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五言古诗2

【评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作者由观赏明月而感悟岁月流逝,世事变迁,触景生情,而思念友人远隔千里,不能欢聚,情苦意深,耐人寻味。“清辉”二句,写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的景象,颇为生动。“荏苒”二句,写盈虚今古之感,富有理趣。

丘为

丘为(703?—798?),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二年(743)进士及第。与王维、刘长卿相友善。历官主客郎中、司勋郎中、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事继母至孝,闻名于世。卒年九十六。现存诗十余首,多写田园风物,格调清幽淡逸。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题解】

诗题一作《山行寻隐者不遇》,观其情趣,当为晚年所作。

【注释】

茅茨:茅屋,指隐者所居。扣关:敲门。关:指门闩,代指门。

窥室:从门缝中看室内。巾柴车:即驾柴车。巾:作动词用,有整饰意。柴车:简陋粗劣的车子,隐士所乘。钓秋水:《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濮水,不愿接受楚国官职,而宁愿隐居。此用其意。差(ci)池:不齐,此指彼此错过,故不得相见。黾(min)勉:勉力,努力,有殷勤意。仰止:向往,钦仰。《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契:契合,惬意。幽绝:清幽绝美的景色。荡:开畅。荡心耳:犹言心旷神怡。清净理:清静无为之道。《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常清常静,道自然得。兴尽:暗用王子猷雪夜访戴事。《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之子:指西山隐者。

【评析】

诗通过作者访隐者不遇这一具体事件,感悟隐逸之趣与清静之理,写得别有新意。作者艰苦跋涉三十里山路,攀登绝顶,寻访西山隐者,那无限钦仰之情与急切求道之心溢于言表。可是及至绝顶,扣关寻问,隐者已去。“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那怅惘失意之情是可以想见的。但作者却意不在此,而是宕开一笔,着力写盘桓绝顶的幽情雅趣,隐者居处清幽绝美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世俗尘垢为之荡涤无余,感悟到清静无为的理趣。人未遇而心深契,末用王子猷访戴故事,表达了作者任性自然的旷达胸怀。“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大有得意忘言之妙。

綦毋潜

綦(qi)毋潜(692?—755?),字孝通,排行三,虔州(今江西赣县)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郎。天宝初,弃官归江东,王维有《送綦毋潜弃官还江东》诗。后任右拾遗,终著作郎。与王维、李颀、储光羲、韦应物等人相友善。王维称其“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别綦毋潜》)。李颀称其“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送綦毋潜三谒房给事》)。可见时负诗名。他的诗清丽雅秀,“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题解】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风景优美,向为游览胜地。此诗写春夜泛舟若耶溪的情景,当是归隐后的作品。

【注释】

幽意:犹幽兴,指寻奇探幽、放任自适的兴致。偶:遇。随所偶:随其所遇。际夜:傍晚。际:接近。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为越分野,绍兴属古越地。潭烟:水上的雾气,水深为潭。溶溶:宽广貌。生事:人事,世事。弥漫:渺茫无际。持竿叟:即渔翁。竿:钓竿。化用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富春江事,因在附近而思及。

【评析】

殷璠云:“(綦毋)拾遗诗举体清秀,萧萧跨俗。”(《唐诗纪事》卷二十引)这首诗就是一个显例。诗人紧扣题目,着力渲染一个“泛”字,泛舟所经,泛舟所见,泛舟所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春夜泛舟图:晚风习习,夹岸花香,作者驾一叶之扁舟,任情地泛游于水清如镜的若耶溪上,入溪口,转西壑,望南斗,水雾飘流,扑面而过,舟行飞速,林月甩向船后。此情此景,宛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写的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真像置身仙境一般。想到世事的渺茫难知,想到严光隐居垂钓的高洁情操,诗人不由得发出“愿为持竿叟”的心声。这心声又照应了开头的“幽意”,遂使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这大概就是殷璠所说的“善写方外之情”。

常建

常建,生卒、里籍、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官盱眙(今属江苏)尉。后隐居鄂渚西山(今湖北鄂城西)。与王昌龄有交往。常建诗颇为时人推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首列其诗,并称赞:“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常建诗多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意境恬淡清迥,语言洗练自然,风格质朴清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今存诗五十余首,有《常建集》。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题解】

常建与王昌龄同登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第,交情颇深。王昌龄曾隐居石门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常建曾任盱眙尉,盱眙在今江苏境,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鄂渚西山时,或曾渡淮至石门山访王昌龄隐居,时王昌龄不在,遂作此诗以寄托自己的隐遁之志,并欲招王昌龄偕隐。

【注释】

深:非指清溪水深,而是指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惟孤云:是说王昌龄不在,惟见白云,益觉其孤。孤云:暗用齐梁隐士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诗意,易“多”为“孤”,益见王昌龄之孤傲清高。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君:指王昌龄。主人不在,清光犹照,益增对友人的思念。药:芍药的简称。滋:生长。苔:青苔。种植芍药的庭院长满青苔,可见主人不在已久。谢时:谢却世事,指辞官归隐。西山:即鄂渚西山。鸾鹤群:与鸾鹤为伍。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诗意。

