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彦宏:百度与智能时代的畅想
韩啸

1 在起点遇见未来

政协委员的“大脑计划”

2015年3月的“两会”中,百度创始人、政协委员李彦宏所提出的“中国大脑”提案,无疑是其中的亮点之一。什么是“中国大脑”?它被提出的意义又何在呢?

在未来的科技市场竞争中,飞速发展的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中国能否凭借创新力量实现“完美超车”?对于这样的问题,李彦宏用了两个字回答——“创新”。无疑,在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创新乃大势所趋。

李彦宏曾表示:“未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还得靠高科技,摆煎饼摊也算创业,但不能持续提供更大的价值。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技术和研发的投入,以此保障未来中长期的高速发展。”

在现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人工智能逐渐走到了可实现化的前沿技术之中,更日益成为人类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推动人类“新生活方式”的进化,并极大地提升和扩展人类的能力范围。同时,在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竞争优势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上,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科技发展上所带来的创新影响力,与李彦宏的百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相辅相成的。李彦宏曾说,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迎来了新一轮挑战,且已进入到新的发展期,发达国家已经加大力度进行人工智能的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其引申至国家战略层面。遗憾的是,在如此国际化的人工智能大热潮中,中国尚未制定出完整的国家性质的发展战略计划。

也由此,李彦宏有了“中国大脑”的设想。

2015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李彦宏应邀出席。

当李彦宏介绍互联网创新如何让传统产业和公共服务变得更高效时,李克强总理突然打断他的话,插话提问道:“你们做远程医疗吗?”

李彦宏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说百度已在开展相关业务应用了:“我们不是让病人能找到最有名的医生,而是希望让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医生,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李克强总理听罢,点头称赞,表示十分认同,他说:“医疗产品也是公共服务的一种,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总理的一番赞同之言,对李彦宏无疑是最有效的“强心剂”。

李彦宏知道,与会的几千名代表都是兼职,平时都活跃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未必能清楚地了解报告中的所有内容,故此PPT的存在很必要。

随即,这个资深互联网人、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向李克强总理提出请求:“能不能做一个PPT,有图表或者其他更生动的形式,让代表委员能更好地理解报告?”他对此的解释是:“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参与,提建设性的意见。”

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此时正值全国两会期间,李彦宏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出席了两会,并带来了备受关注的两项横跨“民生”和“科技”的提案:一份是关于“建议全面开放医院挂号号源”,用于实现病人在第一时间找到最适合问诊需求的医生;另一份则是“建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使人工智能更加生活化,实现人工智能的跨越发展,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取得制高点。

“看病难”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若能实现网络挂号,将会对方便民众求医、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运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市都要强行拿出一部分挂号源给卫生局,卫生局以垄断的形式建立全市挂号平台,以阻止挂号服务商业化。

故而,国内大部分地区具有官方背景的“预约挂号统一平台”,都存在着社会认知度不高、用户体验不完善、挂号号源不充足、限制医院开展个性化服务积极性和自主性等多方面问题。

2013年5月23日,提供互联网挂号服务的两大平台——淘宝网与挂号网分别发表声明,宣称停止在北京地区的预约挂号服务。其原因极具针对性,在此声明发布的前一天,北京卫生局发布声明称,北京已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挂号平台,除此之外的任何网站、组织和个人不得对预约挂号平台进行商业利用。基于此,李彦宏提出了“建议全面开放医院挂号号源”的提案。

他建议,希望部分高密度人口地区能取消对商业机构开展网络挂号业务的运行限制,并借助社会力量对医疗资源配置予以优化,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希望政府部门可以下达统一的规定,例如,所有医院的网上挂号率必须在三年内达到50%。但是怎样把这个号放出去,需要各个医院自己想办法,比如主动提升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政府相当于给医院量化指标,要求他们一定要实现多高的网上挂号率。”李彦宏如是说。

在李彦宏看来,对商业机构开展网络挂号业务的运行限制的做法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他直言:“越集中、越垄断资源,就越难以给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目前中国的BAT互联网三巨头已经开始对在线医疗市场摩拳擦掌。2015年年初,李彦宏便大力着手构建在线医疗,且动作频频:与301医院合作、上线百度医生App、战略投资健康医疗类网站“健康之路”等。

