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为什么有人会死在壮阳药上

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有个情节,巩俐扮演的那个皇后,被人在每天吃的中药里下了毒,那种毒药的名字叫“断肠草”。

这个情节虽然是电影虚构的,但是“断肠草”确实有。它是一种中药,叫乌头,和我们更加熟悉的附子是同一种植物,母根是乌头,附在边上的根就是附子。过量的乌头和附子可以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由此致人死亡。

从中国的正史到野史,除了这种因急性中毒致死的故事之外,更多的传说是说因为纵欲过度,长期服用“春药”而死。中国历史上的多位皇帝,还有后来的功夫明星李小龙,都有过这样的服药传说。

乌头和“春药”都是中医里的补阳药、壮阳药,比如魏晋时期就有的“五石散”也被视为“春药”、壮阳药的一种,里面用到了硫黄。硫黄是大热的温阳药,只用在阳气极度虚弱者身上,比如严重阳虚导致便秘时服用的“半硫丸”,用半夏和炮制过的硫黄配伍,治疗连排便功能都几乎丧失的人。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写到,把硫黄埋在花下,那些要等到春天才开放的花,会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放。就是因为硫黄太热,无论对早夭的人,还是早开的花,都是一种缺少善意的催化,由此也清楚地提醒人们: 过度的补阳、壮阳不是好事,是会消耗精力甚至会缩短寿命的。

那么,中医说的阳气到底是什么?

打个比喻,人的生命就是一根燃烧的蜡烛,蜡烛上的火苗是阳,下面的蜡烛是阴。如果这个火苗熄灭了,就算蜡烛再长再粗,也没有价值了。这也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后者即便身体依旧五脏俱全,但火灭了,阳气尽了,也就没了生机。

如果蜡烛上的火苗烧得太旺、太快,底下的蜡烛很快被烧完了,这个生命虽然灿烂,看似茁壮,但是短暂,不能持久,服食壮阳药而早死的人就是这样。

这个规律早就被我们的先人观察到了,以至于民间有“破罐熬好罐”的说法,意思是,身体虚弱的人有时反比身体好的人活得长,特别是那些身体“特别好”的人。因为虚弱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命的火苗烧得不够旺的结果,恰恰是这个结果,节约了他们的阳气。

因此,要想让生命之火燃烧得长久,就要爱惜这个火苗,既不能熄灭,又不能过旺,甚至要珍惜着、节省着用,因为它不仅是身体的火力,更是生命的活力。所以,中医对阳气有极高的评价:“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真阳,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气。

自然界的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所以太阳是“天之大宝”,人体的生命维持靠阳气,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重要,是“人之大宝”。没有太阳之后世界的样子,和没有阳气之后人体的样子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暖意,意味着死亡。

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是结构上的,不是外形上的,而是功能的有无、能量的有无。功能和能量加在一起,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失去了这份阳气,即便结构再完整、外形再完美,也是冰冷的死人。

所以,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其实都是阳气从无到有再到无、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循环,而维护生命、治病养生的过程,不管用什么办法,其实都是保护阳气、使之能温暖全身的过程。

汉代的张仲景被称为中医“医圣”,他写的《伤寒论》,全称《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第一部临床经典,迄今仍是中医依照的理论准绳。这本书中涉及的病种不只是受寒引起的,而是全科的,所以才叫“杂病”。之所以之前还冠以“伤寒”,因为寒是直接伤阳气的,阳气受损后人会生各种病,甚至会死亡。医圣强调“伤寒”,其实就是强调保护阳气,而保护阳气也贯穿在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调养之中。无论是阳气于生命,还是保护阳气于中医,都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LSaTS2YA6sQlQhcSaWsMXIseh8zAvIxwy3CPRvb5D9hJkfPXA4Rc936vIg72om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