【评析】

这是一首深含隐逸之趣的怀人诗。其独特之处,就在于重在写景,景中见人,景中寓情。涓涓清溪,幽深山谷,孤云来去,青松微月,茅亭花景,药院苔痕,处处深印着隐居者孤傲高洁的情怀,逸情雅趣,深深叩击着寄宿者的心扉,使他顿离尘世,急欲归隐。而此时王昌龄已经出仕,且仕途坎坷。脱离神仙境,误落尘网中,迷途知返胡不归?作者委婉规劝友人弃官偕隐的意向也就不言自明了。作者后来在《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诗中,更直接了当地劝其归隐:“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但由于过于直露,反不如此诗隐约含情,耐人寻味了。胡应麟说“常建语极幽玄,读之使人泠然如出尘表”(《诗薮·内编》卷二),指的正是这类诗。

岑参

岑参(715—770,或谓717生),排行二十七。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其家三世为相,但自伯父岑羲伏诛后,家道衰落。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十三载,又在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迁支度副使。西北多年的军旅生活,是岑参一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重要时期,他的边塞名篇多作于此时。安史乱后,参始东归。至德二载(757),为杜甫等举荐,授右补阙。乾元二年(759),出为虢州长史。大历二年(767),赴嘉州刺史任,故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卒于成都旅舍。岑参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因其“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卷三),深有生活体验,所以他的边塞诗雄奇瑰丽,风格奇峭,读来令人慷慨感奋。殷璠评其诗曰:“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云:“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今存诗约四百首,有《岑嘉州集》。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题解】

高适,见后《燕歌行》作者简介。薛据(70l?—767?),排行三,河中宝鼎(今山西永济)人。开元十九年(731)进士,授永乐主簿,迁涉县令。天宝十一载(752),任大理司直。慈恩寺,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祈福而建,故名“慈恩”。寺中浮图(佛塔)则是永徽三年(652)三藏法师玄奘所立,这就是有名的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为当时长安的游赏胜地之一。天宝十一载,岑参、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五人同登慈恩寺塔,据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是高、薛赋诗在前,岑、杜、储和诗于后,除薛据诗已佚外,余诗俱存。

【注释】

如涌出:如从地下喷涌而出。语出《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孤高:孤特高耸。天宫:指天上。世界:犹世间,人间。出世界:犹言超尘出世。蹬道:塔内攀登的阶梯。蹬:石级。盘:盘曲,盘旋。突兀:高耸貌。神州:指中国,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峥嵘:高峻貌。鬼工:犹鬼斧神工,极言建造技艺之精妙,非人力所能为。角:一作“方”。碍白日:妨碍太阳运行。摩:摩擦。苍穹(qiong):青天,天空。杜甫诗:“高标跨苍穹。”窥:从内往外看。高鸟:高飞之鸟。高鸟本应仰望,此却下窥,可见塔高。惊风:疾风。“连山”二句:谓由塔顶俯视,但见群山连绵起伏,犹如波涛奔涌,滚滚东流。木华《海赋》:“波如连山。”驰道:即御路,天子驰走车马之路。

宫观(guan):犹宫阙。玲珑:分明貌。苍然:秋色苍茫貌。关中:今陕西中部地区,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中,故曰“关中”。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

濛濛:迷茫貌。净理:即佛理,佛家清净之理。了可悟:了然彻悟。胜因:胜妙的善因。《佛说无常经》:“胜因生善道。”夙:向来。宗:钦仰,尊崇。挂冠:指辞官归隐。典出《后汉书·逸民列传·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觉道:即佛教大觉之道。佛陀:简称佛,本义为觉,将以觉悟众生。资无穷:受用不尽。

【评析】

对这次同题共作诸诗,后人评说不一。沈德潜曰:“登慈恩塔诗,少陵下应推此作。高达夫(适)、储太祝(光羲)皆不及也。”(《唐诗别裁集》卷一)高步瀛曰:“气象阔大,几与少陵一篇并立千古。”(《唐宋诗举要》卷一)二人对岑诗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单就登塔写景而言,岑诗是很出色的。开头两句写塔下所见,突兀而起,雄伟不凡;接下“登临”四句,写登塔感受,奇妙真切;“四角”以下十二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从塔顶纵目所见,仰观、俯察、远望、近看,将塔四周景象写得惊心骇目,气势飞动;而“秋色从西来”四句,更是感今怀古,雄健无匹。难怪施补华激赏曰:“雄劲之概,直与少陵匹敌矣。”(《岘傭说诗》)岑诗至此,本可圆满结束,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可惜的是,诗人偏要“卒章显其志”,把他皈依佛教的消极出世思想作为全诗的结束,从而把以上对登塔所见景物的生动描绘与佛家教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削弱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可谓狗尾续貂。所以黄子云批评说:“上下文不称,末乃逃入释氏,不脱伧父伎俩。”(《野鸿诗的》)而全诗多“用教乘中语义”(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四),亦不足为法。

