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雁山别墅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岭南历史名园

地理位置

雁山别墅又名雁山园、西林公园、雁山公园,位于广西桂林城南20多公里的雁山镇东侧。园内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天然溶洞峰林,自然的河流泉池,与园中繁茂的林木、错落有致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而又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清代私家园林。

历史沿革

雁山别墅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竣工。

唐岳于44岁这年利用家中的钱财,建了一座供自己享用的私家园林。他相中了雁山下村旁的一块依山傍水的荒地,在反复研读了《红楼梦》,参考大观园和上海豫园的基础上,聘请著名的造园家、画家、建筑师为之精心设计,并动员了临桂、灵川诸县民夫、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大兴土木、构筑园林,前后达4年之久建造而成。

“岳既建别墅,冠盖云集,宴会演戏无虚日”,极盛一时,“声势煊赫,雄视一方”。唐岳在雁山别墅建成的第二年,即清同治十二年(1873)去世。“由于后代无能,不几年,别墅失修,一片荒凉”。“嘉卉珍木,枯萎无遗,遗红豆一株,岿然独存。亭馆颓倾,碧云湖舫仅余木石。岁月迁流,风雨剥蚀,完者日敝,敝者日益澌灭”。“岩穴荒秽,人踪复绝,兽铤为群,……以人守居,别墅墙扃,池馆就荒,林泉非故,门径苔积,户牖尘封。偶入是中,则山花自媚,草长比人……苍鼠窜瓦,鸺鹋夜鸣,虎或踰垣而至”,“啖唐氏之马(马厩在相思洞),村人围捕,虎匿弗出,铳击之,伤焉。虎怒,与人相搏,击以铳柄,柄为之曲,虎噎而人伤”。

雁山别墅水榭

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岑春煊,别字西林,“慕其该园,专程游览”。岑春煊“尝至桂林,大僚觞之山水间,思营别业以娱老,或以雁山别墅进,未及游涉,遂去”。“以人致意于唐,索价悬殊,久久未果,数经波折,卒归之”。“据闻购此园用银四万两”,改名为“西林公园”。岑春煊“兴残理圮,润色烟霞,涵通、澄砚之胜,略复旧观。及岑氏再度南来,始一燕於此”。“计自有斯园,斤金已钜万矣。”岑氏亦云:“自余购得,稍修葺之,游者已叹为名园”。由于岑本人长期客居上海,该园又一度荒凉。“辛亥后,岑氏时居沪滨,……袁氏(指袁世凯)盗国,大张挺伐,岑氏以都司令(岑为两广护国都司令,广州军政府总裁)题(提)师桂林,仍再临别墅,三宿涵通”。但那时已经是“大好园林,迭为兵舍,爨烟黝壁,马粪盈庭,竭泽而渔,拆槛取暖,游人裹足莫前,守者扪口视比之,则轻舠巨艑,凡几榻器用之属,率随军以行。盖唐氏故物,至是散失略尽。而岑氏日益老病,又留沪弗归,仍以斯园,归之公有”。岑氏在其捐园碑记中亦云:“今老岑,感川流之不息,陵谷之屡迁,湙维一姓之力,爱斯园必不若政府爱之园周知也”。时为民国十八年(1929),捐赠给广西省政府,从此,更名“雁山公园”。“园门改道,径由雁山而入,遂从此起”。

以后几经变迁,面貌已非。曾作过村治学院、高中、师专。据1934年出版的《桂游鸿雪》记载:“今则为师范专科学校”,“园内有茶亭、鸟鱼亭,中有池,池心有亭台,长桥画槛,掩映波光”,“其亭台为学校所有,分为图书阅报及各办事室”。后又为广西大学,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曾住在雁山广西大学内。《郭沫若文选》中提到的西大不远的一个庄园,指的就是雁山公园。抗日战争期间,曾驻兵屯粮于园内,最华丽的建筑涵通楼、澄研阁毁于火。其后又相继为广西农学院,广西桂林农业专科学校,“借丘壑之胜为经诵之所,新构虽增,但求实用,无关点缀”。1962年桂林市园林处接管雁山公园,并初步整理建设开放。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园视察。1967年桂林农校再次迁入雁山公园,大好园林,复为校舍至今。

