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 有先见之明,立不败之地

谋划任何事之前,都要预见它的发展趋势,遵循它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他明确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明智的人能够在事物刚刚显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发现它的发展演变的规律,甚至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就能预见它的趋势从而早作筹划。

魏晋时期的大军事家曹操,深知这个道理。

曹操攻下张鲁的老巢——南郑,取得重大军事胜利。这时,谋士们纷纷进言,劝曹操乘胜进军,直取益州。主簿司马懿认为,刘备刚刚灭了刘璋的力量,但全蜀上下并未归心。益州一胜,乘势进兵,刘备之军势必瓦解。如此天赐良机,不可失去。谋士刘晔也认为,一旦错过战机,刘备安定蜀民,据守关隘,恐怕难以消灭。

但曹操不以为然。他认为夺取益州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适可而止,“按兵不动”。因为刘备虽然刚刚夺取成都,但军力旺盛,士气很高。另外,尽管孙刘两家矛盾不断激化,但一旦曹操的拳头伸得过长,后方空虚,那么,坐山观虎斗的孙权绝不会袖手旁观,失此良机。他们很可能绕过荆州直袭许昌。为此,不能头脑发热,图一时痛快,而应该审时度势,见好就收。后来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如此。只是因为曹操的正确预见和决策,没有吃亏上当。

和曹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备。

东吴计杀关羽夺取荆州之后,刘备怒而兴师,发动伐吴之战。虽然这场战争的发动是不谨慎的,但在战役之初,刘备凭借优势兵力,有利地势,以及在报仇雪恨思想指导下一时激起的高昂士气,攻城夺地,捷报频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赢得不少主动。在杀气腾腾的蜀军进攻之下,吴方被迫再次求和,提出把范疆、张达二人和张飞首级一并送还,交还荆州,送归夫人,重修旧好,一同灭魏。

应该说,东吴的条件对于蜀国而言,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试想,即使战争胜利,还能彻底消灭东吴么?假如刘备头脑清醒,见好就收,既在一定程度上出了心中的怒气,又收回荆州重建吴蜀联盟,从而使战争得到一个较好的结局。但是,刘备被初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战争发展的最佳结局心中无数,盲目坚持率军长驱直入,企图消灭东吴。结果非但未能灭吴,反被人家一把火烧得大败而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必须建立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没有预见,就会使人们的行动处于盲目状态;错误的预见,就会把人们的行动引入歧途。

1973年,世界上出现了所谓“石油危机”,严重冲击了依赖能源的汽车制造业。但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却一如既往,照样生产耗油量大的汽车,结果在1978年世界“石油危机”再度出现时,高耗油汽车的销售量大大下降,存货如山,每天损失200万美元,使企业濒临破产。而日本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预见到,由于石油逐渐减少,石油危机即将到来,将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将会改变,买车时必将考虑怎样省油,因此60年代初制定了以省油技术为中心的汽车技术政策。结果省油车在70年代进入世界市场,击败了汽车之王的美国。

具体到我们自身的行动上来,同样需要事前的科学预见,冷静思考,认真筹划,方可付诸行动。凡事想太好不行,太坏也不行,按其自然趋势去预见,做到心中有数,事情发展不至于脱离正轨,我们成功的把握也会大些。 HhiEFO+duAYOCQFInJ2YhaXRPyRMWxdAvgnrFEG+qcJZ3I6EtIyekd1VlACeIg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