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
颜回,字子渊,所以又叫颜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14岁的时候就拜孔子为师,以后终生都跟随孔子,孔子曾经以“好学”、“仁人”相许。颜回以德行著称,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还特别尊重老师,谨遵孔子的教诲。但谦逊好学的颜回却不幸早亡。
从汉代起,颜回就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历代统治者对其不断加封,被称为“复圣”,生平言论都收集在《论语》之中。他毕生追求的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没有饥饿,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
颜回最为孔子称赞的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处世哲学。孔子被困于陈蔡之地时,绝食七日,当时子路、子贡等人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仍然坚定地支持孔子,肯定孔子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话之后非常高兴,表示要是颜回将来生活富足,愿意去给颜回做管家。
颜回还是第一个认为孔子是圣人的人,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只有颜回始终没有离开过孔子。颜回说孔子的道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曾点是曾参之父,父子同为孔门“七十二贤”。《论语·侍坐》记载,有一次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一起闲坐,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个人的志趣,轮到他谈的时候,他停止了鼓瑟,对孔子说:“我和他们三位想的都不一样。”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自讲讲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我会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洗完澡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起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完之后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实际上孔子和曾点的志趣是一样的,他们追求的都是安详、自得的生活。
曾点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弟子,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后来子思又把学说传授给孟子,所以曾参这个人上接孔子,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还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和“慎独”,又是我国著名的大孝子,提出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观点。他的孝道观念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著有《大学》和《孝经》,被后世尊称为“曾子”和“宗圣”。
延伸阅读
曾参锄瓜: 有一次曾参的父亲叫他去瓜地里锄草,曾参不小心把一棵瓜苗除掉了,父亲认为他用心不专,就用棍子打他,因为出手太重把曾参打晕了。曾参醒来后马上退到一边“鼓琴而歌”,用这种方法告诉父亲自己并没有被打坏,自己心里也并没有怨恨父亲。
曾参的父亲喜欢吃羊枣,因此曾参就再也没有吃过羊枣,有了羊枣总是送给父亲吃。
曾子杀猪教子: 有一天曾子的老婆要到集市上去,孩子也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老婆被孩子缠得没有办法,就让孩子先回家待着,骗孩子说回家后杀猪给他吃。孩子一听有猪肉吃,也就乖乖地在家等着。曾参的老婆从集市回来后,曾参马上要去杀猪。老婆一看急忙阻止他,对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何必当真?曾参对老婆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现在骗了孩子一次,那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父母了,甚至他也会去骗别人,这不是在害孩子吗?我们不能这样对孩子。”说完就把家里的猪杀了,给孩子吃猪肉。
曾子避席: 有一次曾子坐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说:“以前的君王有高尚的德行、精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的百姓,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君臣之间也没有什么不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一听就知道这是老师在传授自己学问,于是马上从坐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非常恭敬地问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够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曾子最重要的弟子是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名叫孔伋,春秋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受教于曾子,又下启孟子,相传曾作《中庸》,被后人尊称为“述圣”,他的重要学说是“中庸”与“诚”。
子路,又被称为季路。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为人耿直鲁莽,喜欢用力,事亲至孝。孔子周游列国时为孔子赶车,充当孔子的保镖,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又勇于改过。
子路和孔子的关系很特殊,孔子在鲁国任中都宰之前曾经有两次从政的机会,都是乱臣贼子请他出山去做官,可是两次都被子路阻拦。因为子路认为那些人是乱臣贼子,劝说老师不应该和他们合作,结果孔子听从子路的意见没有出山。
子路是个很讲礼的人,他晚年在卫国做官,卫国发生了叛乱,有人要对卫国的继承人不利,子路就去阻拦,结果争斗中戴的帽子掉在了地上,子路觉得君子哪怕在死的时候也不能免冠,于是就整理好了衣冠,随后从容就义。
子贡,名叫端木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称他为“瑚琏之器”,他言辞犀利,善于雄辩,办事通达,富有政治、外交才能,曾任鲁国和卫国的宰相,他为了保护鲁国不被侵略,曾经出使齐、晋、吴、越四国,最后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他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与当时的各国诸侯平起平坐。
子贡出使各国时常不遗余力地传播孔子的学说,让孔子名满天下。孔子去世之后,别的弟子都守孝三年,只有子贡一人为孔子守孝六年。
宰我,又叫宰予,孔子的著名弟子,他思想活跃,深思好学,又善于提问,是孔子弟子中唯一一个敢于正面对孔子的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有一次,他对孔子指出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制度不可取,可以改为守孝一年,孔子气得骂他“不仁”。
有一次宰我向孔子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仁者掉进了井里,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跳下去救,如果跳下去就是死,如果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问孔子该怎么办?结果孔子觉得宰我这个问题提得不好,是愚弄人,拒绝回答。
宰我有一次在大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但孔子还说过“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说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游,姓言,名偃,春秋末吴国人,是孔子晚年弟子中的佼佼者,“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文学”科中的高材生。孔子去世后,子游自己收徒讲学。子游曾任武城宰,使用礼乐教化当地百姓,让处处有弦歌之声,得到孔子的称赞。
子夏,姓卜,名商,孔子的著名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被后世誉为“传经鼻祖”。他还开创了“西河学派”,对儒家思想和文献的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做过魏文侯的老师。
延伸阅读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
5.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经》
古诗词精选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① 。
匪报也 ②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木瓜》出自《诗经》,关于其主旨的解读众说纷纭,此处将其作为一首赞美情感(爱情或友情)美好的抒情诗解析。
①琼琚: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②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