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幽州台歌 ① |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② ,独怆然而涕下 ③ 。
①幽州台:蓟州北城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长久深远,无穷尽,形容地久天长。③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为陈子昂曾任右拾遗,所以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陈子昂出身于豪门望族,少年时以轻财好施,慷慨任侠知名。青年时代的陈子昂博览群书,先后写下了30首感遇诗。当时的京兆司功王适偶然间看到了陈子昂写的诗文,惊呼道:“此子当为一代文宗。”唐高宗弘道元年(683),陈子昂入长安游学,后在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当时正值女皇武则天当政,酷吏横行,滥杀无辜,陈子昂不畏权势,屡次上书谏诤。垂拱二年(686),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对于军旅生活和边塞将士的甘苦有所了解。作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他的代表作《感遇》30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内容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启迪。
这首诗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的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吊古伤今表现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读来感觉苍凉无限。后两句更瞩目于广阔的空间,想天地苍茫,岁月悠悠,知音何在?谁又能赏识和重用自己?于是,生不逢时的感伤,仕途失意的郁闷,才略难施的悲愤,知音难遇的寂寥,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孤高自许的心性,历史兴亡的反思,顿时凝结为满腔的怨恨,集中从后两句诗中喷涌而出。“独怆然而涕下”一个“独”字承上启下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此诗慷慨悲凉、境界宏大,它用的散文句式,对后来的自由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陈子昂在右拾遗任上的时候,曾经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案。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人徐元庆的父亲被县尉赵师韫所杀,后来赵师韫回到长安担任了御史。一心为父报仇的徐元庆就更名改姓,混入了长安的驿站之中,趁机杀死了赵师韫。因为这个案子情节离奇,所以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不少人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是孝义之举,应当免去他的罪责。陈子昂却上书皇帝说:“徐元庆不经国法,擅自杀人,应当明正典刑,按律处置。然后再大修他的墓,以表彰他孝义的举动,这样于法于理都可以说通。”当时人们都认为陈子昂的建议合理。圣历初年,陈子昂辞官回乡,当地的县令赵简听说陈家富有,就构陷陈子昂犯法。陈家为了避祸给赵简送去了二十万缗,赵简嫌陈家给的好处太少,就把陈子昂投入监狱。陈子昂愤懑不已,最后病死于狱中,一说是权臣武之思指使赵简迫害致死。一代诗人就这样死在了贪官污吏的手中。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