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成功经验

(一)信念

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好几位风姿绰约的女教师,给了她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们或口齿清楚,语言简洁生动;或态度亲切,示范动作正确、优美。她们共同的特点是举止文雅,待人接物有礼貌,教学认真负责。斯霞非常敬佩她们,暗暗立下志愿:将来也一定要做这样的教师。

1927年夏,斯霞从女师毕业,来到了浙江省立第五中学(该校在绍兴,故称绍兴五中)附属小学,开始了教学生涯。头一年,教一年级,任级任(即现在的班主任)。低年级是包班,一周难得有一节空课。斯霞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读书、识字、算算术,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画画,带他们爬龙山,游东湖、大禹庙,饲养小动物……斯霞爱上了她的工作。别的同事觉得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太烦人,决定弃教升大学改学别的专业;而她认为读了师范,就应该当老师;当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很有意思,她愿意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斯霞的青年时代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中度过的。她耳闻目睹祖国的贫穷落后,国力衰弱,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在辗转抗战大后方和战后返回南京的途中,亲眼看到了民众的愚昧无知、穷困潦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无法自拔。她只盼国家能励精图治,能有力量抵御外来侵略者,自己能在小学教育岗位上好好干一番事业,让孩子们有知识、有文化,学好本领将来能强国富民。斯霞带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不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如何复杂,如何艰难困苦,她都不遗余力地从事着她所热爱的教育工作。

解放后,她看到了祖国光明美好的前景,进一步懂得人民教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精心浇灌祖国的花朵,培养学生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有用人才。作为小学教师,斯霞接触的是刚从家庭、幼儿园走入学校大门的六七岁的孩子,她知道他们需要长身体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下,眼看他们一天一天成长,斯霞感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的价值。斯霞常说,在我们国家,各行各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好比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块基石的作用,并不亚于屋顶上的一片琉璃瓦。试想,哪个科学家、哪个伟人、哪个普通劳动者没受过初等教育?哪个人不经过小学教师的辛勤培养?

斯霞在日记中写道:“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千方百计地去钻研我的工作,如饥似渴地去补充我的知识,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有了这个信念,个人的安逸、家庭的幸福,如有必要,我都能牺牲;有了这个信念,什么样的屈辱我都能忍受,什么样的磨难我都不怕;有了这个信念,所有那些瞧不起“孩子王”、瞧不起小学教师的世俗观念,都不能使我动摇,我都可以像抹去一缕蛛丝一般地把它丢在一边……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执著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认定了小学教育的事业,这是斯霞的职业信念,是她成功的动力源泉。

(二)爱心

斯霞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

斯霞常说:“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战士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该爱学生。”她把自己深沉的爱毫无保留地全身心地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早上,学生们进了教室,她总要巡视一下,有没有精神萎靡、脸色不正常的现象;天气冷热有变化,她关照学生增减衣服;天气突变,她翻箱倒柜把自己孩子穿过的衣服,甚至连她自己的毛衣也拿出来,分别给体弱的、路远的、穿得单薄的孩子添加;大雨过后,校门口积水,她把学生背抱过去;有的学生家长出差或生病,孩子常托付给她;学生病了,她总要去看望,组织学生写慰问信,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让同学们帮助病孩补习功课。

她关心学生真是无微不至。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她耐心启迪,循循善诱。有一回,一个女生哭着告诉实习老师:“不知道谁把我的书撕破了!”实习老师急忙走进教室厉声追查,学生吓得目瞪口呆,正在这时,斯霞到了班上,她一面暗示新老师不要追问,一面用平和的语气缓和紧张空气:“书籍是每个人都应该爱护的。但是,今天这本书却被人撕坏了,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我们谁不做错事呢!做了错事,能认识并改正,以后不再犯,就是好孩子。”一席话刚出,学生神情自然了,斯霞接着说:“你们不是读过《诚实的孩子》吗?列宁小时候打破了姑妈家的花瓶,当时不敢承认,但他心里很难过,后来经过妈妈的教育,终于写信给姑妈承认了错误,姑妈还表扬他是个好孩子呢。今天某某的书被撕坏了,她当然很心疼,我相信撕书的同学心里也很难过,也许他是不小心撕破的呢!”斯霞的话音刚落,有个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轻声说:“老师,是我撕的。但是我不是有意撕破的,我是……”斯霞笑着说:“好!某某自己承认了,这很好。能在大家面前承认错误,这是很勇敢的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相信大家都是懂道理的,绝不会有意弄坏别人的东西。但是,不小心把人家的书撕坏了,就应该主动承认,帮助她补好,请她谅解;或者请老师帮助处理,这就没事了。”这些话如春风化雨,不仅使撕书的学生受到教育,使全班学生受到教育,也给实习老师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斯霞的床学生们睡过,斯霞的衣服学生们穿过。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温饱冷暖,无不牵挂在她的心上。

1962年深秋的一天,突然刮起了西北风,气温急剧下降,一些家长为孩子送来了衣服,可还有很多双职工子女仍然穿着单薄。下课后,斯霞回到自己家里,翻箱倒柜,把所有能穿的都拿了出来。大大小小的各种衣服虽然学生们穿得不很合身,但却温暖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第二天,一个姓吴的女学生拿着斯霞平时穿的红毛衣还给老师,说了声“谢谢”就离去了。斯霞打开毛衣一看,里边还包着一个鲜红的苹果。

