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裁员,难道不可以成为好事吗?

8月10日是我的工作纪念日,有一年8月10日,我发了一条微博:

第一份工作,情同初恋。在中行八年半,接受过各种培训,学习了很多技能,除了本职的计划统计和信贷业务外,电脑、网络等是额外收获。工作有时辛苦(主要是半年和年终决算、核销呆账),大部分时间还好。想离职,幸运拿到裁员名额带一笔遣散费。好聚好舍,情义深长。你的第一份工作怎样?

有人评论说:裁员名额……教主是被裁掉的!!!

我回复说:说过N遍了,至于这么惊讶?

那段时间,诺基亚裁员的事情沸沸扬扬,据报道,最近数年,思科也一直处于裁员的阴影之下,除思科外,微软、IBM、惠普、戴尔等公司近年来都公布了数量不等的裁员计划。在可预见的将来,裁员风将长盛不衰。

2014年8月13日,思科宣布裁员6000人,达员工总数8%,这是大规模重组的一部分。思科CEO约翰·钱伯斯表示,对思科的转型“要求我们作出非常困难的决定”。为了这次裁员,思科预计投入差不多7亿美元的相关费用。

天底下本来就没有铁饭碗,即使自己创业,都有失败的可能性。

所以,对裁员,至于很惊讶吗?

没有多少人希望被裁员,但是,这个危险,肯定存在。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企业大势的问题,企业未必做错了什么,但在这个飞速变幻的移动互联时代,不做错,不等于做对,做不对,就有可能在突然之间崩塌,即使是百年企业。

我曾经到一家跨国企业培训新媒体营销,由于跨国企业的特殊性,即使了解了新媒体是怎样的,很多事情他们也都没办法进行。课堂上,有人甚至不想讨论,直接告诉我:“这个我们做不了,所以没用!”我内心很感慨,但是由于现场也有他们的领导在,我不好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不见得一辈子服务于一家企业,而且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变化,现在封闭,不等于一直封闭,不愿意尝试新的知识,其实很危险。

当初离开银行的时候,去找行长要裁员名额,行长对我说:你可要想好,出了这个门,你可能就回不来了。他是我的老领导,我知道他是为我好,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说:我不后悔。

我的确没有后悔过。我把握住了裁员这个难得的机会,本来,如果我离职,我需要交五千元的培训费,以我接受过的各种培训来说,这个要求真的不高,但由于被裁员,我不仅省下了五千元,还拿了一笔可观的遣散费,而且,也帮行里分了忧,因为当时别的同事们都特别害怕被裁掉,只有我们信贷科两个人抢下了名额,行里大摆宴席给我们送行,送了一份精美的告别礼物。数年后,行里还找到我,又补了一笔房补。我和行里,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偶尔回家,有时间的话,也会去行里看看。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离开银行的话,我的生活会是怎样?人生很难假设。如果我不主动选择被裁,会不会有一天,我会被动裁掉?不清楚。

只是离开金融行业,我忘记了很多技能,比如点钞、计算器、计划统计、信贷风险控制,但是,我的职业素养沉淀下来,理财意识沉淀下来。我转行进入IT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如鱼得水,而又在若干年后,成为自由人,继续奉行着专业主义,不再受任何企业的约束,工作与生活完全融合——这是我想要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开心。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人如果害怕裁员,就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怕?怎么才可以不怕?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考公务员,这是父母爱孩子的拳拳之心,可以理解,不过,他们往往并没有想到,公务员体制是否能够一直存在?现在的安稳,是否等于一直的安稳?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习惯了稳定的环境,但这时候,外部却发生了突变,是否还能有足够的能力迎接变化?

在一系列裁员事件发生前,跨国企业也是安稳、高薪、高福利的象征,也因此,很多员工都有优越感,误把企业光环加诸自身,事实上,却未必是这回事,一旦平台坍塌,他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匹配市场需求,而由于之前的消费习惯等,财务压力、社会压力都接踵而来,从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时代裹挟着人前进,唯有坦然迎接变化,通过持续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保鲜,才是正道理。

裁员,应该意味着新生。不再受限于原来的企业,也摆脱了各种羁绊,可以重新树立人生目标,开启新的规划。

在这个意义上,难道不可以称为好事吗? 1YISvZLG56WFlkYetQzVpfG7bYO1OOuMERyA6XMuUT/AdpA/IiW0W3JI0h3Fqb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