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身在职场,必须有职业化精神

有位朋友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培训师,去外地做一个培训,因为对一些事情不满意,立刻订了回去的航班,走了。

人不见了,培训组织方也无法可施,培训无法进行。

后来,组织方就不敢再和这位培训师合作了。

应当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还有习惯,对事情不满意,做出过激反应,也是正常的事,只是,一走了之,这不是职业精神。

较好的做法是:

即使不满意,也要信守之前的承诺,把事情做完,以后可以不合作,但是不能负气而走,把那么多人晾在那儿。虽然给了主办方一个不好收拾的残局,心理上是痛快了,但是,也要为参加培训的人着想,他们是无辜的,就算没有付费,也付出了时间,何况也付了费。

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前两天骂了一位顾客,本来是一番好意地电话联络,送温暖,谁知道顾客认为他们脑残什么都不懂(正常顾客会觉得他们只是寒暄,给打电话制造一个由头),总之没处理好,他算是很克制的人,也怒了,最后不欢而散。事后他反复思量,为什么会发怒?他发现,很多时候,一旦情绪上来,事情就会偏离原来的航向,本身是解决A,因为情绪上来,最终被带入毫不关联的B而不自知,这是最悲剧的事情。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到的方法是淡化“我”这个主体,遇到任何事情,不是“我想”、“我看”,而是把“我”当作“他”,于是,很多事情豁然开朗。这一方法可以用在任何事情上。

比如这个东西我大爱,把“我”换成“他”,可能会发现也没那么值得惊喜和迷恋的。

他这个分析很好。我另外提醒说,不管怎样,都不应该和顾客对吵,要控制好情绪。

情绪的控制也是一种能力。很多人会说,因为我不喜欢,因为那个事情让我不舒服,所以我做不好,其实,最考验人的,就是即使不舒服,还是要做好事情,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好,你让我不舒服对吧?那爷还不伺候了呢!如前面所述的培训师,其实最后砸的,还是自己的牌子。当时痛快了,但以后的路也就堵上了。

可能有人说,那这样不是太虚伪了吗?明明心里不高兴,面上还得微笑。对,就算是虚伪,职场上也需要这样的虚伪。人不能带着情绪去做事,这样会对事情有不良影响。在前一分钟,你为这个事情生气,脸上布满怒气,后一分钟,面对别人,你需要换上笑容,需要礼貌,而不是迁怒;需要把事情按标准的要求达成,而不是因为心怀不满就不做或用一个较低的标准进行。

个性可以有,但不适用于这类场合,就像演戏一样,上了场,你得进入角色,下了场,你才可以恢复个性。你可以决定以后怎么面对,但不能立刻做出反应,即使当众人了解了来龙去脉后,这个反应看来是合理的,但是,通常你并没有这样完整的解释机会,别人看到的,只是你拂袖而去的一个定格,并且从此留下不好的印象。更不要说,因为损害了无辜者的利益,而让他们也产生不良印象——我们要记住:就算我们有百般理由,通常也不见得能够解释,即使解释了,也不见得都被接受,即使道理在我们一边。放弃解释,将事情做好,这是职业精神。

最终,形成一个人的职业形象的,就是他做人的品格、做事的态度和能力。 f9HPKJVMBYTFVuPhwU65M7lxDd/5BQAZfnNdo5sPwv8bus/j5VcyRCndLWf8+p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