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和 尚

“和尚”一词本是尊称,后来成为通称了。堪称为大和尚,使我见一面而不忘的有一位,法名太虚。

那是 1946 年,我从印度回到上海。离印时法舫法师交给我一封信,托我面交玉佛寺的太虚法师。我看过太虚主编的《海潮音》杂志,知道他是佛教学者,办过佛学院,提倡佛教改革,曾周游列国,也到过印度。法舫是他的大弟子之一,和我在缅甸认识,又在印度多次相见,托我带信,我不能拒绝,但实在有点怕见大名人。那一天去玉佛寺,心里想着交了信就走。

那时玉佛寺冷冷清清,大殿上也没有什么香火。我转到殿后找到一位僧人说明来意。他引我到禅房,通报后带我进去。不料这位大和尚一见我竟站了起来,还向前走了几步。我连忙合十为礼,交上信件。在他看信时我打量一下室内,已有僧俗几人,见大师站起,也都站了起来。我心中不安,打算立即告辞。又不料大和尚已看完了信,笑嘻嘻对我说一声“请坐”。我只好随大众一起坐下。和他谈了没有多少句话,我又想起身告辞,更不料大和尚笑嘻嘻对我说,今天正好有几位居士布施斋饭,希望我“随缘”参加。我明白这是不能拒绝的,好比放“焰口”时向饿鬼施食。我突然回国奉母,毫无联系,说不定会成为饿鬼,也有受斋的资格。于是分享了玉佛寺的一顿素斋。再也料不到太虚和尚结合周游列国的见闻和改革佛教旧习的宏愿,在吃斋时忽然向我提出要我当众讲几句话。突然袭击之下幸而我有防身法宝。我便将西藏保存大量佛典梵本已经证实之事说出,并说若能照欧洲人刊行巴利语佛典之例刊行梵语佛典,将中国所藏数量多而质量高的印度古典公开给世人,合成梵、藏、汉三大藏经,这不仅是对佛教,对印度,而且对世界文化思想的推动也会是一大贡献,。因为除中国人和日本人以外,世界上其他国人读汉译及藏译佛典总是比读巴利语和梵语原文更吃力得多,有四种语本对照更好。二次大战后欧美哲学思想若得印度和中国的直接交流,必将有突飞进步。这可以说是“功德无量”。我还想提一下由汉译和藏译校勘梵本的捷径的试验,忽然想到,当着佛教大师讲佛学岂非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便立刻打住,忙称谢斋,几乎说出“回向”惯语“愿以此功德 9 利乐诸有情”,没有出口,只因那样一来难免要合掌同宣佛号了。斋后我出了禅房,又到大殿,四顾如来和罗汉、菩萨,只有我一个人面对他们的慈眉善目。出庙后,我心中留下的太虚大和尚的笑嘻嘻的面孔至今未忘。

这样的笑嘻嘻和尚面孔在我心中还有一个,那是在印度鹿野苑募化修建中国庙宇自任“住持”的德玉老和尚。他一 湖南话,在印度多年只会讲印度话的“请坐”和“好”两个字,不懂任何外国话。他只读《法华》、《楞严》两部经和早晚做功课诵的《心经》,手头还有一本《禅门日诵》。他是信徒,不是学者。太虚和德玉两位和尚有一个明显共同点是那副笑嘻嘻的面孔。佛教若仅仅是讲苦行,讲出世,怎么能那么长久得到那么多人的信仰呢?真心信佛修行的人是懂得“随喜”,向往“极乐”,持“慈、悲、喜、舍”四“无量”,而且能体会达摩祖师“西来大意”获得“面壁九年”的恬静的。像宋朝人记的唐朝和尚那样擅长口舌机锋的又有几人?不过是供教外文人学士谈助吧? Xp3eqB8vNl6ExUU1UoeZamE8DSSA8p+/XcMgl//FuebuVuvDP9rcKWR66IgoFy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