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祗遹

胡祗遹(1127—1295?)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忽必烈中统初年出仕,为大名宣抚司员外郎。至元元年,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后累官至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江南浙西道按察使等官。有《紫山先生大全集》,传世散曲小令十一首。

[双调]沉醉东风

胡祗遹

渔得鱼 心满愿足,樵得樵 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 的谈今论古。

【注释】

①渔得鱼:渔父得到了鱼。②樵得樵:前一个是名词,指樵夫,后一个是动词,指有劳动收获,即打到的柴。③加加:象声词,如呵呵、哈哈。

【译文】

渔父钓着鱼便心满意足,樵夫砍够了柴也高兴得非常舒服。一个收拾起钓鱼的钩竿,一个收拾起砍柴的板斧。在树林下的泉眼旁偶然相遇,原来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两个人便笑呵呵地坐下来谈今论古。

【评析】

这是一首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令。短短几句话,便活生生塑造两个人物。渔樵耕读是中国古代隐士生活的最典型的概括,这首小令则刻画渔樵两个人物,完全用白描手法,只写其外在的行动,便将其内心世界委婉表达出来。这是两个有很高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的人。他们的劳动只是为排遣内心的苦闷而在自然劳作中打发时光而已,因此少有收获便心满意足,便都高兴得喜笑颜开。两个人是在林泉下偶然相遇,于是便谈论其古今历史来。有三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这两个人是偶然相遇,并不是熟人和老朋友,那么就可以想象当时这种具有高文化素养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知识分子不是少数,随便便可以遇到。二是“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值得分析,如果不识字,便不会是士大夫,这里偏如此说,可以想象是两个人见面谈话时的相互调侃。可见不识字是反语,是对社会不能重用知识分子的讽刺。三是最后的“谈今论古”,那不是一般人随便可以谈论的,一定是双方都有很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见解方可。如果一方缺乏这种知识便无法谈论。元朝初期,汉族知识分子的命运处境是很悲惨的,“九儒十丐”的社会排位便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当时很多读书人沦落到社会最底层,这首小令中的两个人物便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wyrfblSCMsVvxTpz/vARK90F8Ef2NCf4+fynDX5twqtYH7q4VKEGahE152Ohex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