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智谋书,它精炼概括了中国古代兵法谋略的精华,是当代中外智谋学家颇为关注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以“三十六计”为纲目,总领古今经典谋略,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案例对计谋含义的形象诠释作用,是计谋学图书的一大创新。

“三十六计”一语,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传》云:“檀公(道济)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原意是王敬则用来讽刺东昏侯父子,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宋代惠洪《冷斋夜话》里说:“渊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此句也作“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如《水浒》第二回里说:“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三十六”本为虚数,不必过于拘泥,只是借太阳六六之数,表示诡计多端而已。在我国古代的书籍里,以“三十六”命名的事物很多:如三十六雨、三十六段、三十六苑、三十六宫、三十六峰,三十六兽,三十六禽,三十六国,三十六郡等。职业三十六行,一变就是七十二行;连孔子三千学生,后人却以七十二位来作“贤人”之数。这和明、清两代描写地方景物时,一定要凑足“八景”、“十景”,罗织别人的罪名一定要列成“十大罪状”是一样的。到了明末清初,就有好事者采集群书,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成于何时?为何人所撰?目前已难确考。

据原书“序言”说,在全书“三十六计”中,每六计为一套,共分六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胜时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套又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计名,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有的来源于古代诗人的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等;有的借用众所周知的成语定名,如“金蝉脱壳”、“指桑骂槐”等;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这些计名易懂易记,便于在群众中流传。各计所含内容,多属古代兵家诡谲之谋,可以说它是采集兵家之“诡道”,专讲军事谋略的一本兵书。每计中的文字虽然不多,但非常精炼,其中每计中的尾语,均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顺逆、高下、死生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使每一计都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色彩。我国古代军事家,如孙武、孙膑、韩信、李靖等,都精通《易经》,并用于军事,以“易”演兵。原“按语”中多引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为理解《三十六计》的正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的版本为1941年成都兴华印刷厂土纸翻印本,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该书于1941年在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为“养生之谈”,而末尾附抄“三十六计”。1961年,收藏者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三十六计》原本不分卷,发现时已有残缺,跋语不完。作者不详,亦无年代可考,有人疑为晚明或清初人所撰。但是从书中若干所用的计目名称看,也不能完全排除清代后期的可能。从全书内容看,可以肯定的是:该作者详熟《周易》,崇尚谋略,喜读兵书,了解古战例。

鉴于《三十六计》“原文”部分有的文字难于理解,有些成语典故的出处也不为大众所知,为广大读者能进一步了解《三十六计》的本义,我们首先对每一计的内容进行了“题解”,在“题解”中尽量对每一计的计名来源作了介绍;其次对“原文”中较难理解的词句尽可能地加以注释,然后对“原文”、“按语”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在“原文”和“按语”之后我们还增加了“点评”,并参考了有关书籍针对每一计的内容附列了一些历史上有关的生动事例,以供读者阅读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注释和翻译中,难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志萍、禹谦

2014年11月 dLGZFSO6IBsuL6ea8Z9NMekv9pDMXR6WCFelAZL937DesWfhOp9V8DifkBGTiE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