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任务1-1禽病预防措施

一、禽病的病因

随着农业的发展,养禽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禽病是伴随养禽业而存在的,对养禽业的危害也很严重。引起禽病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种。

(一)外因

1.机械致病因素:主要是指引起机体损伤的各种机械力,如打、刺、啄、压等造成。

2.物理性致病因素:如高温、低温、紫外线、电流、蒸汽压等物理因素造成。

3.化学性致病因素:如强酸、强碱、农药、重金属盐、添加剂等化学因素造成。

4.生物性致病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5.营养管理因素:主要指各种营养物质过剩、不足或饲养不当引起的疾病。

(二)内因

1.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禽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同,一般而言,幼禽和老龄禽不如青年禽抵抗力强。

2.品种差异:不同的禽品种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是不同的。

3.性别差异:禽的性别不同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不同。

4.免疫状态差异:经过特异性免疫的禽比未免疫的禽发病率低。

二、传染和传染病

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过程。

传染病是指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三、禽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又称为传染来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生、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到体外的生物体。一般可分为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两种类型。

2.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进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1)直接接触传播:无任何外界因素参与,由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将病原体传播过去。以这种方式传染的疾病数量较少。

(2)间接接触传播:在环境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大多数传染病以这种方式传播。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之为传播媒介。

(3)水平传播:指病原体经消化管、呼吸道或皮肤黏膜创伤等在同一时代动物之间的横向传播。一般传染病均能发生水平传播。

(4)垂直传播:指病原体经卵巢、输卵管,最终经受精卵传播给下一代的体内纵向传播。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可以进行水平传播,但不少传染病如新城疫、鸭瘟等,只水平传播而不会垂直传播。

3.易感动物

指畜禽对每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畜禽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百分比和易感性的高低,对传染病能否流行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检疫

检疫是指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检疫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国内检疫

1.产地检疫

指畜禽生产地区的检疫。主要是生产基地的定期检疫,对于及时发现和消灭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运输检疫

可分为铁路检疫和交通要道检疫。运输前必须经过兽医等有关单位检疫,认为合格并签发检疫证后,才能办理有关运载手续。运输途中不准宰杀、出售病死畜禽,不准沿途乱扔病死畜禽尸体,运输途中病死畜禽应按有关规定在指定站或到达站卸下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运输的畜禽到达目的地后,要进行隔离检疫,经观察确认健康无病,才能与原有健康畜禽混群饲养。

3.屠宰检疫

是由收购部门在收购畜禽时,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宰前、宰后畜禽进行的检疫。做好收购检疫工作,可以避免购进病畜,防止疫病传播,减少在暂养、中转、运输和屠宰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经济效益。

4.动物产品检疫

动物产品是指屠宰动物及加工、生产胴体、脂、血液、脏器、精液、胚胎、毛、蹄、骨、角、生皮等。动物产品检疫指动物产品在购销、贮存、冷藏、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的检疫。

(二)国境口岸检疫

进出境检疫是对贸易性动物及其产品在进出国境口岸时进行的一种检疫。我国规定:凡从国外输入畜禽及其产品,必须在签订合同前,向对方提出检疫要求,运至国境时,由国家兽医检疫机关按规定进行检查,合格的才准输入;输出的畜禽及其产品,由外贸部门及动物检疫部门按规定进行检疫,合格的发给“检疫证明”后,方准输出。

五、消毒

(一)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

对养殖场、用具、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疾病的目的。

2.临时消毒

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禽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病禽所在的禽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等。

3.终末消毒

在病禽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二)消毒的方法

1.机械性清除

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

2.物理消毒法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其光谱中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

(2)高温:火焰的烧灼和烘烤是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缺点是很多物品会因烧灼而被损坏,因此实际应用并不广泛。

(3)煮沸消毒:是经常应用而效果良好的方法。大部分非芽孢病原微生物会在100益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孢在煮沸后15~30min内亦能致死。

(4)蒸汽消毒:相对湿度在80%~100%的热空气能携带许多热量,遇到消毒物品凝结成水,放出大量热能,因而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这种消毒法与煮沸消毒的效果相似。

