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尼采百年前的寄语:
无论是谁,都有一技之长。而且这一技之长是属于你自己的。有些人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并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利;而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发现自己有什么特长,因而一辈子都活得很平凡、很不得意;也有一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培养了自己的特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总之,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是很重要的。
——《人性的,太人性的》
尼采是在大学其间领悟到,知道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的,否则,尼采将不会有伟大的学说流芳百世。对此他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有了以上的感言,反复强调了人要知道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
今天,从尼采所获得的巨大成就看,这一要点对于我们来说意义仍然深远。
不管是谁,都应该知道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些人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且利用它让自己获得了益处,而有的人则始终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所以,他们总也做不出比别人强的成就。
可见,尼采是一个好思考,又对自己颇了解的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而有的人是依靠一些自身能力来发现的,有的人则是依靠观察他人的成功而摸索出来的。但是,不管怎样,尼采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心理学家唐纳德·克利夫顿曾经说过:“从成功心理学来讲,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他是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但是成功所依赖的条件是不同的。而事实证明,成功者不在于他们能力有多强,而在于他们能否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比如:爱因斯坦靠的是科学技能;而卓别林靠的则是表演艺术;惠特尼·休斯顿在唱歌方面的优势将她推上了事业顶峰。
尼采也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成功也源于他找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哲学。
尼采在进入普尔塔中学之前就发现了自己对音乐诗歌的爱好,他的这些特长让他的童年生活很充实。然而,即使有了音乐和诗歌的陪伴,尼采也并没有停止对自己做更深一步的认识,终于在即将进入普尔塔中学时他发现了自己的特长。
尼采要离开家去那古老且严格的普尔塔学校念书了,他难以离开妹妹和妈妈,对亲人的不舍和他内心追求更高深文化的思想如同一个矛盾体一样在无尽地纠缠着尼采。于是尼采写下了一首短诗:“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中认出了自己。但这只是第一要务,我们还必须努力向前。”尼采的这首诗已经反映出了他对哲学的领悟。哲学中没有绝对性,凡事都有两面性,尼采将自己的生活和整个人生都看成了一面镜子,从中他能看到真实的自己。这说明他已经懂得客观地来看待问题,并且明白任何事情都具有多重性。对哲学的偏爱和探讨才是自己的强项和挚爱,这个感觉和判断开始在尼采的脑海中扎根。
尼采进了大学之后,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叔本华的思想最先植入尼采的脑中。尼采对叔本华的狂爱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在哲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造诣。尼采虽然专修语言学,但是他却将哲学与之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哲学思想的尼采式的语言风格。随后,哲学这项特长就一直伴随着尼采。最后,人们记住的尼采永远都是哲学家。
尼采是通过写诗的方法发现自己的哲学优势的,并且将其一直发扬下去。在尼采的人生中,对哲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哲学,尼采将会终日待在古典的巴塞尔大学当他的教授,那么他的生活将十分乏味。而且对尼采来说,这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纵观尼采的一生,哲学似乎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从某些程度上来讲,发现自己在探索哲学上的特长,对尼采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尼采不是圣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像尼采一样,一定也有自己的特长,重要的是一定要尽早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价值。当你为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而奔波的时候,就算是身体疲惫,内心也是甜美的,当你看到你的特长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力量,显示出光辉的时候,你的内心也将是灿烂如花的。要做强自己,让自己活得有价值,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是个大前提。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自己的特长,或是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特长,很多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让他们的思维陷入了范式,认为自己就是干这个工作的料,也就只能在一个岗位上任劳任怨。而经过有关科学人士的调查,有0%以上的人不喜欢从事自己现在从事的行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勇敢地走出去,多接触一些新的事物,说不定就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里根总统曾经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二流演员,他凭借良好的外形在好莱坞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在一次社团参演的时候却意外地接触到了一位政治社交家,里根发现了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华,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投向政界,最终成为了美国总统,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
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获得周围人以及社会的尊重,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他人和社会有无贡献,而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只有意向而缺少必要的技能是无法实现的。自己的专长就是一个很值得依赖的条件,自己的专长就是他人和社会所缺少的。因此,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专长就更容易做出不凡的成绩。
来自尼采百年前的寄语:
知识会改变我们,就像营养一样,它可不是仅仅起保护作用而已,对此,生物学家也给予证实。但是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多数人往往都会留有人的学问和本事皆源于天赋的印迹,这一顽固卑劣的印迹与“这是不可更改的命运”的宗教理念有关。其实,每个人都应懂得:强硬的自己不是外力打造成的,是由学识武装起来的。
——《快乐的知识》
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学问都是后天学来的,而且一个人有学问才能做研究、受人尊重。对此,尼采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在《快乐的知识》中就强调说:没有学问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事,只能依赖别人生活,命运是很悲哀的。
利用学识来做强自己,就要求自己不但要学,还要善于用已掌握的学识来发展、创造自己。
据说,在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准备发射前,有一位公司的老板给有关管理机关写了一封信,想在卫星外面做公司宣传广告。而对方的回应是:这是异想天开。
可是这位老板却很认真,一直不间断地写信,大有非要做成这个广告不可的架势。后来,这件事情被传开了,所有人都觉得很新鲜,在卫星上做广告,谁能看得见?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广告有什么意义?难道是做给外星人看的吗?
