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赋出众

莫扎特家虽然不是贵族,但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小康之家。他们在萨尔斯堡的中心地段租了一套宽敞的房子,雇了一个女仆和一个厨子帮忙料理家务。这种中产阶级的家庭,多由贸易商和艺术家构成,数目虽不多,但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城市中仍占了为数不少的部分。一个世纪之后,这个阶级的人在欧洲甚至全世界占了优势。

利奥波德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中产阶级一样,并不满意于自己的现状。他无法忍受生活的不稳定性,他执著于金钱和事业上的成功,渴望物质享受上的进步,所以他使出全部力量向上爬,专心一致企图进入特权阶级。

利奥波德所能采取的唯一途径就是音乐。莫扎特出生时,他的姐姐南妮尔已经四岁,但这个四岁的小女孩从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弹大键琴。南妮尔的音乐才华令她的父亲非常兴奋,也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利奥波德认为南妮尔将来或许能为贵族社会演奏,变得富有而出名,这样他这个父亲兼师傅也会声名大噪。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莫扎特是在耳中不断响着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当这个三岁的男孩坐在大键琴前开始辨别音调时,他的父母并没有感到意外。真正让利奥波德震惊且欢喜的是,小莫扎特可以立刻找出能令他感到愉快的音符组合——和音,而且能够牢牢记住并重复弹出。

莫扎特的天赋在弹琴时自然地表现出来,他只是自我欣赏,为了得到愉快而弹奏。姐姐南妮尔后来回忆说,莫扎特从来没有被迫弹琴或作曲。相反,别人却不得不阻止他日夜不停地弹奏。他弹奏的时候,似乎将全身心都交给了音乐。

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可以靠记忆演奏较短的曲子,一般都不会出现错误。五岁的时候,他开始创作自己的曲子,大多数是小步舞曲。他父亲把这些曲子抄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簿上,那是他准备为儿子保存作品的笔记薄。利奥波德每次抄写莫扎特的作品,都不由得惊叹他的天赋和才华,并想象着这个男孩将为他的家族带来怎样的幸运和荣耀。

利奥波德的一个朋友,萨尔斯堡宫廷乐手夏契纳在回忆莫扎特孩童时期的种种时,还能记得他五岁时用笔和作曲纸在桌前忙碌的情景。

每次莫扎特要写曲的时候,总是将笔用力地浸在墨水瓶里,把墨水溅得到处都是,然后用手掌去涂抹。利奥波德看到这种乱七八糟的情形,就问莫扎特在搞什么名堂。

莫扎特回答:“我在写一首大键琴协奏曲,马上就要好了。”

利奥波德拿过纸来看了看,这个叫涂鸦吧?是曲子吗?但是慢慢地,他辨认出墨水污渍下面的音符确实有着旋律。

利奥波德皱着眉头说:“看起来好像很难。”

莫扎特答道:“这样才能叫协奏曲。”说完,他从父亲手里拿过作曲纸,跑到大键琴前去弹奏自己的创作。

据夏契纳回忆说:“弹错了很多地方,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孩在弹奏他自己的作品。”所以,两个大人坐下来静静地听着。

从了解到莫扎特音乐天分的那一刻起,利奥波德进入上流社会的野心就开始无限地膨胀,他坚信莫扎特的才华是上帝赠赐的礼物,上帝要通过这个孩子来给予他和他的家庭以荣耀和富贵。利奥波德开始专心志致地为儿子在音乐上的发展而努力。他的整个生活都围着莫扎特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莫扎特。利奥波德为他而活,也靠他而活,他是莫扎特的唯一老师和忠实伴侣,他对莫扎特性格的形成和天分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虽然他有自己的工作,但每天仍尽可能用最长的时间和儿子在一起。他可以断定,在自己的指导和督促下,莫扎特一定会成为一名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

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利奥波德就开始为他讲授深奥的音乐理论,并且规定他每天要练习好几个小时的大键琴。正如当时英国一位音乐历史家所说的那样,利奥波德已经“将环境和教养中每一个有利的因素都加在莫扎特丰富的天资上”。

利奥波德的世界观有些极端,他为人冷漠而多疑,没有慈悲心,心地狭窄,做事独裁,总喜欢往最坏的地方想,对世界抱着一种讥讽的态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爸爸,他认真地照料着自己的小家庭,简直是无微不至。只要是跟他的两个孩子有关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有求必应,而且公平正直,将最深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对莫扎特。在这个小男孩的心里,爸爸是仅次于上帝的存在。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小莫扎特长成了一个感情浓厚,甚至有点神经质的男孩。

据夏契纳回忆,莫扎特常常会问他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他们是否爱他,有时一天要问上许多次。假如他们中间有人开玩笑地说不爱他,他就会马上哭起来。他总是受到照料、鼓励,和仁慈的待遇,他从来没有像当时大多数孩子那样挨过打,但是他对大人的命令从来不会反抗,能柔顺地服从。即便大人们表现出对他的喜爱和关注,他仍旧常常担心别人是否爱他,也禁不住要问别人。

这种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儿童期的需要,慢慢地在音乐中得到了满足。音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在讲些什么,它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只怕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虽然音乐如此抽象,但是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千百年来从未停止,它宣泄着人们的情绪,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它与心灵的紧密关系实在难以形容。

每天晚上,莫扎特都站在椅子上,和他的父亲利奥波德用意大利文合唱一首歌,唱完后吻一下父亲,答应在他年老以后把他放在一个玻璃盒里,免得受到风吹。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有一颗毫不虚假的赤子之心,凡是认识他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出来。但是莫扎特死后,这一优点被夸张到了可笑的程度。人们在一段时间认为莫扎特是一个甜得像杏仁糖,粉雕玉琢的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其实,莫扎特的性格中有很多矛盾的因素,他的一生也充满着天使和魔鬼、音乐家和小男孩这样相反的形象。

莫扎特五岁时曾在唱诗班里当男童,那是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在那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莫扎特从未在大众前露面。只有利奥波德极少数的几个亲密朋友知道莫扎特的特殊才能。虽然利奥波德希望莫扎特“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他也很害怕莫扎特的出现会引起嫉妒和怀疑。利奥波德对莫扎特的期望实在太高了,他总是无情地强调必须勤勉不懈地练习,集中全副精神,并且要求莫扎特有毫无错误的记忆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善尽美。只要稍差一点,这位严厉而苛求的父亲兼老师就无法感到满意。

莫扎特小时候很怕小号声,利奥波德决心要治好他这个毛病。于是他拜托夏契纳偷偷地跑到他的身后,突然间吹一个长声,莫扎特被吓得尖声大叫,这使得夏契纳非常后悔。不过,利奥波德的方法还是起到了作用,后来莫扎特真的克服了这一点,并且能在作曲时最有效地使用小号和长号。

莫扎特还有一个显著的,陪伴了他一生的特点,那就是他总是喜欢一边旋转他的手,一边用脚不断地在地上打拍子。如果放在今天,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使莫扎特被认为是问题儿童。

莫扎特六岁时在音乐上的才华和知识都大有进步,利奥波德认为可以让他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了。南妮尔也是一样,她的才华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妮尔的一生大半生活在她弟弟的影子里。她的大键琴弹得极好,而且也会作曲,但她终其一生也没有成为一位作曲家。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利奥波德从没有鼓励她在创作上努力;也许在她希望即席作曲时,父亲总是叫她专心于已经写好的音符;也可能是她根本没有足够的天分。 zYmpZvPX3HwKtp+4dPi3Tby8C2WZvKYg9k/hCZhktRTxgLS96M6sus5JkSaL3V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