规划布局

雁山别墅占地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30多米,面积达15公顷,为岭南甚至全国所少见。园内有乳钟山、方竹山、桃源洞(又名相思洞、雁山洞)、碧云湖、清罗溪、涵通楼、澄砚阁、碧云湖舫等。理水掇石,亭台楼榭,人工与天然浑然一体。不论其占地规模或建筑规模之大,还是耗费之巨,都是明清以来华南私家园林中首屈一指的,更是明代以来桂林著名的张氏园、靖江王府花园、因而园、陶家园、黄氏园、秦园、石兴甫园、芙蓉池馆、钵园、环碧园、湖西庄、杉湖别墅等所不能相媲美的。

园中桥、廊、亭、台、楼、阁、舫、榭形式多样,布局精巧。重楼叠阁、奇亭巧榭,鳞次栉比;飞廊复道,纵横交错;“络绎高下,金碧相辉”。精巧的园林建筑与方竹山、乳钟山、碧云湖、清罗溪以及古拙的林木等相得益彰,巧筑佳构、巧夺天工,达到完美和谐。清代杨瀚诗云:“背山临流,极泉石卉木之盛”,就连后来购得此园的岑春煊也赞誉它“山水纯乎天,花树历久亦几于天,亭台之宜则称于天,耕则有田,渔则有池”,其洋洋大观,规模之宏大,可想而知。

雁山别墅建于清代,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几经变迁,现尚存部分建筑,虽几经修葺改建,已面貌全非,但只要驻足雁山别墅,您就会被园内优雅的景致,精巧合宜的亭台楼阁所迷醉。浓荫郁闭的古树,清可见底的青罗溪,布满青苔的曲径无处不凸现出雁山别墅高深的造园理念。

选址精妙:雁山别墅虽位于距市区20公里外的城郊,但有驿道可通,紧靠集镇,得生活交通之便;园内有方竹山、乳钟山、桃源洞、碧云湖、清罗溪等,地形起伏变化,湖塘星罗棋布,有利于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得地利之宜;山石嶙峋,奇岩幽洞,甘泉清冽,湖溪兼备,得真山真水之奇;天然植被,丰富多彩,稍加点染,满园拥翠,美不胜收。

雁山别墅的突出特点之一便是巧于因借,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园林巧于因借”,“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雁山别墅一借“雁山春红”之植物景观,利用其西侧高大起伏的土岭山上的各种野生杜鹃,三四月间,满山遍野万紫千红,蝶舞鸟鸣,借入园内,春意盎然,使人心旷神怡,耳目为新,这就是“雁山春红”借景之妙;二借“雁落坪沙”之奇特山水,利用雁山村水源岭一带之土岭石山的外形轮廓线,南北叠位,高低错落,精选在园内游览线的交叉点玄珠桥上得到山形的最佳综合轮廓线,形似大雁展翅东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加上园内稻香村的田野菜地烘托,遂成“雁落坪沙”借景之绝,大有要知雁山面,就得入园来之吸引力。利用传统借景入园的手法,丰富了园内景色的层次,扩大了视野,使园内外景色互相渗透,为我所用,融为一体,达到和谐完美。

布局合宜:雁山别墅大门楹联:“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情”,虽说是集陶渊明诗句,却道出了雁山别墅的精髓。“三分匠意,七分主人”,这是园林中的布局、构图、组景与园主的关系问题。雁山别墅是按照我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和美学观念,利用天然的山水洞石树木创造出比自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全园大致可分五大景区:即大门入口区、稻香村区、涵通楼碧云湖区、方竹山南区和乳钟山区。