李彦宏的梦想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用户需求情况,逐渐加大互联网上医院挂号号源的比例,并加大对互联网挂号的宣传力度,引导医疗需求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挂号,鼓励医院在自身网站开通互联网挂号服务、进行在线咨询和交流服务,采用分时段预约的信息化手段,在提升医院运作效率的同时,方便群众求医问药。

2014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项目上的研发投入远远超过Google,因为李彦宏对于人工智能的决心很明确:“我不在乎华尔街怎么看,我一定要把(人工智能)这事儿做成。”

当然,从国内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积累、应用实践经验和科技创新投入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正因此,李彦宏提出了另一个提案,关于“建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希望能将人工智能建设上升到国家高度。

他解释说:“这个项目是要做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把相应大规模的服务全集中建立起来,并开放给科研机构、民企、国企、创业者等社会各个层面,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尝试语音识别、视觉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机器人等。”

在提案中,他建议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等作为重点研发领域,政府应大力支持有能力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他说:“这件事如果只是百度来做,可能是几万台服务器的规模,如果国家投入,是几十万台服务器的规模。平台大了,可以降低成本,鼓励更多的创新。”

“中国大脑”是中国未来创新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新模式,即创新不应该由政府来主导,应该由政府来带动。李彦宏倡导建立一个更大的公共交互平台,并开放给整个社会。

在未来,这个国家大平台将会对更多领域开放资源,以改变过去的“相马模式”的科研机制,并启用“赛马模式”等市场机制,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共享方面,让市场规律起作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他还说:“最后不管谁做出来,都是政府引导的结果;而不是政府觉得在某个方面技术上需要有突破,政府自己组织一批专家去攻关。”

李彦宏不仅希望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介入,也希望有军方部门的介入。他表示,“军队在技术创新上一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很多创新都是在战争时期产生飞跃的发展。军方有需求,他们也拥有大量的经费。”

随后,他举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案例:该计划耗时10年,有3万家企业参与其中,动用了30万从业人员,共花费255多亿美元。从表面上来看,登月计划并没有产生实际作用,但我们从侧面却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美国持续、稳定的大规模投入,使得大批企业快速成长,并且不断创新。英特尔公司的快速发展,便受益于此,就连世界创新中心“硅谷”,都与之存在必然的联系。

“中国的创新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李彦宏认为,中国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仍存在无数的机会。从经济形势来看,刺激消费仍然是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动力。未来的几年,便可清晰地看到,互联网不仅颠覆了传统行业的格局,还帮助传统行业提升效率,并刺激其发展。

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同时全球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也对中国创新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比如百度想要招纳国外优秀应届毕业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到签证。“应该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到中国来,我们离兼容并包还有距离。”李彦宏说。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更多地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去观察,并积极考虑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他不断地跟进提案,时刻关注着相应的效果。他知道,在未来的道路上,百度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中国要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他要让人们愿意相信,百度在技术上的投入以及挖掘,将会是加快这一目标实现的最佳驱动力。

“对掐”马化腾

智者常把对手当成朋友。在两会期间,李彦宏的“朋友”马化腾,一样是与会的企业家中的焦点人物。

李彦宏曾说:“百度和腾讯过去是朋友,现在是朋友,以后也是朋友。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至少从我的角度以及百度的角度来说,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市场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相应的事情,我们从不觉得我们做了,别人就不能做。”

台上台下,百度与腾讯争斗了十余载,李彦宏与马化腾在媒体面前的争论,也早已由唇枪舌剑变成了谈笑风生。

2012年,百度收录了腾讯微博的内容,由此引起了李彦宏与马化腾在微博上的“互掐”。

马化腾说:“在国外,谷歌要花钱买内容,百度却无偿获得新浪和腾讯微博内容,是坐收渔翁之利。”李彦宏马上回应:“腾讯一年靠用户付费收几百亿,就不要跟我们抢广告的钱啦。”

微博是中文互联网中最流行的网络社交方式之一,而且人们在使用微博时候的心态也都各不相同。

李彦宏说:“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尽我们所能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搜集起来给用户检索,微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现在的微博传播。所以我们是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收录微博内容。”

