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外圆内方为谋忍

处世做人,讲究一个“度”,恰如其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过于刚直,锋芒毕露往往为世俗所不容;过于随和、委曲求全又被视为软弱;只有外圆内方,不卑不亢,刚柔相济,方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有术,游刃有余。

1.三寸不烂之舌,一生受用不尽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自己平凡的命运。

说话是人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一天中的每件事都必须用语言来推动。因此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是最简单,最平凡也是最重要的事。正因语言与人们息息相关,所以说话的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在这个时候,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却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70次伤,而且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时已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河,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掠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荣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自然是高兴无比,连忙说:“好,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刘邦本是个大老粗,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所以安排入朝的席位上,高祖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应排第一,但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于是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因此而被改封为“安平侯”,封地也多了近一倍。鄂君的几句话,使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在某种情况下,不说比说更好,这时,选择不言便是最佳谋略。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太宗有次问魏征:“如果你的进谏我没有听取,再同你说话时,你为什么不应答呢?”魏征回答说:“我认为一件事不可以三番五次反复劝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臣子让步了,那么你还将照样做,所以我不敢应答。”李世民说:“应答了再劝谏也没有关系呀!”魏征说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听从,背后议论’。臣内心知道不对,却满口应承,这难道是契和稷事奉舜应持的态度吗?”

说话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时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正确把握说话技巧是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秘方点拨:说话是一门艺术,掌握其技巧给你不仅仅带来友情,是吗?2.慢说“你错了”

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想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心境吧!

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到别人对你说“你错了”这样的话呢?假如听到这种话你会感觉如何呢?我想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不会太舒服吧。短短几个字,虽无恶意,却很容易伤了人的自尊心。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一段经历: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车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他。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作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

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式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光劳利就发现,他审察的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看出他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光劳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剔出来。这样一来他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他的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

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秘方点拨:朋友们,不管我们有多忙,也不管我们多么有道理都不要轻易去否定别人。给人一点面子,一点宽容,会让我们拥有很多朋友。

3.小不忍则乱大谋

中国有句谚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是啊,许多时候,我们权势不如人,机会不如人,我们就不得不低着头,做些不得不做的违心事。有志者会籍此取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图东山再起。这样才不枉当初低头之痛。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一旦失败,则永无机会从头再来了。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共和狗争道并咬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

我们这里讲的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的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凡事留有余地

俗话说:“狗急跳墙。”国外有句相同的谚语:“走投无路的老鼠会咬猫。”老鼠无论如何也斗不过猫,但是在情势所逼,走投无路时,也可能拼命决一死战,给予猫以意想不到反击。

人类的情形与此亦相差不远。对于他人无尽无休的追问置若罔闻的人并不是没有,但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绞尽脑汁地意欲辩驳、反击,而无深思反省的余地。再者,无论是什么人都难免有些缺点,如果办事说话喜欢穷追不舍,紧逼不放,对方在情急之下,极有可能不顾一切地反咬你一口,从而造成双方僵持不下的尴尬局面。

吴先生是位热心于教育的知名人士,眼下提任某市局研究室主任,虽然年逾半百,但是每天的课间操仍和其他同志一起跑步、做操,其精力之充沛决不亚于年轻人。一天早晨,天正下着毛毛细雨,研究室的同志们不知是否要照例做操,于是去请示吴先生。吴先生说:“如此小雨,照做不误。”此时,其中有一位年轻人轻声地咕哝一句:’要做你自己去做好了。”不料这话被老吴听到了,于是喝斥道:“你说什么?在大家面前再说一遍!”吴先生的怒斥使这位年轻人紧张万分,但是吴先生对此并没有深究。这位年轻人是个不满现实、喜爱制造事端的人,平素即被大家所不欢迎,吴先生的斥责使得其他的人觉得非常痛快,认为他是罪有应得,而且对这位主任的作风深感佩服,从此之后,所有的办事员和科员都越发尊重吴先生了。

