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牛羊病常规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与目标:了解目前牛羊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在生产实际中会根据引起流行的原因和传播特点,找出流行规律,找到防控切入点;熟悉牛羊病的常规预防措施,熟练掌握牛羊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技术,在实践中养成仔细观察病畜症状,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习惯;熟练掌握各项诊疗操作技能,能够根据牛羊的生理特点和用药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原则,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措施,积极预防牛羊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一章 目前牛羊病的流行特点

目前,由于防疫措施的落实,一些严重威胁牛羊的重大传染病得以控制,加上饲养条件的改善,寄生虫病也大为减少。但由于饲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退耕还林草,全面封山禁牧以来,牛羊的饲养方式由放牧转为舍饲或温棚养殖,圈舍由土木结构转为水泥地面塑料温棚。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养殖以来,由于饲养密度加大,圈舍由开放、半开放结构转为全密闭结构,育种上引进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产肉及产奶性能的提高,生存环境的变化、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牛羊的调运、流通频繁,再加上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后饲草饲料的单一,出现了许多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地方流行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主要表现在:以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为主的营养代谢病如异食癖中吃毛、骨头、砖头、塑料、瓦块、石头、井绳、线裤、帽子等以及骨质疏松症,尿素中毒,瘤胃酸中毒,酮病等普遍发生;以维生素缺乏为主引起的不育症、产后缺奶及人工授精造成的子宫感染等疾病普遍流行;设施养殖以后由于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的流产、废气中毒、生长缓慢,寄生虫病如螨病、蜱病、肝片吸虫病的普遍发生以及畜产品流通活跃、长途贩运导致一些传染病如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绵羊痘、魏氏梭菌病等的传入和加大流行;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牧草、饲料受污染以及长期超剂量、滥用抗生素及其添加剂造成细菌抗药性增加;牛羊用途的改变、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许多兽药及添加剂的禁用、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等,给牛羊病防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章 牛羊病的常规预防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羊抗病能力

牛羊病的预防首先要从饲养管理着手,要根据牛羊的生物学特点和生理特点饲养牛羊,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要按牛羊的品种、性别、年龄、饲养目的、体质强弱等进行合理分群饲养,根据牛羊不同生长和生产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配合日粮,按营养需要给予饲料,给予充分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作到合理饲喂。要保证饲料卫生,发霉、腐败、污染的饲料禁止喂牛喂羊,要经常检查饲料和圈舍、场地上的异物并及时清除,管理上要定时饲喂,加强运动、通风和光照,保持牛、羊体的卫生和干燥,夏天作好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暖,定期消毒和驱虫,按计划免疫,作好健康检查,增强牛羊抗病能力。

二、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落实平时预防措施

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养殖场安全,平时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每年春、秋结合转群、转场、防疫,对圈舍、场地和用具各进行一次全面大清扫、大消毒,以后圈舍每月消毒一次,饲槽每天清扫后要用水冲洗,土面圈舍要勤清粪、勤换垫料,产房每次产犊产羔后都要消毒。每天要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及剩草料,以保持圈舍内干净及空气新鲜,对于病牛羊栏舍更应重点打扫,保持栏舍清洁卫生,以便增加病畜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注意清除时不要尘土飞扬,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散播。草料槽每天应刷洗一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保持舍内外卫生,不允许圈舍周围出现垃圾堆积、杂草丛生、老鼠出没、蚊蝇滋生等现象。对水泥地面,要每周对圈舍地面冲洗一次,排尽污水沟里的污水及粪尿,为达到圈舍彻底清洗消毒目的,可先用洗衣粉掺水比例1∶400,全面喷洒,停放10min后,再用高压冲洗机彻底清洗饲槽、地面、风扇、水帘片及窗户等,圈舍清洗完毕,等地面干燥后,再按指定消毒水及比例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配好的新鲜消毒水300~500ml,如果有带菌的昆虫滋生,每平方米应用配好的杀虫剂水50~100ml喷洒,空栏至少3d再进牛羊。养殖场大门口要设立消毒池、消毒间,出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都要进行消毒,日常所有用的工具、器械、工作服等都应按规定彻底消毒,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场内,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进生产区,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器械必须经过专用消毒间后方可进入,用具和设备要固定,不能串用,新进物品必须紫外线消毒30min方可使用。

发生疫病时,对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场所、病畜接触过的物体等要进行突击消毒。病畜及尸体要按规定处理,传染病扑灭后及疫区(点)解除封锁前,必须进行终末大消毒。消毒时,先将圈舍、运动场内的粪尿污物清扫干净,或铲去表层土壤,再喷洒消毒药液。消毒药可用新配制的10%~20%石灰乳、2%~5%氢氧化钠溶液、0.5%~1%过氧乙酸溶液,或用3%福尔马林溶液。