他还表示,很多人在用细碎的时间发微博、看微博,这对百度的搜索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这些信息要如何放在搜索引擎里,并且使用户在搜索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当部分用户在搜索一些比较严肃的信息时,又不能把这些随便的话语肆意地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对百度来说,是技术上的又一巨大挑战。

有不少网友认为,李彦宏所指的“严肃内容”,颇有双关语之嫌,意在暗指腾讯微博严肃内容不多。

对此,马化腾说,腾讯微博早就与百度进行“合作了”。他用Twitter、Google的关系举例称,Google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金钱去买内容。但在中国,由于几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络运营商存在巨大的竞争关系,所以很多公司愿意无偿将微博内容贡献给百度。

马化腾把腾讯形容的如此“无偿”,这不禁让传统媒体人心生寒意。要知道,在互联网媒体初期,传统媒体都在为门户网站“无偿”贡献内容。

对于马化腾颇具针对性的言论,李彦宏立刻进行反击:“中国和美国的差别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竞争原因,而是由于商业模式原因。”在美国,不管是Google还是Facebook,每家公司都在一门心思地竞争广告。而在中国,腾讯每年仅依赖用户付费就有几百亿的收入,既然走的路不相同,何必要在网络广告收入上你争我夺呢?

李彦宏这些话并非空穴来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腾讯2012年仅在游戏和增值服务等方面就收获了450多亿元,是百度全年总盈利额的一倍多。

听了李彦宏的举证,马化腾很不服气,说百度已经占了大便宜,就不要再卖乖了: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微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各家公司属性不同,实力各有千秋。但微博的形态十分多元化,正在向社交应用、即时通讯等功能上改进,并且在智能终端应用和媒体社交化方面有了更多的改进,使得部分传统门户网站变成“不微博不门户”的发展形势。很多公司正在不计成本地疯投资金,腾讯投几千万广告,新浪也投几千万广告进行残酷厮杀。

人才是科技公司万年不变的必争核心。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李彦宏曾暗讽腾讯称:因为竞争,每年学生的offer都涨得很厉害。而马化腾则回应:HR们常说,百度是哄抬人才价格的高手。

曾有一位北航大的学生询问过李彦宏和马化腾,百度和腾讯到底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样的问题,让马化腾再次抱怨起了李彦宏。而李彦宏对他的抱怨和对于学生的疑问,则显得有些茫然。

李彦宏啼笑皆非地表示,北航大毕业的学生还会存在就业压力的问题吗?这似乎有些奇怪。他说:“我知道有很多其他大学的学生想进入百度、腾讯这样的企业,我觉得双方都有非常强的意愿,百度每年都在校招上花很多精力,不是说每年招聘这个时间才去到学校演讲,平时也跟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学生一直有很多联系,希望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百度。”

百度发展很快,需要招纳大批人才,每年都在向优秀毕业生发送offer,经常去各大院校进行演讲、举行招聘会。

李彦宏说:“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些人进入百度后,一年一年,他们成长速度很快,虽然当时招来的时候觉得付了很高价钱,但是两三年后,他们有经验后,是特别好用的人。所以我们未来还是非常重视校园招聘,人才也会大部分从学校招聘。”

马化腾一听李彦宏提及人才哄抢的问题,不由得“怒气横生”,他说:“确实过去这两年抢人才抢得很凶,HR老在说百度在哄抬、哄抢。我们后来很多也没有办法跟它去争,压力很大。”

他又说:“我们也看到社会GDP在增长,但是CPI、物价、房租都在高速增长,一线城市这些企业其实员工生活压力很大。我们考虑在未来怎么把企业的布局往二线城市转,长远为员工考虑,他们的生活水平可以提升。”

在马化腾看来,员工的衣、食、住、行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李彦宏则不敢苟同,他觉得年轻人刚毕业就想买房心态不好,租房也很舒服。他说:“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攀比风气,要想结婚的话,丈母娘先问你要一套房子。最根本问题是大家觉得房子是一个投资,永远只会涨价,不会跌价,一定要尽早买。正常情况下,租房住也很舒服的话,干嘛要去买房子。你去问问硅谷的工程师,毕业二三年,一定不是想着要买一套房子。这方面心态如果转变不过来的话,最终买不起房子的工程师一定更多,不是更少。”

