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军形第四

本篇所论述的军形中的“形”,指的是军队的客观物质力量、兵力众寡、战斗力强弱、素质优劣等形势情形,同时也秉承上一篇内容里所提到的“全胜”的思想,重点讨论战略防御中的军事实力问题,不打无把握之仗,即如何“自保而全胜”的问题。

原 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1 ,以待敌之可胜 2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3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4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5 ,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 6 ,二曰量 7 ,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 8 ,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注 释

1先为不可胜:先做到自己不被别人战胜。2以待敌之可胜:待,等待。可胜,指敌方可能被战胜的机会或条件。3胜可知而不可为:指胜利可以预见,但却不能强求。4动于九天之上:九天,梅尧臣注指“高不可测”。此句言善攻击者进攻时迅捷异常。5修道而保法:“修道”即修明政治。“法”,亦指《计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之“法”,指法令制度。“保法”即确保法制。此句的意思为修明政治,确保法令制度的贯彻施行。6度:一说指忖度、判断的意思;二说指国土的大小。7量:计算粮食多少的升、斗等叫量,这里指战场容量。8以镒称铢:镒、铢,古代计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镒,二十四两为一镒,合五百七十六铢。以镒称铢,比喻兵力众寡的悬殊。

译 文

孙子说:从前那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能做到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使自己不可能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否可能战胜敌人,在于观察敌人是否有疏漏之处及可乘之隙。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至少要做到自己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但是不能保证就一定能够将敌人打败。由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各方面可以预知到胜利,但却不能强求。

当不可能战胜敌人时,则采取防守;可能战胜敌人时,则要进攻。采取防守战术,是由于取胜条件不足;采取进攻战术,则说明取胜的条件绰绰有余。善于防守的人,像藏匿于深不可知的地下一样,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像行动于高不可测的天上一样,使敌人无从防备。只有这样,才能既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又能够取得彻底的胜利,将敌人完全消灭。

预见胜利所需要的常识,并不超过一般人的智力范围,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通过激烈残酷的战斗而取得胜利,就算是全天下的人都说好,也不见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同能举得起秋毫算不上大力士,能看得清日月算不上明眼人,能听得到雷声也算不上耳朵灵敏是一样的道理。古代那些所谓的善于打仗的人,几乎都是在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因此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虽然打了胜仗,却很难得到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的功劳。他所取得的胜利,是能见微察隐,不会有丝毫差错的。之所以没有丝毫差错,是因为他的战略措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的,他所战胜的敌人是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足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因此,能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有了必胜的把握,而后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作战,企图在作战中侥幸取胜。

春秋·越王兀北古剑

真正善于用兵的将帅,必须修明军规,确保法制严明,这样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用兵之法有以下五点:一是“度”,即根据战地地形的险易、广狭、面积大小等情况,做出利用地形作战的判断;二是“量”,根据对战地地形的判断,估量战场容量的大小;三是“数”,根据战场容量的大小,估计双方可能投入的兵力的数量众寡;四是“称”,根据敌我双方可能投入的兵力的数量,进行军事实力强弱的衡量对比;五是“胜”,根据双方兵力的对比,判断作战的胜负结局。这五个方面是相伴相生的,缺一不可。所以,胜利的军队对于失败的军队来说,就好比处于以镒称铢的绝对优势的地位;失败的军队对胜利的军队来说,就好比处于以铢称镒的绝对劣势的地位。胜利者在指挥军队打仗的时候,就像从几千尺的高处决开溪中积水一样奔流直下,具有雷霆万钧之力,其势猛不可挡,这也是强大军事实力的表现。

铜剑

⊙剑在商代产生,初时较短,铜质较常见,多呈锐三角形。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作战士卒的必备兵器。

经 典 案 例

|李密之败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刚刚统一的帝国又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在所有实力雄厚的起义军领袖中,瓦岗寨的李密可以说是非常有希望的一位,他曾经一度控制黄河南岸,兵精粮足,但是他没有能够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反而被实力远不如他的王世充打败,最终只能仓皇投奔李渊的部队。李密的失败在于他不懂得利用手里有利的形势,连守都做不到,自然就谈不上攻了,仅从几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他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由于李密攻占了东都附近的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所以李密的实力因此大大增强。李密被眼前有利的形势冲昏了头脑,不仅没有借机招兵买马,壮大发展自己,反倒像一夜暴富的有钱人一样,当起了大方的“散财童子”,打开仓库让民众自由取粮,认为这样就能赢得民心。而事实上是,很多人抱着不拿白不拿的心态,拼命搬取粮仓里的粮食,等到出了门才发现实在搬不动了,又不得不扔掉。据说从仓库门口到城门,地上散落的米足有好几寸厚,车马行人在上面踏过,马路又变成了米路。不仅是饥饿的百姓,就连附近占山为王的强盗都闻风而动前来取米,前后大约有百万人之众。领米的人有的没有瓦罐和木盒,只好拿着手里由荆条编成的箩筐前来装米,米从缝隙里泄出,几天过后,洛水两岸如同白色的沙滩。

