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年才俊

王羲之身为王氏家族的一员,发现在各种场合中,王姓的族人都有一种优越感,有些人几近于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对于这些靠祖辈余荫庇佑的人,他很不以为然。朝廷或地方上的官吏,王氏族人占了很大的比例,王导身为当朝丞相,一言一行都关系国家安危,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吏,构成了王氏的势力范围,这股势力几乎可以掌握整个东晋的政治。

多年后,王羲之看出了当政者的重要,如果在上位的人勤政爱民、廉洁公正,那么国家即使有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相反,执政者如果只图个人的享乐,弃百姓的安危于不顾,不但本身不能自保,甚至有朝一日还会使国家生灵涂炭。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羲之越来越懂得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身体力行,这已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他关心百姓,为民着想。而这些完全是出于自愿,并不是他人强加给他的。伟人之所以伟大,区别恐怕就在这一点。

王旷估量儿子的书法成就将来不可限量,便一心为他寻觅名师。王氏一族曾出现不少的书法名手,虽然以王羲之成就最为卓著,但王羲之幼年,首先注意到他的不凡资质与才华的是他的叔叔王廙,他是晋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王廙曾传授张芝、卫恒等人的书法,他的书、画皆负盛名,被尊为东晋明帝的画师。当他发现幼年的王羲之便表现出高于同辈孩童的书法天赋后,便经常细心地在书画方面给予王羲之很多指点,并赠送给王羲之《孔子十弟子图画赞》。

有了家族长辈的启发与细心指导,王羲之的书法日益精进,甚至已有赶超父辈之势。最终,王羲之正式拜卫夫人为师,投入她的门下学习书法。

卫夫人是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她姓卫,因此人们尊称她为“卫夫人”。这位卫夫人可是当时最有名气的书法家,她擅长钟繇笔法。同时她还是一位书法评论家,著有一本名为《笔阵法》的书,书中谈论了如何挥毫用笔、如何写字等书法秘要。

王羲之第一次去拜见卫夫人时,带了一幅自己所写的字,一方面是想请她指教,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她知道自己目前的程度。卫夫人将这一幅字展开的时候,十分惊诧,再经过一番仔细地观看后,卫夫人对垂着双手恭敬地站在一旁的王羲之说:“嗯!你的字写得很不错,不过还欠一点火候,如果再经一番点拨和琢磨,将来必有更大的成就,你愿不愿意拜我为师?”

王羲之一听大喜过望,连忙下拜道:“弟子此次前来拜见,就是想拜夫人为师,夫人既不嫌弃弟子无才,弟子一定会努力钻研,定不负夫人厚望。”从此,王羲之便跟随着卫夫人学习书法,卫夫人也十分欣赏这个学生,将自己在书法方面的精要和技巧对王羲之倾囊相授。王羲之的学习精神也让卫夫人很满意,他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极尽地吸取着书法艺术的精要,卫夫人的点拨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卫夫人的儿子李充与王羲之交往甚密,不仅有同窗之谊,更有手足之情。

曾经有一次,卫夫人对人们说:“你们别看王羲之年纪还小,以他这种天分,再加上他的这份虚心和努力,不出几年他就会青出于蓝,在书法领域大有作为,名气和成就也会远远超过我,你们看着好了!”经过卫夫人的这一番赞扬,朝野都知道了王羲之和他的字。而此时的王羲之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放眼当时的贵族阶层,像他这个年纪的贵族子弟还终日嬉戏玩乐呢,而王羲之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已在贵族阶层和书法界有了相当的成就。