马化腾说:“(对此)有点不同看法。我以前也是这样说,我们当年哪有想着要买房子。但是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要考虑这个事,这几年房价涨得太凶,大家真的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想早点上车会安全点。确实这个变化太大了。我们当年物价、房价还是比较平稳的,所以,不能拿我们过去思想套现在年轻人的想法。第二,即使他不买,他要租,这个房租都一直在涨价。大部分人超过一半的收入都交房租了,而且条件还很差,最后我们没有办法把客服全部移到成都。这个压力还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简单租就可以,租的压力也是很大。”

说归说,吵归吵,两人在大局面前,思想还是有着空前的一致性的。2015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准备了四项与互联网相关的提案。其中,呼吁加快移动化联网民生领域的应用和普及的想法,与李彦宏不谋而合。有些人认为,在某些层面上,两家公司表现出了相互扶持的迹象,但实际上都是各家葫芦卖各家的药。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建议,把“人与公共服务”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全面连接,这将会为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雾霾等新老民生问题起到缓解作用。

他还建议开展“互联网+”全面发展的国家战略。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围绕互联网进行创新,这不仅能使产业升级,还能为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他说:“无论健全还是残疾、年轻还是年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和使用信息。”

在大多数人眼里,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就是BAT现在三强相争的混乱局面。而在提高传统行业价值、建立新的互联网规则及促进互联网生态等未来发展方面,三家公司均已行动起来。

曾经彼此水火不容的两大互联网公司,本以为永不熄灭的战火会一直燃烧下去,但随着BAT模式的形成,两位大佬也不得不因马云的强势介入,而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敞开心扉,有话好好说”了。而李彦宏与马云之间,也是有过一番“明争暗斗”的。

那么,这个外表儒雅、内心强大的IT界精英,到底是如何练就在大佬间随意游走的本领,又是如何带领百度登临世界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宝座的呢?

阳泉小子

李彦宏是个不俗的人物,我们不妨从一份简历上窥出端倪:

姓名:李彦宏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

职业:“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主要成就:发明超链分析技术并获美国专利;

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商业周刊2006年全球最佳商业领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人;

2013年11月,以119亿美元的净身价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大富豪。

如果单从这几方面材料来看,我们对李彦宏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很牛,很有钱。只是,这个又牛又有钱的杰出人士,少时可没显出成为富豪的潜质,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个今日的富豪,差点成了唱戏的。

李彦宏一直受到“晋商”文化的熏陶,在山西这片自古以商人闻名的土地上成长,在“晋商”传奇的故事中长大的他,却诞生在一个和经商没有什么关系的家庭里。他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他曾说,自己从小时候起,兴趣就非常广泛。

李彦宏的童年,稳当、平淡到了极点,但却充满了快乐,他是在没压力、没太多束缚的背景下自由成长的。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平常日子里,山西阳泉晋剧团招收学员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和来报考的大多数人不同,有一个男孩看上去稚气未脱,他说自己是一个人跑来的。问起报考原因,他的回答很简捷,也很直白——就是喜欢。

兴趣,让李彦宏充满了灵气,戏剧团的老师在他的一招一式中都看到了极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决定录取这个爱好戏剧的少年。

“戏曲曾经一度是我的挚爱,在初中时我还一度有报考戏曲学校的想法。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我生活的山西阳泉那个小城市,电视还没有普及,更别说电脑互联网了,人们日常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戏。”这是他去报考剧团的初衷。

1976年,李彦宏在兵工厂子弟学校上一年级。他还记得当时妈妈对自己说:“我们家没有后门,你今后要有好工作,就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妈妈经常让姐姐们去喂鸡、去郊区菜地捡菜,干这干那,只要求李彦宏不要贪玩、好好学习。但李彦宏的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过他的选择,也正是如此,让这个全家为之骄傲的孩子从小就对自由赋予了肯定自我的意义。

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家里5个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学,大姐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三姐考上了北大。“我爸爸从小上过私塾,在文学和语言方面有一些功底。爸爸影响我大姐,我大姐影响我二姐,二姐影响我三姐,三姐又影响我。”

