也就排出来了。这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如果密不透风,就很难倒出水来,若将壶盖拿去,水也就顺利地排出来了)。”老师见叶天士说的在理,答应让病人试试此法。

病人才服下两剂药,即小便畅利,顿感轻松。随后,他逢人就说:叶阳生之子虽然年纪轻轻,但医术不让其师,后生可畏,前途不可限量。

几年以后,叶天士的医名已超过朱医生,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不到20岁,已经是苏州一带有名的医生了。 odeZZcK+8GK7KS0OKS8P6tgcYih4iukgwP2qPwPzIr174y7227wYkogfUajyA8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