南师附小的校门口原先比较低洼。每到下雨天,校门口便成了一个大水塘。这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上学时,斯霞早早地站在校门口,把他们一个个背过来;放学了,又把他们一个个背过去,直看着他们安全地离去。

那是1963年的晨会课,斯霞发现有个学生趴在桌上。她走到那个学生身旁,摸了摸他的额头,头上都是冷汗。斯霞轻声地问他是怎么回事,学生说他们家搬家了,刚才上学急呼呼地走了半个小时,现在感到浑身很累。斯霞让他安静地伏一会儿。下午放学后又亲自到这个学生家里去,他的新家离学校确实很远。斯霞向学生的父母说:“如果你们放心,就让孩子住在我的宿舍里,行吗?”学生的母亲激动地握着斯霞的手,连连表示感谢。就这样,这个学生在斯霞的家里住了几个月,直到毕业后才搬回家去。

斯霞对孩子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爱。她说,只要能看到孩子,她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快乐。她还说,如果让她看不到孩子,她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多少年来,孩子一直是斯霞内心的快乐之源和最终的生活寄托。也正因为此,斯霞的喜与忧是建立在孩子们身上的。退休之后,有一天她在马路上行走,看到一个小孩在道边上摇一棵小树,她立即跑过去说:“你摇它它就长不大了。”可那个孩子并不理睬她的劝告,她为这事,为今天的孩子们缺乏社会责任感而痛心了好长时间。

(三)勤奋

斯霞的业余生活都是安排得满满的。每个晚上都要判作业、看作文,要备课。就连星期天她也要用来改作文,她看得很细,对每个孩子都悉心写好评语。她说孩子只有在看到评语后,他的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斯霞在这上面花去了许多时间。再有空,斯霞就去家访,每周的休息日都被安排上了。就这样,年底的时候也还会有孩子向老师说:“老师,您还没去过我家呢。”

1958年,是斯霞人生中非常艰难的一年。领导上把学制改革的任务交给了她。她的爱人病情愈来愈严重,肺部只有右上叶还有一点功能,其余都烂空了。胸腔瘪陷,左右肩一高一低,面容憔悴,骨瘦如柴,而且发烧不退,呼吸困难。她总是在每天忙完教学之后才去看望他,服侍他。她的二儿子体检时发现有肺结核病灶,不能参加高考,需养病治疗。一个家里两个病人,里里外外全靠她,这是多么严峻的考验啊!她说:“领导把试点班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最大信任,我应该考虑怎么去完成任务。至于家里的困难,毕竟是个人的小事,只要安排好,就可以对付过去。”她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因为个人私事而放松了工作,妨碍了工作,是愧对党愧对人民的。她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早起晚睡,生活节奏安排得如同一台运转不已的机器。每天忙着上语文、算术课,编选刻印教材,备课,设计教具,还要进行家庭访问,有时甚至一边服侍、陪伴病人,一边在病房走道暗淡的路灯下撰写教案和经验总结。由于她创造性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试点班学生在两年时间里认识了2000多个字,读了174篇课文,三年级就达到了六年制四年级的水平。

(四)博采众长 严谨求知 不断完善

博采众长,留心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对斯霞教学艺术的完善也是有帮助的。斯霞向王兰老师学习过制作幻灯片,向袁浩老师学习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袁瑢老师学习过活跃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霍懋征老师学习过精讲多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斯霞对自己教学的要求是严谨的、苛刻的、精益求精的。在斯霞的教育生涯中,大多教的是一二年级的语文和算术。教了一轮又一轮,有时教材内容完全相同,但她从不简单重复过去的教法。她有一个习惯:每次教后都要回忆和检查教学情况,想想哪儿教得好,哪儿有问题没讲清楚;学生掌握得好不好,什么原因,以后怎么设计才能教得更好,学得更轻松。由于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因此斯霞的教学总是一次比一次教得更成功。

斯霞的严谨无处不在。每一个词句的讲解,她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她都要仔细推敲,她不仅对课文的思想、语言钻研得深、细,而且对课文的科学性一点也不马虎。如她教《小青蛙》一课时,有这样的句子,说小蝌蚪“先后长出四条腿”,“慢慢丢了长尾巴”。为什么说蝌蚪变青蛙是“先后长出四条腿”呢?哪两条腿先长出?尾巴是“丢”了的吗?斯霞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绝不马马虎虎地照书本重复一遍了事。而是几次向研究生物学的专家请教,直至弄明白了青蛙是先长出两条后腿,后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是丢了,而是慢慢地缩进去了的实际情况之后,才给学生讲。

斯霞说:“有几个观念牢牢地植根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领导交给的工作一定要做好,积极主动地做好;作为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虚心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钱闻先生在《成功容易却艰辛》一文中写道,斯霞老师对《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备课花了很大力气:“她的教学设计真是周详细致之极。她首先想到,她自己有好多东西都弄不清楚,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可能要问的。例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玻璃上爬而掉不下来?是不是像苍蝇一样脚底下有吸盘?壁虎对人究竟有没有害处?壁虎的尾巴为什么容易断?断了为什么又很快能再生出来?有没有其他小动物尾巴断了,腿断了也能再生?还有一种传说,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弄到人的耳朵里,人就会死,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她就去翻书,去问人,去找标本……”斯霞科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

正是这样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追求完美,所以斯霞的教学艺术一天比一天精湛。 je21U6xcIuHRhZUvub6r5YAbBbw1nUe3xANPoFNriOeP+w4ZVe+wZQRbyt3KRG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