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慈悲为本,为善心安(2)

为众生利,不惜布施身体及生命

从前,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就是叫他开口说出“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觉得非常困难,因为在他心里面,根本没有丝毫布施他人的意愿。

他后来遇见了佛陀,从佛陀的教化中知道了布施的功德,可是由于心性悭吝,还是无法行布施。佛陀先叫他右手拿一把草,叫他想象把右手当自己,左手当别人,然后叫他把那微不足道的草交给左手。即使只是这样,那人开始仍然犹豫不决,反复地想:“我是不是要把右手的东西交给左手呢?”

经过几次练习,佛再叫他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左右手反复训练久了,他慢慢习惯把东西给出来,也了解了布施心,终于能布施自己的财产,最后他有了大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甚至布施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

佛在心中

世尊告世人曰:“苦、习、灭、道,成就信、戒、多闻、施、慧,离杀断杀、不与取、邪婬、妄言、离酒断酒。”

施安能得无惧:施安,就是让他人获得安稳的生活。让你身心安详、无有恐惧,这种“施安”的功德,能让自己将来身心安稳、无有畏惧。

施命能得长寿:“施命”,是指不杀生,进而放生、护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要得长寿,不但要救济贫困,而且要慈心不杀;有了惜生、护生的因,自然能得长寿的果报。

施色能得端正:施色,就是布施饮食让他人吃得很健康,不再面貌憔悴;布施衣物让他人很庄严,不再形体猥琐。我们布施衣服、饮食、医药等日用所需,让他人身强体健,颜容光鲜,不再受饥渴贫病等痛苦,将得颊满端正的果报。

施力能得胜利:施力,就是为人服务,给予他人助力,让他人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布施不一定要施钱,有时候为人说一句好话,能为他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因缘;有时候只是几口饭的布施,却给他人带来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也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受,所以布施的功德是无量的。

【人间世态】

永恒的水晶球

雨澈,16岁,某省重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听到这样的一个名字,会想到什么呢?想必也会用“干净”这个词语来形容吧!事实上,雨澈就是一个长得十分干净而且清秀的女孩儿。她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但是就在她原本应该充满欢笑声与美好的花季年龄里,一场灾难使她将带着那双漂亮妩媚的眼睛离开这个对她有着无比吸引力的世界—血癌!因此,她不再拥有同龄女孩子应有按部就班的正常生活,她仅有的声明将充斥着福尔马林气味的医院中度过,虽然没有了往昔的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容颜,但憔悴的脸上从来没有让笑容缺失,她给身边的每个病友带来了很多欢乐,这就是雨澈,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死神似乎像是约定好了的,如期而至。就在雨澈将近油尽灯枯的一段时间里,她坚毅做出了感动所有人的决定:把自己的一双眼角膜捐献出去,或许是雨澈的诚挚慈悲的胸怀也感动了佛祖,很快就找到了相吻合的受助者……雨澈喜欢穿白色的衣裙,这更让人觉得白裙映衬下的她分明就是天使,她希望她不在的日子里还可以用别人的眼睛看这个精彩的世界……

安心释语

做人如果只想享受,不修布施,以前的福报享完,自然没有权利再享有他人的劳动和付出,结果就落到贫穷的境地。一个不修布施的人,就是不肯积累福报的人。他要生活在人世,不得不有更多的劳动和付出。因此,布施应是和我们的生命长河共生并行的一种行为。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佛陀在世时,教导在家居士把收入分作四份:一份用来日常开销,一份作为积蓄,一份投资生财,一份广行布施。《布施经》、《业报差别经》、《大智度论》中详细记载了种种布施功德:

按时布施的人,身心清净,四时平安;

常布施的人,身心舒适愉快,没有散乱;

如法布施而且尊重受施者的人,将来安稳快乐,人见人爱,

以慈心布施,能远离杀害逼迫;

以喜心布施,能远离忧愁苦恼,无所畏惧:

以广大心布施,将得到无量福报;

以清净心布施,将得无上智慧。

布施的含义深广无边:大到布施生命,舍身饲虎,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佛经;小到一钵水,一支钱,几粒粟米。

工作中勤恳敬业是布施,家庭中敬老爱幼、细心体贴是布施,为人处事正直诚恳、负责任、肯担当、有耐心、能包容等等所有止恶扬善的利他言行,都是布施。以布施将心中的大爱真情发扬广大,能使内心充满柔和喜悦的光明;以布施去掉贪嗔痴三毒业障,能布施出一个清净无染的法身世界,布施出一片清明开阔的人生天地。

佛心故事

一月布施

从前有一及其贫穷的人家,素来好善乐施。有一天,见到比丘来化斋的时候,他顺将葡萄架上的一穗葡萄,恭恭敬敬的献上了比丘。这时比丘说道:“汝已一月施矣!”那贫人接着说:“今我只施一穗蒲萄的区区之意,大德何言一月之施呢?”比丘答曰:“此一穗葡萄,在一月前,汝已有布施之念,并且犹念念不断。因此,我说汝已一月施矣。”

