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蕙质兰心林徽因:那一季花开,暖到落泪

她是这样的女子,明眸善睐,柳叶如眉,艳若桃李,仪态万方。细细观之,便觉此间之美好尽在于她;擦肩的一瞬,就已夺去全部的爱意。

她是这样的女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既能端坐书斋,执笔书写;亦能行走四方,不畏艰苦。就是为她捧书磨墨,牵马坠镫,亦足平生所愿。

她是这样的女子,她得到了最好的爱;她爱上了世界上最好的人,被世界上最好的人所爱。

她是这样的女子,留在人间的回忆中,每每想起,总是不自觉地嘴角翘起。

她是这样的女子,在那一夜,窗子之外,似一支桃花,冒着风雨,仍然笑着,诉说:爱这不息的变幻。

她是这样的女子,是人间的四月天里,波心里的一点光,闪进心头,很久很久。

她是这样的女子,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朵花,是天空上最飘逸的一片云,是大地上最温柔的一条河,是情人手中最动人的一抹温暖,是爱情里最绮丽的一道彩虹。

她是这样的女子,她是林徽因。

(一)

她能诞生在这个多情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何其幸运。一定是上帝怜惜这个世界的悲痛,才把最美的使者赐予。这样,世界或许会感到些许温暖,些许柔情。

看着这个小小的生命,林长民心中何其感动,她真是精致、美丽、宛若天使,仿佛只要给她一双翅膀,她就能够飞翔。他望着襁褓中的女儿,感到生命是如此美好。他为她取名徽因,决定要以生命来守护她。

那年,她尚睡在母怀;那年,金岳霖9岁,徐志摩7岁,梁思成3岁。那年,他们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等待着某一天,那世界上最美好的相遇。

天使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襁褓中的婴儿已成为了14岁的少女,亭亭玉立,卓然于世。一朵花尚未开放,她的馨香就已飘出千里,亦有人闻香而至。

她与第一个他的相遇,就在这时。

梁思成自看到她的那一瞬,便觉整个心都被她俘虏,甘心向她投降了。他是个17岁的少年,又见过多少女子,又哪里懂得爱情的滋味。但是这个女子,已经走入了他的心,铭刻在他的脑袋里。在那一瞬间,或许他已明白:啊,这就是爱情的滋味,好甜。

那时的林徽因看着眼前这个呆掉的男孩,大概还没有爱的感觉吧,也许会有一种结识朋友的喜悦,也许会对他的失态露出天真的笑容,只是,还没有一丝的爱恋。

那根细细的红线两端,只系在了一人的心头,却停在了另一人的胸口。

(二)

父亲赴英国讲学,16岁的徽因一同前往,随后又与父亲游历大半个欧洲。在此期间,欧洲诸国的宏伟建筑,深深映入了她的眼睛,让她对建筑的兴趣浓厚起来。

后来她考入英国的圣玛利亚学院,在伦敦上学。不久,第二个他亦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徐志摩从美国来到英国,欲结识狄更生,遂拜访了林长民,就在那里,他被卷入了爱的风暴。

他看到她的那一刻,宛若心中的波心,投入了一点光。那微翘的嘴角,挂着甜蜜的微笑,亭亭立在彼方,已是出水的芙蓉般俊俏,这短短的一秒,已让他的灵魂再也难以忘掉,对,这就是爱的味道,浪漫的信号。

现在的他,只是想把那条红线的一头,在她的心头系牢。

徐志摩早已结婚,却对自己的婚姻多有不满,那是一段毫无感情的旧式婚姻,难以拴住他不羁的心。他见到了那朵世界上最美的花,整个灵魂都已被他献上了爱的祭坛,所以要用最美的语言,写出最美的诗歌,赠给最美的她。只有这样,才是浪漫的爱情,只有这样,才是自由的灵魂。

