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入则孝:“孝”对职场,惠及自身1

1.呼唤命令,切勿拖延

【原典】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释义】父母呼唤,应该及时地应答,不要缓慢拖延;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可偷懒。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在家听到父母呼唤自己的时候要及时答,如果父母有事情吩咐你去做,应立即去做,切不可养成拖延偷懒的习惯。这种态度引申到工作中,需要我们养成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做到对领导交办的事情马上去做,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办法完成任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弟子规》“入则孝”部分的开篇。前文已经提到过,《弟子规》是清朝时期成书并流行开来的,但是,其内容是依据春秋时期孔子的话而编撰的。可见,这里面的内容不仅仅是清朝时期所倡导的,它实际上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坚持和传承的美好品德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的,孝——简单一个字,折射的却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多。

《说文解字》解释“孝”字说:“善事父母者。”这句话简单到连翻译都不用,现代读者就都能够明白。没错,孝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善事父母”就可以。但是,孝又似乎没这么简单,因为到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想做到这四个字,需要一个人精神上要恭敬,身体上要力行,经济上也要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精神上的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到保持和悦敬爱的容色态度最难。遇到事情,年轻的替年老的操劳;有了酒食,让年老的享用。难道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色难”,指的就是精神层面的孝。很多人可以做到给父母好吃好穿,但是,对于态度上的恭敬和悦,却做得不是很到位。而事实上,孝更多的应该是态度,而不是物质。子女有钱,给父母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平时却经常跟父母拌嘴;子女经济状况一般,虽然给父母的也只能是一般的生活,但是在态度上却非常诚恳恭敬,注意给父母营造一个祥和快乐的精神氛围。此二者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现在看到的“入则孝”的开篇,把父母“呼”“命”“教”“责”这四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简单地讲了出来。这四种情况都符合“精神上的孝”的范畴,换句话说,做到这四点,其实不难,但是要和悦恭敬地做到,就难上加难了。

可能作为现代人,有些人会觉得这有些迂腐的感觉。这也无可厚非,时代在发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古代,父母(尤其是父亲)一般扮演的是比较严肃的角色,越是书香门第或者高官贵族越是如此,甚至可以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等级差异。现如今当然已经不再是这个样子。我们并不否认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不少新的观念,子女适当的自主是必要的,极端的愚孝也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本身所传达的积极的精神,却已经成为一种因子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谁都无法回避。

清代的王中书作过一首《劝孝歌》,其中有:“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名声一向不好的乌鸦尚且知道给老鸦喂食,羊羔在吃奶的时候是跪着的。人如果不孝顺,那可就真像王中书说的那样了。

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古往今来各个时代都一直在强调的做人准则之一。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孔子说过:“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即便是现代依旧如此。

在某大型企业的招聘会上,经过层层选拔,有10个人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最后一轮考验——由企业的总经理亲自进行面试。对于这10个人来说,这自然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这家企业各方面待遇都非常好。

在这10个人当中,最后接受面试的是一个叫做刘成的人。他在面试的房间坐下来的时候,手机突然“嗡嗡”地响了——把手机调成振动参加面试,这是很正常的,但关键是接下来,刘成的做法就有点让陪坐在总经理旁边的人事部长厌烦了。

只见刘成尴尬地笑了一下,轻轻地拿出手机,他犹豫了一下,按下了接听键,简单说了两句之后,挂了电话。

面试继续,不等总经理开口,人事部长就说道:“请问你知道现在是在哪里,在干什么吗?”

