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治水英雄——大禹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顾颉刚曾说:“禹的来踪去迹不明,在古史上的地位是独立的,他不是周族的祖先而为周族所称,不是商族的祖先而亦为商族所称,他的神话是普遍的。地位的独立,神话的普遍,唯有天神才能如此。”

在我国几乎到处都是关于大禹治水的遗迹: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远离中原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

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无一不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人们的思念。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

大禹采用什么方法成功治理了水患

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因为洪水为患,引起了很大的水灾,导致沿河流域的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许多老百姓只能往高处搬。当时族人的最高统治者尧立刻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

刚开始的时候,部落首领们大都推荐鲧。但是尧对鲧不大信任,最后,在首领们的力荐之下,尧才勉强同意。可是鲧花了九年时间去治水,却并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尧处死在羽山。

鲧治水失败后,尧便任命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通过对河道的检查,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总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改革了原来的治水方针。

当时,他确立了一条与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疏通了九河。

另外,根据轻重缓急,禹把治水的顺序做了规划,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他各地。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蹚河过川,拿着量测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有片刻松懈。

大禹与涂山氏族的女娇才新婚不久,便踏上治水的道路,离开了妻子。后来,他三过家门,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门看看,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了13年治理,大禹治水终见成效,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得以消除。

大禹治水与都江堰有何关联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48公里,此处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

在古代,成都平原因为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且坡度很大,所以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成为一片汪洋。可是,自从秦朝蜀郡太守李冰经过八年的努力建成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就成为了人类宜居之地。但千百年来却无人提出疑问:李冰之前的成都平原真的是泽国一片、不宜人居吗?

其实,李冰治水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尤其是大禹治水的影响最为深远。一直以来,汶川、北川都相传是大禹出生地、大禹故里。此外,都江堰和什邡也相继加入了大禹出生地争夺的队列。具体大禹出生在何处,这些传说虽然没有确证,但也不会是空穴来风。《禹贡》中有“岷山导江”“和夷厎绩”等记载,说明大禹确实是到过岷江流域和成都平原的。因此,无论大禹是否在此出生或居住,其在此治过水应当是可能的或可信的。或者说治理岷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而都江堰正是治理岷江的主要工程。

《蜀王本记》中就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著名经验就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这一经验正是李冰治水“深淘滩,浅作堤”的精妙之处——疏导,实行无坝引水。经过大禹、李冰等无数代人的辛劳,形成了都江堰市目前的无坝引水工程。

另外,在中原还曾经流传有这样一个有关大禹的故事: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造成水灾。大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有历史学家认为,大禹等几代人的治水,实则都是以都江堰为中心的岷江流域,那里在明朝以前一直被认为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地区,史称“江源”,其历史、地理历来有极强的神秘感和神奇色彩。而以都江堰水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江源文明”对长江文明以至整个中华文明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大禹开创了《江源文明》。

治水后的影响及功绩

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长开庆功大会,赐给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丰功伟绩。当舜年老时,众人一致推举禹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禹接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

禹在这个集团中威望很高,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套规定,如果各氏族部落有违反者,就依刑法来查办。据《太平御览》卷823引《随巢子》中记载,禹还有组织地对不听教化、多次叛乱的部落进行征伐,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

另外,禹为了巩固统治,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进行管理。据《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他还“南省方,济于江”,到南方巡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约请诸侯相会。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禹把各方诸侯、部落酋长们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成为后来夏王朝之象征。

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他推动建立的夏朝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推动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知识链接
河伯授图的传说

传说河伯原是掌管黄河的水神,最初升为神仙担任黄河水神之时,河伯因为道行浅,对治水不熟,所以对治理黄河一时束手无策。然而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要先画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水才能有成效。

根据玉帝的指点,河伯回到家乡,找到一名姓后的老汉,与他一起绘制河图。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查水情,画河图,并不是三两个月就能完事的,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经年老体衰了。

河伯看着画好的河图,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都画得一清二楚,遗憾的是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治理黄河了。但河伯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水,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忙一场。

终于,大禹领命治水,河伯见此人有能力,便将黄河河图授予了他。此谓之河伯授图。 jIF1mS3DE4EW49dMeYmkkkpGyU+BjtwkdRyBsbYDz/+qNOQB0hz40PyKwxB39p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