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政第二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它一共包括二十四章。本篇主要围绕着“为政”“君子”“为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孔门十分重视“政事”,孔子也说:“学而优则仕。”可见,古人把《为政》列为第二篇也是大有深意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注释

①北辰:北极星。古人以为北极星在天正中而且静止不动。

②共(gǒng):通“拱”,围,环绕。

译 文

孔子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围绕在它的周围。”

▶圣人的智慧

这是《为政》中的第一章,其中主要讲的是为政治国的大道理。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他指出为政者如果以德治民,自然就会具有极大的道德感化力,使百姓人民能紧紧地聚集在他们的周围。在具体的步骤上,孔子提出:要首先重视道德礼教,辅之以政令刑罚。要使百姓懂得荣辱廉耻,让良好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一味的严刑惩罚仅仅能使百姓心存畏惧,而不能使他们拥有高尚的情操。其次,孔子强调了为政者应该以公正、正直的心去选拔人才。这样,贤良之人得到重用,百姓才会满意。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他的很多想法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许多官员的腐败堕落,无数的大案要案令人触目惊心。我们要不要道德约束?怎样实现官员乃至普通百姓的自律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大难题。道德靠说教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其实公德无小事,你每做一件好事就在积攒一份向善的力量。刘备在白帝城留给儿子刘禅的遗书里说得好:“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荀子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成为圣人,但是向着至善的方向努力,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

注释

①蔽:概括。

②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篇》。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译 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圣人的智慧

这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诗经》在春秋时期是士大夫人人都要学习的经典。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孔鲤就说:“不学《诗》,无以言。”在先秦的许多古书中,士大夫通过赋诗来表明自己心声和志向的内容,简直是俯拾皆是。然而,《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就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有不少关于男女情爱的内容。怎么看待这类诗篇呢?孔子到了晚年,对《诗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删改修订。他认为《诗经》的内容是纯正的,没有什么不健康的东西。自孔子修订以后,《诗经》成为了儒家的经典,脍炙人口。《诗经》里的时代离开我们已经太远了,然而先民的智慧和精神通过诗歌融进了民族的血液。《国风》的清新和真挚,就像仲夏夜的习习凉风,沁人心脾。《小雅》的深沉和幽怨,像一曲呜咽的竹笛,向我们诉说着先民们的忧思。《大雅》更像一首首史诗,把我们带到那个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里,与祖先们同甘共苦。《颂》是英雄的赞歌,远古的辉煌激励着我们继承祖先的志业。今天,我们的流行歌曲再也没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了。我们是不是需要从祖先那再汲取些养料,来提高我们的创作呢?

清·焦秉贞·历代贤后图之麟趾贻休(取材于《诗经·麟趾》)

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注释

①道(dǎo):通“导”。引导,先导。

②齐:整齐,约束。

③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指做错了事,心里没有羞耻感。

④格:归服,向往。

译 文

孔子说:“用政治禁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去约束百姓,百姓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没有羞耻的感觉;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约束百姓,百姓有了羞耻之心,就会自觉地认同归依。”

▶圣人的智慧

孔子的政治思想,后人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德治”而已,在诸多的批评家中,大多认为孔子只注重德治而忽视法治,事实是这样吗?恐怕不然。孔子的时代,王纲瓦解,礼乐不存,诸侯争雄,各逞其能,百姓陷于刑罚者不知其几,严刑酷法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得百姓想尽办法尽量躲避受罚,只有投机取巧之心,而没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看来,政治刑罚只是一种外在的作用,并不能彻底地使百姓摆脱刑罚。但是道德礼制的引导约束,是能够让百姓在心理上去自觉自愿地接受领导,这就将政治法律的他律变成了自律,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元·无款·养正图之文王放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人生的道义和使命等许多重含义。

译 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判断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

▶圣人的智慧

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和提高修养的一个过程。他讲自己从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质的提高。这正是圣人的成长轨迹。《周易》里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正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眼前总是有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的理由叫我们放弃。人生苦短,何必这么劳累呢?但谁又能保证在他年迈的时候不后悔呢?人总是处于这样的矛盾困惑中。不如这么吧,规划好每天,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每一天的圆满,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美国著名的自行车运动员、一度被查出患有癌症而后又连续七次夺得环法大赛总冠军的阿姆斯特朗说:“我要让每一天都有意义。”NBA的球星阿里纳斯在一个广告里也宣称:“每一天我都竭尽全力。”朋友,你还犹豫什么呢?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是孔门弟子中天分最高的、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小孔子三十岁。

②省(xīng):思量考察。

译 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出疑问,好像很愚笨。但他退回去后自己思索,也能够发挥得很好,颜回并不是愚笨的。”

▶圣人的智慧

颜回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可是他总是在和老师的谈话中显得特别谦逊,认真地听,没有异议。下来以后,对老师的言论却有所领悟和阐发。孔子认为颜回既尊重老师,又善于学习,是真正的大智若愚。颜回在这里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低调”。与锋芒毕露的子贡、忠勇激烈的子路比起来,颜渊总显得那么不温不火,似乎是个被遗忘在某个角落的隐者。然而,颜回的道德学问却是孔门中最高的。这一切,都是他低调努力、刻苦自修的结果。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得好:“做学问有大志者未必会有大成就,反倒是那些默默努力的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其实,王国维本身就是个颇低调,甚至有点自卑的人。正是这样的人,在20世纪的国学领域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低调一点,会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也会减少和别人相处中的许多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文