李密不仅不为此忧心,反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粮食充足,得到了民众的拥戴。直到有识之士进谏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现在我们有了充足的粮食,您却允许他们任意搬取,一旦他们搬够了,就不会再投靠我们了。”李密这才懊悔不已。当时王世充占据洛阳,但是根基不足,屡战屡败,内部又时常纷争不断,仅凭着死守洛阳苦苦支撑,李密也觉得王世充不堪一击,一点儿也不把他放在眼里。正好李密军队粮食充足,但缺乏衣物,而王世充则缺粮少食,于是王世充向李密提出彼此交换,互通有无。李密开始不愿意,没想到有些部将出于私心竟一再鼓吹交换的益处,没过多久李密就改变主意,同意交换了。可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原先从洛阳前来依附李密的人,每天少说也有上百人,可现在一天天减少下去。一查原因,原来是因为洛阳有了粮食,那些准备前来投奔李密的人民也就不来了。

王世充却一直在暗中准备,秘密策划一口吞掉李密。他对李密的实力进行了估算:李密看似因为兴洛仓而赢得了民心,但事实上也有不少的致命伤。首先,李密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精兵良马死伤较多,剩下的也都伤病不断,士气不高。其次,李密杀害翟让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瓦岗军内部造成的影响一直没有消退,很多元老对他非常不满。再者,李密得胜之后不免骄傲轻敌,态度傲慢,一点儿也不懂得巩固军队,体恤下属。仓库里的粮食虽然很多,但是手里没有钱财布帛,无法犒赏有功的手下,对那些新近投奔的人又特别优待,本来就对他不满的部下越发离心离德了。

综合考虑之后,王世充决定制造机会,给李密致命的一击。但当时洛阳兵力薄弱,人心涣散,为了鼓舞士气,王世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手下一名叫张永通的卫士,令他自称得到周公三次托梦,预言可以击败李密。接着他又大兴土木,在城里盖了一座周公庙,每次出兵之前都要隆重祈祷一番。王世充手下有很多楚人,对巫蛊祭祀、预言谶纬非常迷信,很快士兵们就对此深信不疑了。进攻准备充分之后,王世充又授意巫师,宣称周公有命,王世充必须马上讨伐李密,一定可以旗开得胜,否则士卒都会得瘟疫而死。士兵们马上纷纷请求出战,王世充挑选出精兵两万多人,良马两千匹,亲自率军攻打李密。

得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密立刻召开军事讨论会,请众将各抒己见,共商计策。会议上很快分成两派,一派主张采取攻势,迎头痛击;另一派则主张采取守势,严阵以待,以逸待劳。主守派将领甚至分析说,王世充倾巢出动,洛阳防守一定会空虚,应该一方面加强防守,令其无法前进,另一方面派出精锐部队沿洛水而西,攻打洛阳,到时候王世充一定会还师救援。我们应该令其疲于奔命,消耗他的实力,胜利唾手可得。而李密本人也主守,他认为既然王世充想赢得这场胜利,那么就应该利用这一点,坚守不出,让他求战不得,欲退无由,不出十天,一定会因为粮食不足而自行瓦解的。但是很多将领却不同意这个战术,他们认为王世充军队人数不多,且近来连吃败仗,根据兵法“倍则战”的原则,人数占上风的时候,应该主动出击,不可错失良机。很快,立场不坚定的李密又动摇了,下令出战。

李密之所以改变主意,主动出兵,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盲目自信,轻视王世充,没有重视“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的道理。他大意轻敌,军营四周甚至不筑堡垒,不设伏兵。而王世充却是有备而来,他精选两百骑兵,潜伏在附近的山谷中,天一亮就发动攻击,李密军队阵势还没摆好就被冲杀得七零八落。王世充为了提高士气,事先找了一名与李密长得有几分相似的男子,用绳索绑住示众,宣称已经逮住了李密。士兵们果然中计,以为胜利就在眼前,更加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而事先埋伏的奇兵则直扑李密军营,并且发动火攻。结果原本实力比较强的李密被杀得丢盔弃甲,仓皇逃跑。

隋朝妇女穿着的襦裙 wbwkGSzaD+0Ecm9BI5QW6Vf2jh7EsDFxoxhi9Bg7OuSpDQjwFqdNso6AvvHBC8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