当斥责时,不用客气留情,但是斥责必须有分寸,而且在斥责之后必须给予无限的信任和关怀。斥责之后,还应伸出救援之手,使他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追究责骂,从此戴上“有色眼镜”,一棍子把人家打死。迫使对方赤裸裸地坦白,使他受到最彻底的伤害,这是最愚蠢的人才会采取的笨拙方法。

如果拥有远大报负,就决不让眼前琐碎的东西绊倒,为了实现报负,忍点儿耻辱算得了什么。

秦国灭魏后,听说魏国名臣张耳、陈馀在逃,于是到处悬赏捉拿。张耳、陈馀两人风闻此事,于是改名换姓,潜逃到陈国去当了看门的小卒。一天,当地的一名小官无缘无故地找碴,说陈馀碍眼,顺手用鞭子抽打陈馀,陈馀哪能忍受得了,陡地站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张耳一个箭步过去推倒陈馀,丢了眼色要陈馀忍住这口鸟气,陈馀只好自认晦气。恶官打累走开后,张耳一把扶起被打得半死的陈馀,架着他到桑树林子中,数落一番:“你还记得咱们当初是怎么约定的吗!如今这小小的侮辱你都忍不住,想白白地送死,那咱们还谈什么往后的大计划呢?”

没有远大志向,而又怕面对眼下挫折的人终究成不了大事业,也只有望洋兴汉的份了。

秘方点拨:我们在斥责别人时,只要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可,切不可侮辱他的人格,或骂,或斥或讨伐,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会激起对方反抗,到那时,下不了台的反而是我们自己了。所以,我们要牢记: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都留有余地。

4.敬而远之对小人

君子就是那些为人坦荡、不屑于勾心斗角紧盯蝇头小利之人。而小人恰恰相反,他们是琢磨人的专家。

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无非两种:君子和小人。小人的眼睛牢牢地盯着周围的大小利益,随时准备占点便宜,为此甚至为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对付小人没有一套办法是不行的。

唐朝时,有个李林甫,他是唐玄宗手下常伴随其身边的一个奸臣,心胸极端狭窄,容不得别人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唐玄宗有个喜好,他比较喜欢外表漂亮、一表人才、器宇轩昂的武将。有一天,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正在花园里散步,远远看见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武的武将走过去,便感叹了一句:“这位将军真漂亮!”并随口问身边的李林甫那位将军是谁,李林甫支吾着说不知道。此时他心里很慌张,生怕唐玄宗喜欢上那位将军。事后,李林甫暗地里指使人把那位受到唐玄宗赞扬了一句的将军调到了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使他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唐玄宗,当然也就永远丧失了升迁的机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为真是让人莫名其妙,其心眼极小,为一点小荣辱都会不惜一切,干出损人利己的事来。所以防小人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本领,即使我们不屑于与小人为伍,我们也不得小防,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唐朝天宝年间,暴发安史之乱。郭子仪率兵平安天下,立了大功,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格外小心。一次,朝中有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吏要来拜访郭子仪,郭子仪事先做了周密安排,因家中侍女成群,他让所有的侍女到时候都避开,不要露面。郭子仪的夫人对此举感到不理解,问丈夫为什么这么做?郭子仪告诉夫人说,这个官吏是个十足的小人,身高不足五尺,相貌奇丑,很忌讳别人说他丑。郭子仪担心家人见了这个人会发笑,因而让所有家人都躲起来。郭子仪对这个官僚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小人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小人之刁钻,几乎无孔不入。有些小人竟也勇敢的得很,不惜牺牲他自己的生命、亲人的生命,或“第二生命”,而与你周旋到底,正所谓舍命陪君子。这时候,就算你有理,也最好避一避此等不要命的小人。小人固然厉害,但我们并不怕他,避开小人是因为我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琢磨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小人不遗余力地陷害别人,就是避免别人胜过自己,谋求心理上的平衡。掌握了小人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不妨投其所好,让小人的心里舒服一些,他们就会把眼光从我们身上收回,转向别处了。