徐志摩拿起了笔,伴着进攻的号角,奔赴爱之战场。

徐志摩失败了,一败涂地。

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他的每一首诗,每一行字,都送到了她的面前。可是,她却露出了胆怯的表情,迷惘的神色,只是一味地后退,把他留在那里长跪。大概是这每个字里的热情似火、浪漫如潮,把她吓坏了吧;抑或是她虽然年纪尚轻,却很理智,她不想伤害另一个女人和家庭。

徐志摩只是想为她朗诵每一首诗歌,为她书写每一行文字,为她把全世界的浪漫采摘下来,编成花环,为她加冕。可是,她却害怕了,后退了,躲避了。难道这份真实的爱意,对她来说竟如洪水猛兽般恐怖吗?难道她那温柔的视线,没有一丝能够赐予他吗?难道这一次次的告白,只是一瞬的迷梦吗?

林徽因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志摩的诗,对她来说,太过沉重。那些爱的文字、爱的符号,使她不知所措。她不明白的是,他描写的女孩,真的是她吗?为什么那个女孩的模样,自己是那样陌生?

她对他并无反感,相反,对这个年轻的诗人,他的浪漫、奔放、有趣、热烈,都让她颇怀好感。只是,还未到爱情的程度。她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好请父亲代笔,回绝了他。只是不知以后的自己,是否会后悔今日的决定。

她回到了北京,在父亲的安排下,随梁思成赴美留学。

此时的徐志摩,早已把她当作终生的追求,竟与张幼仪离婚,从伦敦一直追到北京。但她早已芳心另许,随檀郎而去。志摩亦只能长叹一声。他的红线,最终还是断掉了。

梁思成得以选择研究建筑学,实受林徽因的影响,是她给了他未来的方向。两人能有共同的爱好,也算为感情加分。在美国的这段日子,她过得颇为舒心。

两人的婚礼也是在外国举行的,婚礼当天,梁思成曾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得到的答复却是:“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这美好的语言,一如他们美好的婚姻。她的确用她的一生很好地回答了他。

(三)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可以说是天作之合,羡煞旁人。梁启超也对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般疼爱。

回国后的夫妻两人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奔波,寻访古建筑,测量、记录、研究。夫妇两人在建筑学上的贡献也是不胜枚举。林徽因常在自家的房子里招待客人,而来访者尽皆是当时海内名家、社会名流,“谈笑有鸿儒”倒是颇为符合当时的情景。在这群人里,就有金岳霖。

金岳霖也在美国读过书,与梁思成交好。林徽因举办的“文化沙龙”,又被称为“太太客厅”,他也总是一场不缺地参加。或许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接触中,让他对林徽因的感觉越来越好,终于突破友谊的堤坝,升华成了爱情。

他的手中亦有一根红线,却不知系在何处。

对此,聪明绝顶的她岂能察觉不到。而且她对金岳霖的感觉很好,觉得他睿智、旷达、有趣。渐渐地,她忽然发现,对他的那份友谊之中,竟掺杂了一点点的爱情。她迷惘了,痛苦了。爱情这种东西,不是应该一生仅有一次真实吗?那么为何她竟如此不安,又如此痛苦?

有一天,她告诉思成,现在她很痛苦,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思成愕然,却也明白她说的是谁,也为她对自己的坦诚而感动。沉思良久,思成答曰,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那祝他们永远幸福。她将他的原话告诉了金岳霖,现在听来,金岳霖那时的话坦诚得令人诧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自此,三人再无芥蒂,反而形成了一个在旁人看来颇为奇怪的关系。