元结

元结(719—772,或谓715生),字次山,自号元子、猗玗子、浪士、漫郎、漫叟、聱叟。先世为鲜卑族拓跋氏,到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移居鲁山(今属河南)。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及第。安史乱起,逃难入猗玗洞。乾元二年(759),授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进水部员外郎,任荆南节度判官,曾一度代摄节度使事。后历任道州、容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大历四年(769),加左金吾卫将军。后奉诏回京,病逝于长安。《新唐书》有传。元结为干才,有政绩,关心百姓疾苦,有忧道悯世之心。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称赞他:“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诗风朴拙无华,韵味稍逊,对后世颇有影响。尝编选时人诗为《箧中集》。有《元次山集》传世。

贼退示官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郡,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题解】

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西原蛮(居今广西境内)攻陷道州(今湖南道县),据城五十余日而去。第二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永州(今属湖南),陷邵州(今湖南邵阳)。道州与永、邵邻境,西原蛮却不犯境而去,是因为伤怜道州州小民贫。而官府“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元结《舂陵行》序),限期催缴赋税,横征暴敛,有增无已。元结有感于此,遂作此诗。贼,是对西原蛮的诬称。官吏,即指横征暴敛的官府“诸使”。

【注释】

癸卯岁:即代宗广德元年(763)。永:永州。郡:一作“邵”,是,即邵州。边鄙:边境。诸使:指征敛赋税的各种官吏。

昔年:指安史之乱前开元、天宝时的太平盛世。山林:指隐居。

“泉源”二句:谓隐居之地面山临水。作者《述居》云:“天宝庚寅(九载,750),元子得商余之山,山东有谷曰余中,谷东有山曰少余。”“泉东南合肥溪,溪源在少余山下,溪流出谷,与潨水合汇于滍。将成所居,故人李才闻而来会”,“故相与占山泉,辟榛莽,依山腹,近泉源,始为亭庑,始作堂宇,因而习静适,自保闲”。井税:指田赋、赋税。古代行井田制,分田为井,中为公田,周围八家共养公田,故后称田赋为井税。有常期:有一定的限度。晏:晚。世变:指安史之乱。戎旃(zhan):军旗。亲戎旃:指亲身参加军旅生活。元结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判官,招募唐、邓、汝、蔡等州义军,降贼五千;又守险泌阳,抗击史思明叛军,全十五城;后又任荆南节度判官,坐镇九江,直至宝应元年(762)辞官归养。“数年亲戎旃”指此。典:主管。斯郡:指道州。山夷:指西原蛮。纷然:骚扰。使臣:指朝廷派来催征赋税的官吏。将王命:奉朝廷命令。被:一作“彼”,是。彼:那些。征敛者:即指“使臣”。谁能:怎能,岂能。绝:弃绝。绝人命:谓不管百姓死活。

时世:当代。时世贤:乃讽语,对上(皇帝)为“时世贤”,对下(百姓)则虎狼吏。委:舍弃。符节:古代朝廷使臣或外官所持的凭证,唐刺史亦持节,元结《舂陵行》云:“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竿:竹篙。刺船:撑船。二句谓弃官归隐。将家:携带全家。就:从事。鱼麦:指耕钓。归老:归隐终老。

【评析】

这首诗以质朴平直的语言,怜民如子的心情,将今与昔对比、“官”与“贼”对比,抒发了作者愤世忧时的仁者情怀。昔日,太平盛世;如今,世乱民贫。民贫缘于诛求征敛。“贼”犹城小不屠,伤怜人贫,不犯境而去;“官”却横征暴敛,迫如火煎,不管百姓死活。“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二句,乃全诗画龙点睛之笔,两相对照,反问有力。正因“官”不如“贼”,所以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虎作伥,思欲弃官归隐。这在封建社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难怪同此怀抱的诗圣杜甫读后感慨深沉地说:“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朝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并盛赞曰:“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施补华评曰:“诗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诸诗,愈拙直愈可爱,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岘傭说诗》)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排行十九。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安史乱后,失职流落。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三年,出为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题解】

德宗贞元五年(789),顾况自京贬饶州司户,途经苏州,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于郡斋宴请顾况等,因作此诗,顾亦作《奉同郎中使君郡斋雨中燕集之什》。刘太真有《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三使君皆有郡中燕集诗,辞章高丽,鄙夫之所仰慕,顾生既至,留连笑语,因以成篇,以继三君子之风焉》诗。燕,通“宴”。

【注释】

兵卫:护卫的兵士。森:排列。画戟:古兵器,因加彩饰,故称画戟。常列于官府门前,以为仪仗。燕寝:公余休息之所,即指郡斋。清香:李肇《国史补》卷下:“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

海上:苏州东近海。烦疴:烦闷不舒服。时当五月,天气酷热郁闷,故云。近:即,立刻。崇:高。居处崇:犹言高高在上,指位至刺史。康:安乐。理会:领悟事理。遣:排遣。性达:性情旷达。形迹:指世俗束缚人们行为的繁缛礼节。鲜肥:鲜鱼肥肉。时禁:有关季节性保护环境的禁令。《荀子·王制》:“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唐会要·断屠钓》:“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敕:自今以后,每年五月,宜令天下州县,禁断采捕弋猎,仍令所在断屠宰,永为常式。并委州府长吏严加捉搦,其应合供陵庙,并依常式。”幸:幸好。仰聆:恭听。金玉章:美称与宴诸文士所作诗章。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吴中:此指苏州,苏州本古吴国国都所在地,故云。盛文史:文化发达。群彦:众多有才之士,即题所谓“诸文士”。汪洋:喻“诸文士”所作“金玉章”气势汪洋恣肆。大藩:犹大郡、大州,此指苏州。财赋强:赋税收入多。言外之意人文也昌盛。