秘方点拨:老祖宗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宁可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小人的一个手段,足以打乱我们一生的生活。因此,万不可小看小人。君子之流,不肯与小人为伍,但“防”、“躲”却是不得不为之事。

5.该闭口时就闭口

嘴是用来吃饭,说话的,隧此这外别无它用,但偏偏有许多不该发生的事都是出自于这里……

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认为自己聪明,有才华能干,因此,很多人言谈举止之间,总是有意无意显示一下自己某方面的优势。如果是同事,朋友之间这样做,应无大碍,若是在领导面前蓄意显能,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毒运。因为你太聪明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他就会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剌,早晚要铲除掉才安心。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由于为人恃才自负,屡犯曹操之忌。曹操曾营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观看,不置可否,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个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便想找机会除之。

曹操率大军迎战刘备打汉中时,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屯兵,到了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这时夏侯*)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把他杀了。

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肯定,杨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问题在于他被聪明所误。处处都要露一手,所谓“恃才放狂”,不顾及别人受不受得了,不考虑别人讨厌不讨厌,而这个别人,却是曹操这个恃才傲物的顶头上司。于是,针尖儿对麦芒,杨修终于送掉了自己的小命。

这里,杨修智慧超人,却因过于自负,不给曹操留一点面子,而丧了性命,这是每一个想以“聪明”博得上司欢心的下属应该吸取的一条教训,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至还要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虽然说杨修锋芒外露,好逞才能,因此而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未免太可惜了。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告诉我们:欲利用上司的下属,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处处想到表现自己,放任自己,无视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来上司的忌恨,引火烧身。

由此看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倒真是处世之道至理明言了。面对上司,想必每个人都有“伴君如伴虎”之感。因此,我们要学会降虎之术,那就是让自己显得笨一点、愚一点,让上司显得英明一些,高大一些,这样我们这些“笨头呆脑”的家伙,在他眼里也就会可爱许多了。

秘方点拨:是凡大智者,无不是“愚”人。只有不失时机的说话,恰到好处地闭口,才能在与上司的周旋中,明哲保身。

6.不要脸皮,要面子

俗话说: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今天看来不无道理。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二千年的儒永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脑中有了这样的观念:宁可饿死、冻死,也不能让人家擢脊梁骨。这种强烈的自尊自强意识着实可嘉,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仍然抱此观念不放,守着一张脸皮不放,那可就称得上是愚腐人。

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有许多利用厚脸皮获得成功的事例。他们只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练就了刺不进扎不透的厚脸皮,保护着他们免遭旁人所有可能的非难和自己良心的遣责。

从历史上看,脸皮薄儿而成功者极其罕见,大凡那些获得超人成功者,皆为厚脸皮者。最有名的莫过于越王勾践,为了复仇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替夫差亲口尝大便的味道。然而,他最终以自己的厚脸皮换来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辉煌。刘备出道以来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托庇于人,见人先哭后说话,依靠自己的厚脸皮忍辱负重才终于有了三分天下。韩信更不用说,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才有了垓下一战功成。

不光是政治家,清朝时有个读书人无依无靠,寄居寺庙靠和尚施舍度日,和尚为了赶走他,故意在吃饭时不敲钟,一次等到吃完饭才敲响开饭的钟声,这个读书人跑去一看啥都没了。这个人可真算是厚脸皮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不过墙上题诗两句聊以解嘲,并没有负气出走,而是继续死皮赖脸地苦读“蹭饭”,总算换来高官得中的一天。衣锦还乡回来一看壁上两句诗早已被绿纱罩上了,又写出了“二十余年尘拂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的感慨与得意。