刘成回答说知道,然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本来是想拿出手机后直接按拒接键的,但是,一见电话是父亲打的,还是决定接了,因为父亲知道他今天面试,但还是打了电话,那么估计是有什么急事。当然,结果是让他晚上回家吃顿饭——父亲把他面试的时间记错了。“真是对不起!太失礼了!”刘成最后诚恳地说道。

这时候总经理说:“如果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让你此次面试失败,你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您是说我会不会生父亲的气?”刘成低下头,随即看向总经理,“工作有很多个,父亲只有一个,对吧?”说完朴实地笑了。

“好,那么,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吧。”总经理说完,站起身走了。

第二天,该企业向刘成发了录用通知。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总经理跟人事部长说:“小事看大,刘成看来是个孝顺的人。他能过五关斩六将,能力没什么问题,那么,最关键的就是人品问题了。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个能把父母放到自己心中关键位置的人,在工作上,也会是一个把单位放到重要位置的人。”

这位总经理说得很有道理,是的,一个人立身需要道德来维持,而孝又是一切道德的根基。每个做员工的,首先是一个人,而作为一名员工,想要在单位立足,首先就要立身。所以,孝对于企业中的每一名成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都做不到,那么到了公司,你能期待他做到认真对待工作,不拖延偷懒吗?

在家的时候,父母喊自己的名字立即回答,父母交代一些事情立即去做,能做到这些的员工,在单位也必定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并能够很好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2.教育责备,敬听顺承

【原典】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释义】父母的教导,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情,受到父母责备或者劝诫时,要虚心地接受。

教导和批评,要正确对待

对于父母的教导,我们要恭敬地聆听,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父母的言语有些急切,也应该明白,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一旦做错了事,父母对我们进行责备或者劝诫时,作为子女应当虚心接受。如果强词夺理,不仅会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而且对于自己改正所犯的错误,也没有任何益处,甚至会加深自己的错误。

孟子小的时候,像许多贪玩的小男孩一样,对于学习似乎并不是太感兴趣。有一天,孟子读书感到厌倦了,贪玩的天性促使他跑出了学堂,痛痛快快地玩耍了一通。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是,最后还是让母亲知道了。这天孟子回到家,看到母亲正在织布。这时候,母亲突然在孟子面前,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又感觉不解,于是问母亲为什么这样做。母亲说:“布要一点一点地去织,最后才能成布。如果梭子断了,不去织它,你说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跟织布是一样的道理啊!你还未学成就感到厌倦,想出去玩,最后怎么能成为有用之人呢?”孟子明白了母亲的话,他知道母亲这是在批评和教导自己,他选择了恭敬地接受,从此发奋学习不再偷懒,最后终于成为儒家的一代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这就是《三字经》里有名的“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孟子听从了母亲的教导,最后成就了一番伟业。可见,“父母教,须敬听”不仅仅是做子女的一种孝顺的态度,而且对子女自身也确实有潜在的巨大益处。这种好处可能不会马上显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愈加明显。

那么,比“父母教”更进一步,当“父母责”时,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做到“须顺承”呢?孟子的前辈,孔子的弟子之一,春秋时期的曾参所经历的一件事情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曾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有一回,父亲让曾参去瓜地锄草,他立即就去了。但不知什么原因,曾参一个不小心,把田里的一棵瓜秧给锄了。知道这件事情后,父亲非常生气,一是因为毁了一棵秧苗,在那个时代,农作物对于曾参这样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父亲认为儿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类失误,本质上是用心不专。为此,父亲抡起棍子就打,结果出手太重,曾参昏了过去。好在曾参不长时间醒了过来,不过,孝顺的他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有所怨恨。

孔子知道了曾参经历的这件事之后,却对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打得不厉害就承受,打得太厉害就逃走,现在你曾参用自己的身体等待暴怒的父亲,结果把你打昏。如果你被打死了,那不是陷你父亲于不义吗?这样怎么能算是孝顺呢?

曾参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通过曾参的这件事情,孔子说出了在“父母责”时,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做的道理。假如父母只是言语责备,或者是轻度的责打,那就要接受。但是,假如责打有些过度,那么做子女的要懂得避让,先让父母消气,同时也避免事态朝失控的方向发展,这才是孝顺的正确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后来成为五帝之一的舜,就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宋朝的陆九渊在他的《经德堂记》中就曾说“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总之,不管是“父母教”还是“父母责”,做子女的要采取变通的方式灵活对待,但是,有一条是一定要做到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教导听到心里去,一定要对父母顺承,这才能算是孝顺。

