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五脏六腑的功能

一、心与小肠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之相互协调,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1)心主血脉

心是主持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主血脉,即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2)心藏神

神,指精神活动,即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心藏神,即认为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心藏神的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紧密相关。精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为心所主,心血充足,皮毛光、精神好;反之,心血不足,神不能安藏,则出现活动异常或惊恐不安。

(3)心主汗

汗为心之液,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汗同源,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腠理不固而自汗,为心阳不足。阴虚盗汗,为心阴血虚、阳不摄阴。心阳不足及心阴血虚,用汗法时宜慎重。汗多不仅伤津耗血,也耗散精气。

(4)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心经别络上行于舌,而心的气血上能于舌,因而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最易在舌上反映出来,即“心者外应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2.小肠

受盛化物,分别清浊。主要功能为接受胃传来的水谷,继续进行消化吸收,而分别清浊。小肠有病,除了影响到消化吸收功能以外,还出现排便、排尿困难。

3.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与小肠为一脏一腑的表里关系。心气正常,小肠才能分别清浊。小肠有热,循经脉上循于心,口舌糜烂;心经有热,移至小肠,出现尿短赤、排尿涩痛等小肠实热病证。

二、肺与大肠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司呼吸,不仅指主呼吸之气,而且指主整个机体上下表里之气。水谷之气与吸入之气,两者会于肺中,在元气作用下化生为宗气。宗气是促进和维持机体活动的动力,所以称“肺朝百脉”。

(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宣,指宣发;降,即清肃下降。肺居上焦,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则气郁闭于肺,可引起咳喘。肺主肃降,将脾上输的水液精微,通过宣发温润皮肤;将水液下归于肾,经肾气化,下输膀胱,成为尿液排出。肺为“水之上源”。

(3)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皮肤、汗孔、被毛等组织,简称皮毛。肺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外部屏障。肺有病可反映于皮毛,皮毛受邪可传于肺。肺气虚,易汗,发汗敏感,面积也大。

(4)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窍,为呼吸的门户。鼻为肺窍,又可成为邪气犯肺的通道。鼻为肺的外应,为病理症状反映所在。

2.大肠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主要功能是形成粪便,进行排泄。大肠是传送糟粕的通道。大肠有病可致各种传导失常病变,若大肠虚不能吸收水液,即燥化不及,则肠鸣、便溏;若大肠温热,消灼水液过多,即燥化太过,可导致粪便秘结等症。

3.肺与大肠的关系

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而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和利。肺气壅滞,失其肃降之功,大便秘结,大肠传导阻滞,肺气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临床治疗:肺有实热泻大肠,大肠阻塞可宣通肺气。

三、脾与胃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运,即运输;化,即消化和吸收。运化水谷精微,胃初步消化,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将其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肺,通过经脉再传送到周身,以供生命活动。脾的这种功能旺盛,称为健运。运化水湿,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把水液运送到周身各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升清,指二者运化特点均为上升,清指营养物质。脾气不升而下陷,除了导致泄泻之外,还可引起内脏垂脱。“脾为后天之本,脾是脏中之母。”

(2)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的功能为统摄血液,使之不溢出脉外。脾气旺盛,能控制血液按脉道正常运行,不致外溢。脾气虚,脉管疏松,失去统摄之功,气不摄血,引起各种出血症。

(3)脾主肌肉及四肢

四肢肌肉功能活动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濡养。脾虚弱时,四肢痿软无力,倦怠好卧。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口为脾窍,唇是脾的外应。口唇可反映出脾主运化的盛衰,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

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胃,主要功能为受纳和腐熟水谷。机体后天营养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胃接受水谷并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称为“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要保胃气。

3.脾与胃的关系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喜燥,胃喜润。二者一纳一化,一升一降,一湿一燥,相辅相成。若胃气不降,出现嗳气、呕吐。若脾气不升,则食欲不振、倦怠疲乏;脾气下陷,久泻脱肛。临床上常脾胃并论,脾胃同治。

四、肝与胆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藏血

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休息时,血液贮藏于肝,使役时肝脏排出所藏血液,以供机体活动需要。肝为罴极之本。

肝藏血功能失调主要有: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②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肝的阴血不足,可引起阴虚阳亢或肝阳上亢,从而出现肝火、肝风等症。

