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说话艺术的训练

28.心理的训练

大凡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讲话的人,在其诸多原因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是由于缺乏临场的心理训练。下面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站立不语练习(练心)。练习者可互为听众轮流上场,也可让自己的几位朋友、同学、同事、家人做自己的听众。练习者站在高于听众之处,目视听众而不开口。此时练习者心理要进入讲话的感受之中,进行心理体验。

这一步练习是练“心”不练“口”,每次站立5~10分钟,由于可以不开口讲话,会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这步练习直到练习者不觉得十分紧张为止。

第二步:随便说话练习(练口)。练习者在人前站立心理上已适应之后,即可进入说话训练。这时的讲话从内容和形式上,不要给予任何规定和限制。练习者要随心所欲,讲自己最熟悉的话。这时的练习者虽然心理上初步适应,但开口讲话还缺乏适应性锻炼,此时大脑或紧张或混沌一片,所以这一步练习只要求练习者能开口讲话就可以了,至于内容则可非常随意。

这一步是在练“心”的基础上练“口”,讲话时间以3~5分钟为宜。练习者和听众可现场交流对话,轮流演练,直到练习者要在人前自如流利地讲话为止。

第三步:命题演讲练习(表达练习)。在前两步训练的基础上,练习者即可进入命题演讲练习。练习者和听众之间要反复交流,推敲练习者的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的力度、速度、表情等。此步练习以练习者在“台”上让听众听不出练习者是在背讲稿,也不是在“演”为目的,而是要求练习者达到能够真实自如、从容不迫地讲自己的心里话。

第四步:即兴演讲练习(全面练习)。练习者的临场心理和讲话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后,便可进行较高层次的即兴演讲练习。练习者以抽签来确定演讲的题目和内容,抽签后给予练习者10分钟打腹稿的时间。

此时练习者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快速谋篇、遣词、炼句是很必要的。由于此时练习者的心理处于“排练”的气氛中,所以对“失败”并不十分惧怕,也就有利于其发挥在正式讲话时难以全面发挥的内在潜力。

以上四步练习法侧重于实践。初学者如果再辅以一定的理论指导,心理训练的效果就更为显著。

29.思维的训练

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一种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说话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

确定说什么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说什么与怎么说之间进行着快速的转换过程:思想——句子类型——词汇——语音。这个过程是完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进行这方面的基础训练有利于说话的良好表达。

(1)定向思维训练

定向思维是指按常规恒定模式进行的思维。定向思维的训练可培养我们对问题作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

可拟定一些比较容易的叙述、说明、介绍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为了使思维有条理,可在表达中插入一些常用的言语链。比如关联词:“因为”、“所以”、“于是”、“之所以……是因为……”、“首先……其次……再次”。可以按时间先后和位置的移动进行表达;可以采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方式练习等。

(2)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一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变正面为反面,或变反面为正面。例如,世人一般把“这山望着那山高”喻为“贪心不足”而赋予贬义,如果你化贬为褒地想一下,将其含义用于人类勇于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的赞颂中,岂不又可以肯定它了?

你可用爱迪生的一项伟大发明;用爱因斯坦敢于取代牛顿经典物理学;用运动员一次次刷新纪录等事例说明人就是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进取精神,批评那种“无为而顺其自然”的“知足常乐”的消极态度。

进行逆向思维能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发表见解的能力。

(3)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的信息,从而达到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即兴说话走向成功的最佳的思维方式。这里介绍三种训练方法:

连接法:承接上一位表达者的话茬继续往下说的训练方法。戴尔·卡耐基在训练学员即兴演讲时就常用此法。卡耐基叫一位学员以绝妙的词语来开始叙说一个故事。比如,这位学员说:“前几天我正驾着直升飞机,突然注意到一大群飞碟正朝我逼近,于是我开始下降,可最靠近的飞碟里却有个小人开始向我开火。我……”

说到这里,卡耐基要求他停下,然后要另一位学员接下去。

连点法:将头脑中闪现出的人、事、物和散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连缀成篇。比如散点:(1)花儿;(2)气息;(3)跑。可如下连点起来。

“置身各位青年朋友之中,我似乎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都很年轻,都有花儿样的青春、花儿样的年龄、花儿样的生活,愿大家做航船,乘风破浪,挺进大海;愿大家做骏马,飞奔未来,跑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联想法: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使说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可以运用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1)出示一根玻璃棒,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迅速说出它像什么。

(2)出示一个红色的球,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讲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3)展示一幅画,画上画两只小鸡仔,要求训练者表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的。

30.语智的训练

口语表达与思维智能是紧密相联的。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很多时候与场合只能“知”其然而不能“表”其然。这是一种“口拙于外”的语言表达障碍。可通过语智训练求得言语的机智与表达的巧妙。

下面介绍几种语智训练方式:

(1)词语速接

词语速接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成语速接。首字接,由一人先说一句成语,这个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是下一个人说出的成语的首起字。如,当第一个人说出“一马当先”时,接下来便是“一步登天”、“一败涂地”、“一本正经”、“一唱一和”、“一刀两断”、“一分为二”等。

尾字接,后面的接话者必须从前一人话语的末尾字连下去,可以用同音字接。如“胸怀天下”、“下不为例”、“力不从心”、“心想事成”、“成竹在胸”等。

(2)句子连接

两三个人即可进行,主持人先说一句话,然后每人接上与之意思相承的话,要求简洁生动,表意准确。

比如,主持人说:“今天天气很好”,接下去是“是春游的好时光”,“我们将打点行装,八点出发”,“我们坐上汽车,一路欢歌一路笑”,“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山公园”……

