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宇宙的轨迹

在自然界中,论及哪些现象曾反复发生,人类的愚蠢行径并不孤单。其实,整个宇宙都在一种周而复始的单调韵律中悸动着。时间是一片无垠的海洋,海面上的波浪虽然无时无刻不在翻腾波动,但波动的状态本身却从未改变。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家们一度提出世界永恒变化状态的构想,但变化的表象之下所蕴含的恢宏计划却为世人所忽略。人类最为憎恶的事物之一,便是变化。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动植物进化论尽管被人甚早提及,却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凭借着思想家们的理性之光,如浓稠的墨汁一般从查理·达尔文的笔端艰难地渗出。如今,人们进一步发现,孕育了所有生物的自然环境,同样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那在生物物种间反复上演的兴衰轮回。

进化的观念已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中生根发芽。同时,进化观也包含了一个重要理念,即一切事物的进化,无论是原子、人类、行星还是恒星,都会沿着既定的轨迹发展。毋庸置疑,这些轨迹并非笔直地延伸的,而是时时呈现出曲折的状态,甚至在某些情形下呈现出循环往复的形态。这种描述外延广泛且内涵丰富,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对现代进化思想的一个极其精练的概括。

《物种起源》是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论述生物进化论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

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曾发表高见:“所有的事物中都蕴含着循环的法则。”然而,他所说的循环,无非是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譬如白天与黑夜,酷暑与寒冬,或是生与死。现代科学则发现了全新的证据,从而得以论证物质和能量都无法突破循环的框架。许多天文学家认为,恒星的颜色可以指示其不同的温度状况,每个在天空中闪耀的星星都处于其温度循环变化的某一个阶段。研究表明,恒星脱胎于一个相对寒冷的发散星云。借由万有引力,一些粒子会紧紧地吸附在恒星周围,直至年幼的恒星表面闪耀出红色的光芒。红色逐渐变为黄色,到了成年期,星体就会发出蓝白色的幽光。接着,等到热量消耗殆尽,星星就会逐渐呈现出与之前相反的变色方向,从而进入老年期。而老年期的状态在许多方面又与幼年期十分类似。

利用分光仪进行观测便不难发现,星体的颜色与其化学组成之间存在着异常紧密的联系。这意味着,星体构成元素的演化与星体自身的演化似有齐头并进之势。而对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的研究成果恰能佐证这一论断。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角砾岩,也是一种碎屑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形成

与其他星体的情形类似,许多塑造地球的过程也都曾在不知疲倦的重复工作中徒然度日。地球历史的循环往复,在漫无尽头的时间的长河中,注定是一场无休止的戏剧性冲撞的循环起伏。这些循环并非漫无目的,而是冥冥之中遵从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伟大战略。与此相比,人类命运的跌宕起伏则不值一提。

地球内部激烈冲撞的本质在于岩石圈内部物质的循环变化。毫无疑问,最原始的岩石是由一些类似于火山岩浆的流体凝结而成的,它们被新岩层所覆盖,没能留下痕迹。所幸的是,在人们发现的地点不同、年代各异的岩石中,某些样本的结构与上述岩石十分类似——那是所有类型的岩石的祖先。这种岩石中存在着地球上所能找到的全部九十几种元素,它们是地球上最原始,也是最为复杂的岩石了。

沉积岩,旧称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原始的岩浆岩暴露在地表,就不可避免会遭遇一系列的物理侵蚀。这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军团拥兵甚众,霜雪、风、冰川和流水各显神通。化学侵蚀也不甘示弱。相比物理的外部侵蚀,它从内部瓦解岩石的力量更易使其崩坏。没有什么岩石可以长久地经受住这样的摧残。地质侵蚀的力量从不知失败为何物。

四分五裂的岩浆岩在世界各地安家落户,分布极为广泛。一些岩石成为松软的泥土和砂砾,它们覆在大陆雏形的骨架上,在陆地表面找到栖身之所;另一些岩石则被地下水和河流溶解、冲散,以泥沙和碎石的形式搬运到湖盆和海盆的底部。在搬运的过程中,依据重量和体积的差异,组成岩石的矿物和粒子被重新分配,即流水从轻的岩屑中分选出重的岩屑,从光滑的岩屑中分选出粗糙的岩屑。这样最终形成的某块区域中的沉积物常常由明确的、分选完成的岩屑所组成。岩屑越积越多,最终被压实,就会形成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在地球表面随处可见。

石英石,变质岩的一种

然而,从复杂的岩浆岩到简单的沉积岩,似乎并不是大自然希望看到的结果。大自然厌倦了简单。它将岩浆倾倒在地表松散的黏土和沙砾上,使岩石中的粒子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化合物;它令炙热的熔岩渗进沉积层的缝隙,那热度足以使岩石再度结晶;它使岩层表面扭曲变形,从而深刻地改变了所有相关物质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变质岩就从既有的岩层中脱胎而出。剧烈的变质作用摧毁了沉积层典型的简单构造。

变质作用的结晶过程与岩浆岩从原始岩浆中诞生的过程基本相似。处在高温高压的变质状态下的沉积岩,通常会被充分地转化为与岩浆岩十分类似的形态。这样一来,岩石圈演化的循环终于宣告完成。经历了几番变化,整个岩石圈又回归其最初的形态。在近20亿年的历史中,这场循环往复的剧目一再上演,它始于地球获得大气层的那一刹,也将终于大气消失的节点——抑或是,终于一场曾经创造了整个太阳系,也足以毁灭整个太阳系的灾难的降临。 ks1YeclGacI5WQD/vQaNiuqynmfDgoWcKDWm2Aby677CPMiO9YP+3WZZO5fa7y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