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 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兽医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2.掌握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3.明确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彩的病证防治技术。

二、中兽医学的发展概况

大体上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起源时期(远古~公元前475年)

2.发展和形成时期(公元前475~1840年)

甲骨文中有表示猪圈、羊栏、牛棚、马厩等的文字,还有药酒及一些人、畜通用的病名,如胃肠病、体内寄生虫病、齿病等。《黄帝内经》(《素问》《灵枢》)9卷81篇,内容有脏象、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则、病证、针灸、养生等。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475年),人医、兽医有了分科,《周礼·天官》中已有“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的记载,而且在治疗方法上采用了灌药、手术、护理、饲养等综合措施。同时,已将内科病(兽病)和外科病(兽疡)区别开来,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厩苑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更名为《厩律》。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创立了六经辨证方法。晋人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说,疥癣中有虫,并提出了“杀所咬犬,取脑敷之”的防治狂犬病的方法。

北魏(公元386~534年),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有畜牧兽医专卷,记有掏结术,猪、羊的去势术等。

隋代(公元581~618年),兽医学的分科已趋于完善,出现了有关病证诊治、方药及针灸等的专著。

唐代(公元618~907年),有了兽医教育。日本派平仲国等到我国学习兽医。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古籍,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学教科书。《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宋代(公元960~1279年),“又置牧养上下监”,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兽医院。此外,还出现了尸体剖检机构“皮剥所”,兽医药房“药蜜库”(见《宋史》),还有各种兽医学专著,如《明堂灸马经》《伯乐针经》《医驼方》《疗驼经》《马经》《医马经》等。

元代(公元1271~1368年),著名兽医卞宝(卞管勾)著有《痊骥通玄论》,除对马的起卧症(包括掏结术)进行了总结性论述外,还提出了“胃气不和,则生百病”的脾胃发病学说。

明代(公元1368~1644年),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编著了《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由丁宾作序刊行于1608年,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96个,其中专述兽医方面的内容有229条之多,对中外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停滞时期(公元1840~1949年)

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我国兽医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兽医学主要著作有《抱犊集》《疗马集》《养耕集》《牛经备要医方》《牛医金鉴》《相牛心镜要览》等。

鸦片战争以后,兽医学主要著作有《活兽慈舟》《牛经切要》《猪经大全》等。《活兽慈舟》收载了马、牛、羊、猪、犬、猫等动物的病证240余种,是我国较早记载犬、猫疾病的书籍。《猪经大全》是我国现存中兽医古籍中唯一的一部猪病学专著。

1904年,北洋政府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马医学堂。从此,西方现代兽医学开始有系统地在中国传播,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体系的兽医学,有了中、西兽医学之分。1929年,国民政府悍然通过了“废止旧医案”,但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4.复兴时期(1949~现在)

1956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1958年7月,成立兰州中兽医研究所;1960年,北京农大开设了中兽医专业班。随后,全国各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中兽医学”课程。目前中兽医刊物主要有兰州中兽医研究所主办的《中兽医医药杂志》;江西中兽医研究所主办的《中兽医学杂志》。

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1)家畜本身的整体性

心、肝、脾、肺、肾五个功能系统为核心,将六腑、体表、五官九窍归属于五脏。

五脏之间、脏腑之间、五脏与体表都有经络相连属,互相制约,不可孤立;从而构成一个信息通畅协调,气血供养平衡的整体。在病理方面,脏腑表里之间互相影响。

(2)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自然环境与四季气候变化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生长。

2.辨证论治

“辨证”是通过对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其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识别疾病的证候),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制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是解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证”的概念与“症状”和“症候群”有所不同。“病”即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如上呼吸道感染、痢疾等。“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和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呕吐等。也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依据。“证”又称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对许多具体症状或症候群进行分析、综合后形成的概念。它概括了病因、发病部位、病理变化、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治疗方向。如“脾虚泄泻”证,指出病位在脾,邪正力量对比属虚,症状为泄泻,推测病因为湿,治疗亦健脾燥湿。

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及方法

目的: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中心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

任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预防为主、推陈出新、走中西兽医结合的道路。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遗产,走中西兽医学相结合的道路,加快发展我国的新兽医学。

方法:①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理解中西兽医结合的意义。

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对理、法、方药及针灸逐步融会贯通,反复学习、反复体会,力求掌握规律。

③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临床实践,才能掌握病证防治技能。

目标检测(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先提出“治未病”的以防为主的医疗思想,见于( )

A《伤寒杂病论》B《内经》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2.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和“兽疡”是在( )

A宋代B唐代C西周D秦汉之际

3.我国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名为( )

A《内经》B《伤寒杂病论》C《厩苑律》D《新修本草》

4.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教科书是( )

A《元亨疗马集》B《新修本草》C《司牧安骥集》D《肘后备急方》

5.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是( )

A《肘后备急方》B《齐民要术》C《痊骥通玄论》D《元亨疗马集》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源于《》一书。

2.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该书收载药物 种。

3.我国在 代,由朝廷颁布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4.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和。

5.我国最早的官办兽医教育的开端是在 代。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症、证、病?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2.什么是整体观念?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中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2.怎样理解辨证论治? oFwYI33LSKSuWlR11Aoy3ccS7KsZIJSwqVNZzUa6PilBDiDC/7xeH3i2uUH9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