直到卫星发射升天,这个请求也没有被批准,但这件事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短短的时间内,这位老板和他的公司在美国家喻户晓,知名度大大提高,公司产品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后来,记者在采访这位老板时问道:“您怎么会想到在卫星上做广告呢?”
这位老板笑笑说:“当时我的公司刚刚起步,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广告。但经验告诉我,出奇可以制胜。为了达到宣传目的,我只能找一个根本不可行的办法,一分钱没花,却比花了钱的广告效果还要好上千倍。”
成功需要智慧。为了成功,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勤奋、努力进取,还需要拥有智慧。如果我们只是死板地去追求成功的话,那么就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要善于利用新点子,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这样就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目的。
在生活中,人们在切苹果时一般习惯顺着切,很少有横着切的,但我们如果横着切,看到的苹果横截面是个很美丽的五角形图案。只是换了一种切法,我们就又有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我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想的都是伤感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想的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沉浸在自怜里,大家就会远离我们……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可以选择别出心裁,换一种方式或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契机。
每个人都想获得不凡的成就,这就要独辟蹊径,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学问和经验,并且能善于应用和发挥。多动脑,发展你潜在的智慧,多思考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唯有用智慧和学问去做事,才会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20世纪30年代,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的一些原始部落里流行一种奇怪的病,当地人称之为库鲁病。病人走路摇摇晃晃,双手和双脚发抖,最后变得痴呆,运动无力,发病几个月到半年后死亡。这种病是怎么引起的?它是否会传染?医学界对此一无所知。
美国科学家盖术塞克想要揭开这种病的秘密,不远万里来到原始的福尔部落,着手研究这种新的疾病。他发现,患这种病的人没有发烧等病理现象,也不见炎症和蛋白质升高等现象,不像是一种传染病。医生们在病人的血液和脑脊液里寻找病原体,也一直没有找到。当时的医学界都认为,人类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慢性病,因此,这种病不是传染病。
正当盖术塞克在遥远的福尔部落里苦苦探索的时候,另一位美国人哈洛读了盖术塞克描述的库鲁病的症状后,却判断出这可能是一种传染病。
哈洛当时只是一位兽医,从来没有见到过库鲁病人,他是怎么判断出库鲁病的可传染性呢?他的推测有些什么根据吗?
原来,哈洛是从对羊搔痒病与库鲁病的比较中得出这个结论的,这就是学识。他当时正在研究羊身上的传染病,这种病也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会使羊的大脑发生缓慢的退行性病变。当时对羊搔痒病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对它了解得比较多,并且已经用病羊的脑悬浊液通过接种法证实了它的传染性。许多学者推测,它可能是由一种慢性的特殊病毒传染的。
哈洛对羊搔痒病和库鲁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发现了大量相似的症状:
羊搔痒病和库鲁病都是一种缓慢性进行的疾病,发病时间长,疾病的进展迟缓。这两种病都没有发烧等感染的迹象,脑组织都受到损害。搔痒病病羊的脑子上布满了洞眼,成了海绵状的组织;库鲁病人的大脑也出现类似的病变。这两种病都有动作失调的症状,患病的羊走路摇摆,吃草困难;患病的人走路摇摇晃晃,身体发抖,站立困难。都在发病后几个月内死去,死亡率极高。
根据这些症状的相似性,哈洛推测,它们是同一类疾病,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既然羊搔痒病具有传染性,那么,库鲁病也很可能具有传染性,它可能也是一种传染病。
哈洛没有去过南太平洋的新几内亚,更没有研究过库鲁病,但是,他研究过羊搔痒病,他是从比较中发现这两种病的诸多相似性,据此推测其性质的相似性。
哈洛深信自己推测的合理性。他自信地写信给发表盖术塞克论文的杂志,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并且建议,用库鲁病病人的脑脊液接种到黑猩猩的身上,观察它是否会传染。他推测黑猩猩也会患上这种病。
哈洛写给医学杂志的信由杂志社转给了盖术塞克。盖术塞克接到了哈洛的信,深受启发,按照信中的提示,给黑猩猩接种了病人的脑脊液。经过一年半到四年不等的时间,接种的黑猩猩果然先后患上了库鲁病,有力地证明了库鲁病的传染性。哈洛的信,打开了盖术塞克的思路,使他及时调整了研究方向。
后来,人们进一步从羊搔痒病和库鲁病中发现了一种类似于病毒的致病因子,有人称之为慢病毒。据美国科学家普鲁西纳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致病因子,被称为朊蛋白。由于盖术塞克发现了库鲁病的社会因素,发现了它的可传染性,他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发现朊蛋白这种新的致病因子的普鲁西纳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哈洛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的科学预见对库鲁病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指路、定向的作用。他运用相似方法,从相似的现象推测相似的病因,这个思路是非常富有智慧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见证了它的巨大能量,今天,我们强调要用学识来做强、做大自己,也就是让我们努力掌握更多、更扎实的现代科学技术,利用技术创新,产品就会有较大的附加值,而用体力是敌不过智力的,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就要用学识来武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