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的话·preface

接地气的北京姑娘,白羊座,有莫名的正义感,偶尔有些懒散,运气超好的开店达人,曾是媒体人,现在专职种花种肉。

无肉不欢——Vivian和多肉的快乐生活

对我来说,最舒服的地方就是自己住家所在的这条胡同,在这里,我可以把对生活的要求简化再简化,时间放慢再放慢。种种花、泡泡茶、逗逗猫狗,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无须取悦任何人。爱好栽花种草,养养肉、玩玩木作,这是从小住在四合院里、守着天井院落、看着父母长辈收拾花草、潜移默化中养成的爱好,最幸运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

媒体从业者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出差、熬夜、赶稿子、拍片,因而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这让工作状态和生活中的爱好——栽花种草似乎产生了不可化解的矛盾。每次出差或者忙碌的阶段过后,家里的植物因为无人照顾而“牺牲”大半,生活就仿佛因工作的“侵占”而变得失去了光合作用。2009年去南非出差,我第一次认识了多肉植物,那里的多肉植物就像我们的大叶黄杨一样,只不过是路边绿化用的常见植物,但对于我而言却感到莫大的欣喜。一种新奇未知又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正好可以让我重整天井,重拾在家栽花种草的乐趣。以至于到现在为止说起南非的风物,句句都与“多肉”有关——桌山上的多肉灌木、好望角的多肉灌木。那次南非之行也开启了我的“多肉慢生活”。

对我来说,一个不“工作”的日子是这样开始的:早上8点起来,先料理一下多肉植物们,在植物环绕的情况下佯装在度假,多数多肉植物只要15天左右浇一次水,保持光照和通风即可生命力充沛;然后溜溜狗、逗逗猫,去店铺里照顾生意,一晃一天过去了,连胡同口都没出去。大多数不“工作”的晚上会有朋友小聚,吃吃饭,晚上11点前一定会回家睡觉。我就像一只电池容量有限的手机,一到点,必须回家“关机座充”。这种生活方式是我的主编大人在办公室里提出来的: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为了能长久高效地使用,一定要“省着点儿用”,还得保证有适当的方式补充“能量”。我的方式,就是在家里养养多肉植物,逗逗猫猫狗狗。

很难说清楚是多肉植物让我放慢了脚步,还是我选择了通过养多肉植物为自己补充能量。但养多肉植物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出于骨子里对植物的喜爱和工作节奏的放缓,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每年我都要送给同事、朋友不少多肉植物的后代,后来发展到由于多肉植物繁殖力太强、后代太多,我就到家附近的一条商业繁华的胡同里去不定期摆地摊,再后来在自家居住的胡同里开了三家店铺:一家多肉植物馆,一家旧物杂货铺,一家咖啡厅。咖啡厅二层露台上满满的都是我的“多肉们”,这里为“多肉们”又创造了一个通风、淋雨又好晒的生存环境,像很多喜爱多肉植物的人那样,我享受着自己的慢生活乐趣。

在北锣鼓巷开了三家店铺,能刷“脸卡”在胡同餐厅里就餐打折的我被朋友们笑称为“北锣一姐”,我的两只二哈、两只猫以及一群和我合伙开店的朋友加上多肉植物构成了我多肉慢生活的全部。

2012年年初,我开了这三家店,到今年为止,有数万名客人来我店里看过多肉植物,一方面对自己推广多肉植物做出的一点努力感到欣慰;另一方面由于多肉植物的特点——目前国内没有较权威的多肉种植组织,很少有系统学习资料,多数靠同道中人的QQ群、BBS交流经验,让我结识了不少新朋友。记得最早在胡同口摆地摊的时候,有一个姑娘从我这儿买了一盆三四年生的生石花,后来我们成了朋友,她说:我们的友谊就是从一盆生石花开始的。每当回想起这句话,就会让我感动不已。

朱微微

媒体人、多肉植物馆馆主、小時光咖啡馆小老板 bj+WJM08i9B9MZ+Txed0YPL3SqcQ2tx6JL3NWtiXsyrfCw5Gr3MV1gC3LKmIYO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