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夏朝

夏宫之乱

夏初期

启取代伯益继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禅让制从此被世袭制取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就这样建立了。

在禹王时代,经过大禹的励精图治和四处征伐,君王的权力越来越大,诸侯的贡品也越来越多,这个王位比尧、舜时代的王位要诱人得多了。而这个时候,禹的儿子启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聪慧过人。禹越发觉得不该把苦心经营的天下就这样禅让出去。打破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的念头,就这样在禹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了。

禹表面上不动声色,积极物色新的继承人。起先,他选中了以公正无私而闻名的法官皋陶,可是皋陶身体不好,早早就去世了。接着禹又选中了皋陶的儿子伯益。

禹一方面让伯益辅助自己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启的培养上。他让启学习治国方略,广泛地与各路诸侯接触,又逐渐将朝中所有管事的官员都换成了启的亲信和好友。经过几年的精心布置,启的势力渐渐超过了伯益。对这一切,伯益却毫不察觉。

伯益被指定为继承人后,过了大约10年,禹已是风烛残年。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却仍然放心不下国家的政务,同时也想要重温一下从前的帝王风光,便出巡东南,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上再次召开诸侯大会。诸侯大会刚开完,禹就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人们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会稽山。

禹去世的消息传开,举国悲恸。伯益以继承人的身份为禹守了3年丧。按照尧、舜时代的惯例,继承人守丧3年期满后,再隐居一段时间以表示谦恭,就可以继承王位。伯益于是在守丧期满后便避居起来,准备过一段日子后即位。谁想到没几天就有消息传来,诸侯们早就抛开他,纷纷去朝见启了。

这使伯益惊愕万分。由于毫无准备,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就这么被启夺走了。他想要抗争一下,却发现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启对抗。这个时候,诸侯们还纷纷说,启是个贤能而英明的人,伯益虽然辅佐过禹,但是时间很短,而且表现出的才能也远不及启,天下应该归有能力的人掌管,应该由启来继承王位。

◆ 夏·玉铲

玉铲是礼器的一种。该器从山东泰安大汶口夏墓出土,是墓主的主要陪葬品之一,说明墓主在当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伯益是个识时务的人,看着纷纷去归附启的诸侯,他意识到再不有所表示,不要说王位得不到,连自己的性命恐怕也有危险了。于是,伯益便主动站出来,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启,愿意将王位让给启,请启继位为王。

启对于王位本就是势在必得的,他本来的打算是假如伯益不服,就动用暴力除掉他。现在见伯益主动出来让位,他自然也十分高兴,假装谦让了一下,就风风光光地即位了。而伯益则心灰意冷地到箕山脚下隐居去了。

不过,启虽然顺利地得到了王位,要坐稳它却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和父亲禹虽然拉拢了不少诸侯,但仍有人对于他得到王位的方式很不满,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有扈氏部落。有扈氏认为启继承王位是玩弄权谋的结果,违反了禅让制,也违背了通行的道德标准,于是打出了反对启的旗帜。启率领军队前往讨伐有扈氏,在甘(今陕西户县南)地发生了一次大的战争。战前,启在誓师大会上指责有扈氏轻侮五行,怠慢遗弃天子任命的三卿,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命,而启则是奉行上天的命令对他加以惩罚。经过几番激烈的大战,启攻灭了有扈氏,地位得到了巩固。有扈氏是旧传统的维护者,史书说他“知义而不知宜”,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平定叛乱之后,为了让天下人都看到有扈氏的下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笼络诸侯、树立自己的威信,启便学父亲的样子,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诸侯大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

通过平定有扈氏的叛乱和举行“钧台之享”,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他又采取了许多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将天下分为九州,派遣官员去治理;建立了专门的国家军队,以维护统治;宣布取消禅让制,而以世袭制代替。这种种措施表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诞生了。

夏代乐器

1974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出土了一件夏代石磬,长66.8厘米,宽26.8厘米,属于二里头文化。这件石磬是打制而成,表面粗糙,形状近似鲸头,其形态源于石镰。在夏人的重要统治区域,山西闻喜西官庄乡南宋村也曾经发现一件4000年前的打制石磬,长83.3厘米,高33.5厘米,重41.5千克。这件石磐制作风格原始古朴,但已具股、鼓的形制,上部凿有一孔,孔内有绳系摩擦的痕迹。据专家推测,这应当是一件实用打击乐器,敲击鼓部,声音清脆,击其股部,声音开阔洪亮。中国古代重视礼乐,在举行一些重要的仪式时,都要以乐助兴。这些石磬的出土,表明了早在夏代就已出现了该类乐器。 jDfT1opdGgL2xzXImHwSBjBnQIUZw4DU6zjMAF4b/fRRiPm7HkgSjZKIq3/Qg/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