我们布施之物,或可有时间断,但布施之心念,不可暂时中断,必得要念念相续的想念布施。这样才能于无形中培植我们的菩提种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善若水成就功名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二十一岁的苏轼考中进士,曾任签书凤翔府判官、判官告院、杭州通判。以及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的知州(相当于市长)。除此之外,苏轼还担任过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重要官职。其之所以声名远播,还在于他的文学上的成就,他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关于苏东坡的祖辈,有一人物名叫苏杲(gao)。他是苏轼与苏辙的曾祖父,生于晋少帝开运元年,逝于宋淳化五年。苏杲的性格,极其乐于行善助人。曾经在收成不好的凶年,卖自己的田产用做慈善。到了秋天成熟季节,别人想偿还他,他怜悯贫者,终不肯接受。因此缘故,以致于自己到了家贫的地步,却从不后悔。甚至更加喜欢施舍。这事在《湛渊静话》有记载:“眉州苏先生杲,老泉之祖,轻财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赈济其乡里。逮秋熟,人将偿之,终怜之,屡辞不受,久致破业,厄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另外在《苏氏族谱》中,还有说“而吾父杲最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苏杲终其一生的田产不满二顷,自家的房子也简陋破旧,没有修理。唯独喜欢施舍,行善却不愿别人知道。他曾经说:“多财而不施,吾恐他人谋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将以我为好名。”虽然苏祜、苏杲、苏序这三代“皆不显”,许是积善余庆的缘故,苏杲的孙子苏涣,首先于仁宗天圣二年考中进士,为祥符县令,宝鸡主簿,调凤州司法,又通判阆中。最后担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杲的曾孙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与兄长苏轼同登进士,曾担任右司谏、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尚书右丞、汝州知州、袁州知州等官职。苏辙与他的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为“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杲积善的余庆,使子孙数人荣登科甲,名闻天下,佛家所说因果之事,岂是虚无缥缈?

佛在心中

佛说,一切名利得失、悲欢离合、种种境遇,无不是受命运所驱使,丝毫都不能跳出命运之神的掌心。这就是佛学的“三世因果”。要清楚地知道一个很重要的循环过程,即是今世出生之前的“因”与出生之后的“果”。佛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说: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其实在“因果报应循环”的规律里,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真正主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一切都在自作自受!我们都应该:积善之家留余庆,上善若水方成名。

【人间世态】

“曾国藩热”现象

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官至两江总督,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曾国藩的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他皆有;别人没有,他也有。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说他“足为吾人之师资”。历史发展到今天,“曾国藩热”还在热,说明人们还希望在曾国藩身上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用以帮助自己走向“成功”。让我们看看曾国藩一生成功的“方圆”之道。所谓方,就是内在素质,这是做人之本;所谓圆,就是外在言行,这是处世之道。用古人的话来说,方是“内圣”之道审自我修养,是所谓“诚意、正心、修身为善”;圆是“外王”之道,是所谓“齐家、台国、平天下”。展开一点说,方是道理,圆是人情;方是正直,圆是通达;方是气度,圆是涵养;方是进取,圆是迂回。曾国藩一生像一面古铜钱,内方外圆。存心要厚道,行事要眷切忌心浮气躁,贪图虚名,那样终窟一事无成。曾氏一门富贵,显赫一时,但是他还是律己甚严,居安思危,功成身退,治家有方。教子成才,并留下对后世影响深刻的为人修身行善得家书遗训。其弟曾国荃继任两江总督,子曾纪泽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曾任驻英、德、法等国使节。长兄点了翰林,诸弟脸上自然有光,巴望自己早日中式之心也便更加急迫,对大哥的指点也便抱有更高的期盼。做兄长的自然于此责无旁贷,故一到京城,便急着要诸弟把近日所作诗赋寄来,好切实指导。故其子孙后代均能秉承家教,直到今天曾氏子孙在科学界、教育界还出了不少知名人士。

安心释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讲究诚信,要做到诚信,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

某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商场搞促销活动,发放二百件羊毛衫,免费试穿一周,如果不满意,可以把羊毛衫退回来,如果满意,一周后就来交钱。结果一周过去之后,只有四五件羊毛衫退还回来,其它的杳无音迅,此举令厂家大为失望。也许那些人在为免费得到了一件羊毛衫而窃喜,却不知失去的是无比宝贵的尊严。

早在二年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人无信而不立”。意思是说人要是不讲诚信,社会上没有你立足的地方。在幼儿园时,老师就教过曾子杀猪的故事,由此可见,诚信、为善是多么重要啊!