从不同角度看水榭

从不同角度看水榭

从不同角度看水榭

从不同角度看水榭

大门入口区:包括大门外的宽阔水面、入口广场、大门到乳钟山西面直壁,南到清罗溪一带。一池清水环绕大门前,伫立池塘边有如隔岸观世外桃源,令人顿生神秘之感。大门南侧置一平板石桥引人而渡,步移景异,可至门前,透过园门窥见重阁石壁,桂花树海,山石嶙峋,犹似一幅天然图画,高深莫测。加上门额上书“雁山别墅”四个大字,左右书“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情”楹联,富有诗情画意,园林气氛悠然而生,使人浮想联翩,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运用传统造园的“欲扬先抑”的障景手法而精心设计的。把门内的空间延伸至门外,几乎把整个园林空间扩大了一倍,匠心独具。大门居水池与乳钟山之间,主要是利用乳钟山作障景。乳钟山作为障景,使整个雁山别墅隐而不露,起到了增加全园景色的层次和深度作用。大门为清水砖马头墙一进三开间格局,背山面水,穿过大门为一小广场。站在广场,面对乳钟山,但见古树婆娑、石壁嶙峋,右转向南,突见一水面,得豁然开朗之势,彼岸的水榭、绣花楼及其各种花木,倒映水中,大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意。湖畔尚有一座别致的小楼,是唐岳儿子居住的地方,俗称“公子楼”。此区是一个自然式布局半封闭的园林空间。通过沿山曲径可达乳钟山区。跨过西南小桥,可达稻香村区。

雁山别墅公子楼

雁山别墅小姐楼

临湖而筑的小姐楼

雁山别墅红楼

稻香村区:即方竹山以北,清罗溪以西一带地区。此区有稻田菜畦、荷花池和稻香村,本区建筑是茅房陋舍,加之田野菜地,花篱瓜棚,具有浓烈的村野生活气息。此区面积之大,亦为私家园林中所少见。清罗溪中有座石拱桥,名为玄珠桥,在玄珠桥头是观“雁落坪沙”绝景之处,桥腹有唐氏建桥碑,字迹难辨,常被淹没于水中。所以此区设施虽简,但田园风光生机盎然,野趣横生,大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意。

涵通楼碧云湖区:这是全园的主要景区,此区在方竹山以北,西至清罗溪,东至碧云湖,南至梅林、桂花林。主要建筑有涵通楼、澄研阁、碧云湖舫、水榭、长廊、亭台等。涵通楼是全园主体建筑,用两条二层长廊把碧云湖舫和澄研阁连结成为一组庞大建筑群。但由于各个单体建筑位置得宜,造型优美,富有对比变化,聚散合宜,高低错落,又以高大的方竹山作为背景加以衬托和对比,因而不显得过于庞大和臃肿,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步入其中能达到步移景异的妙境。

建筑特色

涵通楼为歇山顶二层楼阁,楼前设一戏台,据说四角还设有四个小亭,可以看戏。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唐岳藏书、宴客、聚友、玩乐之处。《临桂县志》载,其内“藏书千卷”。从唐子实用“十万卷藏书楼图记”的印章来看,足以证明,此楼是当时岭南收藏图书甚为丰富的一处。清杨瀚《粤西得碑记》云:“桂林唐子实孝廉,构园亭去城数十里,……余过桂林,以所得唐碑见赠多拓,张漪墓石,现在唐氏,当以此为冠也”。

晚清“临桂词派”创始人之一的况周仪《香东漫笔》云:“襄阳张氏唐墓志十种,在襄阳张公祠十种外,尚有张漪墓志一石,为吾邑唐子实先生启华所得,戴归粤中。”

唐岳与友常在此处论文,唐岳前“著有涵通楼师友文钞、鹦鹉赋十二首”,于咸丰四年出版,其底板亦藏于此。楼内陈设着各种高级家具、古董珍玩和其他艺术品。涵通楼外有一墙院,有二门,可关闭,东临碧云湖畔有一廊榭,与碧云湖似隔非隔,使楼前成为一小独立空间,由院前往北有桂花林、绣花楼、莲塘、乳钟山,亭台楼阁与林木相错。楼后有小湖与清罗溪,隔水与相思洞相望,山石林立,景致幽雅。

小湖与溪之间为一组山石所分,而水体尚能渗漏沟通,湖中有一组散石,水濯其间,上置一八角亭曰“钓鱼亭”,有“流水清音”韵意,可玩水垂钓,有一石栏曲桥与岸沟连,十分雅致。楼西南依山面水有一座两层的楼阁,曰澄研阁,是园主唐岳的卧室,唐氏盛时辟为燕寝之所,精工绮丽,特冠全园,有二层复廊,曲折有致,跨水与涵通楼连接,大有“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意趣。廊边有山道可登至山顶方亭,鸟瞰全园。澄研阁南侧山石顶上构一六角形的“棋亭”,内置石桌石凳,可以就坐对弈,“旁有栾树和香槐,因在相思洞旁,又名相思亭,有山道可上下,与涵通楼隔水相望。涵通楼东有长廊与碧云湖舫相连,使小湖与碧云湖舫只有一廊之隔,大小水面形成了对比,使得碧云湖显得更大了。穿过长廊,即见一丛三株挺直高大的红豆树,果红而硬。

