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叙:经典长存,智慧永传

1.全书内容,圣人教诲

【原典】弟子规,圣人训。

【释义】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的由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发展到后来,清朝乾隆时期的贾存仁对它进行了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由此,最终确定了它传世的名字。该书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为中心,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展引申,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从全书的布局也可以看出,《弟子规》就是《论语》中这句话的扩展和详细阐述:总叙之后,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部分。形式上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这种形式实际上并不复杂,而恰恰是这看似简单的形式,才让古代的学童们更加容易理解背诵,同时也让日后这部经典被更多阶层的人所接受成为了可能。

成书于清朝的《弟子规》,内容浅白,非常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成为我国影响仅次于《三字经》的三字句儿童训蒙教材。

“训蒙”,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童蒙,旧时私塾对入学的儿童进行启蒙,就叫做训蒙。既然《弟子规》属于训蒙教材,那么它起初的目的,自然是对孩子们进行一定的教育,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懂得一些应该懂的道理,从而为将来的成长甚至建功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儿童就似一张白纸,在本性未被世俗所染污之前,善言易入,也就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善言。好的观念和习惯,一旦在孩童之时就接受和养成,那么即使他长大了也不太容易改变,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甚至可以达到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效果。所以有人说,一个人的善良和信念,最好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加以引导。这是《弟子规》面世后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弟子规》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除了“训蒙”之外,还经常被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弟子规》与员工素质的培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其实细想也不难发现,《弟子规》中“弟子”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宽泛,不再单一地指入学的蒙童,因为任何地方都可以被看做是学校,而在里面的人,就都可以被看做是弟子。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也是一所学校,那么,企业里的员工就都是弟子。范围再大一点,社会其实也是一所很大的学校,那么,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也可以称为弟子。而“规”,则不仅仅是指狭义的“规矩”,它还可以被理解为规范、规则,甚至是规律。例如《弟子规》中强调的孝道,在中国社会,就已经不是“规矩”二字能够解释清楚的了,它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观念里固有的成分,从文化角度看,它已经上升到了“规律”的层次——只要是正常的中国人,都是非常重孝道的。当某一事物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的时候,它也就成为了这个民族性格中有规律的部分。

有句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从知识层面看,需要学的东西是无穷的,而从做人角度看,需要学的东西更是需要每一个人不断地去领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现代人,不管属于什么年龄段或是什么阶层,对于我国古代经典积极的内容和精神,都要不断地去吸收和实践。明朝朱用纯的《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人并不代表就是落后的人,甚至相反,他们的很多智慧是我们现代人都无法企及的,我们只能怀着一颗尊崇的心,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来与古代先贤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并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益处,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良性指导。《弟子规》当然属于这类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的经典。

本节开头已经说明,这部经典是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中心而在内容上进行扩展的。可以说,这是《弟子规》最初的由来——是圣人的那句话让作者产生了创作《弟子规》的动力。作者的目的,当然也是想通过更为细致地用三字句解释这句话,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圣人这句话的含义,特别是刚入学的蒙童。

不过,作者应该不会想到——就像上文提到过的——在现今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部经典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准备或者已经在阅读和学习《弟子规》。其中包括非常多的企业员工,他们谦虚、好学、勤奋、上进,在这部经典面前成为了“弟子”,而不少员工朋友正是因为从“圣人训”的积极内容中寻找到了完善自己的途径,从而让自己在职场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2.孝悌谨信,最为根本

【原典】首孝悌,次谨信。

【释义】首先对父母要孝敬,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其次要谨言慎行,讲信用。

职场之中,做人是关键

“悌”,有的版本写作“弟”,两个字相通,本义是尊敬兄长,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可以解释为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友爱。孝悌谨信,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别说是成功,就连生存都会变得很艰难。职场之中,当然也要如此。遵循孝悌谨信的原则,对于我们为人处世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说,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有个字非常重要,那就是——孝。孝,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而是发展成了一个非常优良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明清两代,称呼举人为“孝廉”。而这个称呼是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的。在汉代就已经有“孝廉”这个词,属于当时察举制的一个科目,孝指的就是孝顺,廉指的是廉洁。能做到“孝廉”这两点的,就有机会出仕做官。当然,封建社会的这种制度有它的漏洞在,被察举的不一定就是廉洁的人和大孝子。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已经把“孝”和一个人能否有机会做官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由此可见对“孝”的重视。

