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朝

成汤建商

商部族时期

商族是黄河下游一个古老的部族。经过十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到了成汤统治时期,商部族逐渐强大起来,并一举灭夏,入主中原,建立了殷商王朝。

成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相传他的母亲扶都怀孕时,曾梦到一道白气贯穿明月,几天之后就生下了汤。由于汤的功绩很大,人们常在他名字前加上不同的形容词或天干号,如商汤、成汤、天乙汤、大乙汤等。史书上因此说“汤有七名”,以形容他名字之多。

不管名字如何,汤的确是一个英明的领导人才。商在他的治理下,比先前更加繁荣强盛。然而,雄心勃勃的汤并不满足于此,他真正的理想是灭亡夏朝、消灭夏桀这个暴君,取其位而代之,并且开始了积极的准备。

从始祖契开始,商族已经经历了8次迁徙。到了汤的时候,他又将部落的居住地迁回了祖先契曾经居住过的亳。从亳到夏朝的都城,是一片平原旷地,几乎没有什么山河阻挡,特别有利于军队进攻。迁亳之后,汤对内注意宽以待民,与民谋利,从而获得国内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商族内部形成了百姓亲附、安居乐业的局面。对外关系上,他尽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图取得各方国和部落的拥护。

据说有一次,成汤和几个大臣到郊外游猎。在一个小树林中,他们看到一个老人正在布设捕鸟的网。老人在四面都支好网,然后拜了几拜,祷告四面八方的鸟都能入网。成汤看到这种情景,就走上前去劝阻,让老人把布下的网收起一面。这就是“网开一面”这个成语的由来。于是国人都争相传颂,说成汤对天上的鸟都如此仁慈,何况对百姓呢。

人心所向,汤在民众的心中更具有号召力了,不仅本族人拥护他,连夏人甚至其他方国的人也都争相归附,出现了《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

◆ 简狄像

简狄,是古代传说中帝喾的妃子,因吞玄鸟卵而生契(商的始祖)。

汤的一系列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夏桀深恐汤的势力壮大会威胁他的统治,于是将汤骗到夏国,软禁在夏台(位于今河南禹县)。商国的右相伊尹设计将汤救出,并为汤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建议汤表面仍向夏桀表示臣服,暗中积蓄力量,才是上策。汤信服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由于夏桀的苛暴,夏的同盟者九夷中的一些部落已经忍受不了夏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力量对比逐渐向有利于汤的方面转化。这时,伊尹又给汤献计:不给夏朝进贡,来观察夏朝的反应。夏桀见汤不来进贡,便召集九夷之师伐商。汤赶紧谢罪求饶,夏桀便让九夷退兵了。九夷人因此觉得受了夏桀的戏弄,心中愤愤不平。次年,汤又不进贡,夏桀再召集九夷之师伐商,九夷之师却不响应桀的号令了。这样,夏桀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灭夏的时机成熟了。

汤知道机不可失,果断地决定大举进攻。他召集将士,借上天的旨意来动员将士,有功者将给予奖赏,不从者会受到惩罚。汤从亳起兵,矛头直指夏都。夏桀对商汤的进攻并未作认真准备,只得调集兵力仓促应战。成汤的将士们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作战非常勇敢,甫一接战,夏军就大败而逃。

成汤回师亳都,即位为王,三千诸侯前来朝贺。他把夏禹所铸的九鼎移到亳都,从此商王朝取代了夏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

◆ 商·青铜孔雀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出土时鸟的腹部、翅膀和尾巴已经残缺。鸟头上有一桃形的圆环冠,翅羽和尾羽的顶端皆有桃形的圆环。

奴隶宰相伊尹

伊尹名挈,生于伊水边,原是商汤的岳父有莘氏家中的一个奴隶,后来作为陪嫁奴隶,来到了商汤身边。伊尹擅烹饪,他利用侍奉商汤用膳的时机,为商汤分析天下形式,历数夏桀暴政,进献灭夏建国的大计。后来,他受到商汤重用,被任命为尹,即右相。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帮助商汤制定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年吏治清明,政治安定,经济也比较繁荣。商汤死后,伊尹辅佐商汤的孙子太甲即位,并协助太甲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甲死后,沃丁即位。沃丁八年,伊尹病死,据传已有百岁之寿。沃丁用天子之礼隆重地安葬伊尹,并亲自服丧三年,以报答他对商王朝的贡献。 JKYBM740OAYBIKji8I0QaYIZJfHorWUg7GE/xWjp0oRnss7DBuHdo+NmraNEWs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