把这个道理引申到工作中,面对教导和批评,我们要正确对待。

任何企业都有上司和老板,作为下属的我们,自然是没必要让自己过分谦卑,但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还是必要的。无论在哪里工作,都难免遇到老板发火、上司批评的情况。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不管对方说得对还是不对,我们都不要顶嘴,更不要和老板或者上司吵起来。因为这样做只能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于事无补。如果老板、上司说得有道理,我们更应该虚心接受,我们需要想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自己真的做得有些问题,或者老板、上司之所以发火责备,也都是为了让企业运转得更顺畅,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完美。说白了,无论是企业效益好了,还是自己的工作做好了,都对我们有着很大的益处。

许多身在职场的人认为自己是在为企业、为老板工作。虽然,企业是老板的,看似是为老板工作,而实际上也是为自己工作,试想,不工作哪来钱,没有钱又怎么能养活自己甚至家人呢?而且,工作可以增长自己的才干和经验,这对你来讲可是一笔很大的无形资产。所以,工作不仅仅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是在为自己一点点地积累财富,一点点地码高事业的大厦。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回过头来再去看本节前文,我们会发现,凡是在家能够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人,在单位也都能够比较稳妥地处理与老板、上司的关系,面对上级的批评责备,往往能够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采取比较合适的行动,从而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还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帮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提高,甚至是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质的飞跃。

3.一年四季,温凊定省

【原典】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释义】冬天要提前为父母暖被窝,夏天要提前把父母的床铺用扇子扇凉。早晨起床后要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就寝后,自己才能入睡。

工作之中,细节是关键

《弟子规》中的这四句,是告诉我们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能够睡好觉,夏天睡前会用扇子帮父亲把枕席扇凉,冬天寒冷时会用身体先为父亲温暖被窝,然后再让父亲就寝。这就是“冬则温,夏则凊”。凊,音“庆”,清凉之意。后面的两句根据释义,很容易理解,不过最后的“昏则定”,除了上文的释义之外,有的人认为,还包含“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跟父母汇报一下,最主要是向父母报平安,使他们放心”的意思。这也不是没有道理。总之,不管是哪种意思,中心思想都是要体贴父母,对父母多用心。

例如在家要关心父母的居住条件,让他们的住所能够冬暖夏凉,不杂乱,具有一定的舒适度。如果只管自己,不管老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那是不对的。

上文提到的黄香,据传生活在东汉时期。因为他的孝行,后来被举为孝廉,曾经官至尚书令。时人对他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美誉。我们且不论孝顺的黄香后来的成就,单看他用扇子扇席、用身体暖被这些行为,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孝顺是发自内心的,是需要付出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些细节,从细节中对父母进行关心。

现代社会,当然已经不需要再做扇席、暖被这些事情,但是,孝顺的精神却是不变的。例如冬天的时候看父母住的地方的暖气是否够热度,夏天的时候,如果父母不习惯开空调,那么就要帮父母买合适的电扇之类的电器,床上要铺上质量好一点的凉席等。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都不是什么大事。我们不必常常跟父母说要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之类的话,只要在小事上多关心多体贴,一切的温情孝心就都在这些细节当中了。

再如“晨则省,昏则定”,这些内容似乎离我们已经远了。例如早上请安,现在更多的是在古装戏中能够看到,现代人已经很难见到有谁会在起床之后,到父母那里,说“孩子给您请安”了。虽则如此,道理还是跟上面说的一样,时代在变,好的传统不会变。我们作为现代人,已经不需要再遵守封建礼教文化下的一些繁文缛节,但是,其中的精华我们要保留。例如,我们要经常跟父母沟通,说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一下两辈人之间的感情;如果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就要经常找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并不需要你挣多少钱给他们,他们更加希望的可能就是多跟子女们待会儿;假如你远离父母在外地工作,那就要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一下近况,关心一下父母的身体,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现代社会的“晨则省,昏则定”。不用说什么大话,不用做什么大事,跟父母交流,多关心父母,大多是从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上开始的。没错,还是细节,一年四季中的温凊定省,都是从这些细节中做起的。也正是这些细节,才成就了一个个关心呵护父母的孝顺子女。

