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自己培养成强者思维

强者,一个可褒可贬的词。

通常,人们说一个人是强者,是赞誉的意思,但是,往往又会对强者有过高的要求甚至是挑剔,最常见的,是议论强者的家庭,尤其是女性强者家庭的不幸福。

以前读王育琨的书《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很喜欢。王育琨在很多书和文章中,一直强调“强者”。他眼中的强者,不仅仅具备坚定的意志,这是很多企业家和普通人都有的,王育琨强调的是承诺的责任、民族性的精神山脉,是以,他会对宗庆后娃哈哈事件痛心疾首,是以,他极其推崇李嘉诚,赞其为“强者的有为”。

《遥远的救世主》和《大秦帝国》,都推荐强势文化,雄浑的、刚硬的、不屈的强势文化。

我也曾经为这个词深深迷惘,尤其当别人说我是强人的时候,我分不清这里面是赞誉还是讽刺,但是毫无疑问,如果一个女性被冠上“女强人”的称号,那似乎同时也就意味着孤独、乖僻、不注重亲情、工作狂等。之所以迷惘,是因为我那时的确不明白,“强”的真正含义。人是否有软弱的资本,是否可永远依赖别人生存?如果不依赖,是否就成“强人”了?

当然从书中不能找到全部的答案,只能说,就人的视野和明辨力来讲,心里有了大,就会放下小,当展开历史的长卷,看着风云变幻、浮沉更替的人物和事迹,那些凭藉钢铁般的意志,崛起于企业丛林间的企业家们,他们必然也有软弱的一面,但是,不会因此就轻易倒下、言败,他们即使遇到灭顶危机,也要站起来,奋勇前行,怀着梦想和痴醉,誓要攀上顶峰,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憾恨,因为曾经全力以赴地努力过。

这就是人生故事的一种演绎。这世上,有人愿意一生平淡如水,无欲无求;有人愿意波澜起伏,有高远的追求,且不管是对于物质的欲望还是自我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虽然有些时候,更像是命运选择了人,而非人去选择命运。

李嘉诚说:“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这是和稻盛和夫《活法》一样平易的说法,但他用了一生去实践。心灵的强大,也许未必一定要用成功和财富来证明,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目标不同,但是软弱、退缩……要么出于对环境的完全无争无求,要么是放弃自我,要么是具备了相应的资本,否则,就有可能随波逐流,完全被别人左右,还要托辞说这就是命运。在“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过程中,强者思维是不是一种必需呢?

在社会上拼搏的人,大多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温室里的花朵,有些人即使是成人了也还是依附家庭,但大部分人都必须只身到社会上闯荡。强,还是弱,视乎个人选择。强者思维当然比弱者思维要好,因为,强,可以示弱,弱,却往往难以逞强。

当然,强与弱也是相对的、可转化的。一个人,在这个领域强,可能在其他领域弱。在一个人面前强,可能在另一个人面前弱,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强,可能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弱。

何时该强,何时该弱,这也是要把握好分寸和场合的艺术。 JsGhr4wlkCiZP9HpAbN9IYC2MKYcG5zw1bnQvc4ZY72MFPXbr5bV1mszuONpv4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