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

皇甫规(103—174年),字威明,东汉中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东南)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祖父皇甫陵,任过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曾当过扶风都尉。他与同时期敦煌郡酒泉县人张奂、武威郡姑藏县人段颍皆因功绩显赫而并世齐名,《后汉书》将他们三人合为一组传。又因他们三人出生之郡(安定、敦煌和武威)均属凉州所辖,故时人称他们为“凉州三明”。

东汉时,并州、凉州境内居住着很多内迁的羌人。东汉后期,统治集团El益腐朽,政治极端黑暗,对羌人的剥削、压迫极为沉重。内迁的羌人“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纷纷起事反叛。顺帝永和四年(139年),东汉朝廷派来机、刘秉前往并、凉-)'H担任刺史。来机、刘秉“天性刻虐,多所扰发”,对羌族人民更是残酷掠夺和剥削,羌人不堪忍受。永和五年(140年),居住在金城(今兰州市)附近的且冻、傅难两羌与陇西的降羌和湟中的羌胡联合,进攻三辅,包围安定。朝廷委派征西将军马贤督师十万,前往征讨。是年,皇甫规年三十七岁,身为布衣。他见马贤“不恤军事”,上书言称“马贤击羌必败。”结果,马贤与羌战于射姑山(射,音夜,y色;今甘肃庆阳北),马贤及二子皆战败身亡。郡将知皇甫规有战略,命为功曹,让其率八百甲士与羌交战,击退了羌人。于是安定郡拔用皇甫规为上计掾(向朝廷报告户籍、财税的官员)。但皇甫规并不满足于此职。后来,羌人势力更为强大,进攻陇西、三辅,东汉朝廷大为恐慌。皇甫规雄心未酬,再次上疏朝廷,毛遂自荐,要求带兵征讨。并力陈数年来羌人不能平定的原因:“……马贤等拥众四年,未有成功,悬师之资,且百亿计,出于平人,回人奸吏,……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因边将失于绥御,乘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微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军士劳怨,因于猾吏,进不得快战以邀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饿死沟渠,暴骨中原;……酋豪泣血,惊惧生变,是以安不能久,判则经年……”他认为不能平定动乱主要是将士官吏贪污军费、玩忽职守、谎报战功,平时横加侵暴所致。虽然皇甫规见识深邃,求战心切,但由于当时宦官当道,他没有得到顺帝的重用。

冲帝建康元年(144年),皇甫规年四十一岁。九月,帝诏举贤良方正之士,皇甫规应策。当时外戚梁冀为大将军,把持朝政,东汉政治腐败昏暗。在对策中,皇甫规呈述了自己的政见:“灾异不息,寇贼纵横,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其常侍尤无状者,宜亟黜遣,横扫凶党,收入财贿,以塞痛怨,以答天诫。”对梁冀等人也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告诫:“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亦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宜贬斥,以惩不轨。”要冲帝“令(梁)冀等深思得贤之福,失人之累。”如此激烈的批评和指责,自然引起了梁冀等人的不满,结果他被置为下第,拜作郎中。皇甫规没有就任,托病免归。从144—159年,皇甫规在家以《诗》、《易》教授门徒,十四年问,共收门生三百余人。其间梁冀多次授旨州郡官吏坑害他,使其数次险遭暗算。

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诛。时太山农民在叔孙无忌的带领下举行起义,朝廷派人征讨而未能平息,于是,特征拜皇甫规为太山太守。到职后,经他广设方略,起义才被平息。同年陇西、安定、上郡等地的羌民再次发难。护羌校尉段颖率兵攻打。到延熹四年(161年),羌民势力更盛。段颖因率领的“义从”羌胡暴动而下狱,继任的护羌校尉胡宏又庸懦无能,羌民攻破了东汉的许多营坞,三辅、并州、凉州大乱,长安告急。时任太山太守的皇甫规上书自荐,要求到三辅“佐助诸军”平定羌人。朝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举他为中郎将,监督关西官军,平定西北。皇甫规“素知羌事”,他在上书中指出,对待羌叛“若求猛敌,不如抚以清平之政;明习兵书,不如郡守奉法,使之无反也。”对于边郡的情况,他是很了解的,羌人的反叛主要是边郡将军们肆意掠夺和剥削而引起的。因此要平息叛羌,不使他们反叛,整治郡守们不奉法的弊政是十分必要的。到了西北后,皇甫规采用了镇压与招抚并用的策略。由于皇甫规在羌族中威望很高,因而,有许多羌人相劝而归,投降者十余万。同时他把安定、凉州、汉阳等郡的军将官吏凡不奉法者,或随意残杀降羌者,或年老体弱而不能胜职者“……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前后有一百多人受处治。在招抚羌人过程中,皇甫规对于自己的官兵很体贴,一次由于道路隔绝,军中流行瘟疫,死者达十分之三四,皇甫规亲自进入营房,巡视将士,使军士们深受感动。皇甫规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很受当地汉羌人民的称赞,一些反叛的羌人闻之,翕然归顺。归降的沈氐等羌人达十余万口,起义很快被平息,凉州通道开通。皇甫规功成班师,还督乡里。