是的,奉养父母如果想做到无微不至,需要关注细节。那么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李萌大学刚毕业,学酒店管理的她应聘到上海的一家大酒店工作。虽然一开始酒店只是让她做服务员,但是她并不太在乎这些,因为她明白,任何人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工作、去拼搏的。她没有什么怨言,相反,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一天早上,一位德国客人从房间出来准备吃早餐,走廊里的李萌微笑着和他打招呼,并叫出了他的名字。德国客人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料到这个服务员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李萌解释说,记住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名字,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对客人进行服务。德国客人一听,非常高兴。

在李萌的引领下,德国客人来到餐厅就餐。用过早餐,李萌又端上了一盘酒店免费奉送的小点心,点心的样子非常别致,引起了德国客人的好奇,他问站在旁边的李萌,中间绿色的东西是什么。李萌上前看了一眼,又后退一步做了解释。当客人又提问时,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再后退一步才作答。这个“后退一步”细节虽小,但是有很大的作用——防止她的口水溅到食物上。德国客人对这种细致的服务非常满意。

几天后,当德国客人处理完公务退房准备离开酒店时,李萌把单据折好放在信封里,交给德国客人时说:“谢谢您,霍夫曼先生,真希望不久后能第三次见到您。”原来,这位客人在半年前来上海时住的就是这家酒店,只不过上次只住了一天,所以对李萌没什么印象,但是李萌却把这位客人记住了,而且连他来了几次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位德国客人后来多次来上海,每次都会住在这家酒店,而李萌的服务依然是那么关注细节、体贴入微。当这位德国客人最近一次入住这家酒店时,李萌已经是酒店的客房部经理了,而且,本来服务已经很到位的这家大酒店,还有机地吸收了李萌的一些建议,让酒店的服务更上一层楼。

学酒店管理的李萌最后终于成为酒店管理层的一员。很显然,她的成功不在于她做了多么伟大的事,而在于她注重细节,对工作充满责任心。

在家的时候要细心孝顺父母,在工作的时候,工作本身就像是自己的特殊的“父母”,所以一定要做到敬业。而具备敬业精神的人,才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工作中的细节,而做好细节就能做好一切。一名优秀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应当像李萌一样,专注于每一个细节,把各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这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也能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机会。

4.居有常规,业有长志

【原典】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释义】外出离家时,必须告诉父母自己要到哪里去,回家后必须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平时的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的规律,事业或者职业也不要任意更换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工作不要随意更换

在古代,一般孩子在离家或者回家的时候,都要跟父母说一声,因为那时候通讯不发达,特别是自己离家的时候,如果不告诉父母要去哪里、要干什么,父母是不知道孩子的情况的。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已经到外面去了,在呼唤的时候找不到人,就会给父母增加烦恼。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从一些影视剧也能够看出来——一到家先大喊一声:“我回来了!”——某些国家仍旧保持着这类传统。我们其实也一直在传承着这方面的精神,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有所改变,但是内核是没有变的,例如隔三差五给父母打个电话,在询问父母情况的同时,也是在向他们报平安。

从这些可以看出,孝顺父母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让我们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换句话说,做子女的过得好,父母才开心。

那么,除了自身平安外,还有什么属于“比较好的状态”呢?很显然,本节后两句就在这个范畴之内。例如“居有常”,子女如果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父母万一有什么事情,却找不到子女,这无疑将对父母的情绪产生影响,轻则让父母生气,重则父母可能会怀疑子女出了什么事情,这样就更平添了父母的忧虑。而且,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来说,也是伤害很大的,这也会客观上增加父母对子女的担心。再如“业无变”,就是要有长志,不要频繁地跳槽,不要一有不如意就辞职不干另寻工作,这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子女的工作不稳定,父母心里自然也不会觉得踏实。

小郑毕业于北京某大学。随后,他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顺利进入北京一家效益非常好的科技公司,专门做研发工作,工资优厚,这让他的很多同学都很羡慕。

但是半年后,小郑却辞职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很惊诧,忙问缘由。原来,小郑因为一次工作疏忽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被老总责备了几句,他一气之下就辞职了。小郑还愤愤地说:“我好歹也是名校毕业,专业好,干吗在他那里受罪啊,想要我的单位多了去了。”