即便是在古代,“孝”与一个人的命运就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例如上文提到的汉代“孝廉”:想入大汉朝廷这个职场,首先就是要孝。不管最后被选拔为官员的人哪些是真孝顺,哪些是假孝子,至少孝本身对职场的重要性已经被汉朝的统治者用事实来讲得很清楚了。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在中国古代,孝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多么的关键。那么,身处人类文明程度远远超过古代的现代,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该重视孝对于一个文明人的重要性。

不仅是孝,悌、谨、信也是如此。这四个字概括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做人原则。而且,这不是上面原典上的字面意思可以完全诠释得清楚的。特别是到了当今社会,它的意思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了扩充。例如“孝”,不仅仅是对父母要孝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也算是每一个员工的衣食父母,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就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企业,对“父母”拿出自己的“孝心”,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都会因为心态的变化而提高,你所得到的回报当然也就非常丰厚了,就像“父母”对“子女”的尽心呵护一样。再如“悌”,也不再局限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在一个企业中,同事之间也需要“悌”,也就是相互尊重、相互友爱。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温馨平和的工作环境,在里面工作的每一个人,才会心情更加愉快,也因此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当中,以便更多地获得工作报酬,更快地得到职场上的升迁等发展机遇。“谨”和“信”也是一样,无论在大的社会环境中,还是在小的职场中,这两个字的分量都是很重的。

孝悌谨信,这些都是一个人立足于职场所需要遵循的做人原则。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做我们的同事,我们会怎样看待他,更可以预见他在将来不仅仅是在职场中,即便是在社会其他领域,也很难做出自己的贡献,取得应有的成就。再者,如果你的某个同事不讲信用,谎话连篇,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人?其他同事或者领导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人?可以说,这样的人即使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谎言来伪装自己,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他的本质逐渐被同事和领导所了解之后,相信就再没有人会相信他这样的人了,又或者,事实比我们想象得要更严重——不仅没人信任他,他未来的发展前途也就此一并随着他的不讲信用而全部葬送了。

职场中当然要通过做事来获得薪酬和发展,但是,做事之前先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别说是职场,在哪里都吃不开。一个人在职场中,表面上看最重要的是做事,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要上班就要工作,就要通过做事来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隐含在内部的是做人,一个不会做人的人,他做事的能力再强,也很难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因此,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职场之中,做人很重要。”

3.同事之间,博爱亲仁

【原典】泛爱众,而亲仁。

【释义】要对大众博爱,同时亲近有仁德的人。

关爱同事,向优秀的人学习

“泛爱众”是指要博爱,对大众充满关怀。一提到“博爱”,不少现代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慈善”,而《弟子规》中所说的要对大众博爱的“泛爱众”,当然不仅仅是指与慈善有关的事情,它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广的。例如在企业中,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就是博爱。这对于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爱。人类是感性的动物,一个人再孤僻,只要还没有踏入病态的行列,他就需要亲人和朋友的爱。假设一个人一个亲人都没有,一个朋友都没有,甚至连陌生人的关心也得不到,那么他即使身处最繁华的大都市,也无法感觉到一丝温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感觉不到爱。爱的定义是广泛的,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相互伸出援手和表示关心,都属于爱的范畴。一个乞丐能够活下去,不仅是因为有人施舍,更是因为他从施舍中感觉到了人类之间爱的存在。而一个感觉不到爱的人,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从人类学角度看,人类是群居动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而社会性动物又称为群居动物。群居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相互协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涉及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没有人能够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更没有人敢说我的成功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就是靠我自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才能共同进步和发展。这就需要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每人都有“泛爱众”的概念,那么大家就都会在自己献出“爱”的同时,被其他人所“爱”。

总之,“泛爱众”是让我们要爱大众,同时,也能够得到大众的爱。所以说,“泛爱众”是一个相互的概念,就算我们非常极端地假设《弟子规》就是让一个人做到“泛爱众”,那么当所有的“一个人”都做到的话,结果仍能达到大家都相互关爱的效果。

而且,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弟子规》在后面的“泛爱众”这一篇的开头是这样说的:“凡是人,皆须爱。”是的,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爱。一个人离不开别人的爱,同时,别人也是如此,没有人能例外。

作为一名员工,更应该明白“泛爱众”的重要性。只有你展现出对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别人才会这样对你。当大家都做到了相互关爱,你所在的这个企业,同事关系绝对是和谐的,而你每天的工作氛围也就绝对是非常愉快的。在这种良好的环境里,你的工作想做不好都难。