(3)属对训练

属对,即对对联,这是我国传统语言教育中的基础训练方法。口头形式的交际联,由甲出句,乙对句,合作完成。甲、乙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

一字对:如“虎”对“龙”、“山”对“海”;

二字对:如“如烟”对“似火”;

易字对:由甲出示一副现成的对联,有意改去上联中一字或数字,要求乙改动下联中相对应的一字或数字。

增字对:由甲出上联,由一字增为二字、三字、四字、多字,乙对时也一一增字对下联。如:

甲:黄鹤楼

乙:黑龙江

甲:朝游黄鹤楼

乙:夜渡黑龙江

甲:三朋四友朝游黄鹤楼

乙:千军万马夜渡黑龙江

要求对时,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

属对是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逻辑的综合训练,是一种要求针对性、适应性、敏捷性较为严格的言语的听辨、理解、构思和表达的训练,使练习者能“急中练智”、“智中生智”,将很好地培养富有适应性和敏捷择语反应能力。

31.思路的训练

思路是思维的线索和脉路,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必先确立一条思路。思维线索的展开和思维脉络的延伸,反映了传播者对现实的观察、理解、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思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运动的程序性和规律性,讲述才能层次清晰、组织严密。开口之前先要组织思路,也就是对讲述材料作顺序方式的构思。

思路训练有以下一些基本类型:

(1)分项列举式

讲述材料各层之间的并列关系,一条一条围绕一个统一的中心列举出来。例如工厂保卫科在职工大会上宣布门卫制度和防火防盗措施时,可用这种方式。

(2)时间顺序式

即按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材料,反映出事物运动过程的自然状态。例如导游员介绍一个历史传说,就可按情节发生、发展、终结的顺序叙述。

(3)空间层次式

即按空间布局的顺序一层一层加以介绍,依据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等联结关系,用语言再现客观存在的空间事物,使听众对你所描述的情景获得清晰的印象。如导游员向游客介绍某一景观的建筑时,多采用此法。

(4)联想过渡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由所见所闻,联想到另一件事,前后产生由此及彼的过渡关系。这里有相似过渡和对比过渡两种。相似过渡是因形和质相近似而产生的联想;对比过渡则是由形和质相反而引发的联想。

(5)演绎思维式

这是对讲述材料深入思考过程的反映,即指认识活动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讲述时先作一般论说,使听众先有一般的了解,然后再深入谈其中的某一特殊问题,引导听众获得更为具体的印象。

(6)归纳思维式

与演绎思维式相反,即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讲述时从个别特殊事物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7)由因及果式

先说明事件的原因,而后提出由原因产生结果的过程。凡讲述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都可运用这种方式。这种讲述依据的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8)由果溯因式

与上式相反,先摆出结果,然后追溯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讲述中必须强调结果,以引起听众的重视。

(9)先总后分式

即先讲解整体,然后逐一分解它的部分,常用于对事物的分类或复杂理论的分述。如地理课上,讲解欧洲部分时,通常先讲述欧洲的方位、面积、人口、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经济概况等,之后,再分别介绍欧洲的每一个国家。

(10)事理结合式

这是叙述事实和议论道理相结合的构思方式。可以一事一理,先谈一件事例,然后再发表自己对事例的见解、观点;也可一事多理或多事一理,在大量事例中探讨其共同的事理。

(11)提问解答式

先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分析,陈述见解,举例证明,予以解答;或阐述解决问题的根据、理由、方法。在演讲或报告中常用这种方式,集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可以用来议论较为复杂的问题。

先提出问题,简单解说论题的意义,然后进入论证。如果问题较多,可以逐一提出,逐一解决,最后提出综合性论点,强调结论,加深听众的印象。

(12)推理论述式

论说较难理解的问题或事件时,应考虑听众的理解过程,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进行论述或说明。

总之,客观事物的存在、联系和运动形态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人们对其反映的方式和讲述的思路,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进行思路训练时不一定限于单一类型,也可以灵活交织运用。

32.记忆的训练

要具备好口才,除了思维敏捷、灵活之外,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充分准备主要是指对说话内容的熟悉,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记忆。不仅要记忆讲话的素材、语言,还要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只有将内容和形式都记熟了,才能有条不紊、脉络分明地表达出来。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常有。比如座谈、讨论、论辩、会议等等,常常突然要你讲几句话,发表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随手拿来,稍加组织,为其所用。只要平时记住了大量至理名言、作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素材知识,表达时就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因此,好口才无疑是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因为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素材知识铭刻在脑子里。即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上讲坛,说话都能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诵读法

记忆讲稿时,一遍一遍地念,大声地读,直至倒背如流,烂熟于胸。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接收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不同。

专家试验证明:在接受知识时,如果用眼耳结合的“视听法”,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日后,可保持65%。可见,诵读法能明显提高记忆力。

(2)纲目法

发表长篇讲话,可从主题和结构入手,列出讲稿纲目,即首先抓住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列出有逻辑联系的内容纲目,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按顺序标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进行提纲挈领的记忆。

(3)机械法

事物缺乏内在联系,靠简单重复和强记进行记忆的方法,叫机械记忆法。在一般情况下,记忆人名、地名、书名、日期、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数学公式等,都是运用此法。