【评析】

这首诗雅丽整饬,而又情致畅茂,当时颇为传诵。三十七年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特作《吴郡诗石记》,盛赞此诗:“韦在此州歌诗甚多,有《郡宴》诗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最为警策。”并为刻石,以“传贻将来”。明杨慎则力诋最后四句“乃类张打油、胡钉铰之语”,“乃吴中浅学所增,以美其风土,而不知释迦佛脚下不可着粪也”(《升庵诗话》卷八)。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题解】

这是作者由扬子津乘船归洛阳时寄给友人元大的诗。扬子,即扬子津,长江北岸渡口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南。元大,或谓即元载长子伯和,时贬扬州兵曹参军。耿有《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子》诗。校书,唐弘文馆、秘书省都设有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文字。

【注释】

凄凄:悲愁貌。亲爱:指知心朋友,即元大。泛泛:漂浮貌。

归棹(zhao):乘舟归去。洛阳人:作者自谓。广陵:今江苏扬州。“世事”句:谓世事如水上行舟,飘浮不定。沿:顺流而下。洄:逆流而上。

【评析】

此诗写离别眷恋之情,真挚动人。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二句,写诗人乘舟独归洛阳,不忍离去,舟行渐远,广陵树色依稀可辨,钟声渐微,但独处舟中隐约可闻,眷恋难舍之情溢于言表。接写世事莫测,后会难期,语意近道,耐人寻味。故沈德潜评曰:“写离情不可过于凄婉,含蓄不尽,愈见情深,此种可以为法。”(《唐诗别裁集》卷三)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题解】

全椒,县名,唐属滁州,今属安徽。山,当指神山。《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滁州》:“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韦应物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四月除滁州刺史,秋到任,兴元元年(784)冬罢任。此诗写于刺史任内,诗云“落叶满空山”,当是秋天作。

【注释】

山中客:即指道士。荆薪:柴草。煮白石: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道家修炼,服食石英,有所谓“煮五石英法”(见《云笈七签》卷七十四)。以上二句,写全椒道士生活清苦。

【评析】

全诗由“冷”字引起,就“念”字生发,一己一彼,交互递进,高妙超逸,一片神行,堪称绝唱。刘逸生说:“韦应物这首诗,画面构成的是一幅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自然,细读这诗,也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层用意,那就是对于宦情的冷淡和对于隐士品格的欣慕”(《唐诗小札》)。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题解】

冯著,河间(今属河北)人,行十七。大历三年至七年(768—772),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李勉幕府录事,韦应物有《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大历末,曾任著作郎。建中中,摄洛阳尉。兴元元年(784)至贞元初,任缑氏尉。后官左补阙。与韦应物交善,韦有赠冯著诗多首。这首诗可能是大历末年韦应物在长安,冯著自广州回,二人相遇时作。

【注释】

客:指冯著。灞陵:又作霸陵,即霸上,因汉文帝墓霸陵在此,故改名。地在长安东。采山:采伐山上树木。此句喻冯有归隐山林之意。冥冥:晦暗貌,指春雨蒙蒙中繁花盛开的景象。飏飏:鸟飞貌。燕新乳:初生的小燕。昨:从前。韦大历四年(769)《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云:“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昨别:或指上次送别。鬓丝:鬓上的白发如丝。

【评析】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但情深意长,表现了对失意朋友的亲切关怀与深切同情。所以高棅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唐诗品汇》卷十四)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燕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题解】

德宗建中三年(782),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此诗当为由长安赴滁州途经盱眙县时作。次,止宿。盱(xu)眙(yi)县,唐属泗州临淮郡,今属江苏,北临淮水。

【注释】

逗:停留。淮镇:临淮水的城镇。舫:船。驿:驿站。浩浩:风浪盛大貌。冥冥:日色昏暗貌。山郭:山城。

芦: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色白。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月明全见芦花白。”

秦关:即关中。韦为长安人,故忆秦关而思乡。客:指作者自己。

【评析】

诗写夜泊思乡之情。落帆栖孤驿,日暮风波涌,舟行之苦已自不堪,而目睹人归燕宿之景,恰引旅人乡关之思,独夜思乡,遂致彻夜难眠。诗境自然清妙,蕴含深婉之趣。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题解】

