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低头忍让,为生存开路

遇事低头不为过,逞强只会伤自己。有一种为人处世的低调哲学,强调低头的处世智慧,其实也源自思路。这种精明的思路,可以解释为低头做事,抬头看路。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语,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但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志进取者,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而绝不一味地消极乃至消沉;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将此看作是人生和事业的尽头,他们畏缩不前,不愿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指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中,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并不多,也不是容忍他人高昂作吟,旁若无人的,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莫名其妙的指责和讥讽都可能时常发生,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可以选择离开,但是前路艰难,祸福难料;你也可以选择留下,以低调的姿态慢慢融入这个集体,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如果你不想在“檐”下求生存求发展,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是个强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你能保证你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处世中,不妨把思路放开一些。

在别人屋檐下时,如果你不想碰头,最好的办法便是低头,在生存与尊严的矛盾中,智者会先把面子放在一边,顽强的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才会有出头之日风光之时。

在矮的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有非常多的好处。不会因为抬头而碰破了头,也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沉不住气而想把“屋檐”拆了。要知道,不管拆得掉拆不掉,你总要受伤的,因为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会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要去哪里?这是必须考虑的。而且离开再想回来,那是很被人理解不了的。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极其复杂,有时更是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先低头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高明思路。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西汉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一定要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他不低头就会把自己弄到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奋起还击,闹出人命吃官司不说,很可能赔上自己一条小命。韩信后来的结局也与他的“不低头”有关,可见人的低头能善始善终也是很可贵的。

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一定要低头”,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隋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时时疑心重重。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为当地民众造福,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忌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居然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李渊当初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置于死地,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低头哲学完全适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低头可以安心做事,不必担心遭人嫉妒和排斥,同时,抬头看出路也不会终为人下,这种思路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 HDw+bQwfKPfboTCSWTLMMSsMs6+tsXpCjc2HnjPE1xY25/orrh8TQW9SnbirU4+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