在机械记忆中,也可以自创一些办法,借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对照法、顺序法、抓特点法等,还可以运用谐音、押韵、会意等方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灵活巧妙地进行记忆。

(4)口诀法

把本身联系很少的材料,根据其内容要点,编成整齐对称、偶句押韵、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语句,使之富于趣味性。这种记忆方法称为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应用广泛,如许多农谚、节气谚语、珠算口诀、九九乘法表等,都是采用此法,使人们能快速、方便地记忆,又不易忘记。

(5)重复法

遗忘使记忆痕迹不断淡漠或消失,采用重复记忆法,可以加深大脑皮层的痕迹。复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重复能逐渐达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就要不断加强增强记忆力的训练。

33.表达的训练

在口才表达训练中,采取口才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的方法效果很好。这种训练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下列四种:

(1)模型设问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生活或问题模型,教师就模型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向学员进行系列提问,引导学员对模型进行多方位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并引导由模型向生活延伸。

(2)茶馆讨论法

此法是在轻松的气氛中就生活的某一现象或热点问题,师生各抒己见,展开自由争论。发言不要求一定要有完整的章法结构,也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三言两语甚至只提一个问题都可以。

这种争辩,气氛热烈,言语随便,学员们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寝室里,往往显得话语流利,辞锋锐利,思维敏捷。而且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思维多向碰撞容易闪现新的思想火花。

(3)学员诘难法

这是就学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生活模型,教师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是教师自认为较成熟的看法,也可以是故意留有或隐或现的破绽的看法。然后组织学员从多方面向老师诘难。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前述“模型设问法”的逆变。

但这种形式让学员变被动为主动,便于充分发挥学员思维的主体功能,因为学员要诘难老师,就必须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种形式中,学员设想的角度越多、问题越刁、言辞越激烈越好。

(4)模拟辩论法

此法就生活的热点问题,老师设计命题,学员自愿组成正方反方,展开论辩。这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口才交锋。

总之,口才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的方式,十分有利于口才表达能力的提高。它方法简便、灵活,学员兴致高,反馈及时,有利思维的多向碰撞,容易激活学员思维,有利提高学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新颖性和深刻性,有利口才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适应更为广泛复杂的社交活动。

34.听力的训练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人际沟通、贸易往来、对外谈判等社交活动的频繁,对人们的听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听力训练。

仔细地、不遗漏地听取对方谈话的内容,是听力训练的基础,只有排除无意注意力干扰,加强有意注意力自控能力,切实提高自己完整接受信息的能力,才能准确地反馈信息。

边听边概括对方谈话内容的要求,这也是听力训练的重点,只有努力提高在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要点的概括能力,才能较好地把握谈话要旨,有针对性地反馈信息。

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着杂乱无章、重复罗嗦、中心不明的谈话内容,听者需要剔除无用部分,整理筛选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听力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加强整理筛选对方谈话内容能力。

能从对方谈话中鉴别、揭示出暗含其中的弦外之音,是听力训练的重要课题。在许多特定的场合,说话人运用“双关”、“影射”、“比喻”等旁敲侧击的方法,来曲折地传递信息,这就需要听者细心鉴别,排除假相,把握要旨。

听力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思维的适用、语言的表达、训练材料的筛选等问题。训练听力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实施目标分解训练。

在听话过程中,有些人毫无言语或神态上的反应,显得很被动,缺乏积极参与谈话的交流愿望,也使说话对方失去与之交谈的兴致。有礼貌地听人说话是尊重人、尊重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听力训练中,可有意培养下列几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因为对方所讲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符合自己的观点,就表示反感、不满,更不可心不在焉或随意离开。

(2)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热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或做其他的态势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

(3)在对方的话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时,应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或沉默不语、专心致志,表示思考、支持、同情,尽量给对方精神上的酬谢和慰藉。

(4)言语上应作积极的反应。或应答,或提问,或讨论,或承接,或提醒,或要求重申。如“对”、“是吗”、“嗯,是这么回事”、“后来呢”、“不错”、“再谈谈看”等应对语言,可根据听话内容、场合、气氛作灵活的插入。

35.接力的训练

一句话接力训练是培养快速思维和快速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具体做法是:以座次为序,每人讲一句话,要求每句话的开头一个字必须是前一个人所说那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即话与话之间要以预计的方式衔接起来。例如:

甲:今天我们上语文课。

乙:课堂上要注意听讲。

丙:讲话是一种艺术。

丁:“术业有专攻”是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

在接力训练中,每个参加者要注意些什么呢?

(1)句子要完整

此项训练目的是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求每个人说的必须是一句话,而不能是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一般来讲,说出的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有人接“同”字,说:“同舟共济”。有人接“上”字,说:“上班去了”。“同舟共济”是个成语,“上班去了”是个短语,这些都不是句子。

(2)声音要洪亮

参加者说话的音量不能太小,最小也要以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清为限。在整个过程中,作为训练的“导演”,要对训练中出现的障碍和语言错误进行排除或纠正,如果听不清,就无法当这个导演。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尽管每个人只说一句话,在大部分时间里不说话,然而他们在倾听、在思索,心里默默地替别人构思句子,或评判别人某个句子的得失,从中汲取营养、经验或教训。所以,如果音量过小,别人听不清,他们就会感到乏味无聊。