此诗作年不详。或谓大历十四年(779)任户县令时作,或谓滁州刺史任上作,并坐实“缘涧”之涧为沣水西涧或滁州西涧,皆难遽定。

【注释】

跼(ju):身体蜷曲,此有拘束、束缚意。旷:心胸开朗。清曙:清晨。淡:冲洗,滤清。霭:原指云气,此指微雨迷茫貌,有笼罩意。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乐幽:喜欢幽静,指隐退闲居。止:阻止。遵:奉行。事:王事,指做官。遽(ju):匆忙。二句谓自己本想隐退闲居,欣赏大自然的幽美景色,但因官身不自由,俗务缠身,行迹匆匆,故退闲的愿望几次都不能实现。罢:指辞官。斯:这里,指东郊。陶:指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曾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即辞官归隐。庶:差不多。二句谓终有一天我会辞官隐居于此,那么,仰慕陶渊明的愿望差不多就可以实现了。

【评析】

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淡之趣不减陶靖节(即陶渊明)。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余韵者,独左司一人。”(《四友斋丛说》)施补华亦曰:“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盖其襟怀澄淡,有以契之也。”(《岘傭说诗》)此诗有意学陶,不仅思想情趣似陶,遣词用字亦学陶,读来真有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的感觉。开头“吏舍跼终年”一句,即把官场樊笼一笔抹倒,以下七句则大笔渲染春游东郊所见大自然赏心悦目的美好景色。韦的这种“乐幽心”,就是陶的“性本爱丘山”,故最后慕陶辞官、结庐隐居就是很自然的了。但细细读来,终觉韦之学陶,尚未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五)纯真自如的化境。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题解】

这是一首嫁女诗。韦应物的长女嫁给杨姓人家,古时妇随夫姓,所以称“杨氏女”。诗作于在滁州时。

【注释】

戚戚:悲愁貌。出行:指出嫁。悠悠:忧思貌,形容忧愁不绝。《诗经·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有行:指出嫁。《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溯:逆流而上。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shi):无母,失去依靠。《诗经·小雅·小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韦应物大历末年丧妻,两个女儿尚小,他写了近二十首悼亡诗,如《送终》云:“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往富平伤怀》云:“但闻童稚悲……顾尔内无依。”可见“苦无恃”情状。“抚念”句:就己说,因念及幼女无母,于是对她们更加慈爱亲热。正如《伤逝》诗云:“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幼:指妹妹。长:指出嫁的姐姐。原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两别:指两姐妹分别。

结中肠:犹言悲痛欲绝,令人肠断。《送终》诗云:“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义往”句:谓女大当嫁,义难再留。阙:通“缺”。内训:即母训。原注:“言早无恃。”事姑:侍奉(公)婆。二句谓女儿因从小缺乏母教,做父亲的担心她不会侍奉公婆。赖:幸赖。令门:对夫家的敬称,犹言好人家。任:一作“仁”。恤:体贴。尤:过错。资从:指嫁妆。周:齐全,完备。孝恭:恭谨孝顺。

容止:仪容举止。猷(you):法则,规矩。何秋,犹何年。

居闲:平素闲居。自遣:自我排遣。临感:亲临感受。《伤逝》诗云:“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零泪:落泪。缨:系在颔下的帽带。

【评析】

这是一首嫁女伤别诗,写得满纸泪痕,深挚感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由女儿的出嫁想到了她早死的母亲,格外伤感。“尔辈苦无恃”一句,为全诗关键,诗中所述都是由此引发出来的。韦应物和他的妻子感情很深,《伤逝》诗云:“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他们相敬如宾,共度患难,家中“百事”全仗妻子料理,实在是一位贤内助。妻子的早亡,使他“永绝携手欢”(《过昭国里故第》)、“对案空垂泪”(《出还》);妻子的早亡,更使两个幼小的女儿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缺少了母训。而妻子死后,幼女是由长女抚育成长的。因此,当长女出嫁时,做父亲的更是恋恋不舍,悲痛万分。但女大当嫁,“义往难复留”,于是临别之际,做父亲的对女儿千叮万嘱,谆谆告诫,惟恐她到婆家后有过失,受委屈。临嫁教女,这原是母亲的责任,而现在却由父亲独自承当,“临感忽难收”,更是悲不自胜。长女已出嫁,而“归来视幼女”,将来亦复如此,更是不敢往下想了,“零泪缘缨流”,实有难言的隐痛。全诗质朴无华,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排行八,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迁蓝田尉。十九年,拜监察御史里行。二十一年,擢升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召回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十四年,卒于任所,世称“柳柳州”。两《唐书》有传。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文掩其诗”,但其诗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是山水记游之作,向与韦应物并称“韦柳”。其诗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苏轼称其“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现存诗一百六十余首,有《柳河东集》。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题解】

此诗作于被贬永州时期。诣,到。超师,永州僧人。师是对僧人的尊称。禅经,即佛经。

【注释】

汲井:从井中打水。尘:既指尘土,又喻尘世。佛教有“六尘”之说,指人之眼、耳、鼻、舌、身、意(所谓“六根”)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与六根相接,即产生种种嗜欲,导致种种烦恼和罪恶,故又名“六贼”。六尘能引人迷妄,故又称“六妄”。章燮曰:“‘清心’句言,漱井水,内可以清心;拂尘服,外可以去垢。谓内外洁净诚心,方可读禅经也。”(《唐诗三百首注疏》)贝叶书:即佛教经典。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在贝多罗树叶上刻写佛教经文,故佛经又称贝叶经。