细思之,厚脸皮其实是“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平常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勇气,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坚忍,抱负远大、志在高远的胸襟,还有志在必得的自信。归根结底就是心理素质好,实为当今成功者所必备。

我们这里所提的“脸皮厚”,并非是让我们要无赖,丧失尊严。而是希望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学会忍耐,学会等待时机,学会主动把握机遇。那些羞羞达达,不肯降低身价做事的薄脸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肯定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明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1922年,土耳其人同希腊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土耳其人终于下决心把希望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土耳其最终获胜。

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细节之后,凯墨尔安慰这两位失败者;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卡耐基说:“凯墨尔即使在全面胜利的兴奋中,为了长远的利益,仍然记着这条重要的信条——让别人保住面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劣群体,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缘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种心理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朋友们,即使我们自己很优秀,也千万记得给别人留些面子,这样我们才会被人所尊敬。

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表达出那来自内心的赞美之声。

秘方点拨:“脸都不要了,我怕什么?”人只有拿出这个气魄,作人做事,我们才可能事业有成,成为人上人之人。

7.学会爱你的敌人

“爱”是友好的表示,爱亲人,爱朋友,爱恋人,这都是内心情感般需要,是人的本能,而“爱你的敌人”却是令人费解的事……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高出许多。

体育竞技场是最能体现这种特殊的情感的地方。随着比赛哨声的吹响,拳击台上走来两位选手。他们两位可以称上是势均力敌。走在前面的那位叫阿森,笑容满面,礼貌地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后面那位叫约翰,显然他还没有消除对阿森的敌意,因为上一场比赛阿森让他出尽了丑。约翰一上场,就虎视眈眈地瞪着阿森,对全场热情的观众不理不睬甚至连比赛的礼仪——双方握手拥抱也粗暴的拒绝,就那样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阿森,单等裁判的哨声。

对于约翰的无礼,阿森显得比较宽容,耸耸肩,一笑了之。

比赛一开始,约翰就以夺命招来取阿森企图先声夺人,制对手于死地。不但阿森心里明白,连全场观众也知道约翰这是在报仇,是在发泄,而不是在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比赛。于是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阿森身上,所有人都在为阿森加油。

终于,比赛以阿森胜利而告终,这正是众望所归的结果。如果我们说这场比赛的胜负取决于两人的态度和心态,似乎有些武断,甚至是牵强附会。但不可否认,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良好的心态绝对是阿森取胜的重要因素。

无论如何,爱你的敌人并不吃亏。此话怎讲?

能爱自己的敌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份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种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你必招致他人的谴责。

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

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有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卡耐基指出: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的钢铁大王,他白手起家,既无资本,又无钢铁专业知识和技术,却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巨子,这当中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使许多人迷惑不解。

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才令卡内基接受采访,他迫不及待地劈头问:“您的钢铁事业成就是公认的,您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炼钢专家吧?”

卡内基哈哈大笑地回答:“记者先生,您错了,炼钢知识比我强的,光是我们公司,就有200百多位呢!”

记者诧异道:“那为什么您是钢铁大王?您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卡内基说:“因为我知道如何鼓励他们,便他们能发挥所长为公司效力。”

确实,卡内基创办的钢铁业是靠其一套有效发挥员工所长办法取得发展的:卡内基的钢铁厂因产量上不去,效益甚差。卡内基果断地以100万美元年薪,聘请查理·斯瓦伯为其钢铁厂的总裁。

斯瓦伯走马上任后,激励日夜班工作进步竞赛,这座工厂的生产情况迅速得到改善,产量大大提高,卡内基也从此逐步走向钢铁大王的宝座了。

可见,卡内基是十分聪明的,如果他自命是最伟大的炼钢专家,那么,至少会导致一些水平与其不相上下的专家不肯为其效力,即使是斯瓦伯这样的管理专家,也不会被看重使用,而人们也不会如此敬仰卡内基了。