湖周建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依山傍水,互为因借,水中可以戏舟,坐石可以品泉,举手可以垂钓,伸腿可以濯足,俯首可以玩月,囊琴而弈,林泉胜慨,都在其中。沿复廊,西穿一洞门名“越广门”,可达稻香村区,东沿长廊可至碧云湖舫。涵通楼南到方竹山形成了一个景色丰富,林泉意趣强烈而又完整的小区,这是一个封闭的园林空间,别有洞天,得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簪山带水”之胜,堪称桂林山水之荟萃。

碧云湖中设两层局部三层的大水阁,形若舟,谓之“碧云湖舫”,可登临凭栏眺望,亦可读书、游乐其间。湖北岸有一重檐敞亭与之隔水相望,名为琳琅仙(轩)馆,湖西部水中有一孤石小岛,岛上植柳数株,在湖舫内透过丝丝垂柳,隐约可见西岸水榭和涵通楼,层次深远。接长廊东筑花墙洞门一道粉墙,花影摇曳,十分清丽。出洞门南折可达后山,沿湖北行,可达琳琅仙(轩)馆、敞亭、水榭,环湖一周。洞门旁半山置一方亭,依崖而筑,可以远眺。碧云湖又名“鸳鸯湖”,是全园最大水面,山石为岸,自然可爱,湖畔植柳,湖内种“并蒂莲”,水边芦苇丛生,红荷点点,翠峰倒影,泉水淙淙。

方竹山南区:这是一狭长地带,主要由方竹山南坡、花神祠、桃源洞、桃林李林组成。除祭祀活动外,是纳凉、散步、读书的好去处。洞因桃而名,亦有“世外桃源”之意;岩以幽为胜,洞户穹广,苍崖壁立。

清刘名誉《雁山园记》云:“巉岩屈转,是为雁山之峒,岈窃怪,不可思议,而凉飚飒然,愈进愈阔,扪壁而下,高崖数十丈,容设数十筵,洵逭暑之一胜”。《雁山园记略》云:“入洞则阴森幽窅,光景微逗,……左为龙骨岩”,“岩穴幽暗,窅不可测,昔曾得龙骨化石于此,故名。当建别墅时,亦传发现巨人颅骨化石云”。“右有岩穴,是为下洞,俗传乃唐氏水牢,历阶而降,异境别辟,夏时至至,游涉维难”,洞下有洞,一连有三层洞,是否有水的岩洞下还有洞,这是耐人寻思的。“洞后,缭以短垣,其外植李林,实如丹砂”,洞西侧山边坡脚,就是花神祠,《雁山园记》云:“雁山峒外遍植花木,侧有花神祠”,遗址尚存。此区桃李争春,古籐方竹,清旷静谧,林木阴翳,可以避暑。

乳钟山区:包括乳钟山、桂花厅(原名临水楼)、丹桂亭、小水榭、绣花楼、莲塘等。入园后沿山边小道东行,有大小水塘二,有土埂相隔,水体与清罗溪沟通,水涨时塘水可漫至山脚下浅岩内,岩内亦有清泉出,有小堤可通。山翳间有一高台,其周遍植丹桂,称丹桂台,台上置一亭,与涵通楼遥遥相对,“桂荫浓翳,悬崖临水”,高旷爽朗,花香袭人。亭下二塘,石出水中,古木横斜,十分优美,塘内植红莲和白荷,叫莲塘。乳钟山南,下有一洞,岩本无名,刘名誉记云:“岩壑幽窅,内闷修蛇”,俗称之为蛇岩。莲塘东,蛇岩前,有一两进建筑,原名临水楼,周有桂花竹子,又称桂花厅,厅后洼地一片,与碧云湖通,春夏水至成潭,后又称为白鹅潭。临水楼前有石径通琳琅仙(轩)馆和碧云湖边小亭。莲塘西南清罗溪边,有水榭和绣花楼,凭栏赏荷观鱼,平湖倒影绣楼,别有一番情趣。

