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的内涵
新闻报道的核心是什么?从新闻报道的最根本的功能来说,这个核心应当是“信息”。
在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信息”这一概念作一界定。
广义地说,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一切体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同其他两种信息一样,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但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关联。它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正如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所指出的那样:“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仅此一点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毋宁说,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显然,新闻信息是属社会信息中的一类。
二、事实信息与附着信息
在这里,特别有必要提出的是,要对新闻报道中“信息”这一概念作宽泛的理解。在新闻报道中,除了有关事实本身状态的信息外,还有许多附加的、增值的信息。
新闻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分为两类:关于事实状态的信息和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在报道或接受事实信息时所附着的信息。美国学者赫伯特·甘斯在《确立新闻的决定因素》一书中特别提出“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一观点,他说:“新闻报道不只要公布现实的事件,还要有价值标准。它的陈述均有倾向性。这样,就使人们有可能从新闻背后,看出一幅它所要显示的国家和社会的图画”,“我发现新闻背后还有表达的信息”。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喻国明说,他这里所说的“新闻背后的信息”,是指稿件没有直接说出的、但又是或明或暗地显示出来的那些蕴含于新闻事实之中的情感、道理或意境。可见,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事实,也可以是蕴含于新闻事实之中的一种情感,一个道理或一种意境” 。值得指出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情感”、“道理”、“意境”等信息,都只能附着在事实信息之上。它们之间是皮与毛的关系:事实不存,“毛”将焉附?
这样,“信息”这一概念既包括了那些体现出鲜明思想倾向的报道,也包容了那些只提供信息而不“说话”的,如天气预报式的、“一只母鸡一次下三个蛋”之类的报道。并且,既承认了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因缺乏思想性的报道的合理性,又防止了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将事实做削足适履式的改造,从而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和全面准确。
对于通讯一类的长篇报道,“情感”、“道理”、“意境”等一类的信息要比消息中更突出一些。
梁衡说:“发布新闻、传播新闻是为了传播信息。传播新闻有诸种方式,其中消息是最集中、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是满负荷运载,信息含量高。通讯也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形式,因此,它也必须含有必要的信息,就是说它要有起码的、最低的信息含量。既然消息是满负荷的信息,通讯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延伸和开掘,所以通讯成立的先决条件,就是必得有一个消息的内核。不管一篇通讯文字有多长,形式有多么繁杂,像剥壳取核一样,剥到最后总有一个核心:这就是信息。”“我们检验一篇通讯能否成立,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传播了有用的信息。如果没有,它就不是新闻,不能叫通讯,可能是一篇小说或者散文。”“不管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还是问题通讯,这人物、事件和问题中所含的信息,都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读者所共同关注、亟待知道的信息。” 《湖南日报》名记者熊先志打比方说:“今天早上7点半,门前一辆卡车压死了一个老太婆。8点不到,就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这就是在写消息;到中午,有人详细地告诉我,那部卡车是什么牌号,什么型号,上面装了什么货,司机是什么模样,压死老太婆的详细情况,老太婆年龄多大,穿什么衣,等等,这就是在写通讯了。” 可见,从基本功能上来说,通讯同消息一样,都是以传播事实信息为己任的。
当然,比起一般的消息来,通讯类等长篇报道的思想性、感染力都要强,但这一切都只能建立在对新闻事实信息传播的基础之上。通讯与文学作品最简单、最本质的区别是,后者强调的是“为情而造文”,前者是为事而著文。而通讯与消息,正如梁衡所说的,“共同之处是必须含有信息,要合新闻规则”;它们之间在这方面的区别是:“在信息含量上,消息单一些,通讯丰满些”;“在信息深度上,消息浅一些,通讯深一些”;“在功能上,消息只求传递信息,通讯已有审美、教化功能的介入”。这里所说的“丰满”、“审美”、“教化功能”,指的显然是附着的“情感”、“意境”等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