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圣人的智慧

“温故而知新”,这是一个弥久而常新的道理,孔子的时代是那样,在现代依然意义非凡。总结过去,发现新知,是中国人的传统。对于个人来说,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更新自己,在知识上要有所创新,在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在事业中要有所创新。那么,创新的基础是什么呢?孔子一语道破玄机——“温故”。过去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你回过头去看,你都会发现新的东西。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复习旧知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累加,还是对自我重新认识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一种熏陶、一种品味,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对旧知的认识,又能够发现并获取新知。试想一下,故地重游,自然有许多感慨,但是山川变迁,你又会发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会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故友重逢,感慨了别离后的欣喜悲欢之后,或有许多意外的发现。诸如此类,温故的含义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光辉的未来依旧根植于曾经几度忽略的过去。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 文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践所说的,然后再说。”

▶圣人的智慧

孔子眼中的君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践家,而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空头理论家。“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一味良药,医治的是只说不做、夸夸其谈的病。从孔子自己来说,对自己的要求首先是实践,先从自己做起,而后再去教导别人。言行一致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在现代社会,空头理论家依然大有人在,对别人进行各种各样的要求约束,而自己只说不练,拉大旗扯虎皮,极尽舌辩之能事,信口雌黄,其行为是不足取的。因此,先进行实践,然后再说,这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说出来而不做,就好比流逝之水、离弦之箭,一去而不复返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

注释

①君子:古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人格高尚的人,或是出身贵族、有官职地位的人。周:同周围的人关系融洽,合群。比(bì):本义是并列,挨着。这是指为私人利益而结党营私。

②小人:人格卑劣、不正派的人。

译 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合群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合群。”

▶圣人的智慧

君子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现实中的理想人格。孔子对君子的内涵作了许多阐述,以上的三章就是从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做君子。作为君子,他不能是个只有专才的技工,而是具有政事、文学、德行、言语等多方面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君子要行重于言。做好了再说,不空发牢骚。君子还要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让大家感到很舒服,愿意接纳你,但是不为自己的利益去营私结党。在人群中彰显你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周围的人向善。

君子在古往今来的社会中都是凤毛麟角的“珍稀物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他们就代表着良知和道德。要做到君子的确是相当的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这种努力。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的感情,都是君子内涵的一个方面。今天,我们怎么做君子呢?首先,得做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然后,得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保持一颗永远向善的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注释

①罔(wǎng):通“惘”。迷惑,昏而无得。

②殆(dài):疑惑。

译 文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一味地进行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

▶圣人的智慧

西方哲学家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东西两位哲人殊途同归,东海西海,此心相同,此理相同,这一道理到现在依然不过时。思维在人学习知识乃至于知识的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学不思,所学知识无法变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现在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只靠死学是不可能达到知识彼岸的。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明·无款·孔子圣迹图之俎豆礼容

子曰:“由 ,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长期追随孔子,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

②诲(huì):教育,诱导。

③知:最后的一个“知”字是明智、聪明的意思。

译 文

孔子说:“由,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圣人的智慧

此章孔子主要谈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的方法上,他主张温故知新。首先,要把学过的知识巩固好了,再去学习新的东西。宋代大学问家朱熹也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其实也是对温故知新的深层阐释。孔子要求学生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在学习态度上,孔夫子认为求知必须有个认真的态度,所以他对子路谆谆教导:一定不要不懂装懂,要踏实诚恳。学问的世界众说纷纭,会使人迷失方向,因此不能随便听信异端邪说。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弥足珍贵。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基础,他主张要经常温习。不把学过的东西吃透,即使学了新知识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在我们这个时代外行冒充内行的南郭先生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真的需要重温一下孔子对子路的话。因为我们实在谁也欺骗不了,所能瞒过的仅仅是自己的良心。有时说出“不知道”三个字并不意味着丢人,而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即使真的不知道,圣人还有另外一句话:“知耻近乎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起串联固定作用的榫头。

②軏(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起串联固定作用的榫头。

译 文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了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好比大车没有了輗、小车没有了軏,它靠什么行走呢?”

▶圣人的智慧

孔子反复强调了“信”在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信用是人处世做事的根本。它就像车上的榫头一样,没有榫头车就会散架,人不讲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关于信用的话题,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国,充耳皆是,媒体的宣传,商家的保证,上自高级干部,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在说诚信,人人都在讲诚信。专家学者累牍连篇,大谈诚信在目前社会的重要性,似乎这些东西挂在嘴上了,我们这个民族诚信缺失的现状就会改观,我看不然。诚信不是用来说的,不能当饭吃,而是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大众自觉自愿地来实践诚信,没有了诚信,这个社会就会失去和谐,就会难以向前发展。先从自己做起,这是诚信的根本所在,只有自己立住脚跟,才能去要求别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①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②谄:谄媚、阿谀。

译 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你却去祭祀他,这就是谄媚。见到应当挺身而做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没有勇气。”

▶圣人的智慧

勇敢作为,是士大夫的必要素质,孔子也是十分看重。大丈夫应该有种为正义献身的精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像孟子所说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见义勇为在今天成了社会大力表彰的行为,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个人的生命和价值固然十分重要,但当弱小的生命遭遇强暴,正义被邪恶所威胁时,你能无动于衷吗?圣人对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我们应该呵护好自己那颗尚未麻木的心。我们一次次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英雄们流血又流汗的镜头时,想想,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元·无款·养正图之魏照郭泰 jxr5xOAnRqfM8brw/Gv05L5HVd5Xhywjexbr/dhTbwRND6F1lXmGHnBERYnsZt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