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职场的两栖人

秋叶是武汉工程大学的老师,教的是机械制图,一周只需要上几节课,作为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他兢兢业业地授课,也要求学生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交作业,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和学生互动。他不只是副教授,也是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在线教育的探索者、PPT达人、培训师……他穿梭在高铁站和机场,奔波在各大院校和企业之间,自嘲是高铁侠,他的日程密密麻麻,产出也相当惊人,当别人在朋友圈、微博刷存在感的时候,他作为研究者,已经推出书籍和在线课程;当别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他还在指导小伙伴做课程和传播。PPT课程在网易云课堂推出两年,销售额已经达到几百万。2015年秋叶又推出三本新书,分别是面向大学生的《轻松学会独立思考》,网络营销的专业书籍《社群营销》,还有关于读书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可谓硕果累累。

林司我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同时,他也是半岛网络电台的创始人。半岛网络电台是国内知名人气独立播客,创办于2010年9月12日,那时候,林司我还在上大二。电台主打清新温暖风格,节目以情感、旅行、电影、音乐、读书等类型为主。目前,半岛网络电台已拥有主播三十多名,发布节目近千期,节目积累了上百万听众和几千万播放量。林司我的本职工作,正好也和网络广播有关,创办半岛网络电台的丰富经验,也是他被公司看中的原因。

魏小河有一份环境优渥的本职工作,业余时间,他创办了“不止读书”,微信公众号已经有几十万订阅用户,除了经常在深圳举办读书会活动,不少城市也都有分会,影响力很大。关于“不止读书”这个名字,魏小河觉得顺理成章:

“因为真的不能仅仅读书啊,你看这世界多么美好,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儿,美丽的数码产品美丽的App,美丽的电影美丽的苍老师,光看书你就白瞎了这神奇的祖国和世界给你的造化。书是生活,但不是全部,梁文道说,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在读书的路上,魏小河越走越远,他的书《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涉及书房、书店、书单、读书随笔等,描述了如何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

罗天君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的IT部门,他还有一个身份,叫狗粮专家,业余时间,他帮助妻子开狗粮专卖淘宝店,由于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关于狗粮的专业文章,引发业界的重视,他被网易邀请开立狗粮专栏,所以除了公司职员、淘宝店主这两个身份以外,他还可能成为专栏作家。

有一把美妙声音的小荻老师,在正职工作之余,和秋叶合作网络视频课程《和秋叶一起学PPT:PowerPoint2013快速入门》,放在淘宝店出售,热销1300多份。

在贵阳一家运营商公司上班的顾嘉,在业余时间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故事书”,也拥有很多忠实粉丝。生活在小城的他,既享受着平静安稳的生活,又特别能折腾,他觉得如果不折腾,可能会导致自己在安逸中退化。

曾经遇到过一位男孩,在一家星级酒店工作,酒店业不景气,他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业余时间也空闲起来。他注册成为uber司机,周日,从早到晚,开车十几个小时,一天赚两千多块钱。他说自己在老家买了房子,他是独子,但不想啃老,所以自己想办法赚钱还房贷,虽然辛苦,但也很快乐。

一位在某大公司工作的朋友,业余时间开发App,放在AppStore里销售,收入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不过,他也不会因此就去全职开发App,他挺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也有稳定的收入和其他保障,他对现在这样的状态表示非常满意,认为自己拥有很高的幸福指数。

这个时代提供了很多机会,和计划经济时代一份工干到老死而且孩子还可以接班相比,移动互联时代有太大的自由度。只要处理好时间精力,同时做几份工作,并非不可能,本职和兼职等,也不见得形成冲突。兼职都是在员工的业余时间进行,公司也不能强行控制,开明的公司,还会把这点转化为优势——有些公司由于有网络名人的存在,反而吸引了名人的粉丝加入。而通过社交媒体显现出来的才能,也会成为求职的砝码。比如南方锈才由于参与写作了《移动社交时代的互动搜索营销》一书,顺利加盟深圳之窗网,从武汉来到深圳工作。

由于网络的发展,很多公司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公司不再要求员工打卡上班,只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即使在家中工作也一样,当公司有需要集体讨论的时候或者有必要的会议,才到公司去,这也给了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同时也缓解了员工的住房和交通压力。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买断员工的时间,尤其是八小时的上班时间,而新的管理模式是让员工为结果负责。

梦想的实现有多种途径,正职工作是一种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采用这一种。如果可能,人可以多方尝试,不断探索,尤其是社交媒体这样发达的现在。一个人如果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品牌,含金量甚至可以超过本职工作的名片,名片上,往往是公司赋予的身份,有因为公司平台而产生的光环,而个人品牌,却是更加真实的存在,可能是一个人的实质内核。

有些人一份工都做不好,更不要说兼职了。要成为职场的两栖人,对一个人的要求很高,通常来说,这些人有超乎常人的努力,在他们取得的成绩的背后,可能是夜以继日的钻研,水滴石穿的坚韧。罗天君为了提升自己的网络运营能力,参加了不少培训,加起来价值不菲,但罗天君认为这是知识投资,完全值得,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他也把一些事交出去,而且只交给大学生做,给予在校大学生增加收入的机会。顾嘉为了编辑好内容、和粉丝互动,经常会忙到一两点,虽然辛苦,但甘之如饴。

这些人可能原本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小荻老师的好声音,但很多人其实也都有各种优势,只是没有发挥出来。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可能是有需求但是不知道方法,可能是由于惰性。

我并不鼓励因为兼职而影响到正职,更不鼓励那种非正常收入的兼职,公器私用也是兼职的大忌,我只是希望,对于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人们,能够通过对这个世界多一些了解,通过对别人的工作生活状态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眼界,明白困境自作,福田自造,其实原本可以突破重重阻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而不是徒然怨艾,每天哀叹。 NwHqQ8OFY8dEfn1jNGaLuo67iqb8/5AlEmgzy3zohDwSnqV30wQ3rgE1WmtT34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