(3)加强句子的知识性

句子的知识性要求句子能够传达准确的科学知识。有人接“法”字,说:“法人是指根据法律参加民事活动的组织”;有人接“惯”字,说:“惯性是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些句子就具有知识性。

(4)构思要快

径赛中的接力赛是以快为获胜的衡量标准,此项训练也是如此。这里的快不是指说话语速快,而是指构思那句话要快。尽管参加者都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在哪个人之后说那一句话,但他并不能事先打那句话的腹稿,他无法做这种准备。

从开始构思算起,到构思完毕、可以说出时为止,这段构思时间,应掌握在六七秒之内,最迟也不能超过十秒,如果超过十秒,就会使人产生“断路”之感,因而影响训练的流畅和紧凑,破坏训练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每个参加者在属于自己的几秒钟里,要使自己的脑筋高速运转,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造出句子来。

下面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快速接力的造句方法。

(1)从所接字的字音上入手造句

如接“的(de)”,可造句:“的”字是个轻声;“的”字还念“的(di)”;“的”字有好几个读音等。

(2)从所接字的字形上入手造句

如接“课”,可造句:“课”字是左右结构;“课”字不是上下结构;“课”字右边是个“果”字等。

(3)从所接字的字义上入手造句

如接“多”可造句:“多”就是数量大;“多”的反义词是“少”;“多”的近义词是“繁”等。

(4)从组词上入手造句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居多,用所接字来组双音节词有两种情形,一是所接字在前,一是所接字在后。如果你组的词是所接字在前,那造句就不成问题了,起码你仍可在这个词本身上作文章。

36.活力的训练

不要让别人听到你疲惫无力的声音,如果你能在声音中注入活力,别人也会受到你的影响而振作起来,因为声音是具有感染力的。

你肯定想像得出一双松垮的袜子对形象的害处有多大,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形象。然而松松垮垮的声音害处更大。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你避免这种危险,使你的声音朝气蓬勃。

首先,必须按照前面介绍的呼吸原则进行练习。其次,认真实行下面的方法:

(1)请把下列字词各念两遍。念法是这样的:先轻轻地念前一个词,然后用加重的语气念第二个词。前者像是对距离10英尺左右的人说话,后者则像是距离25英尺。

与此同时,假想你是站在阳台上对下面房间里的另一端讲话,这样可以帮助你防止音调的提高。练习的目的是,体会用呼吸的力量增加语言的效果,而不是尖声高喊。

跑——跑!

肃静——肃静!

准备——准备!

看——看!

开枪——开枪!

火——火!

不——不!

开始——开始!

冲——冲!

拉——拉!

撞——撞!

推——推!

试一下——试一下!

站起来——站起来!

走开——走开!

停下来——停下来!

(2)当你情绪激动时,如生气、愤怒、抗拒、发令时,你绝不应提高音调,而应多使用些肌肉的辅助力量。如果你的声音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变尖,你可以练习下列句子。

练习时注意:每遇到一个你希望加重的字眼,一定要从你的呼吸动力中心发出超额的辅助力量。如果你一下子还做不到,可以试着用拍桌子来帮助你做到。

现在,用各种不同的语气——充满信心、挑战、激愤、烦躁、吵闹、威严或命令,来说这几个句子:

(1)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死在这里。

(2)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荣幸,并要求得到我们应有的权利!

(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持久的信心和顽强的双手!

(4)我们孤身奋战,但决非仅仅为一己而战。

(5)我们需要幻想家、思想家、实践家——我们需要你!

(6)我已准备好,随时可以行动,并坚信我的行为绝对无愧于我的良知、我的祖国和我的上帝。

37.气息的训练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基础。在朗诵、演讲、论辩或其他口语表达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

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人们生活中的本能呼吸是浅呼吸,即只作胸部呼吸。演讲或朗诵时,用这种本能的呼吸方法发音,时间一长,声带疲乏,声音就会嘶哑。

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要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即扎腰带的地方),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的气,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此时感觉腹部发胀,小腹逐渐收缩;吐气时要保持横膈膜的扩张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不要一吐气横膈膜就塌瘪了,一下子让气息泄掉,声音就失去了气息的支持,致使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无气息支持。讲起话来就会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这样呼吸,不仅费力,而且声音难以持久。

只有保持横膈膜的扩张状态,感觉气息是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这样的声音才不仅宏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

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闻花练气

坐直,静心,躯干略前倾,头正、肩松,小腹微收,舌尖抵住上腭,如闻花般地从容吸气,感觉气流好像沿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两肋向外扩张,小腹逐渐紧收,吸气至七八成满;控制一两秒,然后缓缓吐气,气息均匀而缓慢地流出。反复进行上述练习,呼气时间要逐渐延长,以达到25~30秒为合格。

用上述方法吸气,在呼气时反复从一数到十,使气息不断延长,一口气数20下。

缓慢地吸气,然后缓慢地呼气。呼吸过程要慢而不僵,各部分器官配合协调,气息均匀。

缩短吸气时间(急吸气)。像要喊突然发现远方走来熟人似的急速吸气,两肋一下子提起,但动作不能让人有明显察觉,气息很快地进入肺部,然后相当缓慢均匀地呼气,每一瞬间使用的力量都应当是相等的。

(2)气息体操

方法:由一人领操,大家双目微闭,以站立姿势为宜。整套体操共分10节: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深吸浅呼——浅吸深呼——鼻吸鼻呼——口吸口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