牛羊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栋圈舍全群移出后在进新群之前必须全面彻底的消毒,以确保畜群安全。

牛羊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不得随意出入,员工离开养殖场后重返场要在生活区隔离48h,每天洗澡,然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淋浴洗澡后,更换消毒衣、鞋才能进入圈舍,饲养员无故不得到其他区或其他舍走动,并要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牛羊舍区,每位员工进牛羊舍时,必须脚踩消毒盆消毒后,方可进入圈舍,要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牛羊场,必须进入者,须更换防疫服和鞋、帽,并经喷雾消毒后方可入内。场内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水要按指定比例配制,并记录消毒人、消毒时间和消毒药,事后要认真检查,确保消毒效果。要每三天更换一次消毒池内的消毒水,保证消毒池的有效使用。患有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人不准在牛羊养殖场工作,不允许在生产区内宰杀或解剖病牛病羊,不准把生肉带入生产区或牛羊舍。

三、严格检疫、防止疫病传入

应对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常见、多发、重点疾病进行定期检疫,一般要求每年最少进行两次检疫。检疫过程中发现可疑病畜,须进一步确诊,发现阳性的牛羊,应立即隔离或处理。牛羊场引进牛羊群或种牛、种羊,一定要从非疫区购买,而且必须要有当地检疫单位的产地检疫证明和运输检疫证明,对新购入的牛、羊进行全面消毒和驱虫后,隔离饲喂15d左右方可进入场内,进场后,仍应隔离于200~300m以外的地方,继续观察至少一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再合群饲养,严防疫病带入传播。

要科学合理规划牛场、羊场建设,场址选择、设计、建造要科学合理,牛、羊场的位置要远离交通要道与工厂、居民住宅区,周围应筑围墙,场内布局要利于防疫,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夏天要作好防暑降温、冬天要作好防寒保暖工作,减少、降低和预防应激反应。场内生产区要与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和牛、羊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贮粪场和兽医室,病牛、病羊舍应设在距牛、羊舍200m以外的下风偏僻处,以利防疫和环境卫生。平时要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牛羊场参观,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场内,一切人员进出门口时,必须从消毒池上通过。养殖场或养殖户应有计划地实行自繁自养,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减少感染和传染机会,避免从外地购入牛、羊带来传染病。

四、作好牛、羊的健康检查

每天要检查牛、羊的采食状况,毛色、体况、走路姿势、是否拉稀等,作好健康检查。作健康检查时,要看体表被毛是否舒展光亮,体色是否正常有光泽,行走是否精神,卧姿是否正常,粪便是否异常,呼吸频率等是否正常。健康检查每天最少进行2次,具体的做法是,进入到圈舍中,把每头(只)赶起来,逐个检查每头(只)的精神状况等,作到早发现、早防治。

五、减少和降低应激反应

在饲喂、驱赶、抓捕过程中,对待牛羊必须温柔,不能粗暴,要按照牛羊性别、大小、强弱、每栏头(只)数合理组群,尽可能做到同性别、同品种牛羊在同一栏饲养。新进牛羊后要逐头(只)检查牛羊的健康状况,防止打架抵伤,在长距离运输、天气骤变、免疫、去势等有应激因素存在时,要及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和口服补液盐等,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六、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害,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防接种,必须对当地各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结合疫病的流行情况,拟订每年的预防注射计划,适时地进行预防接种和补种。

七、杀虫、灭鼠及合理处理尸体

虻、蝇、蚊、蜱等吸血昆虫能传播牛羊的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牛羊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及时消灭它们,减少它们的危害。杀灭这些媒介昆虫,对防疫有重要意义,杀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理杀虫法:机械拍打捕捉,火焰喷灯烧杀,沸水或蒸汽热杀灭等。

化学杀虫法:如用敌百虫、敌敌畏等杀灭,水溶液为0.1%,毒饵为1%,烟剂0.1~0.3g/m2。

生物杀虫法:如养柳条鱼灭蚊,利用雄性绝育控制昆虫繁殖等。

另外还可用除虫菊、艾草、桃叶、闹羊花、曼陀罗、辣椒、苦楝、辣蓼等野生植物杀虫。

鼠类是很多人畜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因此灭鼠有保护人畜健康的重要意义。灭鼠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畜舍建筑和卫生措施着手,使鼠没有生存和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可用机械灭鼠、生物灭鼠等手段。

传染病畜禽死亡后的尸体,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特殊危险传染源,若不及时无害处理,会污染外界环境造成传播,引起人畜发病。因此及时而合理地处理尸体,在防治牛羊传染病和维护公共卫生上都有重大意义,合理处理尸体的常用方法有化制、掩埋、焚烧等几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掩埋时应注意掩埋深度,最好超过2m。掩埋地点应选择干燥、平坦、距住宅、道路、水井、牧场、河流较远的偏僻地方。