李家老三考上北大时,就像古时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后归乡一样,惹来了街坊四邻的羡慕和夸赞。李彦宏的三姐一时间也成了那座小城市的“本土明星”。李彦宏说,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姐姐在准备好行囊临行前对他说的话:“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美丽,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阳泉,这样你未来的路才会更宽阔。”

李彦宏如梦初醒一般,开始“弃戏从学”了,他也想为家里争口气,于是听从了姐姐的建议,从那时起开始发奋学习,为的就是考上阳泉当地最好的高中——阳泉一中。

“我没有远大理想,许多人小时候想当科学家,我没想过,但我每个阶段目标都很明确:初中考高中,我一定要考上省重点阳泉一中,否则考大学就没太大希望;高考,我一定上北大;进了北大,我一心想出国。”李彦宏至今难忘,是自己年少时曾经专注地做每一件事,是踏踏实实往前走的岁月成就了现在的他。

最终,李彦宏如愿以偿考入阳泉一中。

说起当年与计算机的初遇,那时的他或许从未想过这个“大脑袋”机器会改变自己今后的人生。

李彦宏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高中一年级。

阳泉一中有着当时整个阳泉市的第一间计算机教室。李彦宏现在回忆起当时没见过“世面”的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只要轻轻地在键盘上键入一些英文单词和符号,它就会根据指令给出答案,我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东西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为了能到机房上机,我经常找老师软磨硬泡。比别人更多上机实践,也让我在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比其他同学强。”

对李彦宏计算机知识成果的检验,是一次计算机比赛,地点在山西省会太原。这是一次全国性的中学生计算机比赛,可谓高手云集,李彦宏能代表学校参赛,自然很兴奋。他觉得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还不赖,好好发挥的话,拿个名次不成问题。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比赛结果出来后,居然连个自己都没当回事儿的三等奖也没捞到,这让他失望至极。

后来的一天,当他走进太原书店时,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没有办法和那些获得名次的人竞争了。他在书店发现,省会的书店里有许多自己在阳泉根本看不到的计算机方面的书,简单点说,别人知道“1+1=2”的时候,他连“1”是什么都没弄懂呢。

小失败的背后,往往是大成功,就看吃了失败亏的人是怎么想的。李彦宏不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从失利中他总结出的是前进的经验。3年后,李彦宏剑指北大,如愿地在自己设计的路线上狂奔着。

当时李彦宏是以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的,很不简单,可他选的专业——图书情报专业——不免让人觉得他这北大考的有点“浪费”。倒不是这个专业不好,只是跟他的性格不合。

最初,李彦宏对“图书情报专业”颇有“特务”情结,以为毕业之后可从事为某些专门组织提供情报的工作。想来,那时的李彦宏,骨子里还是个大男孩。

进入梦想的学府,这种现实更鼓舞着李彦宏一路向前。遗憾的是,景色秀美的北大,只让他兴奋了两三个月,随即,目录、文献等乏善可陈的关于专业的一切,就消磨了他仅剩的一点喜悦。他还听说,图书情报专业,说白了就是图书管理员,而这所学校培养出的最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就是毛泽东。

这下,李彦宏心凉了。

图书管理员?这哪里是他的志向!幸而,这次失利如中学时代一样,仍带给了他一次巨大的鼓励。日后,他正是依托着这一专业背景,才在组建百度上更显顺风。也恰是这图书情报专业,对其出国攻读计算机专业,在搜索引擎领域大放异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从失利到鼓励,难的是如何跨越和扭转,李彦宏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前进,少不了一次次地在碰壁中拨开迷雾。这样看来,他倒是颇受上天眷顾了,可事实当真只是上天的眷顾吗?答案不言而喻。

北大不寂寞

李彦宏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虽然很喜欢计算机所带来的时代感,他也相信在未来,这个小小的科技产品必然改变人类的生活,但这个东西毕竟要靠人力的开发,并且它改变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故此,李彦宏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去单纯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彦宏是百度的老板,而非一个只会写方程式的程序员。

刚刚进入北大的李彦宏,知道了自己选的专业原来并不是那么适合自己,可毕竟已经选择了,又没有任何的后路可以给自己退。是绝望?是无奈?还是深深的不甘心?李彦宏只是觉得寂寞,这样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却是那么多人眼中所羡慕嫉妒的美好人生,到底自己站在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是对还是错?