训练提示:1~6节口鼻并用;可安排在早锻炼时间进行。

(3)气声数数

方法: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如说悄悄话那样)数1~100。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数时尽量不散气、不漏气。

(4)压腹数数

方法: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控制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可利用睡前作这个练习。

(5)跑步背诗

方法:平时跑步出现轻微气喘时,背一首短小的古诗。开始训练时可两人配合进行,并肩小跑,一句递一句地背下去。

提示:激烈运动时不可进行此训练;要尽量控制不出现喘息声;一首诗背完后,要调节呼吸,然后再继续进行。

(6)软口盖练习

方法: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7)数葫芦抬米

方法:吸足一口气,然后数下去。先作词组练习: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再用短语练习:一只蚂蚁抬一粒米、两只蚂蚁抬两粒米、三只蚂蚁抬三粒米……

提示:以站立姿势为佳,训练前先将余气吐尽再吸气;从自然音高数起,字音强劲有力清晰,速度平稳均匀,富有节奏感,适可而止。

(8)偷气换气

方法: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文章,用较快速度读下去,在气息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读后确定最佳换气处。

提示:换气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掌握时间差,使气流充沛有力。偷气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流。

38.共鸣的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

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生。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通过训练,可将这三种共鸣融为一体(即混合共鸣),发出来的声音才能响亮久远。

由于一般人没有进行过正确的共鸣训练,因而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1)白声

共鸣位置过分靠前,口腔没充分打开,好像只用嘴皮子说话,因而声带发出的声音形不成共鸣。

(2)音包声

音位靠后,喉头张开得太大,俗称喉音过重,声音很响,但声母不清。

(3)鼻音太重

由于软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挡了咽喉与口腔的通道,声音大部分从鼻腔里出来,俗称齄鼻子。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

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感觉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它可以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和“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最后要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产生“混合共鸣”。混合共鸣的方法是在前三种的基础上,要求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用气推声的方法发音,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

共鸣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演讲或朗诵的具体感情的需要,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一种共鸣的成分。如表现热情要加强头腔共鸣,表现沉痛要加强胸腔共鸣,一般叙述要加强口腔共鸣。

39.语音的训练

语音,就是说话的声音。人们在说话时通过发音器官的运动,发出音高、音长、音强或音质都不相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人们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并以此来传达和接受信息,就形成了语音。

由于语音的产生是建立在人们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所以音、义、符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某个声音表示某种意义是习惯使然,这就造成语音的地域性,民族性差异非常明显。仅在我国就有八种使用较广的方言。

口语信息的传达与接受的有效性,必须以声音准确无误地表达语义为保证,“说”和“听”都要具备对语音的准确的适用和理解能力。那么,语音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1)控制气流,正确发音语音是人体发声器官运动的结果,声带发出声音后,口、鼻、喉、咽、胸产生共鸣传出声音,唇、舌控制气流而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话音,而每个音素都有自己固定的发音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牢记每个音素的发音特点,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特别是使用方言的人,更要注意区分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区别。

(2)吐字清晰,干脆利落吐字时由于时间短促,不可能把每个音素都发得那么完整彻底,一般在念字时口形主要落在韵母的元音上,声音处理应是字头短而有力,字腹圆润饱满,字尾和缓渐弱。整个音节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含混不清。

(3)声调准确,注意区别汉语的音节少,加上声调才使许多同音节字得以区别,特别是在口语中声调成为辨别字的主要成分,如ma、ma、ma、ma因声调不同表示了不同的概念。因此,口语表达不可忽视声调的准确性,否则会造成表达不明确,甚至全然相悖的结果。

(4)口齿灵活,自然流畅

说一段话需要连续发许多个音节,要使语言自然流畅,又使每个音节清楚准确,需要我们训练口齿的灵活性。连续发音时,舌要在唇、齿、龈、腭等部位来回伸缩,舌尖、舌面、舌根要交替用力,唇要作出圆、扁、开、合、撮、闭等各种动作来控制气流的开放与阻塞,其运动频率是很高的。

如果口齿呆滞,唇舌无力就会使语流含混,影响表达效果。锻炼口齿的灵活性可通过朗读规范文字作品的训练方式来实现,由慢到快,经常练习。

(5)清晰悦耳,富有魅力

音质对语言的意义表达和情感传递有很强的制约作用,音色的美感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语言富有魅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发声时正确的姿势是:挺胸、收腹、提气,颈部、背部、腰部要自然伸直,胸肌放松,用力适中,便于气流通畅运行,以达到良好的共鸣效果,使语音浑厚有力、轻松自然、清晰悦耳。

40.语感的训练

语感,并不是指语言的感情色彩,而是指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当一连串的线性结构的语流,通过听觉或视觉传入你的大脑的时候,你能否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情味;当某种事物呈现在眼前,或某种意念产生于脑海,你能否迅速地找到适当而生动的词语,并将其连贯有序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感应能力,或叫语言的触发功夫。

显然,敏锐的语感、机智的口才是以丰富的学识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但就即兴构思、随机应变的技能来说,对语言的触发是否敏锐就是关键所在了。

尽管人们如今的交谈、答问、论辩和演讲很少是以对联或赋诗的形式出现,但对语言的感应之迅速、准确、恰当和简练,确实是一个人重要而实用的本领。而且,敏锐的语感、机智的口才也是任何有进取心的人都可以培养起来,加以强化的。

那么,怎样培养和训练敏锐的语感呢?