八、发生传染病时的紧急措施

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尽早确诊,并迅速上报,必要时应通报友邻,病原不明时,应采取病料送往有关部门检验。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措施,立即对全群进行检疫,病牛羊隔离治疗或淘汰屠宰,对假定健康牛羊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进行药物预防。

被病牛羊和可疑病牛羊污染的场地、用具、工作服及其他污染物等必须彻底消毒,吃剩的草料及粪便、垫草应烧毁,或进行其他无害化处理。病牛羊或疑似病牛羊的皮、肉、内脏和奶,须经兽医检查,根据规定分别作无害化处理或焚毁、深埋。屠宰病牛羊应在远离牛羊舍的地点进行,屠宰后的场地、用具及污染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第三章 牛羊病的治疗原则

牛羊病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要作好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避免无病乱投药,有病滥用药,选择药物要合理,剂量要足,治疗要彻底。由于长期用药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滥用抗菌素及抗菌素添加剂,使许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因此牛羊病治疗上要注重中西结合治疗,并且特别注重中药治疗,因为西医特别是抗菌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牛羊胃肠有益微生物,打乱瘤胃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扰乱瘤胃内环境、造成严重的二重感染和顽固的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同时有在畜产品中残留量高,降低畜产品品质,威胁人类食品安全,影响人体健康等缺点。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见到由于大量长期使用抗菌素、特别是内服抗菌素治疗,造成牛羊严重的消化不良和瘤胃蠕动减弱甚至停止,食欲、反刍完全废绝,很难再康复的病例。而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及矿物,含多种活性成分,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畜产品中残留量低,有利于生产高档、优质、无公害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由于中药治疗牛羊病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实,不易产生抗药性,廉价、不易复发,副作用少,畜产品药物残留量低,有利于人畜安全等优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强烈,中草药成为治疗牛羊疾病的一个新亮点,因此在牛羊肉尤其是优质高档牛羊肉生产中,选用中药治疗很有必要。在临床治疗时要以辨证为主,然后拟订治疗原则,合理选药,并根据牛体格大小和病情及体质确定药物剂量施治。

第四章 牛羊病的诊治方法

饲养员及兽医,应每天到牛羊圈舍内巡视,发现牛(羊)发病要及时作好记录,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应经常观察牛(羊)群的活动、吃料、反刍等情况,观察牛羊的健康状况时,应跳到圈舍(栏)中,尽量使每头牛羊都站起来,以便判断健康状况。通常健康的牛羊散开活动或卧地反刍,行走正常,被毛发亮,尾巴灵活,粪便正常。不健康的牛羊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不活跃,常卧地不起,即使被驱赶时也不愿走动,四肢无力、消瘦、被毛粗乱、结膜苍白、垂头、卷起尾巴、发抖、拉稀等。

对于病牛病羊要尽量作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各种病都有一定潜伏期,通常,当我们发现时,病牛(羊)往往已进入发病后期,为防止牛羊的突然死亡或病弱,应早期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常去舍内巡查,观察牛羊的活动。

早诊断就是要求在发现牛羊得病之后,及时对症状加以综合分析,根据临床经验加以判断是何种原因致病,必要时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早期治疗要求在确诊后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致病因素或症状加以治疗。

对病牛(羊)要及时的调群并栏,将病、弱牛(羊)放在圈舍的最后一栏,并作及时的治疗。对病牛(羊)治疗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3~5d)后,如果无效要及早作淘汰处理。幼畜发病若是由母畜引起的,应同时治疗母畜。给药时应将牛羊保定好,注射时进针与皮肤表面垂直,进出针要迅速,推注药液时宜缓慢。在治疗过程中,每一头牛(羊)要换一个针头,并且要对治疗过的牛羊作记号,作好治疗记录,以便跟踪治疗效果和评估药物的疗效。

当牛(羊)群的发病率达到10%时,就要进行整体投药,具体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水中给药,一种是饲料拌药,在给药时一定要保证药物混合均匀,在饲料中拌药要先小堆混合,再逐渐混合,在水中给药时先在小容器中混合后再加入到水箱中,并且小群试用安全后再大群投药。

群体给药计算用药量的方法为:

用药量=(每头牛或羊体重×每千克牛或羊用量×牛或羊头数)/药物浓度

每次治疗结束后要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归位,注射器、针头等是否如数拿回药房,医疗垃圾、包装袋等是否清除,防止丢在牛羊圈舍,造成牛羊吞食。治疗过程中每栋牛(羊)舍要有本栋的针管、药箱、不要相互串用,以防交叉感染。用药量以说明书剂量或以兽医指定剂量为宜,不得私自加大或减小计量,以免造成抗菌素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W35jhpxx7PbIJoUQHXvnsdK1vA9efMj+FucIHdkbvaVmmd90pJMzDT0aR6Ez6X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