(2)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脏具有疏通、开泄的功能。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气机是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机调畅,升降正常。肝主疏泄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输注胆汁,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以帮助脾胃正常消化。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则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等症。

②保持精神活动正常。

第一,影响精神活动。与心主神相似,气机不调,精神活动异常(如精神沉郁、胸胁疼痛)。

第二,影响气机调畅。气与血如影随形,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失调达,气滞血瘀;肝气太盛,血随气逆,导致呕血。

③肝气疏泄,还包括疏利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道路的作用。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不调畅,可影响到三焦的通利或水液升降的道路,因而引起消肿、腹水等水液代谢障碍。

(3)肝主筋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是联系关节、约束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肝主筋与肝藏血有关。筋的功能发挥,主要有赖于肝血的盛衰。肝血不足,血不养筋,会引起四肢拘急、痿软无力、伸屈不灵。

(4)开窍于目

目主视觉,有经脉联系于肝,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若肝血充足,则双目有神,视物清晰;若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至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2.胆

胆附于肝(马有胆管,无胆囊)。胆内藏胆汁,胆汁清而不浊,故有“胆为清净之腑”。

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与其他腑转输功能相同,但所盛者为清净之汁,与五脏藏精气作用相似,即形如腑,功用如脏,为奇恒之腑。

3.肝与胆

肝与胆关系到胆汁正常排泄与贮藏。肝疏泄失常影响到胆汁的分泌;胆汁分泌失常,又会影响到肝的功能,出现黄疸、消化不良等症。肝胆在病理上关系密切,在治疗上相互为用,肝胆同治。

五、肾与膀胱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有“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肾为先天之本(机体生命的根源)。

(1)肾藏精

肾所藏之精为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所藏先天之精(本脏之精),是构成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生长、发育、衰老、生殖、雌雄交配与胚胎形成)。所藏后天之精(水谷之精),由五脏六腑化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联系。

(2)肾主命门之火

命门,即生命的根本;火,指功能。命门之火,又称元阳或肾阳(真阳),也藏于肾,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又是机体热能的根源。肾所藏之精需要命门之火的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各组织器官及繁殖后代的作用。脾胃之火需要先天命门之火温蒸。若命门之火不足,全身阳气衰弱。

(3)肾主水

肾在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升清降浊的作用。水液代谢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肾阳对水液进行蒸化。水液进入胃肠,由脾上输于肺,肺将浊中之清传布全身,而清中之浊由肺的肃降下行于肾,肾再加以分清泌浊,将浊中之清再吸收,上输于肺,浊中之浊下注于膀胱,排出体外。

(4)肾主纳气

呼吸之气由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才能使呼吸均匀。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气充足,元气固守于下,才能纳气正常。若肾虚,根本不固,纳气失常,影响肺气肃降,出现呼多吸少、喘息等症。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肾所藏之精有生髓作用,骨赖髓而强壮,所以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髓由肾精所化生(分为脑髓、脊髓),脊髓上通于脑,聚而成脑。脑主持精神活动,又称“元神之府”,需要肾精化生滋养。肾精亏虚,脑转耳鸣。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充足则齿固。

(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耳为肾的外窍,司听觉,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的上窍为耳,下窍为二阴。前阴有排尿及生殖作用,后阴有排粪便的功能,都由肾所主。肾阳不足,尿频繁、阳痿;肾阳不足,阳虚火衰,便秘或便溏等。

2.膀胱

主要功能是贮留及排泄尿液,所谓“膀胱为津液之腑”。尿生成于肾,经肾阳蒸化而成尿液,下渗膀胱。肾阳不足,膀胱功能减弱,会引起尿频。若膀胱气化不利,可出现尿少、尿秘,湿热蕴结,尿难或血尿。

3.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的关系为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肾气充足,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维持水液正常代谢。

六、心包络与三焦

1.心包络

心包络或称心包,为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当外围诸邪侵犯心脏时,一般由表入里,由外入内,先侵犯心包络。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证与心是一致的,用药基本相同。心与三焦相表里。

2.三焦

脘腹部相当于中焦(包括脾、胃等脏腑),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等脏),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包括上、中、下有关脏器及部分功能,是输送水液、养料及排泄废物的通道,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心包络与三焦在经脉上存在表里关系。 0VnYnIFHeignas5laQUDqnx/5B51ruOVMBXsOWKNovpoV7Tz0eZg0DOl1j2Mrz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