他的成就不仅得益于指导过他的那些好老师,更是其自身的努力逐步促成的。他经常练字入迷,有时还闹出很多笑话。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馒头,可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在书童的几次催促下,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最后饭菜都凉了。无奈之下,书童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一看,不禁大骇,只见王羲之手里拿着一块蘸了墨汁的馒头正往嘴里送,弄得满嘴的黑墨。原来王羲之在吃饭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忍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转过头来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在当时,东晋有一位名叫周顗的长者,这位周老先生官拜礼部尚书,他地位尊贵,在朝廷上一言九鼎。不仅如此,他文风持重,且为人德高望重,在当时是备受人们景仰的人物,要是哪位后生能得到他一句赞扬,便可立刻身价百倍。而他也的确慧眼识人,凡是被他所提拔的,后来都成了栋梁之才,这也使他更加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这位周老先生爱才如命,因此平日来求见的人如过江之鲫,周家的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而爱才好客的周府也常常宾客满座,觥筹交错。王羲之早已对这位周老先生慕名已久。

有一次周老先生正在与几位名流贵客吃酒,席间交杯换盏好不热闹。闲谈间,有一位先生停箸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天到晚只顾玩乐,论起赏花玩鸟、跑马逗狗,真是无所不精,但是一论起德才,便没一样儿提得起来,真是不论也罢。这样子下去怎么得了啊!”

这一番话引起了在座众人的共鸣,大家议论纷纷,渐渐地每个人的眼光都转向主人周顗,想听听他的意见。周老先生看了一眼席上的诸位贵客,顿了一会,他开口说道:“时下确实是有这么一些年轻人,不务正业,成天只知玩乐,根本无法担当栋梁之任。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我相信,当今一定还有一些年轻人,谦虚好学,富有进取心和责任感,只不过还没被我们发现罢了!”

大家听了这些分析,都认为很有理,周顗接着又说道:“我倒是听说王家有一个年轻人,名叫王羲之,人品和学问都很不错,尤其听说这位少年才俊在书法方面很有一手,这一辈的年轻人之中,我只看重他一个人。只可惜到如今我都无缘得见。”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周家的仆人进来对着周顗耳语了一阵,只见周顗突然一阵狂喜,接着便连声地说道:“快请!快请!”在座的客人都十分诧异,不知来客是什么来头。

不一会,仆人带了一位羞涩腼腆的少年进了厅堂。周顗立即叫仆人在自己的身旁为少年安排一个座位,并殷勤地为他布菜,很愉快地与他交谈,席间不时爆出一阵阵的笑声,二人都显得十分高兴。客人们都觉得很纳闷,不知这小孩子到底是谁?看起来既不像是亲戚,又不像皇族亲贵,周顗为什么这么隆重地款待他,而且对他特别殷勤,以至冷落了一座的客人?原来这位少年正是刚刚被周顗不住夸耀的王羲之。

宴席将近结束时,仆人们送上了一盘牛心,这在当时可是道极名贵的菜肴,通常是身份尊贵的人才能拿这道菜来宴请宾客,而且是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再端出这道压轴大菜,主人通常会让席间最尊贵的客人先品尝,以表示对贵客的敬意。当这一道菜被端上来后,在座的名流贵人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品尝这道菜,当周顗切割牛心时,众宾客都已在心中想好了回敬的客套话,却没想到,周顗将割下的一大块牛心端给了王羲之。这一举动,使在座的各位宾客无不震惊。大伙不禁交头接耳地询问:“这是谁家的公子,周先生为什么如此地看重他?”

听到了众人的窃窃私语,周老先生满面笑意慢吞吞地宣布说:“这位就是王丞相和王大将军的侄儿,淮南太守王旷的儿子——王羲之,也就是我刚刚所说的那个年轻人。别看他年纪不大,已经是当今第一的书法家啦,没想到今天能与他在此会面,真令人高兴。”

这时在座的人们才反应过来,原来眼前的这位少年才俊就是以书法闻名的王羲之,这一来,王羲之真是“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他的名气更响亮了。但他的成名绝不是靠父兄的余荫和家族的荣宠,而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在极重视身份等级的晋代是难能可贵的,王羲之的卓然不群,从小便已显现了。 TievZczBSDxz+ZFVjN4fzRTYb1UDPbiRjWulnfeB12Gl44nzSqlhhChDCQ98JQ8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