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幼年孤苦,聪慧好学

叔梁纥晚年得子,喜悦之情自然非同一般。孩子满月这天,他大摆喜宴,请了很多亲朋故友,一时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叔梁纥把襁褓中的幼儿抱出来让亲友们看看。这孩子生得天庭饱满,眉宇开阔,而且啼声洪亮,确实不同凡响。叔梁纥因为爱子是秉受尼山灵气所生,当场替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这孩子的确有异于常人的禀赋,他在还咿呀学语的时候,很多事情,一经点拨,就能领悟,而且永久不忘。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已是古稀之年。有一次他偶感风寒,身体略有不适,因为是练过武的人,并没有把这点小毛病放在心上。可是后来病情越来越重,等到想起找医生诊治的时候,已经晚了。不过短短几天,叔梁纥就抛下娇妻爱子撒手人寰。

年轻的征在正沉浸在儿子聪慧异常的喜悦之中,却陡然遭此巨变,简直痛不欲生。她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也是一位坚强可敬的母亲,不但没有被这样沉重的打击击倒,还用瘦弱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强抑悲恸之情,依照当时的礼仪治丧、安葬,一切都安排得妥帖、周到。

将叔梁纥安葬之后,征在开始考虑一家人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她首先把一家人从陬邑搬到娘家所在的曲阜,这样发生什么事也好得到娘家的帮助和庇佑。叔梁纥生前为官清廉,没有留下多少财富和产业,所以征在必须克勤克俭,量入为出,才能使一家人不挨饿受冻。有时候,征在还要自己纺线织布、种粮种菜、饲养禽畜,以补贴家用。

这时,孔子同父异母的哥哥伯尼已经九岁,因为腿部有毛病,经常受到同龄孩子们的嘲笑和欺负。这使得小小年纪的伯尼对上学这件事有了心理阴影,他说什么也不肯再去学堂。征在看在眼里,非常同情,不忍心责备他,所以就没有再逼着他去上学,而是索性由自己亲自教导。伯尼虽然资质一般,不像孔子一样聪慧,但对于是非善恶还是了然于心。继母的慈祥关怀、亲切教导,伯尼都很感激,并且一一记在心上,因此伯尼格外地恭敬孝顺,对弟弟仲尼更是友爱非常。

孔子六岁这年的早春,大街上乐声悠扬,锣鼓声漫天。原来是贵族们举行一年一度的春祭。孔子跟在队伍后面,饶有兴致地看完了祭祀的整个过程,并把步骤记在了心里。回家之后,孔子兴趣不减,在院子里摆了一些坛罐和木器,依照记在心里的程序,煞有介事地模仿起祭祀来。

母亲见他富于学习精神,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开始教他识字。由于他资质聪颖,领悟力强,一般孩子要半个月才能学完的课程,他两三天就都记熟了。到后来,母亲觉得自己所知道的已不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把他送到外公那里。

征在的父亲颜老先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于礼、乐、书、数四艺上均有很高的建树。同时,颜老先生最疼爱自己的这个幼女,他见外孙如此聪敏伶俐、活泼可爱,又一心向学,自然非常高兴,决心把自己生平所学悉心传授给他。

这一年,孔子10岁。

从此以后,孔子每天随侍在外公左右,聆听教诲,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立即发问,一经指点,马上领悟,而且永远不忘。时光如梭,几年后,孔子已经读了很多书籍,对教民安乐、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已经颇有心得。

外公时常教导孔子,要致力于做一个君子,将来出仕为官的时候,应当遵守礼法,以尧舜为榜样,顺天时,察地理,做小官要教民安乐,做大官则要治国平天下。 Bg/5jpsnT08cL4VB6ZpANY7BfFOZq0OOAaCZ1clDB/onTfgWQpNEXEcHFvsIiM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