真源:谓佛教真谛。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云:“浩入性海,洞开真源。”了:完全。妄迹:指世俗的欲望和认识,如声色、名利等,即前所谓“六妄”。世:世俗,世人。逐:追逐。二句谓佛教的真谛在一无所取,而世俗所嗜欲追逐者皆妄也。遗言:指佛家经典,即题所云“禅经”。柳宗元《送琛上人南游序》:“佛之迹去乎世久矣,其留而存者,佛之言也。言之著者为经,翼而成之者为论,其流而来者,百不能一焉,然而其道则备矣。”冀:希望。冥:冥合,契合。缮性:修心养性。缮:治也。何由:什么途径。熟:精熟,完美。二句谓佛经所言冀其与心契合,方才晓得怎样修心养性才能达到完美境界。道人:指超师。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膏沐:润发之脂。《诗经·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何焯曰:“日来雾去,青松如沐,即去妄迹而取真源也。故下云淡然有悟。”(《义门读书记·河东集下》)淡然:恬静貌。离言说:非言语所能形容。

悟悦:悟道之乐。

【评析】

佛教,特别是禅宗,在唐代很盛行。柳宗元虽然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但并不反佛,甚至好佛。他自称“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巽上人序》)。又说:“浮屠诚为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送僧浩初序》)。甚至说:“法之至莫尚乎般若,经之大莫极乎涅盘。世上士将欲由是以入者,非取乎经论,则悖矣。”(《送琛上人南游序》)这首诗就是写他读经悟道的感受。首四句写他晨诣僧院,汲井洗漱,清心拂尘,捧读佛经,何其郑重,何其诚敬!中四句写其读经有得。最后六句,写他由观赏超师院中宁静恬淡之景顿悟禅理,其怡悦之情难以形容,其禅悟之理亦难以言说,真如陶渊明说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诗二十首》其五)宋人范温称:“其本末立意遣词,可谓曲尽其妙,毫发无遗恨者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诗眼》)元好问亦赞其“深入理窟,高出言外”(《木庵诗集序》)。

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题解】

溪,指愚溪,在今永州市芝山区西南。柳宗元贬永州后,于元和五年(810)十一月《与杨诲之书》云:“方筑愚溪东南为室,耕野田,圃堂下,以咏至理,吾有足乐也。”此诗当作于迁居愚溪之初。

【注释】

簪:冠簪。组:冠带。簪组:谓官服,此指做官。束:束缚,一作“累”。

南夷:指永州。谪:贬官。章燮曰:“谪而曰幸,不怨之怨,怨深哉!”(《唐诗三百首注疏》)山林客:指隐士。偶似:因贬官而似,不真正是。榜(bang):进船。长歌:放歌。柳宗元《对贺者》曰:“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庸讵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大者乎?”可作此句注脚,有长歌当哭意。

【评析】

这首诗写迁居愚溪后的闲散生活,貌似恬淡,实含郁愤。沈德潜说得好:“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

乐府

王昌龄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题解】

《塞上曲》,《全唐诗》作《塞下曲》,共四首,此为第一首,下面一首为第二首。其他各本亦多作《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属《横吹曲辞》,为唐新乐府辞。《乐府诗集》卷九十云:“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这首诗为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前漫游西北时作。

【注释】

空桑林:一作“桑林间”。萧关:唐属原州平凉郡,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幽并(bing):幽州和并州,指古燕、赵一带。《隋书·地理志中》:“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共尘沙:一作“向沙场”。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裴骃《集解》引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唐代游侠之风甚盛,如李白即好任侠。但游侠有恃勇骄纵的一面,故诗云“莫学”。矜(jin)夸:骄傲夸耀。紫骝:骏马名。杨炯《紫骝马》:“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评析】

前四句极写边地之寒苦萧条,后四句用对比手法,批评“游侠儿”的恃勇骄纵,赞扬“幽并客”的战死沙场。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渲染,正是为了突出幽、并健儿以身许国的忠勇。五、六两句,亦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也,可见盛唐人的悲壮情怀。

塞下曲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题解】

此首《国秀集》题作“望临洮”,与上首为同时作。按此诗所述,当为追忆薛讷大破吐蕃事。开元二年(714)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精甲十万寇临洮军(武则天久视元年置,即今甘肃临洮),又进寇兰州及渭州之渭源县(今属甘肃)。玄宗诏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之。十月,薛讷领众至渭源,遇吐蕃战于武阶(街)驿(在临洮军东),大破之。追奔至洮水,又战于长城堡(在临洮军北),杀获万人,尸相枕藉,洮水为之不流。玄宗闻捷大悦,即派人往贺,叙录功状,拜薛讷为左羽林大将军,封平阳郡公。王晙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源县男,兼原州都督。

【注释】

水:指洮水。时当八月,故云“度秋水”。黯黯:日色昏暗貌。临洮:指临洮军。许多注本谓临洮即今甘肃岷县,非。今岷县,唐属岷州和政郡溢乐县。岷州,曾称临洮郡,隋义宁二年(618)改岷州,开元间仍称岷州,天宝元年改和政郡,亦不称临洮郡。长城:当指长城堡。昔日长城战:即指薛讷大破吐蕃之战。咸:都。大获全胜,故曰“意气高”。