皇甫规一贯廉正清洁,不交邪恶,因而遭到宦官的诬谄,说他军功不实,招抚的羌人是用钱贿赂,让其假降的。皇甫规亲自上疏,据理争辩,由于他言之有辞,据之有理,终于免受惩处。是年冬,皇甫规被召拜为议郎。此时,中常侍徐璜、左怕等人贪赃枉法,向皇甫规索贿,皇甫规置之不理,徐璜等宦官再次进行诬谄。有好心者劝他以财息事,皇甫规坚持不肯。这次终未得幸免,他被判为罪人而服苦役。皇甫规的一些旧交、正直官吏和太学生张风等三百余人到朝廷请愿,为皇甫规抱打不平,这才使他得以赦免归家。在吏治败坏、贤邪错位的东汉,这种怪事并不足为奇,功臣下狱、奸臣受宠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像战绩赫赫的张奂等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

皇甫规素有荐贤之德。延熹二年(159年),外戚梁冀被诛时,张奂因是梁冀故吏,遭连坐而被免官归乡。皇甫规与张奂是好友,一向了解张奂的品质和才能,在张奂冤受禁锢时,与张奂旧交的官吏们都怕受连而不敢为其申冤,唯有皇甫规冒着丢官受锢的危险,前后七次上书荐举张奂,终使朝廷起用张奂,任为武威太守。桓帝延熹六年(163年),皇甫规又被诏为度辽将军。到任不久,年过七旬的皇甫规认为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将军)”,他不恋高官,上书推荐张奂接替自己。这种让贤精神很受人们的敬佩,同时得到朝廷的信赖,这样,张奂被任为度辽将军,而皇甫规改任匈奴中郎将。延熹九年(166年),张奂被征拜为大司农,皇甫规复为度辽将军。皇甫规虽身居高官,但对政治腐败的东汉王朝深感失望,尤其是外戚宦官交替当道,自己被人多次诬陷受贬,对仕途失去信心,曾多次托病引退,朝廷始终没有答应。皇甫规引退心切,因此,在他的好友上郡太守发丧时,他身穿丧服,远离军营去迎接,并让人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让其举奏朝廷来处罚。按照法规,军将是不能远离军营的,而皇甫规从辽跑到并州,朝廷知道,必须加惩。胡芳为人正直,知道皇甫规是有意犯禁,他说:“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意激发我。我当为朝廷爱才,何能去告发他?”皇甫规无可奈何。同年,桓帝在宦官的操纵下,大兴钩党之狱,“天下名贤多见染逮”。皇甫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于是自己上书:“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实际上皇甫规的上书表示了他对钩党之狱的愤慨和不满,再者也想寻机退避。

永康元年(167年),皇甫规被任为尚书。这年,桓帝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皇甫规借机为禁锢党人申冤叫屈。他说:“至于钩党之寡,事起无端,虐贤伤善,哀及无辜。”进而指出:“今兴改善政,易于覆手,而群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希望桓帝“暂留圣明,容受謇直”,以改弊政。但他的对策仍没引起重视。后来他被升为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食邑二百户。皇甫规让封不受。他为官清廉,犹可见出。熹平二年 (173年),皇甫规身为护羌校尉,履职中身染疾病,在归途中卒于谷城(今山东阴平西南),享年七十一岁。

皇甫规“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自三十七岁步入仕途,为官二十余年,屡任要职,政绩显著。作为封建官吏,他曾亲率大军镇压过羌人起义和太山农民起义,深受东汉朝廷的赏识,从而步入高级官僚集团中。镇压羌人起义和农民起义,这是他不容掩饰的污点,但我们通观其一生所为,他还有许多值得肯定的东西。

安羌是他生中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他对羌人起义的看_法与其他将官有所不同。他凭着自己的韬略和对西北实际情况的体察,真正认识到了羌人起义的根源所在。因此,他坚决反对杀戮政策,力主安抚。同时,他在安抚羌人的过程中,清除掉了一批目无法纪的军将官吏,推行安抚政策,使大批羌民相劝归善。事实证明安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相当成功的,对调整东汉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

皇甫规具有封建时代堪称一流的品德。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生活俭朴,能够做到尚贤、让贤。皇甫规政治倾向较进步,和当时的有识之士们关系密切。他敢于议政,勇于进谏,多次和梁冀、徐璜之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此他曾多次遭受迫害。时值党人与外戚宦官的斗争日趋激烈,他虽未直接参与到这场政治斗争中去,但明显地同情党人。

另外,皇甫规颇具儒家之学,曾居家十四年教书授业,广收弟子。他一生著有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敕令、书、檄、札记等二十七篇,但大部分已失传,仅有若干篇保存在他的传记中。

总之,皇甫规堪称一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封建贤明之士。 e4lsmrUJLTEkJBdLVDhhITiBdDKZoVSeOxxU1CMjZgDtwq3PiYsE9CyoYa+cMl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