金岳霖就住在他们夫妇隔壁,时常往来,甚至连他们夫妇吵架,也是找金岳霖做仲裁。现在看来,那段关系难以理解,却是那个年代独有的风度。

林徽因在建筑学上有梁思成相帮,在文学上有徐志摩指点,在生活上还有金岳霖这个蓝颜知己,以任何人的眼光看,这都是一种幸福的人生。

她的成就除了外人的指点帮助,很大程度上却也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三伏酷暑,数九寒冬,都能看到她在各种古建筑间穿梭的身影,攀爬、丈量、记录。书房之内,她执笔凝思,写下一篇篇温暖锦绣的文章。这样聪慧的女子,即使无人相助,亦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她与梁思成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作为保护文物的指导,弥足珍贵;她的建筑论文,亦是篇篇精品,为中国建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她的诗歌清丽、高雅,散文小说亦是有所创作;其他诸如戏剧、书信、译文等更是不胜枚举。于是,就有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温暖和煦,有了《九十九度中》的悲悯情怀,有了《八月的忧愁》的优美含蓄,更有了《悼志摩》的无尽悲痛。

有人说,徐志摩是为了赶去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坐错了飞机,结果与飞机一起触山坠落。这样说,对她太不公平。这样的事情,只是一场悲哀的巧合。

志摩是否仍旧爱着徽因呢?他应是爱着的,只是在这份爱里,兄妹之爱占了绝大部分。他当年所爱上的,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影像,是他自己所幻想出来的完美的林徽因,并不是真正的她。志摩后来也许认清了这点,所以就息下了那颗追逐的心,转而去爱陆小曼,而把徽因只当作一个亲近的妹妹。

志摩的死,也令她大为震惊,她根本无法把“志摩”跟“死”这个词连在一起,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事情却是真实的,那个志摩,那个在康桥上的志摩,竟就这样走了。

她悼念志摩,怀念往昔,她告诉远方的志摩,听到他离去的消息,“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她想起他在康桥上看虹的往事,想起他那“完全诗意的信仰”,笔下之处,亦有点点泪珠。

世界上少了一个诗人,她也少了一个知音。

(四)

她是真的爱着古建筑,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抗战时期,中国遍地战乱,不少古建筑毁于战火,令她痛心不已。美军欲轰炸奈良,她想起奈良的许多古建筑都是世间珍宝,遂致书美军司令官,言辞恳切,希望轰炸时能避开那些珍贵的建筑,结果使这座城市的一代之瑰宝得以保存。而她与梁思成的众多亲友却有不少或死于战乱,或直接死于日寇之手。她对奈良的保护,彰显了她的人格和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兴起了城市建设的热潮,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原来的明清城墙成了巨大的问题。明清城墙虽然年久失修,却像一圈花环包围着北京城,若能保存下来,稍加修饰,定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林徽因心里是这样想的,她想设计一座城墙公园,让古老的城墙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气息。她热情地投入设计之中,却不料为时已晚,北京已经做了拆除城墙的准备。她愤怒,她在会议上对主持拆除城墙的吴晗大声指责,她告诉在座的诸位,等他们有朝一日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却只能悔之晚矣。

她的预言也在四十年后得到了应验。

林徽因的身体在这之后垮了下来,不得不躺在病床之上。她是女子,身体本来就弱,多年来奔波各地,染上一身的病。丈夫梁思成正在遭受批判,虽然为了她的身体,众人都瞒着她。但她岂能察觉不到异样,她只能悲愤交加,无可奈何,甚至连药都不吃了。

在1955年的冬天,她终于油尽灯枯,合上了那双仍旧美丽的眼睛,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永远离去。

她的追悼会上,颇为冷清,金岳霖为她写了一副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是懂她的,梁思成也是,还有早已故去的徐志摩。一个女人,一生之中能有三个最好的男人爱着自己,这已是很幸福的一辈子了。

现在想来,她的离去,亦可能是一场早有预感的告别。她是上帝派来温暖这个世界的天使,把美好留给了很多人,一代又一代。现在,只是上天思念她,所以带她回家了。那份温暖的诗意,会一直在这个世界徘徊。

只想对天空的她,说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NYAABT6PndH46MzobbViLtcLj/mxi38NEQlc+I6PVf8nTv8i2lSJlHxtP2KhPx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