聪明人会在自己深陷的不适环境中思考出路,李彦宏当然不是傻瓜,他在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所学之后,找到了值得深入的学习点。很快,他开始将学习的内容侧重在信息管理上。不管当时是何种心情,他都坚信着自己所坚持的东西,那就是未来的中国,乃至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环境影响心态,心态支配行动。李彦宏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信息管理,肯定能符合时下的趋势——这也似乎是他在那样的境地之下的唯一选择。

李彦宏在北大,虽然所学专业并不称心如意,却也能将自己深深地融入其中。

他一边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一边开始留意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图书馆里丰富的馆藏资源,让李彦宏直叹时间不够,同时,那些关于留学以及国际上的学术期刊,都在他渴望的双眼中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潜在的机会。

在李彦宏的青涩时光中,多少还有着稚气未脱的害羞,尽管如此,他还是常常硬着头皮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求丰富自己的见闻。哲学、美学、电影、艺术,这些可充实人生内容的知识,在北京大学常以讲座的形式出现,李彦宏尽量一个不落地都去旁听。甚至于,他还去向学校里教授气功的老师虚心求教。

很多人说学理科的人一定都是呆头呆脑不经人事的家伙,李彦宏对此很不服气。在自己的专业课之外,他也去学习表演、演说等,一是要让人改变看法,二是要提升综合能力。至于李彦宏的口才,今时今日的网友、听众们自是早已领教,一次又一次精彩的演讲,让听者不禁拍案叫绝,慨叹其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更多地关注起了他的演讲艺术。

说到演讲,李彦宏在大学时就曾作为唯一的理科生去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当时他在口才方面的潜能便已初露端倪。

仅仅是演讲还不够,李彦宏又跑去参加合唱团,这一唱就唱到了国庆节时的天安门广场。他在国庆时的天安门广场进行表演,还在那里参加了集体广场舞。

当回忆起年轻时青涩的北大时光时,李彦宏仍有止不住的喜悦,他诚恳地对每一个询问起他大学时光的人说:“我尽情地享受着北大带给我的各种机会,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思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很精彩。这让我逐渐形成了不轻信、不跟风的思维方式。对于我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北大四年让我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李彦宏深深的北大情结,让他依旧心系母校,每一个从母校走出来的学弟学妹,在他眼里都是举足轻重的人才,他乐于给予这些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们能力范围内的支持。

曾有一个北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同学向李彦宏寻求帮助,当时这群热血青年正在编写一本名为《我心所依》的书,通过记录北京大学中那些家境困难却不畏艰难而努力学习的学子的故事,反映出这些经济拮据者的励志精神。这些服务中心的学生更达成了一个共识——他们希望李彦宏能以北大杰出校友的身份为书作序,写下他多年来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感悟,并对贫困生以及所有北大学生给予勉励。编著者们表示,这本文集也将在北大新生入学之际,作为迎新礼物,发放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同学。

李彦宏得知事情的本末,自然是义不容辞。没过几天,他大笔一挥,便洋洋洒洒地为这本《我心所依》写下了序章,并且冠以主题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彦宏在文中写道,“命运是一个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个人用一辈子完成的作业。有的人认为,命运是天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但在我看来,命运不过是人生的方向盘,驶往哪个方向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这个俨然已获得成功的大boss,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每一个在校大学生,自己的目光和眼界,才是打开命运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只有让自己大胆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好好看一看,才能更进一步地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会为之不懈努力,去实现它。

“当你们迈入北京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已经改变了。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还因为在这里你会接触到许多你原来从没有见过甚至听说过的事物。”李彦宏如是说。

李彦宏曾先后将自己的收获加倍地回馈给母校,他曾向母校捐资1000万,而这笔捐款也已经作为“李彦宏回报基金”,被用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它的学生。这些很少被公布于社会大众视野的“实干”,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彦宏的行事作风之一——低调。

在谈及性格与命运时,李彦宏也表示:“虽然有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觉得无论人的性格怎样,都有可能成功。”

回过头来看,性格略显低调内敛的李彦宏,正是靠着自己孜孜不倦的创新和对专业技术的深入思考,才得以带领百度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在李彦宏为《我心所依》做的序言中,他还提醒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轻易改变方向。“找到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就去做,默默努力,始终坚持,不跟风不动摇”。

这是李彦宏多年专注于工作所得出的最深刻感悟。与其说是对北大学生的鼓舞,莫不如说是他对未来自己的勉励。

北大岁月,本有点寂寞的李彦宏其实并不寂寞,因他挖掘出了自身更多的兴趣点,让他俨然变成了小说中善用“吸星大法”的好汉,体内集多家之长,只待华山论剑时!