“黄尘”二句:薛讷大胜,玄宗“诏紫微舍人倪若水临按军实战功,且吊祭战亡士,敕州县并瘗吐蕃露胔”(《新唐书·吐蕃传上》)。二句当指此,谓阵亡将士黄土埋忠骨,名垂千古。但残酷的战争使蓬蒿掩白骨,终令人凄然。情调煞是悲壮。

【评析】

周珽曰:“少伯慧心甚灵,神力亦劲。此篇及《少年行》,与新乡(指李颀)此题诗,极简、极纵、极古、极新,俱在汉魏之间。”(《唐诗选脉会通》卷二)所谓“汉魏之间”,即指格古气雄,读来悲壮苍凉,但不衰飒,更不消极悲观。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题解】

《关山月》,为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引《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仍用乐府古题以写征戍伤别。

【注释】

天山:《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伊州》:“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哈密、吐鲁番以北。王琦曰:“月出于东而天山在西,今曰‘明月出天山’,盖自征夫而言已过天山之西,而回首东望,则俨然见明月出于天山之外也。”(《李太白全集》卷四)云海:指苍茫空阔、海天遥接处。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何堪万里外,云海已溟茫。”吹度:吹过。玉门关:在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为唐通往西域的要道。李白《子夜吴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下:指出兵。白登:山名。《汉书·匈奴传》载:汉高祖刘邦率军攻匈奴,至平城,“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平城即唐河东道云州云中县,白登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胡:指吐蕃。窥:暗中偷看,此指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湖,为唐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由来:从来。

戍客:戍边的战士。高楼:指代思妇。未应闲:未曾停息。二句为戍客设想之辞。徐陵《关山月》:“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评析】

这首诗是李白用乐府古题来写战士的戍边思乡之情。开头四句,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万里边塞图。中间四句,又在从古到今的历史长河中,揭示了边境战争的残酷。纵横交错,跨度极大,愈显出戍边的艰苦卓绝。在这样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最后四句,归结到戍卒和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就使戍边思乡的复杂感情,变得格外深沉而动人。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题解】

诗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属乐府清商曲之吴声歌曲。《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子夜》:“旧史云晋有女子曰子夜所作,声至哀。……后人依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吴声也。”故曰《子夜吴歌》。原四首,此为第三首,题《秋歌》。

【注释】

一片月:犹一轮月、一弯月。捣衣:朱金城云:“古时裁衣必先捣帛,裁衣多于秋风起时,为寄远人御寒之用,故六朝以来诗赋中,多假此以写闺思。”(《李白集校注)卷六)玉关:即玉门关。良人:丈夫。《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停止。

【评析】

《子夜歌》原本四句,李白仿其体制而加以创造,改为六句。此歌多写男女爱情之事,尤以恋歌为多,而李白增进平胡罢征的内容,使其社会意义更为深广。沈德潜曰:“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卷下)王夫之盛赞“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卷二)。确是好评。而田同之“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以为是狗尾续貂,则未免矮人观场。太白心系家国,岂屑于儿女之私情而专作小女子语耶!平胡罢征,实有画龙点睛之妙。唐汝询评价说:“此为戍妇之辞以讥当时战伐之苦也。言于月夜捣衣以寄边塞,而此风吹不尽者,皆我思念玉关之情也,安得平胡而使征夫稍息乎?不恨朝廷之黩武,但言胡虏之未平,深得风人之旨。”(《唐诗解》卷三)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题解】

长干,地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刘渊林注:“江东谓山冈间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疑是居称干也。”建邺,即今江苏南京市,据考,大长干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小长干在今南京凤凰台南,西通长江。六朝乐府西曲歌有《长干曲》,仅四句,李白衍为长篇名《长干行》。原二首,此为第一首,另一首或谓张潮作,或谓李益作。此诗约为李白开元年间初过金陵(今南京)时作。

