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范仲淹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认他乡作故乡的时期 追溯范氏源流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刻苦自律、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生数次遭贬却始终不改其为国为民之志。这里从范仲淹的家谱开始讲述他的一生。

范氏年谱中曾记载,范仲淹的十世祖范履冰是范滂的裔孙,范滂是范仲淹的远祖。范滂生于137年,卒于169年,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年少时,他就“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因为德行俱佳,被举为孝廉,任清诏使。他尤为痛恨贪赃枉法之事并加以严惩,到各地巡察的时候,凡是做过违法之事的官员,不等他到来就把官印留下,主动辞官。后来他在太尉府任职的时候,有一次弹劾过二十余人,被人认为是借私报复。范滂见时局太过黑暗,无力扭转,就愤然辞官而去。

辞官回乡后,家乡汝南郡太守聘请他为功曹,主管行政事务。上任后他大刀阔斧进行人事改革,把行为不端之人全部开除,引进一批孝悌仁义者任职,任人唯贤绝不徇私。郡中遭他革职的人,都把他所用的人称为“范党”。

由于光武帝提倡儒术,崇尚气节。社会上逐渐蔚成以名节、操守相尚的风气。不论在朝或在野,都勇于批评政治,即是所谓的“清议”。清议与当权的宦官势力冲突的结果,是造成了动摇东汉国本的两次党锢之祸。当时宦官的爪牙遍布天下,清议领袖司隶校尉李膺及各地方正义官员,都凭借职权制裁不法的宦官。

在两次党锢之争中,范滂都是被害者。第一次时,他被拘禁了一段时间,并判终身不得为官。当第二次逮捕令送达县府时,县令竟然解去印绶,表示愿意与他一起逃亡。范滂不愿因为自己连累别人,坚持宁死也不愿逃亡。

十世祖范履冰,被武则天任命为春官(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位置。范仲淹所作的《岁寒堂诗》有一句“我先本唐相”,意即他的祖先是唐朝宰相。

四世祖范隋,于咸通十一年被调升为丽水县丞(浙江丽水),因此举家由邠州(陕西邠县)迁到江南,之后就一直定居在南方。

曾祖范梦龄,曾在吴越国担任判官(判官是节度使下的文职幕僚)。祖父范赞,从小就聪敏过人,“尝举神童”。他担任秘书监,掌管王室的图籍。曾经集春秋及历朝史,写成《资谈录》60卷刊行于世。

959年,五代时期最有谋略的后周世宗驾崩,其子恭帝即位,年仅7岁。由于皇帝年龄过小,朝政由太后和外戚把持。960年正月,镇州(河北正定)和定州(河北定州)有人来京城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不辨真假,忙派禁军军官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大军行至陈桥驿站(河南开封东北)驻扎。第二天黎明,部将们敲开赵匡胤的房门。他当时酒醉方醒,迷迷糊糊中只见部下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并高呼万岁。就这样,陈桥兵变后宋朝建立了,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两国——北方的北汉和南方的吴越。赵匡胤驾崩后,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史称宋太宗。

978年,吴越王钱俶献上所辖13州归顺宋朝。次年,太宗又灭北汉,天下终于底定。太宗对来归的吴越王非常礼遇,除封他为淮海国王、封他的儿孙为节度使以外,举凡其手下的官吏,也都予以任用。这些官吏当中就有范氏六兄弟。六兄弟中排行第三的范墉,历任成德、成信、武宁军节度掌书记。掌书记是管理书牍奏记的幕僚人员。 zmjFgbBqAJO7I5PQcVv9ewFpX/cYwEQUH3ZyiJzPTDsFYuzfKp36j3cfQBvUY/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