(1)积累语言材料多多益善

全部的汉字约有6万多个,但实际上现代常用的汉字只有3000多个。我们一般掌握了这常用的3000多字,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基本上够用了。这个标准,对于任何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所谓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积累词汇。词汇的数量要比字数多许多倍,难以统计。我们要培养敏锐的语感,首先要注意积累词汇。

人脑不怕困,就怕空,其记忆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计算机的100万倍。所以语言信息再多,正常的人脑也能装得下。我们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是毫无问题的。

(2)辨析词的特点,愈细愈好词语的组合和运用,既有一定的规律和习惯,要求人们在使用时必须遵循,同时还有许多灵活多变、微妙复杂之处,值得人们特别注意。

语感的敏锐意味着用词造句既快又准,这就必然要求使用者对每个词的词性、词义、程度、色彩及其相互搭配的特点加以细致的分辨。

我们在辨析和使用词语上应当树立“推敲”意识。一字之差,意味不同。“敲”比“推”不仅意思更加确切,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一个是幽静之感,一个是孤寂之意;一个是礼貌拜访,一个是莽撞闯入;一个是音节阻滞,一个是音节响亮。我们对词语的辨析就是要如此细致入微,才能取巧避拙,运用自如,具备敏锐的语感。

(3)注意词序、虚词,熟练编码

词序就是词或词组编排的次序。汉语的句子不论长短,不论简单还是复杂,对词序的格式总是有一定要求,遵循特定规律的。一句话总是先说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然后再说怎么样或如何了的。有时词序更动,句子尽管照样可以讲得通,但意思却已经改变了。因此,对于词序,我们要有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习惯。

虚词虽然不表示具体概念,没有实在意义,但在遣词造句中,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语句中起着各种各样的,然而也是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语病正是由于虚词使用不当造成的。

总之,要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特别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要着意训练敏锐的语感。

41.语调的训练

语调是语言表达中的第二大要素,亦被人们称之为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什么是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恰当地运用语调,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

语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起着润色语言的作用,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学会运用语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形成语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内容和感情态度。语调的起伏变化万千,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形式,为了便于练习,把基本相似和大体的语调归纳为以下几类:

(1)升调

情绪亢奋,语流运行状态是由低向高,句尾音强而向上扬起。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到意外、情绪惊恐;中途顿歇,全句未完;发布命令,进行号召等。

(2)降调

情绪稳定,语流运行状态由高向低,句尾音弱而下降。一般用于陈述句、肯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3)平调

情绪沉稳,语流运行状态基本平直,句尾和句首差不多在同一高度。一般用于庄重严肃、踌躇迟疑、冷漠淡然、思索回忆等句子中。

(4)曲调

情绪激动或情感复杂,语流运行呈起伏曲折状态。或由高而低再扬起,或由低而高再降下,或起伏更大。适用于语意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用意夸张等语句中。

语调的变化,是在一种基本语调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来说,基本语调是在中音区进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语调变化。另外还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表现高昂、激越、紧张、热烈、愤怒、仇恨等情绪的语调是在高音区进行;另一种表现低沉、悲哀、凄凉、沉痛等情绪,一般多在较低音域中,它的基本语调是在低音区进行。

语调训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把握重音

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语句中的词语在语义上并非完全并列、同等重要,而是有主有次,轻重有别。表达者有意对那些重要的词语(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就是重音。

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如“今天我来这儿讲课”这句话,重音不同,语义就不同: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来聊天)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义有重要影响。

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而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能否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

(2)巧设停顿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有二: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其次,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停顿要得当、得体,应当根据传情表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停顿,而不可随意为之。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音就会不同。如:

你/了解我了不了解?→(问是否了解自己)

你了解/我了不了解?\(承认自己不了解)

你了解/我了不了解?/(不承认自己不了解)

你了解我,了不了解?/(想证实别人不了解)

你了解我了不//了解?/(不相信别人了解)

你了解我了不//了解?\(明白别人了解)

巧设停顿有时能造成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让人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训练有素的口才家往往善于利用语句的停顿,让听众去思索、回味和期待,以获得理想的语言效果。

巧设停顿还要善用停连。停连口语是表达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当断不断,语序混乱;该连不连,语音难全;有断有连,方能扣人心弦。所以,停连也是不可忽视的口语表达技巧之一。

(3)善用语调语调的升降变化能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句由于高低升降的不同,便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譬如:

这是一百万元?(啊!好吓人啦!)——吃惊;

这是一百万元?(别吓人了!)——轻蔑;

这是一百万元?(糟!)——后悔;

这是一百万元?(好高兴啊!)——喜悦;

这是一百万元?(真稀奇)——好奇;

这是一百万元?(开玩笑)——疑问;

语调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四种。

升调,调子由平向高,多用于疑问句,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多用于陈述句和感叹句,用来表示肯定、感叹、请示等语气;平调,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叙述等语气;曲调,调子升高而降,或降而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讽刺、意在言外等语气。

42.语流的训练

口语一般是依靠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链”来表达思想的。表述能力不强而又缺乏训练的人,出现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前后脱节、说半截子话等语流不畅或语流质量不高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语流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完整、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它包括储词、炼句和句式等方面的训练。

(1)储词训练

语汇是语流的“细胞”,语汇贫乏是造成语流阻断、语言无味、语无伦次的重要原因之一。储词训练可使你储备各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词汇、短语,使语流更准确、更顺畅。