事实证明,小郑的确是个抢手的人才,他发出简历不久,就陆续有了回音,但由于他毕业不到一年,工作经验有限,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给的工资并不是太高,和他的理想薪金相距甚远。就这样,他高不成低不就,只好在家“待业”,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两个月后,为了生存,也迫于父母的压力,他无奈地选择了一家合资公司。虽说他认为工资还可以接受,可是这家公司把他派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工作。当地是农村,手机的信号很不好,当然,用手机上网更不方便。他之前没事儿就喜欢发个微博玩个微信,这下可倒好,能给家里的父母打通电话就不错了。在大城市过惯了,小郑真的感觉很不适应。没过多久,他辞职回到了城里。

接下来的三年,他换了六七份工作,他跳槽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地理位置不好,工资低,工作太累,休息时间少,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环境不好等。后来小郑干脆转行,听说做业务能挣钱,于是去做业务员,但发觉自己不是做业务员的料,干了一个多月,没有拉到一个客户,于是心灰意冷,又辞职了。

在不断的跳槽中,小郑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工作稍不如意就想跳槽,薪水低就想跳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想跳槽,看着别人跳槽时也想跟着跳槽。结果,他的生活因为不断地换工作而变得乱七八糟,根本就没办法稳定下来,而他的父母也因此着了不少急。

对现代人来说,跳槽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人们为了追求个人价值和高薪高职,有的人甚至频繁地跳槽。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伤害,也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了障碍。当然,跳槽并不一定就是错的,但是在决定跳槽前,千万别忘了先算算跳槽成本,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是讲究连续性的,就是俗语所说的,人要有长性,职业上要有长志,理性分析下的跳槽不是不可以,但是频繁地跳槽,导致“业”经常“变”,这就违背了“业无变”的要求,对于企业、自己甚至是自己的父母,都有着不好的影响。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必须明白,我们需要维持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对待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应该有个主线,这样才能不断积累,迎来事业的成功。只有对自己的职业专注度高,并且有一定的恒心,在“业无变”上多下工夫,才能够在企业中有所作为,也才能开辟自己光明的未来。

5.事情再小,也勿擅为

【原典】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释义】事情再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和行动;假如因为擅自做主或行动造成错误,会让父母担忧,从而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与领导多多沟通,不擅自做主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更不应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很容易出问题,这就有损做子女的本分了。因为擅自做主出了问题,会让父母担心,这是很不好的。

在古代,不少子女事无巨细,都会向父母禀告甚至是请教。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宗法制度使得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中有着无上的权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叫做尊重父母的知情权和指导权。假如一些小事没有向父母禀告或者请示,万一得到不好的结果,对于父母在社会、在家庭中的颜面和权威也是一种伤害。

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要把重点放在上述的第二个角度,也就是父母的知情权和指导权上。有句话说,不管你年龄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是个孩子。因此,一些事情还是多跟父母商量为好,以免事后让父母着急,甚至对老人的身体造成影响。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过于“自由”地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应该明白企业都是有一定的上传下达的规章制度的。例如,如果自己有一些建设性的想法,可以按照制度要求向上级当面汇报或者是提交书面报告,在上级对你的想法做出批复之前,不应该擅自做主,做出越权的事情来。我们需要做的是与领导多沟通,而不是自作主张。

安琪尔凭借自己良好的外表和出色的处事能力,进了迈克尔的公司,担任了迈克尔的秘书。

这天,迈克尔接完一个电话就叫了起来:“糟了!那家提供的货虽然便宜,但根本不合格,还是原来HB公司的好。”然后迈克尔走到安琪尔身边,忍不住自责起来:“都怪我,怎么那么糊涂,写信把HB公司臭骂了一顿,还骂他们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安琪尔禁不住得意地说:“是啊,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冷静,您不听啊。”

迈克尔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说:“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安琪尔笑着说:“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

迈克尔如释重负,停了半晌,突然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是啊,但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

“压了三个礼拜?”