德国人有一句谚语,大意是这样的:“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那些我们的羡慕者的不幸中所得到的那种恶意的快乐。”或者,换句话说:“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麻烦中所得到的快乐。”

卡耐基指出:你的一些朋友,从你的麻烦中得到的快乐,极可能比你的胜利中得到的快乐大得多。

秘方点拨:虽然说“爱一个人好难”,但是,爱你的敌人这个行为一旦做了出来,久了会成为习惯,让你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本钱。

8.别给自己树敌太多

一个人的意见相左的敌人越多,那他的事业就越难以发展,他的人际交往也就越失败。

无论是伟人、名人还是平常老百姓,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敌人——和自己意见、观点、性格都相反的人。志不同、道自然也不合。

1996年6月,在俄罗斯大选中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列别德单枪匹马竞选总统,获得了15%的选票,名列第三,后来,叶利钦为了蝉联总统,将列别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的重任。这使支持列别德的选民转而支持叶利钦,使叶利钦在第二轮选举中奠定了胜局。于是,列别德名声大震,成了政坛的大红人。连叶利钦都预言:列别德将成为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

可是,就是这位政坛红人,在10月17日,被叶利钦撤销一切职务。仅仅121天,这位被称为“明星政治家”的人被撵出了克里姆林宫。列别德怎么那么快就从权力高峰上跌落下来,原因何在呢?

有人说是他祸从口出,一有人说他权力欲太强,两种说法都对,而且是互为表里,表面看是祸从口出,实质上是他野心太大,要让总统、总理下台,搅乱了克林姆林宫的政治平衡。

列别德的下台,主要起因在和50岁的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争吵。库利科夫得到叶利钦的支持,又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盟友,他是林宫中参与决策车臣战争的“强硬派”。但是,当列别德一进入克里姆林宫,把手伸向库利科夫权力范围内时,库利科夫当然就和他发生了对抗。列别德雄心勃勃,独自同车臣反政府力量达成了在车臣停火和俄军撤出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这个举动使他获得了一定的声望,但他处理独断,引起库利科夫巨大的反感,他坚决反对从车臣撤军,认为这样做将导致战争车臣化,会搞乱俄罗斯南部局势……列别德针锋相对,还把车臣战争责任推给库利科夫,还认为库利科夫判断失误,根本不配当内务部长,并要他辞职。列别德还要叶利钦在他和库利科夫两人之间做出选择:“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一下子便矛盾激化起来。

列别德“这头鲁莽的公牛”,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他真以为在这个世界里,除了他是“救世主”外,别人都是无能之辈。

他抡起大牌把上下左右的同行们揍了个够:他攻击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某些“势力集团”;他指责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充当俄罗斯的“摄政王”;他又阻挠叶利钦总统任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巴图林担任负责高级军职任免机构的领导人;他一再攻击库利科夫,而且要其“引咎辞职”;最后,他又和以前的好友、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吵翻了,他指责罗季奥诺夫对空降部队进行改革是“企图消灭空降部队”。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在议会,在党团到处树敌,他谁也看不起,而且野心勃勃。他刚担任安全会议秘书,就要求扩大安全会议的职能,还起草了新章程,以国家安全为由,把自己的手伸进外交、经济等领域。他还不知天高地厚,提出增设副总统的职位,毫不掩饰他要当二号人物的企图。他居然对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说,他“不一定要等到2000年才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后来,叶利钦检查心脏有病,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求总统“暂时”下台,表示“总统有病就应交出权力”,还准备竞选总统,同科尔扎科夫一起,组建竞选班子……

谁还能容忍这样一头“公牛”在克里姆林宫里乱闯胡闹呢!所以,库利科夫组织反击是有充分的“群众基础”的。库利科夫空穴来风地说列别德正在组织由5万名军人组成的“俄罗斯军团”的特种部队,是“为发动悄悄政变做准备”等罪名,虽无确凿证据,但委实地道出了列别德的同行们的共同心病。叶利钦在1996年10月初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有些人”以总统生病为理由,谋私利,搞小动作,急于“换总统像”。

