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话锋芒太过,就会得罪别人;行动锋芒太露,便会招人嫉妒。这些将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阻力和破坏力。如果你成功的路上都是阻力和破坏力,那你的成功要到何时才能到来呢?
人生要历经千门万坎,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头来,不但被成功拒之门外,而且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学会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它既是人生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风度和修养。
很久以前,有一个满怀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地学丹青,但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位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说:“你走南闯北几十年,就没有找到一位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说:“唉,很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地一笑说:“老曾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画家的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画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曾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就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纸、砚。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把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把倾斜的茶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茶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纳百川入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生活在世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首先需要学会的便是礼让谦逊,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如果能够在生活中保持低调,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加清醒,也会因此赢得别人甚至是命运的尊重。相比来说,那些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自己也就不会得到提高,从而深深地陷入郁闷苦恼之中。
古语有云:“大丈夫能屈能伸。”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足,不但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而且必须具备能伸能屈的韧劲。当遭受外界压力的时候,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承受,实在承受不住的时候,该弯曲的就要弯曲一下,该低头的就低头一下。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如此一来,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抬头的机会。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深知“学会低头”的道理,而且把它视为毕生为人处事的座右铭。
富兰克林年轻时,才高气盛,因而让很多人看不惯。这种个性大大损害了他的人际关系。
一次,他去导师家里讨教几个问题。进门时,他的头碰到低矮的门框上,痛得龇牙咧嘴。这时,他的导师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这是我想教给你的第一课:在该低头时要低头。”
富兰克林深受启发。经过长时间的修炼,他成了一位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绅士。人们称道他更多的不是他的巨大成就,而是他出众的人品。
曾有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苏格拉底可谓是深得人生真谛:懂得低头。
俗话说:“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无奈,一种有损于尊严的选择;而有人却赞成这句话,认为这是一种人生的高级策略。
其实,低人一头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呢?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懦,而是一种清醒中的鉴定,是另外一种自信和伟大。人往高处走,但是高处不胜寒,水向低处流,低处却能纳百川。因此,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向上走的心态,也要有敢于低头的勇气,这样才能发现世间更多美丽的风景。
人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处于困境中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智者的选择,也是成大事者必有的度量。有时退一步是为了穿越千重山,踏破万里浪;有时低一低头,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响彻为惊天雷;如此般退步,如此般低头,即便今日成渊谷,即便今秋化作飘摇落叶,明朝也足以抵达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明春依然会笑意盎然,傲视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