“对,您没想到吧?”

“我真没想到。”迈克尔不由得去翻记事本,“可是我叫你发,你怎么能压呢?那么最近发出去的那几封信,你也压了?”

“我没压。”安琪尔自信地说,“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我做主,还是你做主?”没想到迈克尔突然怒声说道。

安琪尔立即呆住了,很快,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她哭喊道:“难道我做错了吗?”

“你做错了!”迈克尔毫不示弱。

这天,安琪尔还没从悲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人事部就打过电话来让她过去谈话。

安琪尔被解雇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员工来说,老板永远是正确的,即使他错了,你也不要擅自替他做主。因为在公司里,只有老板是发号施令的人,你只是一个执行者,如果擅自改变老板的决定,那你岂不成了老板的老板?虽然事实证明,你是从公司的利益出发,避免了老板的失误,但你却被告知“做错了”,因为你违反了职场中做事的原则,你不小心站到了不该站的位置——老板的位置上,做了一件本该是老板做的事。

在职场之中,自作主张是很容易让上司反感的。你打仗的能力再强,也得听元帅的,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可能元帅的武艺没有你高强,但是,这并不是大将自作主张无视元帅的理由,因为即使上阵杀敌他不如你,但是运筹帷幄,可能你就不如人家了。这也是人家能够当元帅的缘由。

在职场之中,我们作为下级,需要做的是提出一些主张,而不是自作主张,是献策,而不是决策。想要真正成为元帅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大将,就必须把握住这个职场特点,明确自己的位置,也明确上司的位置。

6.物品再小,也勿私藏

【原典】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释义】公物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藏为己有;如果因为私藏公物而缺失了品德,父母会伤心或者生气。

好员工绝不做损公肥私的事

不要贪小便宜,再小的东西也不能私藏,否则会让父母生气。因为这样做,轻则违背道德,重则触犯法律。

在古代,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一瓜一果之弗贪”,因为“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连瓜果之类的小东西都不要贪图或者私藏,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由于不注意小的问题,才逐渐演变成大问题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小时候偷针不被责罚,长大了才会去偷人钱财触犯法律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小也不能去贪图,只要是公物,再小也不能去私藏。远在东晋时期,陶侃就是这样被母亲教育的。

陶侃从小就在母亲的教导下,不仅勤奋好学,而且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后来,长大后的陶侃曾经担任过管理鱼塘的小官。有一次,他弄到了一坛子咸鱼,为了孝敬母亲,他托人帮他把鱼带给母亲。母亲见后,非但不高兴,反而很生气。她立即把坛子封好让人退回去,还写信给儿子陶侃说:“你是国家的官吏,却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我,这不但不会使我开心,反而会让我忧虑啊!”

一坛子咸鱼,对于一个在东晋时代当官吏的人来说,算得了什么?但是陶侃的母亲却并不这么认为。她不但不要鱼,还好好地教育了儿子一番。这就是著名的“陶母封鱼”的故事。陶侃从母亲的教诲中,也明白了这是自己疏忽了对自己的要求,此后牢记母训,做官廉洁,为人正直,后来担任过征西大将军、荆江两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等要职,成为晋朝重臣,并且青史留名。

公家的物品再小,都不能据为己有,这个道理在企业中自然也是一样的。

李玲是公司新招来的办公室文员。刚来公司时,她还是挺安分守己的,工作也积极认真。但是时间一长,就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一天下班后,她接到一个私人电话,需要记一些内容,于是她随手拿了公司的一张打印纸在上面写了起来。电话挂断之后,她准备离开公司。但是,看一看手中写了几行字的打印纸,再扫一眼空荡荡的办公室,她的手又伸向了那沓雪白的打印纸,一连抽出来七八张,放进了她的包里。至于要这些打印纸干什么,其实她也不知道。她只是觉得,这些公家的打印纸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纸质也非常好,反正现在公司就她一个人,而且就是几张纸,没什么的。