这表明,叶利钦已经不能容忍列别德了。果然,在10月17日,叶利钦在电话讲话中撤消了列别德的一切职务,其罪状的第一条就是列别德在未征得总统许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行动,破坏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叶利钦引用了克雷洛夫著名的寓言说:国家的集体领导应该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来工作。可现在成了“天鹅、虾和梭鱼”——各行其是(审议讲天鹅等共拉一辆大车,天鹅向上飞,梭鱼朝水中游,虾却往岸上爬,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大车还是纹丝不动,而使他们分开的正是“天鹅”,“列别德”在俄语中恰好是“天鹅”的意思)。

列别特纵有万般才华,也输定了。

他在这121天的时间里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从政经验不足,还不成熟,出言不逊,树敌太多,不具备一名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评论这事件时,柯维引用了戴尔·卡耐基的一句名言:“在影响一个人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的专业知识。”

无论在学校、官场还是商业界,一个人如果把同学、同事或同行作为竞争的死对头来看待,一方面,他会整天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也许你会想:“他现在比我厉害,我一定要还以颜色,一定要超过他,打败他,让他向我认输。”如果你带着这种心态进行竞争的话,可能会不择手段,运用奇招异术攻击对手,即使赢得胜利,也可能祸及双方的人际关系,伤了大家的和气,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而且以战胜他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未免太低估自己潜力。而别一方面,假如对方是很强的竞争者,你一直无法超越他、战胜他的话,那么你可能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甚至会想出一些消极的方法来伤害对方。这样你的情绪发展会更为糟糕,报复的代价毕竟是太高了。

秘方点拨:我们实在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其树人为敌,不如化敌为友,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9.要为别人着想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有一定道理,但时时处处为己,是会引火烧身的,什么事不要做的太绝了。

有一次,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只有切实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处处算计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并可以由此给自己带来好处。

有的人很精明,他虽然不算计别人,可也决不许别人占到他的便宜;同事、下属的什么小伎俩也瞒不过他,什么缺点毛病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看似非常浅显简单,可就有许许多多十分聪明的人弄不明白这个道理。

我有位才华、品德都很出众的朋友,我们俩相识已有十余年了。初时我们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分任两个部门的经理,后来我们先后辞职开辟自己的天地,一直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本以为以他的能力,他的公司定会很快上一个台阶的,殊不知,他做的一直都不顺利。

为什么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太精明了。

记得我们每次见面聊天,总在听他抱怨、指责别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下属,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抱怨同这些人共事有多么困难,他总也找不到令他满意的伙伴和员工。

我相信他说的话,相信他是对的,也总在劝他:许多人并不是故意同你做对,只不过是个性、习惯的原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与人相处要尽量地看人长处,用人长处,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你又不是要找个道德楷模等等。

说归说,下次见面依然如故,他的公司事业依然没有起色。

有不少优秀人才可能有着与我这位朋友同样的毛病。他们自视甚高,自律甚严,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们在用自己的标准、好恶去衡量要求别人。他们不乏精明,但少了一份应有的糊涂和容人的胸怀。这样的人才会是做具体业务的好手,但绝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好朋友,但要做整天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很困难,尤其是做他们的下属。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时候我们应有意识地区分朋友与同事。朋友们一般是意趣相投,大家有许多互相欣赏的东西及感情的因素,而同事则首先要求的是业务上的能力与配合,二者之间是有细微区别的。朋友之间和不来了,少来往就是了,而同事则还要天天在办公室打交道。对于同事则更要有一份宽容的胸怀,除去业务上的互相合作外,你完全可以允许他以你极不赞成的方式生活、娱乐,那是他的权利。办公室外,你可以对他敬而远之,而没有必要求全责备,按你的道德标准、生活方式去要求他,一些不伤害原则的小地方更是要求你忍让、宽容,也许他爱占些小便宜,也许他生活不检点,也许他品味不高……