3.化学消毒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该考虑对病原体的消毒力强、对人畜的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的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的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消毒作用、价廉易得和使用方便等。

4.生物热消毒

生物热消毒主要用于粪便处理或尸体处理。当堆沤粪便或尸体时,粪便和土壤中的各种非嗜热菌生长繁殖,使粪堆内温度上升,其后嗜热菌才得以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上升到70益,这样,粪便和尸体中抵抗力较弱的各种非芽孢菌,某些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在几天至几周内便会被杀死。

六、免疫接种

(一)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指将某种至弱或灭活的疫苗引入活的畜禽体内,通过激发免疫反应使该家禽获得对特定病原的免疫力。

免疫程序即预防接种的方案,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次序、时间、次数、途径、时间间隔等。

(二)疫苗的类型

1.活疫苗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异源苗三种,其中弱毒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弱毒苗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减弱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筛选自然弱毒株制成的疫苗。其优点是免疫剂量小,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好。缺点是有一定危险性,保存期较短。强毒苗能散毒,使用时有较大的危险性。

2.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后灭活制成的疫苗称为灭活疫苗。使用最多的是组织灭活苗、油佐剂灭活苗和氢氧化铝胶灭活苗等。

3.多价苗和联苗。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联苗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联合制成的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4.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细菌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分子技术、基因工程等制成的疫苗。

七、免疫成功的条件

一项免疫接种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即:

1.免疫程序科学合理。

2.疫苗质量可靠。

3.接种操作规范。

4.禽类健康免疫应答能力好。

5.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不是太多。

(一)关于疫病程序应如下

无论单独病的免疫程序或多种病的综合免疫程序,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不能照抄照搬,制定免疫程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在免疫接种中受母源抗体影响最大的是法氏囊病,其次是新城疫。不受母源抗体影响的是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城疫首先接种一般用Ma5+C030,不受母源抗体影响,最好活苗和死苗并用。法氏囊病一般选用弱毒苗或中等毒疫苗,根据情况可做多次接种(至少2次,一般3次,也可以4次)。

2.避免干扰影响,一种疫苗接种后,肌体会产生干扰素,数日后再接种。任何疫苗之间都会受到干扰。因此,两次免疫接种间隔至少5d。

3.防止“传支”弱毒苗对新城疫弱毒苗的干扰,两种可以同时进行,也可间隔8~10d同时进行,传支苗的用量不能多于新城疫苗。

4.法氏囊病首次接种宜单独进行,不宜同时接种其他疫苗。

5.由于机体承受能力有限,一次接种弱毒苗不宜超过两种,加上灭活苗不要超过3~4种。

(二)关于疫苗和菌苗的质量应用

低质苗的用量即使加大2~4倍,还是和优质苗相差很远。疫苗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1.抗原性良好,还是较差。

2.抗原数量多少。

3.疫苗中是否混有病原微生物。

选择疫苗时要选择SPF(无特定病原体)苗,即专用的公、母鸡在严密隔离条件下饲养,对它们不接种任何疫苗,也不允许发生规定的15种传染病,发生一种就要全群淘汰。

疫苗的保存:冻干苗应在-15益以下冷冻保存;进口弱毒苗在2益~8益保存,弱毒苗切忌反复冻融;油乳剂灭活苗4益~15益阴暗处保存,常温(不可超过28益)也可短期保存,不可冰冻,否则失效。

(三)疫苗接种操作遵从以下规范

1.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进行。

2.疫苗的稀释剂量要求准确无误,操作时精细认真。

(四)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方面遵守下列原则

1.只有健康鸡才能对疫苗有好的应答,不健康鸡禁止接种,以免引起疾病。

2.饲养管理不当,密度大,维生素缺乏,饲料霉变等都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3.球虫、盲肠肝炎等寄生虫病、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病都会影响其免疫效果。

4.药物影响:氯霉素、地塞米松、磺胺类药物、痢特灵、庆大等影响免疫应答。

(五)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免疫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饲养环境中病毒、细菌数量太多能突破一部分鸡的免疫力而导致发病。 0BDjQR8y1u0rhzEGkfVm88jPMHwnb39cF7IEp9PmON61va/seJusZtsk5FNAQg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