【注释】

初覆额:古时女子十五岁,方以簪束发如成人,称及笄。初覆额,指未束发时头发散遮前额的样子。剧:嬉戏。竹马:小儿把竹竿放在胯下当马骑着玩耍。床:此指坐具。弄:耍弄。二句即为成语“青梅竹马”之出处。嫌猜:嫌疑。封建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以避嫌疑。无嫌猜:即无嫌疑猜忌之心,正见天真无邪情状。羞颜:害羞的容颜。以上四句,写初婚时的羞涩娇媚。展眉:舒展眉头,形容心情舒畅。白居易《寄元九》诗:“展眉时笑谑。”尘与灰:指人死化为尘灰。此句谓愿同生死,永不分离。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即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即以“抱柱”为守信的典范。望夫台:传说古有丈夫久出不归,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归来,久而化为石,遂称望夫石,李白有《望夫石》诗,亦称望夫台、望夫山,传说有多处,大概皆以山石形状附会成说。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一。滟滪堆即为屹立瞿塘峡口江流最急处之巨石,在今重庆奉节县东,因碍于航行,新中国建立后被炸掉。不可触:李肇《国史补》卷下:“蜀之三峡……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猿声哀:《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迟:迟留;一作“归”。二句谓丈夫离家时留下的足迹,都一一长满了绿苔,可见离家之久。江总《姬人怨服散篇》:“自悲行处绿苔生。”李白《自代内赠》云:“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与此意近。黄:一作“来”。白居易《秋蝶》:“秋蝶黄茸茸。”坐愁:犹言深愁。早晚:犹何时。陶渊明《问来使》:“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李白《口号题杨征君》亦云:“不知杨伯起,早晚下关西?”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今属重庆。《华阳国志·巴志》:“(刘)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今重庆),以固陵为巴东(今重庆奉节),徙(庞)羲为巴西(今重庆合川)太守,是为三巴。”书:家信。不道:犹不管、不顾。长风沙:地名,又名长风夹,俗称鸭儿沟,今名长风镇,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郊二十九公里处长江边上。陆游《入蜀记》卷三:“太白《长干行》云:‘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盖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而室家来迎其夫,甚言其远也。”

【评析】

这首诗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口吻,次第井然而深情绵邈地叙述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青年男女,由恋爱而结婚,感情深挚,爱情美满。可是结婚才两年,丈夫就远出经商,而且是到舟行极为艰险的三峡,这就使女主人公格外担心和思念。独居的寂寞与凄凉,蝴蝶双飞的撩拨和引惹,更使她痛感青春空逝,愈增其对丈夫的刻骨思念,于是渴盼丈夫早寄归信,她将不辞长途跋涉之苦,亲往迎接丈夫回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善良钟情、热烈执着、大胆勇敢的可爱的女主人公形象。这种带有市民意识和反礼教色彩的艺术形象,在李白以前的诗歌中还是很少见的,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李白的敏感和卓识。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东安丘)。少隐嵩山,称处士。屡试不第,贞元十二年(796)中进士,时已四十六岁。四年后方调溧阳尉,又四年辞官家居。元和元年(806)冬,郑余庆为河南尹兼水陆运使,奏孟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后郑余庆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召孟郊为其节度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携妻赴任,途中暴病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两《唐书》有传。孟郊潦倒一生,但颇有诗名,时与韩愈并称“韩孟”。为诗刻意苦吟,思苦奇涩,韩愈称其“刿目心,刃迎缕解,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所以苏轼称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二首》其二),并将他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稍寓贬意。而张戒则曰:“世以配贾岛,而鄙其寒苦,盖未之察也。郊之诗,寒苦则信矣,然其格致高古,词意精确,其才亦岂可易得!”(《岁寒堂诗话》卷上)差近公允。孟郊诗今存五百余首,有《孟东野诗集》传世。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题解】

《列女操》,属乐府《琴曲歌辞》,《乐府诗集》卷五十八引《琴集》曰:“楚樊姬作《列女引》。”诗题一作《列妇操》。列,同“烈”。

【注释】

“梧桐”句:梧桐雌雄同株,或谓梧为雄树,桐为雌树,比喻夫妇,故曰“相待老”。鸳鸯:鸟名,雄曰鸳,雌曰鸯,偶居不离,故以之比喻夫妇。会:定要,终当。贞妇:犹节妇,指从一而终、夫死不再嫁的妇女。一作“贞女”。殉夫:即从夫而死。封建礼教宣扬“贞女不更二夫”。

古井水:喻人心寂然不动,止如古井之水。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二句谓烈女矢志守贞,心如古井之水,永远不起波澜,意即不改嫁。

【评析】

假如是赞扬坚贞不渝的爱情,尚有可取之处。但看来不像,意在宣扬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那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解】

《游子吟》,属乐府《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卷六十七:“汉苏武诗曰:‘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又有《游子移》,亦类此也。”《全唐诗》题下自注云:“迎母漂上作。”按:漂为“溧”之误。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谓孟郊“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孟郊于贞元十六年(800)为溧阳(今属江苏)尉,二十年去官,诗当作于此期间。

【注释】

迟迟:时间长久貌。寸草心:小草的嫩芽。三春:春天,春季三个月,故云。晖:阳光。

【评析】

这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绝唱,千百年来传诵人口,历久弥新。开头二句,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中间二句,通过一个缝衣的特写镜头,集中地表现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亲生骨肉怜爱难舍、关怀备至的复杂心情。“密密”、“迟迟”,连用两个叠字,更使这种深笃之情尽在不言中,令人回味无穷。最后二句,运用比兴手法,将伟大的母爱比作春天和煦的阳光,将子女比作在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将平常的母子之情升华为宇宙间育物无私、知恩厚报的真淳感情。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质朴自然,明白如话;语浅情深,亲切感人;以小见大,深寓哲理。宋长白曰:“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柳亭诗话》卷二十六)刘辰翁曰:“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谈,诗之尤不朽者。”(《唐诗品汇》卷二十引) vj67cNfMCAFRHVz3i0lVNXCQF3k7CMgGtHOqKak7xWcZryT5d0gaEbT7bu3CX2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