后来,不光是私自拿几张打印纸,她有时候还会拿公司的一两支签字笔回家。

她认为,几张打印纸,几支签字笔,不是什么大物品。而且,说夸张点,公司的这类东西多得是,她的行为就好像在米袋子里拿了几粒米,公司是不会发现的。

但是,终究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有一次,李玲在偷拿公司的一盒订书钉时,被突然回来取落下的手机的部门主管看见了。第二天,李玲就被开除了。

公私分明是每一个员工都应遵守的职业纪律,同时也是必备的职业道德。可总是会有一些人,将公司的物品私有化,做损公肥私的事情。而且,他们有很多理由支撑自己的这种行为,例如一张A4纸、一支签字笔,这些都是细小物品,我拿点也没什么,是很正常的事,公司也不会因为这个而倒闭,没必要为此上纲上线。其实,恰恰是这些小事,最能反映出一个人职业操守的高低。

身在职场,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就应该不贪图小利,不私藏公物,哪怕该物品小得不能再小。甚至,还要时刻想着为公司节约。因为公司的损失,迟早要转嫁到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员工身上,同时,自己在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中表面上看是得了小便宜,但是,最终害的还是自己,轻则损害自己的道德操守,影响自己在别的同事眼中的形象,重则可能会丢掉工作,甚至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污点,导致不仅被这个公司开除,还被别的公司拒绝接纳的恶果。作为一名员工,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7.亲之好恶,己之方向

【原典】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释义】父母喜欢的事或物,应该全力去做或者准备;父母厌恶的事或物,要小心谨慎不去做或者去除。

作为员工,要与企业保持一致

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喜好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相反,父母所厌恶的事或物,我们做子女的就要小心谨慎地不去做或者去除掉。换句话说,凡是父母喜欢的,我们也要喜欢,凡是父母厌恶的,我们也要厌恶。

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郯国。本来它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在历史上似乎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起过改变历史车轮轨迹的作用,因此,关于它的史料非常匮乏。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却被后世的人们记住了,一直到今天。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一个国君——郯子。

郯,音“谈”。郯子是一位大孝子。谁的父母都有年纪大的时候,国君自然也不会例外。据说郯子的父母老了之后,都得了眼病,而鹿乳能够治这类病。父母很想吃鹿乳,郯子知道后,当然觉得责无旁贷,于是立即行动,到深山去想办法弄一些鹿乳回来。但是,事情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如果说想吃鹿肉,那只要有弓箭就行,但是,如果想得到鹿乳,可就不能把鹿给射死了。前者是打猎,后者是收集。

为了能够让父母吃上新鲜的鹿乳,郯子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披上鹿皮,假装自己是一头鹿,混到鹿群里面去,然后开始搜集鹿乳。这应该是个好办法,但是,危险系数也变大了。有一次,一个猎人在隐蔽处对着鹿群搭弓准备射箭,结果箭头指向的却是群里最特殊的那头“鹿”。好在郯子及时警觉,赶紧大叫表明自己是人类。错愕的猎人倾听完郯子的诉说之后,非常感动,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人。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后人甚至为郯子修了庙,对他的崇敬可以想见。

双亲喜欢的,要尽力去准备或者去做,不喜欢的,就要尽力去除或者不做。郯子的故事为后人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为一名员工,在企业中,也可以化用《弟子规》对我们这方面的教导。那就是,企业喜欢的,我们也要喜欢,企业厌恶的,我们也要厌恶。换句话说,就是要与企业保持一致,例如企业的价值观、规章制度等。

举个例子,作为一名员工,如果能够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就会认同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充满热忱,遇到困难时就会抱怨的时候少,想办法的时候多,最终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取得职业道路上的长足发展。

有些人之所以能进入一定的高层次的职业领域,是因为他们能将自己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与工作融为一体。对于任何一名员工来说,既然在一个企业工作,那么除非你选择离开,否则最好接受它的价值观,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例如你在这家企业里工作,上司给你一个岗位,你就要好好地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而不是挑三拣四,觉得这个岗位不适合自己、这个工作对我来说太屈才之类的想法,千万不要有,而是要全身心地干好交给你的工作,这便是跟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的一个例子。