说完“泛爱众”,下一个概念就是“亲仁”。亲仁的意思非常直白,就是亲近仁者。这里的仁者,放到现在可以泛指一切优秀的人。亲仁的最表层意思当然就是与优秀的人亲近,同时要学习他们的好品质,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达到不断自我提升的目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说是要向他们学习,其实根本就不用刻意为之。因为当你真正与优秀的人为伍之后,他们对你的影响就进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即便你没有非常明显的要学习他们的意图,但结果也绝对有可能是——你确实越来越像他们了。这就是“亲仁”的巨大影响。

“亲仁”的另一个隐含意思,就是要远离“非仁”,也就是远离古代经典中经常提到的“小人”。小人在现代可以泛指一切能给你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的人。如果你亲近这样的人,参照上面的内容,完全可以推出以下结论:亲仁能够让你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实现完善自己的目的,那么,亲近小人的话,你也就会沾染上他们的某些恶习,甚至他们的缺点会渐渐地出现在你的身上。这就是“近墨者黑”的道理。例如你的一个同事好赌,如果跟他走得太近的话,时间一长,你也有染上赌瘾的危险。这个道理其实不说大家也都明白,但是,偏偏在现实中不容易做到。诚然,每个人都有缺点,也不是说有缺点就是小人,否则地球上到处都是“小人国”了。我们当然要相互包容对方的缺点,这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准则。但是别忘了,某些缺点是绝对不能包容的,而有这些缺点的人,我们更要敬而远之。上述的好赌,就属于这类缺点。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与什么样的人亲近,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而职场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在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遇到,特别是那些需要广泛跟社会各阶层的人打交道的职业,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擦亮眼睛,在与人为善的同时,也要记住亲近仁者,远离小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不被某些有坏习惯、坏品质的人所影响,才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弟子规》在后文所说的“以渐跻”的效果,即与比自己优秀的人逐渐地拉近距离,自己慢慢地也步入“仁者”或者“贤者”的行列。

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原典】有余力,则学文。

【释义】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的话,就该学习有益的知识。

好员工工作、学习两不误

《弟子规》中这两句话的本义是指,在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就要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了。我们从中至少可以领悟到两点:第一点,“学文”之前的那些内容比“学文”要重要,如果前面的没做好,那就暂时不具备“学文”的条件,因为古人认为,相对于学文,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更需要一个人去好好地揣摩和实践;另一点,则有点反过来的意味,光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是不够的,一定要有继续学习的意识。

按照古人的本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更接近于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智慧,后面的“学文”则更侧重于文化知识,有人解读《弟子规》,直接把“学文”解释成“学习和诵读经典”或者是“学习文化知识”之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很多经典也就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所以像本书把“学文”解释成“学习有益的知识”,也是可以的。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再过一百年或者一千年,可能“学文”的解释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不过,不管怎么变化,无论在哪个时代,在知识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都能从经典中获得有益的指导,这也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回到本节最初的问题,“有余力,则学文”,我们分析它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如果放到职场之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先要做人。不管是孝,还是悌、谨、信,还是泛爱众、亲仁,都属于做人的标准,前面的孝悌谨信侧重于自我修养,后面的两条则侧重于一些实际做法,总体形成一个训练自己的方法,同时,也是每个人做人所应该达到的标准。以“悌”为例,我们在平时多多训练自己关爱他人,而最后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让关爱他人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成为个人优秀品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好的品质,我们都应该不断地训练,最终让那些品质真正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作为一名员工,好好工作当然是必需的,但是也不能忘了,好好做人才是根本。

第二层含义,如果放到职场之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企业看重的员工,肯定是一个做人好,工作也做得好的人,但同时,也肯定是一个知道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光知道学习专业技术,却忽略掉做人的员工,在企业里是走不远的,而其他方面做得都不错,偏偏在工作方面不想着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员工,在企业里也是很难长时间站住脚的。所以企业喜欢“两好”的员工,一是做人要好,二是要好学。

总之,不管是第一点还是第二点,都是一名员工应该注意的。做人、做事两手抓,工作、学习两不误。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你必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名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的员工。 ZXCvfmbNln+qRljEB5ooGB+pkDqmrJWodCXafl0V3u8CUkXBQ45C0v9Q4Hv2ez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