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主张

1. 儒家的“正名”说

《论语·子路》篇记载,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等着您去处理政事,您到那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孔夫子回答说:“我一定会先纠正各种名分。”

子路是个愣头青,不太理解孔子所说的话,就对孔子说:“老师,您真是迂腐了,那么多大事都等着您去做,为什么要先去做不重要的事呢?”

孔夫子听了子路的话也有些生气了,他说:“子路,你可真粗鲁啊,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就不要乱说。”接着孔子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就很难做成事。事情不能做成功,礼乐就没有办法兴盛,礼乐不兴盛就会导致刑罚不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君子纠正了名分之后才能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好。”

孔夫子为什么那么看重正名呢?因为孔夫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失去了固有的秩序,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很多人都不按名分办事,孔夫子忍受不了这种现象,觉得这样下去很危险,就提出了“正名”说,正名就是正名分和正责任。

2. 儒家的“礼”

礼原来是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古人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夫子将礼从宗教的范畴推广到了人间,让它成为了人文世界的一种日常行为规范,指引人们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互相尊重,遵守社会公德,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对象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分寸。它不仅是等级社会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且还和人的内在理性相结合,让“礼”的实践成为人的一种自律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3. 忠恕之道

《论语》

儒家的忠恕之道其实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具体来说就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要尽心尽力让别人也有所作为,自己不喜欢、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用文言来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知命说

知命说是儒家提出的“为而无所求”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做事情的真正价值其实并不是什么目的,而是行动,只要履行了自己的义务,那就已经在道德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不必非要求得到一个结果。

“命”是天命或是天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其实和好多条件都息息相关,并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所以只要竭尽全力,成败就不必计较,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H2qf7dvKTWJ5E5eJLSaXrsEv4NOLa6Zcet8WaXjfyLjs4KWizbAHiprQ1P46q8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