艰难抉择

1991年,李彦宏自北大毕业。4年的图书情报专业的学习,却让他掌握了更多的“副业”知识,考托福、GRE,参加演讲、戏剧和表演等活动,这完全不像是理工男应做的,这一切,李彦宏却照单全收。

90年代初期,留学潮十分凶猛,李彦宏在毕业这一年,收到了来自美国布法罗大学的通知书,这意味着,他可以相当自然地到美国见世面了。

只是,他有所犹豫,一直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去这个不知未来是天堂还是地狱一般的国家。如果说,后来李彦宏在对待人生和事业时,始终保持着精准的判断力和抉择力,那么这一次抉择,当属他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的开端。李彦宏的未来、百度的未来,都在这次抉择中得到了答案。

此前,李彦宏曾数次向美国的学校发出申请,可却屡屡遭拒。怎么办?当然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断地挑战自己。而这一次,他成功收到了来自美国的邀请,梦想近了一步,却反倒让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思考了几天,李彦宏还是决定去美国,不管自己将经历什么,梦还是要去圆的。

由于耽误了一段时间,李彦宏到达美国时,距离学校开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这段时间的缺失,对原本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李彦宏而言,是一道坎儿,他必须勒紧腰带,勤奋弥补。

尽管通过了托福的考试,但许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对李彦宏还是巨大的考验,那些晦涩的新知识就算用中文来学,也没有用点读机学外语那么“soeasy”。

李彦宏像个门外汉,或者说他本就属于“半路出家”,他站在计算机系的大门外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曾回忆那段往事:“我拼命地学,经常熬夜。一晚上、一晚上不睡觉。原以为美国学生都很笨,进去之后,才发现美国学生都很聪明。”太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那么深深地刻在李彦宏的脑海里,他咬紧牙关,打定主意:要学,并且要学得很好!

若非执着,若非顽固,李彦宏和百度或许都没有今天。在美国的日子里,李彦宏比在刚进入北大时还“寂寞”,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生活。他不像以前在北大时那样,如一个翩翩的花蝴蝶飞舞在缤纷的“活动”里,并乐此不疲。他变得更沉稳,更内敛,也更睿智了。

此次来到美国,李彦宏有一点觉得特别欣慰——他可以去感受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可以任意学习想学的任何知识,不必再为专业苦恼,不用逼迫自己刻意去“爱”。

别看李彦宏只身一人在异国求学,可他很善于同环境相融。儒雅的他,在自由开化的美利坚,风度依旧。他没有花哨的外表,也没有什么富二代的金贵身份,只是带着中国人的谦和及温润,努力融入美国的生活。

那时候,李彦宏的室友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温雅的李彦宏从不与人争执,每每都是等到别人用完厨房之后再准备简单的一餐。他开始留意不同地域人的不同想法,留意他们在生活之中真正的需求。即使那个时候自己的学业繁重,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并没有懈怠。

人的一生,会遇恶人,也会遇贵人。李彦宏至今仍记得自己曾遇见的美国贵人。

1992年时,计算机在美国已渐渐显露出其自身的重要性,这也预示着关于计算机的革命已经到来。当时,李彦宏和他的导师Srihari想法一致,都觉得信息检索会在计算机的发展大势之下发生翻天巨变。很快,两人便着手在信息检索的道路上发力,朝着这个方向扬鞭策马!