难得糊涂,让聪明人糊涂更难。水太清了连鱼都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会没有愿与你共事的人。

秘方点拨:人不能事事刻求,时时刻求,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无异于为成功提供了一个台阶,聪明的人能适当把握事物分寸,而聪明过头的人则会把握教条。

10.成功来自内心

从你自觉的那一刻起,比你被教导应该相信什么更重要,你将会改变致富的方向。成功来自内在,而非外在。

当你相信某件事情时,通常是因为别人如此告诉你——你的父母、老师、朋友。同事、伙伴、老板或员工。你受到别人的影响,通常是正面的。结果,你的信仰系统就此形成、改变了,或以某种可以衡量的方法巩固。例如,你的父母试图说服你,拥有一份大公司的工作比较重要,比较有地位,也比当一个园丁有保障。如果你相信他们的话,你就会把这个观念纳人职业的抉择,以及你所遵循的方向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这并没有什么不对。

从另一方面说来,明了的本质是直觉。当你知道某件事情时,你可以感觉得到它。你很确定。你或许不一定都能够解释或阐释自己为何会有这种感觉。可是,内心的某个东西——智慧、常识、指引,不论是什么——都提供了你所需的答案,只要你倾听,他们就会指引你方向。

所有人都对自己有所认识——我们的梦想,我们希望与人分享的天份、想追求的特殊才华。可是,我们却常常用自己的信念埋没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事。最后他们变成了我们自己的限制。我们的信念说服自己像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到,这是别人的事,这跟我的本性不合。或者提供我们方便的借口:我没有时间,我从来没有休息时间,或我的人生还没有定好计划。

若无其事地在街上漫步,无心人往往什么也感受不到,而有心人,对其事物和现象就会有所印象,而且牢牢地刻印在大脑里。

糊里糊涂过日子的即使有所感受,也不过是停留在表象上。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人会将它作为“情报”来接受。说到底,要紧的不是我们有什么或做什么——而是我们从我们所有与所做的里面得到什么,我们将什么化人内心,将什么化为己有。将某种东西化为自己所有的过程,就是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整个目的”,拉斯金(John Ruskin)写道,“不是只要使人做对的事,更是要使他们以对的事为乐;不是只要使他们勤奋,更是要使他们爱好勤奋;不是只要他们有学问,更是要使他们爱知识。”

知识能比金钱更有力。有一点很有意思:顶部这个词的含意里有两个值得一提。第一,它指的是为了一件做得很好的事而付翁的额外金钱;第二,它指一件重要的消息而言。如果我们愿意学会后者即消息,其用处会比前者(金钱)大得多。

愿意学习,并且应用所学——一言以蔽之,“成长”——是财富的一大标志。

秘方点拨:从你的内在呼唤和智慧开始。你真正珍惜和喜欢的是什么?你的心想告诉你什么?有没有什么是你的内心需要追求的?这些问题都会将你送上康庄大道。你就会发现自己独特的方法,让这条路迈向成功,同时乐趣无穷。11.说一句“我配”

要有财富——尤其,要享受财富——人必须觉得自己配得上财富。

我们觉得自己配得上财富,财富就会来。我们觉得配得上财富,就能享受我们现有的财富。配得上是打开财富之钥。

这“配”字是既定的。我们如果有个东西——一个关系,一个部车子、一个事业、生命——那我们就是配得上它。没有某个东西,我们就是不配有。我们要某种东西的话,就得下工夫使自己配得上。

“配得上”与“自尊”必须有所分别。配不配,说的是我们是什么、有什么。自尊,指我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有什么。