十几年前,怀特博士去巴黎参加研讨会,开会的地点他不是太熟悉。他拿着地图研究了半天,发觉自己就是搞不清楚怎样才能到达会场。那时候网络还没有如今这样发达,没办法的怀特博士,最后只好走向他下榻的这家酒店的大厅服务台,请教服务人员。

当班的是位五六十岁的老先生,身穿非常绅士的燕尾服、头戴高帽。当得知怀特博士的困难后,老先生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仪态优雅地摊开地图。他仔细地写下路径指示,不仅如此,还热情地引领怀特博士走到门口,面对着马路向这位尊贵的客人仔细讲解前往会场的路线。

他的热忱及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怀特博士感觉非常舒适和开心。

在怀特博士致谢道别之际,老先生微笑着礼貌回应道:“不客气,祝您顺利找到会场。”怀特博士听完这句话,笑了起来,他觉得这位服务生实在是太和善了,于是想多聊两句:

“恕我冒昧,我看您的年龄也不小了,可否问一下,您这么多年一直做的就是酒店服务生这份工作吗?哦,如果我的问题冒犯到您了,请谅解。”

老先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啊,冒犯?先生,一点也不。不瞒先生说,25年了,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5年。对此我很骄傲,而且,我已经培养出无数的徒弟,同时,我敢保证我的那些徒弟们每一个都是最优秀的服务员。”他的言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自豪。

怀特博士问道:“什么?都25年了,你一直站在酒店的服务台前啊?”

老先生回答说:“是的,先生。我总认为,能在别人生命中发挥正面影响力,是件过瘾的事情。您想想看,每年有多少外地旅客来到巴黎观光,如果我的服务能帮助他们减少‘人生地不熟’的胆怯,让大家感觉跟在家里一样,因而有个愉快的假期的话,不是很令人开心吗?这也是我所在的酒店想要达到的目标啊!”

怀特博士被老人的回答深深地震撼了,他从老人朴实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一个人与企业一致到如此程度,对工作认同到如此地步,他怎么可能做不好工作呢?他怎么可能不取得那份专属于自己的成功呢?这位法国老人之所以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因为他从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企业将工作交给他时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此时,企业的价值追求与他自己的价值追求形成了高度的一致。

接受企业,认同企业,绝不是靠外力强加于自己的,而是你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需要,这种积极心态在成功企业里表现得非常突出。企业喜欢的,就是员工喜欢的;企业厌恶的,就是员工厌恶的。当个人的价值观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能与企业形成一致时,你就像钻开了取之不竭的能量源泉,你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且在自己或许毫不起眼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这是与企业价值观上的一致,另外,对于规章制度,也最好保持一致。否则,结果可能不会太好。例如,有的企业要求员工穿特定的工作服,这个就需要遵守,不管喜不喜欢工作服的设计或者布料,都要与企业保持一致,否则,只能自己走人。再如,有的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在工作场所吸烟,那么,作为员工除了遵守之外别无其他选择,除非他不想继续在这里工作下去。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两个男人站在某企业的楼顶要跳楼,当然,“要跳楼”和“跳楼”还是有区别的,这是一种姿态,为的是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事情,以期通过舆论给他们的单位施压。不过事实是,企业规定不准在仓库里抽烟,但是他们抽了,结果被纠察部门逮个正着。他们被开除了,因此选择了到楼顶进行抗议。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舆论还是批评这两个男人的居多,这个结果已经证明了谁对谁错。

与企业保持一致,不管是价值观,是规章制度,还是其他任何方面,只要你愿意在这个企业工作下去,就要这样做,别无选择。不要抱怨制度不人性化,虽然制度本身肯定会或多或少有缺陷,但关键是,要知道任何企业中的任何制度都不是为一个人说改就会改的;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岗位太渺小或者太没趣,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会被安排到这个岗位,企业管理者有什么自己的考虑。当跟企业保持一致的时候,你会比原先更喜欢眼下的工作,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你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并有可能为你在以后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打好基础。 iDGdGezHmkxs1QiHJsuFXuLrmehRkjKo74ZG45SAnPu/6FkdIc7joLtgRU8/7C8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