英雄不问出处。别看李彦宏在计算机上是半路出家,可丝毫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同学逊色。Srihari当时是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主管,他手中所掌握的这间计算机实验室是全美国首屈一指的。李彦宏很幸运地在这个实验室发展至巅峰时期到达了美国,并进入其中。

Srihari手下一共有80名研究生,李彦宏是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他努力地做着助理研究员的工作,却从没说过自己来自于中国的最高学府。

李彦宏在信息检索技术层面,当时还算初出茅庐,幸好带着信息专业的底子,学起来倒不是很吃力,他跟着导师把信息检索的技术层面研究得很透彻。

李彦宏把自己在北大学过的信息检索与计算机技术融会贯通,很快,一篇关于利用信息检索理论解决光学识别问题的论文应运而生,并发表在美国电子工程学会的会刊上。

这是一个专业的刊物,对刊于其上的论文有极高的要求,很多博士毕业生也难以在上面刊载论文,然而李彦宏却一鸣惊人,这让那些美国专家们不得不对这个白净、儒雅的中国学生刮目相看,心甘情愿地给他送上了一张美利坚共和国的通行证。

那一年,李彦宏拿到了绿卡。

用心的李彦宏每一年都能拿到丰厚的奖学金,当时,他只要坚持在研究上精耕细作,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苦读拿到博士学位,并会过得十分惬意。不过,不安分的他并未就此安顿下来,籍由自己的创新能力,他在短短两年内发表过数篇论文。是时,Google尚未诞生,而李彦宏的论文当之无愧地成了搜索引擎领域的开山之作。

李彦宏的表现的确让当时的不少美国专家大开眼界,年纪轻轻的他十分务实,从未因所获荣誉和盛赞而心浮气躁,他的内心一直有个情结:把信息检索和计算机专业技术引入人类生活。

这个是大理想。最初只在李彦宏的脑海中初具雏形,尚不成熟。今日来看,他带着所有的百度人,不仍然朝着这个方向全力以赴地迈进着吗?

岁月流逝,两年多的学习生涯结束之后,李彦宏通过了博士考试,拿到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按理说,求学者到了这个程度,与旁人渴望的“理想”生活仅一步之遥。李彦宏满可以在读完博士后彻底安顿下来,过上人人羡慕的田园牧歌一样的生活,可他志不在此。在众人对其观望、赞叹之时,他想到的是离开。

原因很简单。当时,李彦宏的姐姐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看到了姐姐在理工学院的勤奋与努力,看到了姐姐为此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李彦宏想到,若自己也走上这条路,到哪里去挤出更多时间进行学术的精研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兴趣不在学术,我希望能做一个东西给几十万人用。”

李彦宏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否做一些事来改变人类的生活,眼下的现实让他有些犹豫,学校所研究的学术内容相对过于耗时,从一个壮年小伙儿研究到白发苍苍,可能才会得到一个结论。这种长远的学术,自然不适合李彦宏。

他说:“学校研究一个问题都提出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每个人还都在研究新的办法,即便这个问题解决了,对实际应用也产生不了多大影响。而在工业界,遇到一个问题,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很大商业价值。”

务实之风,是李彦宏身上的又一特质,这让他带领的百度更倾向于干实事。

经过几番思量,这一次,李彦宏选择了放弃。

他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博士学位,而转去追寻更大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当时有人觉得,这个中国学生是不是太过狂放?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怎么会甘心?其实很多时候,将目光放得更长更远,才能获得旁人所无法企及的成功。

百度,就是在李彦宏一次又一次的果断放弃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正确抉择中诞生的。

李彦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大庆时回到祖国的怀抱,带着身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家知道我姓李,但英文中的‘Li’容易被念成‘莱’。以前我每次出国,美国人都叫我‘密斯特·莱’。这次,半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有人叫我‘莱’先生,都是叫我‘李’先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因为祖国强大了!这个小小的例子说明,我们中国人越来越受尊敬了。”

抉择,让李彦宏找到了事业最耀眼的“归宿”。如果百度诞生在美国,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也许可以生存,可必然不能安安稳稳,也自然无法取得如今这样令人赞叹的成绩。

当然,对于此时的李彦宏来说,他还并不能马上归国创业。时机尚未成熟,他仍要在一次次抉择中徐徐向前。 vibGRdlukVD3wKMq0+9Os64URSoRDjlrDp8HyZjzHyXKVJYJWJw/g0YbS+VVqm3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