方法:“滚雪球”。先提出储词范围,供大家商讨,后举手发言,其他人补充,最后讲评归纳。通过不断发现、补充新词语,使“雪球”越滚越大。最好准备一个“储词本”随时记录。

“堆宝塔”。在出示储词要求后,一个人只准说一个词,第一人讲出给1分,第二人讲出给2分。以此类推。随着后面难度提高,得分越高。最后累计积分,评出优劣。

题例:请用“ABB”的叠词方式表达欢乐、喜悦。

参考答案:喜洋洋、喜滋滋、兴冲冲、乐悠悠、乐陶陶、乐呵呵、乐滋滋、乐融融、笑嘻嘻、笑呵呵、笑哈哈、笑吟吟、笑微微、笑盈盈……

请讲出带有“步”字的短语。

参考答案:步伐矫健、步履蹒跚、步入疑阵、步履维艰、健步如飞……

提示:训练时不准翻字典,看笔记;一口报出,以训练吐字准确为佳;经常进行训练,经常丰富积累,强化记忆。

(2)句式训练

句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用多种句式推动语流畅通,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重点训练长短句的交错和多重复句、插入、倒装等句式的运用,以及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式的组合使用。

方法:说——评:即先提出句式要求,由各人准备,然后围绕一个话题互说互听互评。

听——议:听一段优秀演讲录音,进行句式的分析研究,指出各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展开讨论。

题例:请用“……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更不必说……单单是……就……”这个句型讲述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处景物。

(3)炼句训练说话罗嗦重复,是语流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说话前没想好,无法凝聚思维语言,词不达意。炼句训练能培养你简洁流利的口语表达习惯。

方法:反例评析。主持人故意讲一句或一段不精炼的话,请大家笔录下来,作为句子评析。如“在写作这篇作文的时候,字数最多不得超过1000字”。这里,“写作”和“作文”、“字数”和“1000字”、“最多”和“不得超过”,均为不必要的重复。全句21个字,缩短成10个字就行了:“写这篇作文,最多1000字。”

“一句话新闻”。让大家稍做准备,每人站起来,用一两句话说一条新闻。说完后,将录音重放一遍,先让说的人作句子分析,然后大家从准确与精练两个方面进行评析。

43.音色的训练

音色,亦称“音质”,即人的声音本质,由于每个人声带的不同,其音色也不一样。音质好的人通过训练可能成为优秀的歌唱家、演讲家;音质差的人更要训练,变不利为有利,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音色训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必要的。

音色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音高与音低的练习

可选一首古诗,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练习。

先用低音说起,一句句地升高,然后再一句句地降下来。

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

每个字的音调由低向高,再由高向低。

(2)音强与音弱的练习

小音量练习,要求音量虽小,但吐字清晰。

中音量(正常音量)练习,要求吐字清晰,抑扬有致。

大音量练习,要求气息强大,音色高亢响亮。

三种音量混合练习。

(3)实音与虚音的练习

实音练习。要求音色响亮、扎实,清晰度高。

虚音练习。说话的气息强而逸出较多,音量则有所控制,注意字音的清晰。虚音多用于表达感叹、回味、夸张等情感的语句中。

(4)虚实结合的练习

明朗音色练习。这是我们说话常用的一种音色,要求轻松明快,琅琅上口。

暗淡音色的练习。暗声的气息深沉,共鸣点较散而靠后,音色偏暗,多用来表达忧伤、抑郁的感情。

明暗对比练习。通过明暗对比,更恰当准确地表达其思想感情。

(5)刚声与柔声的练习

刚声练习。要求气息充足,音色响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柔声练习。要求气息舒缓,音色柔美,如春风袭人。

刚柔对比练习。声音能刚能柔,刚柔相济,使声音刚强中带有柔韧,柔韧中富于变化。

44.重音的训练

重音也叫重读,说话人根据表达语意和感情的需要,故意把某句话、某个词组、某个词,或某个字说得重一些,这就是重音。

重音在口语表达中是第三大要素,有人称它是口语表达的第三张“王牌”。恰当准确地运用重音,对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一篇发言中确定重音之所在呢?建议你不妨从下面几点出发,进行考虑:

(1)词的轻重音

主要表现在音节上,双音节的词有“重轻”和“中重”两种,“重轻”即重音在前,轻音在后;“中重”即中音在前,重音在后。后一种格式在双音节词中是主要的。三音节的词,则以“中轻重”为主要格式。四音节的词,以“中轻中重”为主要格式。

(2)句的轻重音主要有两类:一是语句重音,是由语句的结构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语句重音”一般不太重,只不过是在原来词的重音上稍稍加重而已。二是逻辑重音,也叫“强调”。这是一种特重音,音量比词的重音、语句重音都要强。它可以使词和语句中的重音进一步加强,也可以使词和语句中的“非重音音节”变成重音或特重音,以突出词句中的某个意念。

(3)感情重音在口头语言中,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对那些表达感情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相应地加重音量,这就是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使语言色彩更加丰富,情感饱满充沛,强烈地感染听众的情绪。

懂得了重音的确定方法之后,还应懂得重音的表达形式。常用的重音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加强音量法

即把重音读得重一些,响亮一些。

(2)拖长音节法

即把重音音节拖长,给以强调。

(3)一字一顿法即在要强调的字词前后都作必要的顿歇,使其语言更加清晰有力,深挚感人。

(4)重音轻读法即把要强调的字、词或句子减少音量,拖长音节,同时加重气息。这种重音轻读法,常用来渲染意境,表达深沉凝重、含蓄内向的感情,听起来语轻音弱,而产生的效果犹如沉雷从心底滚出。

