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产业信息化及其学科建设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来,两化融合成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国各地的两化融合实践,迫切需要加强产业信息化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产业信息化方法论。金江军博士在2010年最先提出了建立并发展“产业信息学”(Industrial Information Science,IIS)这样一门新学科。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用“产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学”这样的词,而不用“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学”这样的词,一方面是因为在中文语境中,“产业”比“工业”涵盖的范围更广。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化融合”是中国的提法,国外并没有这个提法。信息化不仅要与工业融合,而且要与生产性服务业、农业、建筑业、旅游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其他产业融合。在我国,习惯把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服务业。而在英文中,“工业”与“产业”这两个词是没有区别的,都是“industry”。

产业信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是信息技术科学与产业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产业信息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信息化以及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问题。产业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产业信息化基础理论。

一是研究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研究信息化对产业的各种影响,包括信息化对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产业集群、产业关联及产业链整合、产业竞争力、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的影响等;研究信息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机理。

二是研究产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主要研究产业信息化的一般规律;分析各个产业、行业的信息化特点等。

(2)产业信息化方法论。

主要研究如何推进产业信息化,包括政府应制定哪些产业信息化政策,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制定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如何编制产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如何开展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绩效评估;如何划分产业信息化阶段等。

(3)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的变化;企业如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评估方法。

产业信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法等。其中调查研究法包括访谈、问卷调查、第二手资料收集等。定性分析法包括优势—劣势—机遇—挑战(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SWOT)分析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PES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标杆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法包括硬件测试法、软件评测法、统计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法等。定性—定量分析法包括平衡计分卡法、专家打分法等。

与产业信息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见图1—6)。

图1—6 产业信息学相关学科

(1)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索个别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和相应的公共政策,同时也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经济技术关联及相应的产业政策。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产业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学交叉部分包括:研究信息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信息化对产业融合的影响,信息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信息化对产业关联及产业链整合的影响,信息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信息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信息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等。

(2)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的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产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学交叉部分包括:分析区位因素对产业信息化的影响;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信息时代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信息化对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信息化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研究如何促进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等。

(3)企业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的。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的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活动。

产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学交叉部分包括:研究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包括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管理方法等。

(4)信息技术科学。

信息技术科学是一门研究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信息技术的科学。根据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与信息技术科学相关的学科专业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

目前,国内外产业信息学研究已经起步。在国外,Steinmueller研究了信息通信技术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Laursen研究了信息通信技术在结构变化和经济动力学中的角色,分析了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区别之处。Qureshi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新兴经济中的应用。Samoilenko研究了在转型经济中促进信息技术投资和利用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Keanne研究了信息通信技术投入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信息化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Ulieru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通过促进产业创新来重塑经济。Roztocki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的成功因素,并建立了理论模型。

在国内,金江军提出了两化融合体系结构,建立了需求供给模型、动力机制模型、生产要素替代模型、梯度模型、三性模型、推进模型。王义明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梳理,得出产业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的结论。董瑞云研究发现产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产业信息化可以促进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洪棋新认为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导致产业信息化呈现不同的模式类型,提出了传统产业的三种信息化模式。彭树才研究了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提出了以产业信息化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胥军运用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理论分析了影响两化融合的相关因素。谢康等人提出了两化融合机制的技术效率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两化融合中成本最小化和收益递增的观点。王金杰建立了两化融合的动态函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外在激励机制等内在和外在机制。

要做好产业信息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有“兼容并蓄”的精神,要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广泛地从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中汲取养分,并在产业信息化实践中不断提炼理论方法。 36CGs46qhj3uCV8CUAeYTegvEFXdiBbcfCLTBwic3XWKl6VhKHQHthzo6d8xPCI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