大家经常将两者混淆。提升自己、得到更多,是使自己更配的过程。乐享我们所已有,则是提高自尊的过程。

我们稍后再多谈自尊(“记得这善”)。自尊的的技巧甚为单纯:做好事,并且记住你做了好的事。这一章,我们要谈“配”字,谈从内在扩大我们装这“配”字的容器。

首先必须明白,这容器已经多大了。你此刻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都点出你目前的价值。

省思一番你这一生里已有的健康、幸福、充裕、财富、爱心、关心、分享、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机会、享受与平衡。这是你已达到的价值。记住:如果你不配这种种,你不会有它们。

要使我们的人生有增加更多价值的余地,我们必须扩大“价值容器”。我们经由肯定来做到这扩大。

请别以为使用肯定是什么神秘兮兮的过程。我们随时都在使用肯定,只是也许并不这么称它。

日常生活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其过程可能是这样的:我们有个念头:“有这个这个可能不错”,于是我们对这事愈想愈积极——这就是一种肯定了。然后,我们决定,“我要它”,并愈想愈积极——这就是更多肯定。终于,我们配得上的容器充分扩大以后,我们行动,得到我们一直在想的这东西。

“消极”的肯定,也是如此。我们想要个东西,告诉自己说我们得不到它,说尽得不到它的理由,于是我们果真没得到它。我们“肯定”我们的容器不够大,装不进这新的欲求,于是它果真不够大。

秘方点拨:关于配不配,最要得的肯定当然是简单的一句“我配”。以财富来说,我们可以纳入“我配得上财富”“我配得到健康。”

12.别太忙碌

太多人太忙了,甚至看不见哪一头是上策。看起来感觉起来都很忙碌,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做成多少事。他们的创意和智慧在忙碌中遗失了。

当代最出色的演员之一,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在电视上接受访问,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多不一定就更好。”他试图传达的讯息是,忙碌会碍事。同时进行太多事,有太多计划或细节要照料,可能会使我们分心,无法发挥最佳的表现;当你的脑子装得太满时,就没有空间可以装新点子和创意。他说得对极了!

通常,在生意的关键时刻,做最佳选择所需要的只是片刻的沉思。不过,如果你太忙了,到处跑来跑去,慌慌张张的,你通常就会错过那珍贵重要的一刻。你会看到一团混乱,却看不见显而易见的答案。例如,我遇见一位房地产买家,专门搜购别人尝试重新翻修以后再高价售出但失败了的房地产。他告诉我,大部分情况的失败都是出于一个忙碌心灵太冲动的后果。“你瞧”,这位成功的商人指出他正在研究的一个案子。“这幢房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粉饰。我的前一任屋主就是想让它尽善尽美才破产的。这幢房子的确有许多问题,可是他们并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他们慌慌张张地赶来赶去,根本看不见最显而易见的事。”

在某个时间空,大部分人都得到过这个讯息,表面上看起来表现出忙碌是一个美德。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无能为力。不过,反讽的是,当我们不再担心是否能够完成每件事;当我们不再表现出并告诉他人我们有多忙碌时,我们就此较能够决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镇定下来,观看什么才是真正需要完成的。

不要再烦恼无法完成每一件事。你将会发现,当你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不要那么匆忙时,许多好点子都会自动浮现。对我来说,事实证明是如此。我自己最好的点子都不是在我被忙碌淹没时出现的,而是在忙碌的空档,当我可以静静独处的时候,智慧才有机会浮现。就从今天开始,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变得比较“悠闲”一点。结果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生活在大千世界上的人们,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对事物、问题的认识理解也不尽相同。

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菜根谭》中有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此话也可以用在朋友之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

秘方点拨:成功的关键,就是排出一段完全不必做任何事情的时间。即使你每天只能腾出几分钟出好,不要将你的会议和约会重叠,或是撞期,看看你是否可以空出一点额外的时间。创造一些空间。 UXjcIrnD2z/cRhbxg0OCaaQ8XA7BXVX7DCU3i1UwZK2fgNT4oX/hp14SXPGPyu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