在学习运用重音法之前,要先学会取消重音。因为有些初学者常常滥用重音,还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重音习惯。所以,要将这些有碍正确区分重音的习惯“清扫”出去,在此基础上,再恰当地选择好重音,这样才能清楚地强调出主要的词句。

45.节奏的训练

口头语言的节奏,是指因思想感情的起伏而激起的音势强弱,语速快慢的变化。

一般地说,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随着说话时思想感情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声音的节奏速度也不断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轻快,有的凝重;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舒缓。

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轻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的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内心的思想感情是很紧张、很激动或很愤怒的时候,而语流速度表现出来的却是平缓的。而听众正是从说话者的平缓的节奏中,感觉到说话者内心感情在强烈地激变。

节奏感强的、动听的、连贯的语言,同唱歌和音乐有许多很相近的特点和因素。有些词语需急速地念出来,就像音乐中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另有些词语必须表现得有分量些,必须拖长些,就像全音符和2分音符;而连贯一气的词语,就像是二连音或三连音。

字母、音节和单字——这就是语言中的音符,可以组成一小节、一首歌或完整的交响曲。由于这种有节奏的语言,才使人们的讲话变得富有魅力。因此,要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如同音乐般优美动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语言节奏的处理,即是说话者感情的表露,也是说话者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以下对语言节奏的类型进行简单介绍:

(1)轻快型

语调多扬少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快,活泼。如《荷花淀》中水生与媳妇们嬉戏的一段,就属于这种类型。

(2)凝重型

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属于这种类型。

(3)低沉型

语调压抑,语音沉重,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如《一月的哀思》就属于这一类。

(4)高亢型

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如《白杨礼赞》、《最后一次演讲》都属于这种类型。

(5)舒缓型

语调多扬,语音多轻,气息畅达,声音清亮轻柔,语流舒展。如峻青的《秋色赋》就是这种类型。

(6)紧张型

语调多扬少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如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段就属于这一种。

要掌握语言节奏,首先要掌握通篇讲话或一次谈话的基本节奏,然后再根据讲话内容而调整节奏,使节奏同内容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46.吐字的训练

戏曲和歌唱历来十分重视吐字,讲究“字正腔圆”,并把字正作为腔圆的基础,可见对吐字的重视。

“唱”尚且如此,“说”,吐字当然就更加重要了。字是意义和情感的载体,我们说话吐字功夫如何,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吐字训练。

(1)吐字要求

说话吐字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真”,二是“美”。“真”,准确规范,清晰真切,要按普通话语音规律发音,不能错,也不能含混;要干净利落,真真切切。“美”,发音好听,集中圆润,灵巧流畅。

要使说话吐字悦耳动听,就必须在符合语音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口腔控制。在“真”的基础上讲究字音“美”,真美结合,做到集中而不散漫,饱满圆润而不单薄苦涩,灵活巧妙,流畅自然而不笨拙呆板。

(2)吐字要领,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唱法中对吐字方法的概括,是指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的处理过程。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分别叫做出字、立字、归音。

基本要求:出字:要求准确有力,叼住弹出。字头,包括声母和韵头(介音)。发好字头主要是要把握好声母的发音部位、方法和韵母的四呼。要注意“叼”与“弹”的感觉,不要直着往上“喷”。

立字: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立字是对字腹即韵母中主要元音的处理。关键在口形,口腔开合适度,松紧相宜,立音舒展丰满,坚实稳定。

归音:要趋向鲜明,到位弱收。归音是对字尾即韵尾的处理,口腔由开到闭,肌肉由紧到松,声音由强到弱。南方人要特别注意区分前后鼻韵n与ng,要清晰分明,不要混淆。

枣核形:把上面的要求综合起来,字头的叼住弹出,字腹的拉开立起,字尾的到位弱收,就形成了吐字归音的“枣核形”。这样的吐字,点面结合,清晰丰满,能给人以美感。“枣核形”即:声母、韵头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

需要注意的是“对,枣核形”不可作绝对化的理解。这是因为,我们是“说话”,不是“念字”。在有节奏的语流中,不可能把每个字音都发得那样“到家”,否则会显得很死板。

零声母字和开尾字的发音:零声母字和开尾字是属结构不全的字,在吐字上与头、腹、尾齐全的字是有区别的。所谓零声母字,就是没有声母的字。

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既无声母又无韵头的无头字。这种字在发音开始(注意:仅仅是开始)时要适当增加主要元音发音紧张度,以保证吐字的清晰有力。

另一种是无声母但有韵头的有头字。发音时,要韵头当声母用,韵母i、u、u发得短促有力。以显示字母发音的“点”的特点。

坚持“取中”原则。为了使我们的吐字符合语言美的要求,在实际发音过程中,要坚持“取中”的原则。“取中”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日常生活语言和歌唱吐字发音而言,介于二者之间;二是就语音自身特点而言。

这里指的是后者。在符合语音规律、保证语音不走样的前提下,我们主张发音要:前音稍后,后音稍前;开音稍闭,闭音稍开;横音稍竖,竖音稍横。 w9t6keRmV2d+uP62UNRwvQkdI0CCdHo+7QfPrJet1tGkXkEEi2qGUnMU7RRDiC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