雁山别墅,是清代所建,其园林建筑具有浓重的古典色彩,既有江南园林建筑的典雅,更以岭南园林建筑的畅朗见长。

根据清朝人描写的雁山别墅图复制

全园建筑根据功能、地形及景观的需要布置,与环境结合紧密,较自然活泼,园林建筑占全园总面积比重较轻。园内楼阁厅榭,多为古典歇山大屋顶,亦有少量硬山、卷棚和重檐的,个别的亦见凹水线稍平鼓后再斜下去类似锅耳或僧帽顶的,翘角较高,轻盈明秀。涵通楼、澄研阁、碧云湖舫等瓦当滴水为特造专制的印记及篆文,如“涵通楼瓦”、“涵通楼造”、“碧云湖舫”、“澄研阁瓦”等印记,两边有“同治己巳”或“唐仲园林”篆文。“檐下饰彩画,梁柱门窗,有红有绿,窗棂上另作贴金。门窗有精巧的雕花图案,每窗的扇叶做成三套,窗花各有千秋,无一雷同。春秋用纸糊窗,夏日用纱窗,冬天则改用玻璃窗”。多采用传统花饰图案,装修考究,如流线型的美人靠坐凳栏杆,葵式隔断长窗,柱头饰以雕花等。造型古朴典雅,从建筑整体来看,外形轮廓柔和稳定,通透开敞,朴素美观,构造较为简易。船形的碧云湖舫作为主体建筑来处理,能满足厅堂楼阁多种功能之需要。地处南国,气候炎热,亦吸收地方民居跑马楼圈廊形式的布局,如大门、水榭、碧云湖舫等。涵通楼东西两边的二层复廓,造型各有千秋,颇见地方特色。

雁山别墅大门内景

宛自天成造园林

雁山园内有天然的岩溶峰林、溶洞和泉水,地形起伏有变,根据“高方欲造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的造园理念。除利用乳钟山作障景,宏伟瑰丽,又省人力外,还利用低湿洼地和小水塘,疏浚整理成湖成溪或稻田,各得其所,地尽其利,使全园水体形成系统,相互沟通,或广池巨浸,或小溪曲涧,有聚有分,自然曲折,顺理成章,既有对比,又富变化。破碎地形,为构图组景得到充分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雁山别墅玄珠桥

湖塘池岸,多自天然。利用天然山石为岸,或保留大部分自然土岸,在流水冲刷之处,巧妙地利用天然块石干垒成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清罗溪南端是自然山石岸,北端以自然土岸为主,间夹天然生根石,屈曲开合有变,效果极佳。惟中断稍平直,欠变化,多用粗料石干垒,偶夹自然山石,尚留人工斧凿痕迹,可算败笔,但尚呈弧线变化,并以树木藤蔓覆盖,半掩半露,得以补拙。

廊榭桥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用粗料石干砌,粗犷自然,与环境取得协调统一。横跨清罗溪复廊下的桥墩,碧云湖中的曲廊、湖舫、水榭及绣花楼旁的水榭,其水中柱墩均系粗毛料石干砌而成,既美观粗犷,又经久实用。涵通楼南小湖中八角形的钓鱼亭,利用天然散生石作基础和汀步,构亭架桥,自然朴实,清雅至致,混天然人工于一体,意趣横生,韵味无穷,十分可爱,是不可多得的佳构。另外,丹桂台和钓鱼台,都是利用天然山石,顺应自然,稍加人工整理而成,天然成趣。

保护价值

雁山园作为典型的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桂林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雁山园的保护管理,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和营销规划,让雁山园活起来。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唐氏家族的情况,特附唐氏家族考略,仅供参考。

雁山别墅的创建人唐岳,又名唐子实,临桂大岗埠人,今属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大岗埠村唐家。清道光二十年(1840),唐岳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清咸丰年间因大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有功,为清廷所赏识,钦指为官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官僚。 fgz05pH4Zp56Mto9esTmZnCe0iDRV4M+nTn7iYs6wjxb+eY2yT2IYdJLMQBcDN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