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富贵虽好,切勿迷失

我给现代年轻人一个忠告,就是多念书,学问往上看,享受往下看。

——张中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财富与名利虽好,却容易让人在追逐的时候忘了生于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和最本质的意义。许多人执著于对富贵的追求之中,进而伤害了身心,迷失了方向。

2006年年底,季羡林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公开发行时,人们看到季老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当然,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自然无法和季老相比,我们也没有那样的资本和条件。可是做不了大师,却能有大师一样的闲情逸致。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并不困难;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也不错。诸葛亮曾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名利有益于身心健康。不贪图功名利禄,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抛弃无谓的烦恼,就能保持愉快、满足与积极的情绪,这样一来,自然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并使身心保持健康。

三位精神矍铄、仙风道骨的老先生一同来到一户农夫家门前,这家的主妇发现了,就好心邀请他们进屋歇脚,三位老先生笑呵呵地谢了她,却并不急着进屋。这个妇人正疑惑间,其中一位老先生指着身旁的两位解释:“这位的名字是财富,那位叫成功,而我的名字是健康。我们不能同时进屋呀。不过,你可以去和你的家人商量,看你们最需要我们中的哪一个。”妇人听了之后,连忙进屋与丈夫商量。

她的丈夫听说后,惊喜道:“我们一贫如洗,自然是财富最重要,我们就邀请财富老人吧,请他进来,让我们的屋里装满财富,以后就衣食无忧了。”妇人却不这样认为:“我们为什么不邀请成功老人呢?做一切事情都能成功,那感觉多好!”正争论的时候,在一旁倾听的女儿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成功虽然也好,但是我们一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不是更好吗?”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请健康老人进屋。妇人出门,邀请健康老人进屋做客。谁知话音刚落,三位老人同时站起身来,一起向屋内走去。妇人更加疑惑了:“不是说只能邀请一位吗?你们三位怎么一起来了?”三位老先生笑道:“只因为你们选择的是健康,哪里有健康,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从一定程度上讲,名利即是忧愁,即是压力。名利皆身外之物,为求名利损了身,哪个亲?哪个过?哪个多?哪个少?且说有得必有失,得失何必计较。得还是从失来的,必然先失了才能得。就像一草一芥,是至小的了,还必得用眼看着,屈了身体用手拾起才能得着。虽然得了,眼光气力却先失了。就像值一文钱的东西,是至贱的了,还必须用钱才能买得。虽然得了,金钱却先失了。至小至贱的,还必然先失而后得,大而贵的便可想而知了。

孔子周游列国,一生郁郁而不得志。许多当时得以飞黄腾达的人嘲笑孔子似丧家之犬,说他迂阔,说他“何德之衰”,说他“何为是栖栖”,将名誉失了。放在当时看,倒也没有错,孔子确实是从鲁国辞了司寇走的,到各国皆没有再做官,穷困一生,是将利禄失了。但是,就因为失了名利,却得了“万世师表”的大名,得了俎豆千秋、宗庙享之、子孙保之的厚利。孔子固无心求名利,然而有实就有名,有德就有禄。因此,人只要求修大德就是了,何必求名利?何必算计得失呢?

世间之事,没有无缘无故就可以得到的。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君子坦然自乐,就能脱开得失;小人忧苦烦劳,就是患得患失。得不是求了就能来的,失也不是患所能免的。唯有超脱得失以外,不为得到而自得,不苛求而心境平和,这样,才会达到真正的富足,真实地活着,一得而永不失。 nqMSgjllSDLhiFEfYfT3JmwsO+Ce5PunqNXqd5bdrV0Wa5MNv5fDgGNbMWdNWh4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