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语文名师成功经验述略》是为师范院校中文系学一开设选修课的讲义。中文系的学生一般要做语文老师,如果想搞好教学工作,上课受学生欢迎,除了自己勤奋努力独自钻研以外,还得向名师学习,以便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语文教师的工作。这是这门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

一个人的成功,既有共同的普遍规律,也有个人的特殊原因。

先说普遍规律。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大文豪在这里强调的是智力和毅力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关于成功,爱因斯坦曾用一个公式表示:A+X+Y+Z,A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的劳动,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科学家用数学方程式简洁概括而又幽默风趣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成功观,其核心内容与文学家应该大同小异:X、Z可归为一类,指勤奋努力,Y也可以说是智力,或聪明程度。季羡林先生在《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一文中说:“有人说:‘九十九分勤奋,一分神来(属于天才的范畴)。’我认为,这个百分比应该纠正一下。七八十分的勤奋,二三十分的天才(才能),我觉得更符合实际一点。”过来人都认为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勤奋,是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个人的意志韧性,是个人的坚持精神。其次是智力。但智力主要是遗传决定的,是先天因素,后天较难改变。因此我们说的一般成功,正常智力就行,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根据美国的研究,预测一个人成功的主要指标,可能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起到20%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则发挥着80%的作用。(董菊初《名师成功论》第45页)美国的研究和季羡林先生的主观分析差不多。这是所有成功者的一般法则。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它的成功自然会有其特殊的原因。一个老师要取得真正的成功,需热爱教育,有虔诚的信仰。要准备奋斗一辈子,不计名,不计利,只讲付出,不讲回报。于永正说:“特级教师是一个牌子,我追求的事业。”这个事业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信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学校全部教育现象及其最复杂的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中说:“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做手段。如果把教育当做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呢?‘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朱自清的信仰观是强调把教育当做目的而不是当成手段。钱梦龙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的投入!”(《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第23页)钱梦龙与朱自清的观点基本一样,只是现身说法而已。总之,所有的教育家都坚信教育信仰是教育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认为魏书生一定会成功。为什么?因为魏书生对教育痴情,对教育有信仰:为了做教师,竟申请了150多次!

语文教学又是教育这种特殊职业里的一种特殊工作,干这一行自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自己要能作示范,因此,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书写能力、写作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如果自己这些方面比较弱,那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程翔认为多读书就能成功,他说:“我读书,喜欢与教学相结合。语文学科类的书加上教育学类的书,再加上自己的实践探索,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他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能力要比较好,程翔自己的那些能力非常突出,所以他自己非常成功。

语文教师要取得成功,当然还需要其他因素,但上面说的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了这四条,基本上可以说,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了。

本书共介绍八位名师,小学四位:斯霞、霍懋征、袁瑢、于永正。中学四位: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韩军。编写体例一般分成四部分:生平事迹、教育思想和教学特点、成功经验、课堂实录。在“生平事迹”里,主要介绍与名师成功有重要关系的事件,以便读者容易看出他的成功轨迹。“教育思想和教学特点”主要介绍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思想和成就。“成功经验”主要分析名师成功的原因,这些原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的介绍多,有的介绍少,主要受作者拥有资料的多少的影响。“课堂实录”选取名师的一篇教学实录做例子,以便读者在实录中感受名师的教学风格,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四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参证,从“生平事迹”中可以看出名师的成功经验,“课堂实录”又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特点”的生动实例。关于体例,有两点例外。一是在介绍钱梦龙、于永正的时候多了“精彩教学片段选”,这是因为他们的课实在上得太好了,不忍割爱。二是在介绍霍懋征、斯霞的时候多了“教案选”,这主要是为中文系学生写教案和教育实习作参考的。

本书介绍各位名师的篇幅也不一样,主要受作者的资料的限制,有资料的就多介绍,找不到资料的就少介绍。我本人很喜欢宁鸿彬老师的课,但他的生平资料我没办法找。袁瑢老师介绍多,是因为她对小学语文的有些内容归纳得很精确、很系统、很有价值,老师可以直接拿来作参考,实在舍不得丢。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甚至可以说超出了学科的界限,其他很多领域都适用,所以也不忍割爱。

本书设三个附录。附“李吉林《燕子》教案”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常常提到这个教学设计,附“程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是为高师学生写中学语文课教案作参考的,附“《坐井观天》说课稿”是给学生说课作参考的。

这本书是为欲为人师和初为人师的青年写的。通过这本书,对名师有个初步的了解,如果喜欢某位名师,就可以顺藤摸瓜,找这个名师的其他著作来读,去看这个名师的课堂录像,听名师的报告,甚至登门亲聆教诲。因此这本书也可起个线索的作用。

最后,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本书只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名师的经验加以选择和归类整理,不论内容还是文字大都来自名师自己的文章和著作。 kTA07d0+8f3UMPKX9+UY/ndL0DSScc5OYjuD2De5KveWwL1kt0ncRl3mmCYH4t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