当然,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还是诚实守信的,如某冰箱厂的厂长把六七台不合格的冰箱放在台上,带头用铁锤砸毁了这些冰箱,厂长本可以不砸冰箱的,可是丢了信誉,损失更大。

诚实守信说起来简单,但很难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是否是一个诚实的人。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智慧禅心

1.成败得失皆有凭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甚至每一个表面看起来最偶然的成功,都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成败得失皆有凭,不可等闲视之。有人会问,为什么我比那些成功人士更努力却不得成功?成败得失到底凭什么?一个人成功的取得,莫不缘于其前世的福报和今生的正确努力。福报由前世行善积德而来,而今生的努力可是一门科学—成功学,那里包含了人生全部的仁智勇。最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把个人的成败得失与大众的利益和需求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取得不朽的成功。当我们努力拼搏却一再失败时,我们要反省:是自身福德积得不够,还是努力方向的错失。

2.成败得失转头空

从宏观上看,地球在宇宙间不过如同微尘,而我们人类恰似尘中之尘。尘土般的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再大,把它放在宇宙的大坐标里观察,岂不都比我们眼中的蛙噪蝉鸣还微末虚空得可以忽略不计?正所谓“至大有小相”,故而,那点成败得失有什么值得在心的呢?从微观上看,我们身上的细菌、我们肚里的蛔虫以及我们家中豢养的小狗,这些与我们休戚与共的生命,哪一个会看到我们的成败得失?无论我们怎样,无论我们是高高在上的三军统帅还是平平凡常的普通士兵,细菌和蛔虫都依赖我们,小狗都爱戴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是成功者而高看我们,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失败而离弃我们。我们成功与否,对它们来说没有分别,亦犹如虚空。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来看,世事有兴废,万物有盛衰,有成必有败,“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故而知成之必败,知万境归空,知“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当我们看到化化生生,消长沉浮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概莫能外;看到成败相依的可能、否极泰来的希望和我们主观感觉与认识的局限性,故而面对失败也不必太苦脑。

3.过程最重要

很多人都说:成不成功不重要,取得成功的过程最重要。只有在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不断地修心,这个过程才有意义。人的一生终将要做点什么事,而做事的过程其实就是修心的过程。这个叫做借事修心。古人云“金不得火炼,则杂类不尽;心不得事炼,则私欲不除”。往往,我们都太专注于做事,而忘记了修心;只顾于埋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路。那么,在做事的过程中怎样修心呢?首先,在做事的初起,选择做什么事,就要先问心。我们是选择“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呢?还是只要对我有利,不惜损害他人造恶业呢?其次,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纷繁复杂的矛盾和山重水复的曲折,这些都是对我们修心的考验。如果我们能在难忍受处学会忍耐,在难行进处勇猛精进,在做事中不忘收心定力,这样我们就可能拥有一个圆满的过程。最后,不论我们是幸运地成功了还是不幸地失败了,在总结盘点时,我们都会发现:我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不少。我们最终是否得到经验教训、坚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心?我们是否失去了内心的喜悦和平静?我们能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心考量的。

一个想成功的人,当知道了成败得失皆有凭,才会在成功的路上步履扎实从容;当明白了成败得失转头空后,便会很容易地以平常的心态面对人生成败得失。请相信,少了得失心的惴惴不安,在成功的路上步履扎实,凭良心做事,是取得成功最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向往成功的我们,一定会由平凡走向不平凡,由成功走向辉煌。

母爱如佛,至孝乃人间大善大慈悲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正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几次,但年轻人依然故我,对母亲的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到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的款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地道成仙,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到有赤脚给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别说得道,成佛也不成问题。”

年轻人听罢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省事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

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幕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的扣动了门环。

屋内穿来母亲苍老悸动的声音:“谁呀?”

“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就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突然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一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了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

佛在心中

母亲之与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伟大的。不能事亲,焉能成佛?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身边立着的母亲。尽管她不能点拨你什么,但能在你无助无奈之时,她的微笑会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萌生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一样会把你度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母亲就是那可以毫不犹豫赤脚为你开门的人,母亲拥有可以宽恕你的一切过失的胸怀。我们苦寻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母亲。你想到了吗?

【人间世态】

动物母亲的壮举

母爱,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相同的,都足以令天地动容,令江河失色!

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依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

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安心释语

让我们经常想想,那些在母爱的保护下幸免遇难的小生灵中,我们是不是其中之一呢?真的很难说。因为我们已经在六道轮回中稀里糊涂地轮回了无量劫,枯骨如山,眼泪似海。一切男子皆曾为我父,一切女子皆曾为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而生,我世世无不为之所念。佛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毫无疑问!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yu)修厥(jue)德。”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行。

佛学常识

父母恩重难报经

1.护恩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妆镜惹尘埃。

2.临产受苦恩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3.生子忘忧恩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开张,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4.咽苦吐甘恩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5.回干就湿恩

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怜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6.哺乳养育恩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luan),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7.洗濯(zhuo)不净恩

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丰,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8.远行忆念恩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9.深加体恤恩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10.究竟怜愍(min)恩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常爱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yBHIxXIP9pxfi6DLwkRB1L/ZADUMo1Cm5oR65uHX4TQHpuqgpO1fDRVhq7xpOg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