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药食同源

在中国,“药食同源”理论源远流长。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许多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补养身体,而且能够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在此基础上无数的中医学家(尤其是古代食医)、养生学家及道家、佛家等贤哲们又通过不懈的积累、总结,归纳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食疗养生体系。认为“食之偏性为药性”,药物和食物不可分,其分类是相对而言的,药物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只是食物的作用缓和、不良反应小;药物的作用相对显著、不良反应大。何况,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归经的特性。

食物的“四气”

食物的“四气”,又称四性,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寒与凉、热与温仅是程度有所不同,食物的寒凉性和温热性是相对而言的,还有一类食物在四气上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即寒热之性不明显,则称之为平性。日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一般正常健康状况下,我们的身体处于“阴平阳秘”状态,寒热之性不明显,因此我们的日常食物也多属性质比较平和的,例如玉米、花生、猪肉、牛肉等。

在机体处于阴阳寒热失衡状态时,可通过食物不同的性味进行调理。《神农本草经》曰:“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根据中医理论,凡是能够治疗寒证的食物,大多数属于温性或热性,但是温热性的食物却有助热生火、耗伤人体阴液的弊端。例如羊肉、辣椒、干姜、葱、酒等食物多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等功效,寒性病证或虚寒怕冷的人宜多吃,但是热性病证或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则忌食。

相反,凡是能够治疗热证的食物,大多数属于寒性或凉性,但寒凉性的食物却有抑制、损伤人体阳气的副作用,例如绿豆、西瓜、冬瓜、苦瓜等食物多具有清热生津、泻火止渴等功效,对于热证或火气偏重的人宜多食,但是阳气不足或虚寒体质的人则忌食。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就是指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不过一般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中医对五味的认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食物的具体口感味道,即滋味;二是食物性质的抽象概念,即食物的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食物五味之中以甘味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归经”,是指不同的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各部位有选择性特殊作用,与五味理论有关。其中辛能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食物归经理论加强了食物选择的针对性。如传统养生学认为小麦、绿豆、红小豆、西瓜、莲子、桂圆肉等归于心经,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薏米、山楂、苹果、红枣等归于脾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食物归经与四性相结合,则作用更加具体,如同为寒性食物,虽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不同,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心火等。如梨、香蕉、柿子、桑椹、芹菜、莲心、猕猴桃等,均为寒凉食物,但梨和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虚之热,这都是由归经不同决定的。 RunOgUMqwr4hvvmP9hJnNUD7FLfZfQYvPL26ySD7QXB5hDHoO7AVWOJ1wfx2O0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