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人,他并不是天生就比别人聪明得多。他们显得不同于一般人,主要是和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可以说,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就是因为有个美好的童年,从而成就了他们的“聪明”。
童年时,鲁迅常跟母亲住到乡下的外婆家,那个地方有小桥流水,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鲁迅很喜欢那里,他把那里看做是自由的天地,他常常会抛弃学习,和很多小伙伴一起,到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他常这样愉快地玩耍着。正是因为有着很多这样的童年趣事,在很小的时候,鲁迅就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逐渐了解了旧社会的农民。后来,他能用犀利的眼光看穿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事实,并成功地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一些农民的形象。他的这份睿智,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他在儿时的那段时间,对农村社会的接触。
如果说鲁迅“聪明”得益于儿时对社会的接触,那么,爱因斯坦的“聪明”可能就得益于他妈妈的引导了。
3岁的爱因斯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一个人傻傻地坐在那里。可在母亲的眼里,她从来没有把爱因斯坦看成是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孩子,当母亲看着他聚精会神的憨样时,反而会开心地笑着对他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喂,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母亲总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会聚在一起玩游戏,他们会一起尽情地唱着、跳着、叫着,可里面就是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因为他喜欢一个人玩,他能一个人静静地玩搭积木,并且一玩就是老半天。因为缺少与伙伴的接触与交流,小爱因斯坦到四五岁时还不大会说话,这时,他的妈妈开始犯疑惑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
小爱因斯坦开始上学了,但与其他的孩子相比,他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呆笨。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很差,孩子们在私下里也都经常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同学们还因为爱因斯坦的善良和呆笨,给他起了一个“老实头”绰号。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连一个正常的孩子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因此很多人怀疑他的智商有问题。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老师,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做什么,没想到那位老师竟说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因为你的儿子将会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就认为小爱因斯坦是一个笨蛋。最后,因为小爱因斯坦总喜欢问一些古怪的问题,学校竟勒令他退学了。
虽然爱因斯坦十分“不争气”,但妈妈对他是十分宽容的。每当爱因斯坦显得很笨拙的时候,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不用把这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机械的规则和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妈妈并没有将他视为“弱智儿”,没有因为他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骂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慢慢地帮助他成长。就在爱因斯坦退学的第二年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他非凡的人生历程。
当后人回看爱因斯坦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曾经也是一个“笨蛋”,而这种从“笨蛋”到“聪明人”的孵化,得益于他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还有他的妈妈能保护他聪明的特质。所以说,孩子的聪明往往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可能你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假如职场妈妈不善做一个驯马的伯乐,那么,孩子即使是最优良的马,恐怕也难以驰骋千里。
职场妈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多花工夫,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这样,孩子可能就会变得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