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清两代是幕友(俗称师爷)群体的活跃期,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州县主官,几乎没有不聘请师爷的。师爷队伍中最负盛名者,乃是妇孺皆知的绍兴师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流人物,是乾隆、嘉庆时期的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汪辉祖。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是清朝最具影响力与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幕。后人之所以把他视为官场楷模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汪辉祖一生辅佐了不少官员,始终正直清廉,擅长决断疑难案件,无论是为人品德还是业务能力,在同行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其二,他在从政期间写下诸多经典的官箴著作,晚清时期的幕友几乎人手一册汪龙庄先生所写的《佐治药言》与《学治臆说》。

其三,他先从幕,再做官,最后辞官归乡成了治学名儒,其人生历程符合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标准,堪称官吏与师爷的榜样。

谚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大清一秘汪辉祖的成长经历,也堪称一部励志大片。

由于父亲早逝,一家八口的生计皆由其生母徐氏和庶母王氏承担。汪辉祖三岁时才能走路,是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在两位母亲的呵护与督导下,少年汪辉祖自立自强,发愤读书,修得一肚子好学问。

然而科举之路步步艰辛。汪辉祖虽学富五车,但屡试不第。随着全家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汪辉祖选择了当时常见的“以幕养学”的谋生办法。

当时过高的人口密度与并不优越的工商环境,促使绍兴人纷纷到外乡发展。绍兴的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几乎每个乡村都设有私塾。尽管科举兴盛,但有限的录取名额让竞争异常激烈,这使得绍兴每年都有大量科考落榜生。为了维持生计,这些落第书生往往选择游佐官府,做个管司法诉讼的刑名师爷或者管财政的钱谷师爷。他们一边协助幕主处理政事,一边参加科举考试,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上榜,成为真正的朝廷命官。

乾隆十七年(1752年),王宗闵出任江苏松江府金山县令。此人正是汪辉祖的岳父。汪辉祖应岳父之邀入幕,执掌书记,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师爷生涯。

汪辉祖可能缺乏考试运——他从乾隆十一年通过童子试后,应考了九次乡试,直到乾隆三十三年乡试才考中第三名举人。此后,汪辉祖又参加了四次礼部组织的会试。当考中进士时,他已经46岁了。

比起科场经历的曲折,汪辉祖在从幕期间的表现可谓风生水起,可圈可点。

汪辉祖学识广博,帮助历届幕主处置了不少疑难问题。乾隆时沿海各省流行一种叫“宽永通宝”的铜钱。这种铜钱并非清朝官方铸钱,于是乾隆皇帝下令严查此钱源头。谁知满朝文武竟然没人知道此钱来历。

当时汪辉祖正在苏松常镇太粮储道台衙门做师爷。他得知此事后,代替江苏巡抚庄有恭草拟了一份奏疏,指出“宽永通宝”是东南商民与日本交易时流入的日本铜钱。这件事让汪辉祖一时声名鹊起。

在从幕期间,汪辉祖主要担任刑名师爷。他执法廉平,爱民省事,颇有美誉。在处置狱讼时,汪辉祖非常注意调查案件真相,审理案件从来都是运用技巧取胜,坚持不对嫌犯动刑。儒家“引经决狱”的法律思想,被汪辉祖发扬光大。他在审判时往往设法为无辜之人脱罪,甚至对情有可原的重犯也慎用死刑。据其著作《佐治药言》载,汪辉祖做刑名师爷二十六年,只判了六个人死刑。

清朝吏治在乾隆后期走向腐败。汪辉祖亲历了乾隆前期政治清明的年代,对吏治腐化深恶痛绝。他一边佐幕,一边参与科举,一边总结幕学,试图改变官场的不良风气。最难能可贵的是,汪辉祖无论是从幕还是自己做官,都坚持公正廉明的处事原则。以他对大清律例的熟悉程度,若像其他师爷、胥吏那样徇私舞弊,必定会做得滴水不漏。然而,刑名师爷汪辉祖却勇当业界良心,为了司法公正,不惜得罪同僚甚至幕主。

有一回,汪辉祖发现案情疑点,重新查证,找出了真相。然而他草拟的判词却被幕主屡屡否决,因为幕主担心翻案会影响自己的政绩考核。但汪辉祖据理力争,宁肯辞去刑名师爷的职务,也要坚持翻案,最终迫使幕主不得不接受翻案意见。由于这件事,时人送了他一个外号叫“汪七驳”。

汪辉祖交游谨慎,从不参与宴席应酬。他作风节俭,常用旧纸办公,油灯只留一条灯芯,冬天也不让人生炉火。但他非常注意维护百姓的利益。

经过不懈努力,汪辉祖终于通过科举考试,完成了从幕友到官员的转变。这在师爷行当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师爷一辈子都只是别人的幕僚。不巧的是,汪辉祖做官之时的朝政远不如他初入幕业时那般清明,但汪辉祖没有被大环境腐蚀,依然洁身自好,勤政爱民。

担任宁远知县时,汪辉祖发现宁远县卖的是淮盐。淮盐不但常常缺货,价格也比广东的粤盐高出八倍。当地民众迫于生计,不得不偷买广东的私盐。朝廷派兵稽查时,汪辉祖冒着被问罪的风险,一面为民请命,一面下令取消零盐之禁。所幸,总督毕沅赞赏其义举,才挺过这一关。

由于汪辉祖常有善政,所以官声颇佳。于是,总督命湖南州县官员皆以他为榜样。

出色的政绩与优秀的人品让汪辉祖深受上司赏识。上司数次想调他到富庶地区任职,但他淡泊名利,只想在偏僻贫困之地造福百姓。后来,汪辉祖调任道州知州,却因意外之伤未能及时赴任,被朝廷以迁延规避之罪革职。宁远百姓与官场师友们得知后,都为他感到惋惜。但他心态豁达,顺势回归故里,远离官场是非。

此后许多地方大员都开出重金邀请其入幕,均遭到汪辉祖婉言谢绝。汪辉祖深感幕道日下、吏治不清,于是将多年为幕做官的经验整理成册,写下《学治佐证》《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学治续说》等官箴。

清朝学者洪亮吉称赞道:“计君一生,在家为孝子,入幕为名流,服官为循吏,归里后复为醇儒”,他的评价代表了当时社会各界对汪辉祖的看法。

古人最推崇“智圆行方”的处世之道。汪辉祖耿直做人,敢于据理力争,是典型的品行端方之人。入幕入仕期间,他事上驭下讲究方式方法,注意情理法的结合,圆通智术堪称一绝。与此同时,这位大清一秘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后世之人若能以龙庄先生为楷模,借鉴其为人做事的智慧,善莫大焉。 cheY8oMwdZbidsyl0QnDvahke8xAe0F1e+ljgxW1MknJs3cqbAsWswF02fER0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